您現(xiàn)在的位置是:明星庫
明星誰和誰宗人一對,四大名著中的人物及故事情節(jié)的搭配各兩個
2020-11-16 14:38明星庫
簡介過去,好多演員屬于藝術(shù)家級別,跟現(xiàn)在真不一樣。 比如,黃宗洛老爺子,演了一輩子配角,只演小角色,被譽為“龍?zhí)状髱煛保攀篮蟊姸嗝餍侨虦I送行。而現(xiàn)在,也有好多年了,娛樂圈很浮躁,即使那些很有名的明星,其 四大名著中的人物及故事情節(jié)的搭配各兩個...

過去,好多演員屬于藝術(shù)家級別,跟現(xiàn)在真不一樣。
比如,黃宗洛老爺子,演了一輩子配角,只演小角色,被譽為“龍?zhí)状髱煛保攀篮蟊姸嗝餍侨虦I送行。而現(xiàn)在,也有好多年了,娛樂圈很浮躁,即使那些很有名的明星,其人品藝品也不值得人去尊敬。
黃宗洛老爺子銀幕作品太多,他最早是一名話劇演員,而且在話劇舞臺上度過了四十個春秋。話劇是可以成為藝術(shù)的表演,很打磨人的演技,現(xiàn)在很多實力派演員都曾經(jīng)有過話劇表演經(jīng)歷。
在謝添的《錦上添花》中,黃宗洛走上銀幕開啟了他“配角”之路,憑借對藝術(shù)的執(zhí)著,他開創(chuàng)了配角藝術(shù)的新天地,被譽為“龍?zhí)状髱煛,一直演到老年,備受歡迎,雖然他不紅,但是沒關(guān)系,老人家鐘愛表演藝術(shù),不圖出名。
在《大宅門》里,他演常公公,《西游記》續(xù)集里演天竺國縣令,《我愛我家》中他演農(nóng)村老人等等,演繹的小角色太多,簡直數(shù)不清。
角色雖小,卻精雕細磨,每個小角色黃宗洛都塑造得細膩、生動,喜劇感獨樹一幟。
他的一張臉很討喜,眼睛耷拉著昏昏欲睡,一聽到有好處,小眼睛立馬彈開,炯炯有神,這個形象,你能不能一下子就想起一部劇來,然后對號入座呢?
在眾多的榮譽面前,黃宗洛保持著“淡定”,顯得無比清醒。
多次獲得表演大獎后,他卻自揭老底,發(fā)表了《我的十八敗》,對從藝之路做了回顧,尤其是對表演中的失誤、失敗做了深刻剖析,這樣自省謙虛的演員太少了,之所以少,是因為境界太高。
2012年,老爺子因重癥肺炎在北京逝世,高壽86歲,眾多明星大腕前來送葬,有潘長江、唐國強、林永健等知名演員。
斯人已經(jīng)逝,但黃宗洛創(chuàng)造的角色會在我們心中不朽!
-下面是更多關(guān)于明星誰和誰宗人一對的問答
出身藝術(shù)之家,被譽為“龍?zhí)状髱煛,逝后各大明星送行的人是誰?
黃宗洛真的可以稱得上是龍?zhí)状髱,也很值得被人們尊敬?h2>三國演義人物解析和主要故事章節(jié)說下 還有唐吉鈳德的讀后感 ,奸詐,不過有大略,軍事政治十分出色,靠打拼創(chuàng)出自己的事業(yè),是實干家,在《演義》中是奸雄,在歷史上是英雄! 司馬炎:雖說結(jié)束了三國鼎立的局面,不過貌似他沒什么能耐,在三國中純屬龍?zhí)捉巧ㄈ绻@是作業(yè),那你們的老師太沒水準了,居然還要分析這個龍?zhí)住?劉備:《三國演義》推崇的人物,仁義善良,禮賢下士,有君子之風,不過婦人之仁,感情用事,在三個霸主中算能打,曹操稱他為天下英雄,不過事實上沒有什么特別本領(lǐng),軍事上十分窩囊,早期渾渾噩噩沒有闖出什么名堂,最后也是敗亡于軍事上。 關(guān)羽:忠勇義的化身,武力不是最高但是卻號稱“武圣”,砍無名小將是他的專長,自視甚高,他的結(jié)局告訴我們……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 張飛:勇猛卻莽撞、粗暴,但是偶爾細心就會讓人刮目相看,對義兄向來一條心,未能出戰(zhàn)彝陵實在是遺憾…… 諸葛亮:智慧的化身,魯迅的評價是“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諸葛亮卻是擁有非人的智慧,幾乎到了未卜先知、料事如神的地步……后期為了報答劉備的三顧之恩,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令人肅然起敬。 龐統(tǒng):雖與諸葛齊名,境遇卻十分凄涼,不是得不到劉備重視,而是得不到作者重視……在諸葛亮的光輝下,龐統(tǒng)悲慘地淪為華麗的龍?zhí)住?趙云:三國中一流的武將,長坂坡一戰(zhàn)成名,漢水一戰(zhàn)獲得“一身是膽”的美譽,老了仍然力斬五將,武力勿庸置疑。至于品德,自追隨劉備后一直肝腦涂地,出生入死,而且為人剛正耿直,劉備有這種人追隨真是三生有幸…… 孫權(quán):明主,在他治下的江東,人才濟濟,最后更是越來越強盛。曹操對這位后輩的評價是“生子當如孫仲謀”,個人認為十分對。 周瑜:《三國演義》中他心胸狹窄,嫉恨賢能,其實歷史上的周瑜雄姿英發(fā),是不亞于諸葛亮的人才……也許周瑜最恨的不是諸葛亮,是羅貫中才對……精彩片段 七禽孟獲 三國中期,蜀國占據(jù)西蜀一帶,這時南方孟獲作亂。諸葛亮出征南蠻孟獲,為了收買人心,七次俘獲孟獲而又其次將其釋放。第七次釋放孟獲的時候,孟獲終于歸順蜀國,諸葛亮平定了南方。 空城計 三國中后期,諸葛亮出兵討伐魏國,由于要地街亭失守,導(dǎo)致滿盤皆輸。諸葛亮被迫撤兵,司馬懿大軍追至,這時孔明手下的將領(lǐng)士兵基本都分配軍務(wù)調(diào)完了,只剩二千五百軍在城中。于是他命令偃旗息鼓,大開城門,獨自在城樓上彈琴。司馬懿疑心有伏兵。調(diào)頭就撤兵。諸葛亮躲過一劫! 舌戰(zhàn)群儒 三國中前期,劉備勢力還很小,被曹操趕得走投無路。想去投靠東吳,就是孫權(quán)。派諸葛亮去做說客。但是東吳謀臣處處刁難諸葛亮,諸葛亮憑著他的滿腹經(jīng)綸舌戰(zhàn)群儒。說得他們個個啞口無言。后來經(jīng)魯肅協(xié)助,說服孫權(quán)聯(lián)合起來抵抗曹操。 草船借箭 孫劉聯(lián)軍和曹操在赤壁對峙。周瑜嫉妒諸葛亮的才智。想除掉諸葛亮,于是刁難諸葛亮要他在十日之內(nèi)造十萬支箭。諸葛亮料定過幾天有大霧,于是便答應(yīng),而且期限還自己減少到三天。周瑜認為諸葛亮是自尋死路。一天兩天過去了,諸葛亮都沒動靜。到了第三天夜里。諸葛亮向魯肅借了一些船只船上放滿草人,一字排開向曹操營寨駛?cè)。江面上霧很大,曹操不清楚敵軍虛實。于是叫將士瘋狂放箭。箭射滿了草船。諸葛亮滿載而歸! 火燒博望坡 三國前期,曹操勢力非常強大,統(tǒng)一了北方,接下來就是南下。攻打劉備,此時劉備投靠劉表,駐在新野。曹操派大將夏侯敦進攻新野。這時劉備已經(jīng)請出了諸葛亮。諸葛亮在博望坡設(shè)下埋伏,令趙云去誘敵深入,然后火攻。夏侯敦果然中極。大敗而歸。這是孔明出山后打的第一仗。 火燒新野 火燒博望坡之后,曹操卷土重來,派曹仁和曹洪大軍進攻新野。諸葛亮料新野呆不了,就留下空城,民房屋上藏硫磺等引火之物。曹軍進城之后住入了民房。夜里狂風大作,埋伏在城外的劉備軍往城里射火箭。大火迅速燒起來。曹兵逃奔出城,被劉備軍截殺,大敗而歸。 白帝城托孤 關(guān)羽失荊州被殺后,劉備悲憤不已,舉大軍伐吳。誓要“踏平東吳”。不料被東吳的陸遜“火燒連營”。大敗,逃往白帝城,憂郁成疾,危在旦夕。召大臣吩咐后事。將太子劉禪托付給諸葛亮。 溫酒斬華雄 三國前期,曹操發(fā)起聯(lián)軍討伐董卓。董卓的先鋒是華雄,華雄是三國第一高手呂布 的手下,也是非常勇猛,一連殺了聯(lián)軍好幾個大將。聯(lián)軍正愁無人能敵華雄之時,關(guān)羽按耐不住請戰(zhàn)?墒莿溥@時沒什么地位,關(guān)羽的軍銜也小得可憐。于是聯(lián)軍盟主袁紹反對,怕被敵人恥笑軍中無人。但是曹操見識過關(guān)羽的能力,很贊賞他,于是為他斟酒。關(guān)羽說等斬了華雄回來喝也不遲。于是飛身上馬沖入敵營,不一會兒就提著華雄的人頭回來了,這時候酒還是熱的。這就是溫酒斬華雄! 過五關(guān)斬六將 徐州之戰(zhàn)劉備戰(zhàn)敗。關(guān)羽經(jīng)張遼勸說,約法三章暫時投降了曹操。為曹操斬顏良誅文丑解白馬之圍。后得知劉備在袁紹處便想去找劉備。曹操為了挽留關(guān)羽便掛避客牌對其避而不見。關(guān)羽只能不辭而別。沿路上經(jīng)過了五個關(guān)口,守將都不放行,關(guān)羽一一殺之。一共六個。最后與劉備會合。這就是著名的千里走單騎,過五關(guān)斬六將! 單刀赴會 赤壁之戰(zhàn)之后。三國鼎立逐漸形成。劉備留關(guān)羽鎮(zhèn)守荊州,主力向西擴張。荊州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本屬東吳。東吳一直想找機會討回。魯肅又獻上一計:騙關(guān)羽過江赴宴,在宴席上埋伏刀斧手,擲杯為號沖出殺之。便遣請關(guān)羽赴宴。關(guān)羽明知是計坦然答應(yīng)!只帶了周倉隨身為他提刀。席間魯肅提起索回荊州之事,關(guān)羽卻絕口不談,說酒席之間不談國事。魯肅再三糾纏,周倉插嘴,關(guān)羽借機故作生氣狀奪過周倉手中大刀,喝退周倉。周倉會意,退出去。關(guān)羽假醉,一手提大刀,一手挽住魯肅手將魯肅扯到江邊。東吳將士怕誤傷魯肅,又攝于關(guān)公武力,不敢動手。關(guān)云長上船乘風而去。 三英戰(zhàn)呂布 華雄被關(guān)羽斬了之后,呂布親自出馬,無人能敵。張飛沖出和他交鋒50多回合不分勝負,關(guān)羽上來夾攻,30回合戰(zhàn)不倒呂布。劉備也上來夾攻,三英戰(zhàn)呂布,打得非常激烈。呂布虛刺劉備一戟便敗退。(呂布不愧是三國第一武將。 水淹七軍 關(guān)羽圍困曹仁于樊城,曹操派大將于禁和龐德領(lǐng)七支軍隊去救援。屯兵在山谷中。當時正值秋雨連綿。關(guān)羽命人堵住襄江各處水口。等江水高漲時,水淹七軍。曹軍死傷無數(shù),龐德被斬,于禁被俘。 刮骨療毒 水淹七軍之后,關(guān)羽攻打樊城,在樊城下罵陣。曹仁命令弓箭手射箭,關(guān)羽右臂中箭,回兵。箭頭有毒,毒已入骨。于是請來了曾經(jīng)為周泰療傷的名醫(yī)華佗。華佗說要割開皮肉,把骨頭上的毒刮去,這會極其疼痛,請關(guān)羽把手臂套住綁緊,把頭蒙住。關(guān)羽卻說不用。一邊和馬良下棋,一邊伸手刮骨,談笑中沒有絲毫痛苦的神色。事畢,兩人互相驚嘆,關(guān)羽稱贊華佗的醫(yī)術(shù),華佗贊嘆關(guān)羽的勇氣毅力。 義釋曹操 赤壁之戰(zhàn)曹軍遭遇火攻,死傷慘重。曹操大敗逃跑,沿路遭遇了張飛趙云等人的截殺,身邊只剩下幾百人馬。經(jīng)過華容道,關(guān)羽已經(jīng)在這里埋伏多時。原來諸葛亮早已經(jīng)料定曹操會從華容道逃跑,就讓關(guān)羽帶兵埋伏在這。此時曹操已經(jīng)走投無路,便請求關(guān)羽看在往日的情份上放他一馬。關(guān)羽是個很重情義的人,想起了往日寄居在曹操那里時曹操對他的恩義,心一軟,就放了曹操。 桃園三結(jié)義 東漢末年,黃巾起義。朝廷發(fā)榜文四處招兵買馬以平亂。劉備見了榜文長嘆一聲,剛好張飛聽見,說“大丈夫不去為國出力,在這里長嘆什么!眲湔f力不從心,所以長嘆。張飛說他賣豬肉頗有積蓄,可招兵。劉備非常高興。兩人就去喝酒,剛好關(guān)羽也正要去應(yīng)募,也進來喝酒。三人志同道合,非常投機,于是結(jié)拜為兄弟,共圖大事。 三顧茅廬 劉備剛出來打天下的時候,雖有關(guān)羽張飛趙云等絕頂高手但是屢遭敗績。原因就是因為沒有一個好的軍事。直到找到了徐庶!徐庶幫劉備打了幾次勝仗就被曹操用計騙了過去。臨走時徐庶給劉備推薦了諸葛亮。諸葛亮就是臥龍先生。于是劉備就親自去請諸葛亮,一連去了三次,前兩次諸葛亮都不在家,直到第三次才見著。劉備向他請教了當世局勢并邀請諸葛亮出山相助。諸葛亮道出了著名的“隆中對”并同意出山。劉備如魚得水,文武兼得,開始了他統(tǒng)一中國的大業(yè)。 青梅煮酒論英雄 曹操滅了呂布之后,請劉備去飲酒。酒席間,曹操就問劉備天下誰稱得上是英雄。劉備將孫策、袁紹、袁術(shù)、劉表等人一一列舉。曹操都說不是。劉備便問他,曹操說:“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劉備一聽大驚。知道曹操必不能容他。于是以截殺袁術(shù)為接口向曹操借兵走人了。曾國藩到底是好人還是壞人?
一、中國近代現(xiàn)代化建設(shè)的開拓者 曾國藩是中國歷史上真正“睜眼看世界”并積極的第一人。在他的指導(dǎo)下,建造中國第一艘輪船,開啟近代制造業(yè)的先聲;建立第一所兵工學(xué)堂,肇始中國近代高等教育;第一次翻譯印刷西方書籍,不僅奠定了近代中國科技基礎(chǔ),而且極大地開闊了中國人的眼界;安排第一批赴美留學(xué)生,為國家培養(yǎng)了大批棟梁之材,其中民國第一任總理唐紹儀,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清末外交部尚書(部長)梁敦彥、清華大學(xué)第一任校長唐國安等就是此中佼佼者。 二、中國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山祖師 曾國藩自稱:“鄙人乃訓(xùn)練之才,非戰(zhàn)陣之才”,他教導(dǎo)士兵“說法點頑石之頭,苦口滴杜鵑之血”。他以儒家精神練兵,使湘軍成為一支有主義的隊伍,他作《愛民歌》傳唱,使湘軍聲威大震,毛澤東作《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即以此為藍本,蔣介石黃埔建軍時,也將他的《愛民歌》印發(fā)學(xué)生演唱,收效甚大。他看到洪秀全崇拜天主教不合中國國情,寫一篇《討粵匪檄》,使許多知識分子脫去長衫,率瓴黑腳桿的相實農(nóng)夫,投到湘軍的旗幟之下,同太平軍作戰(zhàn)并取得了最后勝利。 三、修身齊家治國中華千古第一完人 中國自古就有立功(完成大事業(yè))、立德(成為世人的精神楷模)、立言(為后人留下學(xué)說)“三不朽”之說,而真正能夠?qū)崿F(xiàn)者卻寥若星辰,曾國藩就是其中之一。他打敗太平天國,保住了大清江山,是清朝的“救命恩人”;他“匡救時弊”、整肅政風、學(xué)習(xí)西方文化,使晚清出現(xiàn)了“同治中興”;他克已唯嚴,崇尚氣節(jié),標榜道德,身體力行,獲得上下一至的擁戴;他的學(xué)問文章兼收并蓄,博大精深,是近代儒家宗師,“其著作為任何政治家所必讀”(蔣介石),實現(xiàn)了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事業(yè),不愧為“中華千古第一完人! 四、升官最快做官最好保官最穩(wěn)之楷模 “從政要學(xué)曾國藩,經(jīng)商要學(xué)胡雪巖”。自近代以來曾國藩就被政界人物奉為“官場楷模”。這是因為,第一,他升官最快,三十七歲官至二品,在清借獨一人;第二,做官最好,政聲卓著,治民有言;第三,保官最穩(wěn),歷盡宦海風波而安然無恙,榮寵不衰。他熟讀中國歷史,對官場之道參深悟透,積淀一整套官場絕學(xué),用之于中國官場,攻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 五、網(wǎng)羅培育推薦和使用人才的第一高手 曾國藩一生致力結(jié)交、網(wǎng)羅、培育、推薦和使用人才,他的幕府是中國歷史上規(guī)模和作用最大的幕府,幾乎聚集了全國的人才精華為招攬人才,留住人才,他舍出謙遜的老臉,屢屢上書舉薦部下,為部下謀官要權(quán),爭謀職位。他一生推薦過的下屬有千人之多,官至總督巡撫者就有40多人。他們既有李鴻章、左宗棠、郭嵩燾、彭玉麟、李瀚章這樣的謀略作戰(zhàn)軍需人才,也有像俞樾、李善蘭、華蘅芳、徐壽等第一流的學(xué)者和科學(xué)家。 六、中國傳統(tǒng)文化持家教子的最大成功者 曾國藩是最好的兒子,能使父母寬心;是最好的哥哥,教導(dǎo)和照顧弟妹,體貼入微,曾國藩更是仁慈的父親,是兒女的好榜樣。他的《家書》講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養(yǎng),在骨肉親情日漸淡漠、鄰里親戚形同陌路的現(xiàn)代社會里,確實有勸世化俗的價值,值得每個人一讀。大多數(shù)官宦之家,盛不過三代,而曾氏家族卻代代有英才,出現(xiàn)了象曾紀澤、曾廣均、曾約農(nóng)、曾寶蓀、曾憲植、曾昭掄等一批著名的外交家、詩人、教育家、科學(xué)家和高級干部。 七、中國傳統(tǒng)文化人格精神的典范式人物 曾國藩在同輩士大夫中“屬中等”,頗為鈍拙,但他志向遠大、性格倔強、意志超強,勤學(xué)好問,非常人所能及。他從少年起,就“困知勉行,立志自撥于流俗”,天天寫日記反省自己,一生中沒有一天不監(jiān)視自己,教訓(xùn)自己。他待上、待下、待同事謙恕自抑,豁達大度,一生朋友很多,很受人尊重;他守著“拙誠”、埋頭苦干,不論遭受多大打擊,都不灰心喪氣,而能再接再勵,堅持到底。這就是他成功的根本秘訣。 八、中國封建社會的最后一尊精神偶像 曾國藩具有高深的學(xué)問素養(yǎng),是一個“辦事(干出事業(yè))兼?zhèn)鹘蹋粝滤枷雽W(xué)說)之人”(毛澤東)!肚迨犯濉鴩獋鳌芬舱f:“國藩事功大于學(xué)問,善以禮運!彼簧趭^讀書,推崇儒家學(xué)說,講求經(jīng)世致用的實用主義,成為繼孔子、孟子、朱熹之后又一個“儒學(xué)大師”;他革新新桐城派的文章學(xué)理論,其詩歌散文主持了道(光)、咸(豐)、同(治)三朝的文壇,可謂“道德文章冠冕一代”。有平民教育家之稱的人是?
知 陶行知,安徽歙縣黃村人,1891年10月18日生,一家躬耕自食,家寒。陶行知聰明好學(xué),但因生活貧困無力入私塾讀書,6 歲時蒙館塾師方庶咸秀才視其資質(zhì)聰穎,為其免費開蒙。8歲到萬安鎮(zhèn)經(jīng)館伴讀,11歲又回到黃潭源自學(xué),有時也幫父母參加田間勞動。15歲進入歙縣教會學(xué)!缫惶脤W(xué)校讀書。因陶母在本校幫傭,英人校長唐進賢喜歡勤勞聰明的陶行知,準其免費讀書。17歲崇一堂畢業(yè)后獨自遠離家鄉(xiāng),考取了杭州廣濟醫(yī)學(xué)堂,因不滿該校歧視非教徒學(xué)生,入學(xué)三天后便憤而退學(xué)。18歲考入南京匯文書院,后直接升入金陵大學(xué)文科就讀,是該校的首屆學(xué)生。在校學(xué)習(xí)期間,擔任金大學(xué)報《金陵光》中文版主編。四年后,陶行知以總分第一名的成績畢業(yè)于金陵大學(xué)。畢業(yè)典禮上,他以優(yōu)異畢業(yè)生的資格,宣讀了畢業(yè)論文《共和精義》,其中有這樣的句子:“人民貧,非教育莫與富之;人民愚,非教育莫與智之;黨見,非教育不除;精忠,非教育不出!闭撐谋砺冻隽怂畛醯慕逃葒乃枷。1914年(23歲)陶行知在大學(xué)校長包文先生的鼓勵和親友的贊助下赴美留學(xué),考入美國伊利諾斯大學(xué)攻讀市政。第二年便獲政治學(xué)碩士學(xué)位。但他沒有在伊利諾斯大學(xué)讀完,便于1915年9月轉(zhuǎn)入哥倫比亞大學(xué)師范學(xué)院攻讀教育。原因是,他深信沒有真正的公眾教育,就不可能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國,而且他認為第一流的哥倫比亞大學(xué)是他攻讀教育的最好的學(xué)校。他決心將來為祖國教育的改革、發(fā)展奉獻終身。他認識到“教育茍良,則人民生計必能漸臻滿意?梢娊逃龑嵔ㄔO(shè)共和最重要之手續(xù)!1917年 在哥大獲“都市學(xué)務(wù)總監(jiān)資格”文憑畢業(yè)回國,他說“我要使全中國人都受到教育”。畢業(yè)回國后即1917年9 月應(yīng)聘擔任南京高等師范學(xué)校教員,從此開始了他長達30年的教育生涯。為方便起見,我們分幾個階段向大家介紹一下陶行知的從教經(jīng)歷。(一)反對舊式教育,主張教育改革 1918年任南京高師教務(wù)主任,1921年任東南大學(xué)教授、教育系主任,同年12月中華教育改進社成立,他任主任干事。其間他反對“沿襲陳法,儀型他國“,主第將“教授法”改為“教學(xué)法”。他促成南京高師首次招收本科女生,成為我國大學(xué)開放女禁的最早實行者。(二)進行辦學(xué)試驗,推行平民教育 為了改革舊教育,提倡新教育,陶行知著力進行辦學(xué)試驗,如舉辦南京高師暑期學(xué)校、南京安徽公學(xué)、平民初級學(xué)校等,這些早期的重要辦學(xué)活動對他的教育思想發(fā)展具有承前啟后的重要意義。他決心“要用四通八達的教育來創(chuàng)造一個四通八達的社會!1923年6月他和黃炎培等人組建了南京平民教育促進會,編寫《平民千字課》課本。為了推行平民教育,他辭去了東南大學(xué)教育系主任之職,放棄了每月400銀元的高薪,風塵仆仆奔走全國十幾個省市,他說“凡我所到的地方,就是平民教育 到的地方!睅啄觊g平民教育運動使成千上萬的平民受到了教育。(三)投身鄉(xiāng)村教育運動,創(chuàng)辦曉莊師范學(xué)校 在平民教育處于高潮的時候,陶行知冷靜地看到:“中國以農(nóng)立國,十有八九住鄉(xiāng)下,平民教育是向民間去的運動,就是到鄉(xiāng)下去的運動!彼运懥恋靥岢隽恕暗矫耖g去”、“到鄉(xiāng)下去”的口號。1926年1月他提出了“師范教育下鄉(xiāng)運動”,并撰文為鄉(xiāng)村教育確定了基本任務(wù):“鄉(xiāng)村師范學(xué)校負有訓(xùn)練鄉(xiāng)村教師,改造鄉(xiāng)村生活的使命。”他指出:“我們從事鄉(xiāng)村教育的同志,要把整個的心,獻給我們?nèi)f萬四千萬農(nóng)民,我們要向農(nóng)民‘燒心香’!彼L制的藍圖是:“籌募一百萬元基金,征集一百萬位同志,提倡一百萬所學(xué)校,改造一百萬個鄉(xiāng)村!經(jīng)過一年的奔波籌備,1927年3 月15日曉莊試驗鄉(xiāng)村師范成立。第一批學(xué)生13人,當時校舍尚未造好,陶行知說:“我們的校舍上面蓋的是青天,下面踏的是大地,我們的精神一樣的要充滿天間!r(nóng)夫、村婦、漁人、樵夫,都可做我們的指導(dǎo)員”。學(xué)校以培養(yǎng)農(nóng)村教師為目標,他要求學(xué)生農(nóng)民化,他說,“要想化農(nóng)民,須受農(nóng)民化!彼麕ь^脫下西裝革履,穿起布衣草鞋,住在牛棚柴房。 曉莊師范獲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和社會聲譽。由于曉莊師范有地下黨團組織,師生們積極參加反帝愛國斗爭,陶行知都給予大力支持。國民黨氣急敗壞,1930年4月8日,勒令停辦曉莊師范,武力封閉學(xué)校,逮捕學(xué)生,陶行知以“勾結(jié)叛逆、圖謀不軌”等罪名遭到通輯,被迫流亡日本。(四)開展“科學(xué)下嫁”,創(chuàng)辦山海工學(xué)團 在日本,雖時間不長,但他對日本科學(xué)技術(shù)發(fā)達促成了國家的強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為了使中國效法日本走工業(yè)化道路,他決心開展“科學(xué)下嫁”運動,普及科學(xué)知識,培養(yǎng)科技人才。他主張科學(xué)要從兒童教起,要使“人人都能享受”科學(xué)知識。他說:“做一個現(xiàn)代人,必須懂得現(xiàn)代化的知識,我們必須拿著現(xiàn)代文明的鑰匙才能繼續(xù)不斷地開發(fā)現(xiàn)代文明的寶庫,保證川流不息的現(xiàn)代化!痹谌甏跗冢湍芸吹娇茖W(xué)技術(shù)和科技教育的重要性,確實是難能可貴的。1932年10月陶行知根據(jù)曉莊師范學(xué)校的教育實踐經(jīng)驗,在上海寶山大場地區(qū)創(chuàng)辦了“山海工學(xué)團”,開展普及教育運動。山海工學(xué)團的兒童團員張健經(jīng)常為農(nóng)友講故事,深受歡迎,農(nóng)友親切地稱他為“小先生”。陶行知對“小先生”這一新事物極為重視,1934年1月正式提出了“小先生制”。由于“小先生制”適合普及教育需要,很快在20幾個省市得到推廣。還對東南亞一帶普及教育產(chǎn)生了很大影響,并為中國革命培養(yǎng)了上百名干部。 (五)推行國難教育和戰(zhàn)時教育,出訪2 6國 “九一八”事變后,陶行知出于愛國赤誠,自覺地把自己的教育工作與抗日救亡斗爭結(jié)合起來,組織國難教育社,推進國難教育,作為抗日救亡的重要組成部分。1936年陶行知受全國各界救國聯(lián)合會的委托,任國民外交使節(jié),去國外宣傳中國的抗日主張,歷時二年零一月,出訪26個國家和地區(qū),受到世人的尊敬。(六)提倡全面教育,創(chuàng)辦育才學(xué)校 1939年,抗日戰(zhàn)爭進入全面抗戰(zhàn)階段,3月15日陶行知在一次講演中說,“這階段的戰(zhàn)爭特征是把戰(zhàn)爭的形勢展開成全面,它已不是點線的戰(zhàn)爭,而是各方面的全面戰(zhàn)爭了。”他認為全面戰(zhàn)爭需要進行全面教育,并提出了全面教育界的內(nèi)涵。在開展全面教育運動時期,他在許多流離失所的流浪兒中,見到許多有特殊才能的人,因為得不到培養(yǎng)而夭折,他認為這是民族的損失,人類的憾事,于是1939年7月20日便在四川省合川縣草街子風凰山的古圣寺創(chuàng)辦了育才學(xué)校,育才學(xué)校吸引了許多著名進步學(xué)者、專家、教授來校任教,如艾青、賀綠汀、章泯、陳煙橋、戴愛蓮等。周恩來專程到育才學(xué)校訪問并做了抗戰(zhàn)形勢報告,題詞:“一代勝于一代”。(七)實行民主教育,創(chuàng)辦重慶社會大學(xué) 抗戰(zhàn)勝利后,國內(nèi)階級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國民黨反動派實行獨裁統(tǒng)治路線,中國共產(chǎn)黨代表全國勞苦大眾,實行的是一條真正民主的革命路線,這時陶行知指出“民主的洪流,浪頭已經(jīng)到來,沒有力量可以抵抗它。因此學(xué)習(xí)民主,幫助創(chuàng)造民主的新中國,已成為生活教育的新的歷史任務(wù)。”他為使教育服務(wù)于民主革命運動,提出了“民主教育運動”, 這是他探索新教育生路的一個新階段。并于1946年1月15日創(chuàng)辦了重慶社會大學(xué),學(xué)校的辦學(xué)宗旨是陶行知提出的社會大學(xué)之道:“在明民德,在親民,在止于人民之幸福”。在社會大學(xué)任教的有:吳玉章、郭沫若、翦伯贊、鄧初民、張友漁、王昆侖、馬寅初、許滌新、侯外廬、沙千里、孫起孟、聶紺弩、曹靖華、胡風、田漢、何其芳等。這種壯觀的教師陣營在當時國內(nèi)正規(guī)的文科大學(xué)也是罕見的。由于社會大學(xué)漸漸成為各界進步人士的一面旗幟,所以一直遭到國民黨的蓄意破壞,1947年3月被國民黨反動派查封。(八)生命旅程的最后沖刺 陶行知在愛國民主運動中屢遭反動派的威脅和迫害,但他毫不畏懼、視死如歸。1945年12月1日昆明大中學(xué)生舉行了反內(nèi)戰(zhàn)示威游行,遭到國民黨鎮(zhèn)壓,造成“一二·一”流血慘案,12月19日重慶各界人士舉行“陪都公祭‘一二·一’死難烈士會”,陶行知給夫人寫了遺囑信,作好了犧牲的準備,毅然去參加公祭大會。1946年4月18日陶行知到達上海,開始了他在上海最后一百天的生命沖刺。他在生命的最后100天中,作了100多次講演,為推進和平民主運動日夜奔走呼號。有一次在反內(nèi)戰(zhàn)要和平大會上作講演,特務(wù)們上臺搶走話筒,高喊反動口號。他在特務(wù)們喊口號的間歇時間里,講完了他要講的話,堅持宣傳真理。1946年7月11日和15日,民主戰(zhàn)士李公仆和聞一多在昆明遭到國民黨暗殺,陶行知非常憤恨,他更加奮不顧身地投入民主運動。陶行知已知自己被國民黨特務(wù)在暗殺黑名單上列在第三名,朋友們?yōu)樗麚,但他大義凜然地說:“我是黑榜探花”、“我等著第三槍”,7月16日他給育才師生寫了最后一封信,信中說:“深信我的生命的結(jié)束,不會是育才和生活教育之結(jié)束。我提議為民主死了一個,就要加緊感召一萬個人來頂補!24日,他操勞了一天,整理詩稿數(shù)萬字,工作至凌晨,由于過度勞累,健康過虧,刺激過深,于25日凌晨溘然長辭,享年僅55歲。周恩來在給黨中央的信中說,“陶行知是一直跟著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黨的正確路線走,是一個無保留追隨黨的黨外布爾什維克。”女主是穿越的,后來進宮當了四妃之首影妃,最后兩人隱居了
唐太宗的后宮四妃包括生前冊封與死后追贈的共有如下幾位:妃、楊淑妃、陰德妃、燕德妃、鄭賢妃、楊妃、徐惠。唐因隋制,正一品四夫人的封號以貴淑德賢為序,先看韋貴妃,根據(jù)出土墓志的記載,韋氏名珪,字澤,于武德年間以良家入選秦王府,貞觀元年四月一日冊拜貴妃。不過墓志銘上雖然稱韋珪是以良家的身份入選秦王府,然而事實上韋珪并不是首嫁,她的第一任丈夫是隋代大將軍、戶部尚書李子雄之子李珉。隋朝末年李子雄隨楊玄感起兵謀反,兵敗后父子均被殺,而韋氏因是罪犯家屬,按律被充入宮中為宮婢。李淵在長安即位后李世民進封秦王,韋氏作為宮婢被分配到秦王府侍奉是順理成章的事。何況李淵登基后雖然曾大赦天下,但大赦赦免的是罪犯,與釋放掖庭宮人是兩回事,韋氏根本不可能在武德年間被放出宮回到家中,所以墓志上說韋氏是以良家受選,很明顯就是粉飾之語。至于某些網(wǎng)文里廣為流傳的,秦王李世民在路邊對韋氏一見鐘情的這種毫無史實根據(jù)的說法,則根本就是無稽之談。更有一些不靠譜的網(wǎng)文信口開河,認為在長孫皇后過世后,唐太宗的后宮是由韋貴妃一手掌管的。然而事實上是,即使身為貴妃,若沒有皇帝的授意同樣沒有權(quán)利掌管后宮。例如唐高祖的萬貴妃,《舊唐書·李智云列傳》中有明確記載:“母曰萬貴妃,性恭順,特蒙高祖親禮。宮中之事,皆諮稟之,諸王妃主,莫不推敬。”表明萬貴妃能夠?qū)髮m諸事有“諮稟”的資格,是“特蒙高祖親禮”的,若沒有唐高祖的特許,萬氏即使身為貴妃也沒有權(quán)利掌管后宮。再看唐憲宗的郭貴妃,“群臣三請立郭貴妃為皇后,唐憲宗以歲子午忌,又是時后廷多嬖艷,恐后得尊位,鉗掣不得肆,故章報聞罷!惫想m然只封了個貴妃,但卻是唐憲宗未登基前娶的結(jié)發(fā)妻子,只因唐憲宗怕自己的風流獵艷被限制,從而不肯將其立為皇后。若身為貴妃便能理所應(yīng)當?shù)卣乒芎髮m,那唐憲宗又何必再多此一舉。何況能夠執(zhí)掌后宮對于宮妃來說是莫大的榮譽,即使是多位嬪妃共同管理后宮,史書也同樣會記載下來。陳后主的張貴妃統(tǒng)攝后宮,隋文帝宣華夫人、容華夫人共同代掌后宮的事情在史書中記載得清清楚楚,劉浚的列傳也特意花了一番筆墨記載著其母潘淑妃(劉宋時淑妃僅為正二品九嬪,而非正一品的三夫人)掌管后宮一事。不僅史書上會記上一筆,就連墓志銘這種沒事也要夸兩句有事更要夸了再夸的東西上,也絕對會大書特書一番,甚至哪怕韋貴妃并沒有代管后宮這么大的權(quán)限,只是有些參與權(quán),她的墓志上也不可能只字不提。比如朱元璋的寵妃孫貴妃只不過是輔佐馬皇后治理后宮,此事不僅見載于《明太祖實錄》,野史《勝朝彤史拾遺記》中亦有記載,宋濂在撰寫孫貴妃的墓志時更沒有放過這一莫大榮耀:“成穆貴妃孫氏……佐皇后以理,內(nèi)治宮壼肅雍,上下咸無怨者。”而韋貴妃的墓志早已出土,志文中對她多有浮夸溢美之詞,但對所謂的代管后宮一事卻絕口不提,可見韋貴妃代掌后宮一事,實屬現(xiàn)代人的想當然耳。韋貴妃不僅本人無寵,就連她的家族和子女所得到的待遇都很寒酸。按照唐制,韋貴妃作為正一品四妃,她的母親本可以獲封正四品郡君,但是其母無論是生前還是身后,都不曾得到過郡君的封號。直到韋貴妃因母親的逝世而表現(xiàn)得異常悲痛,“哀號荼毒,毀瘠弗已”,唐太宗這才象征性地追贈了韋貴妃之父韋圓成一個徐州都督的官銜,韋貴妃之母仍舊沒能得封郡君。而韋圓成生前便已是隋朝的開府儀同三司、陳州等二州刺史、鄖國公,唐太宗追封的徐州都督遠遠比不上韋圓成生前的地位,可見唐太宗的追封不過是敷衍之舉而已。不僅如此,韋貴妃所生育的臨川公主與紀王李慎論起待遇,在唐太宗同樣庶出的皇子公主中也是比較差的。臨川公主直到18歲才被冊封為公主,駙馬周道務(wù)的出身在所有尚庶出公主的駙馬中是最差的,而臨川公主出嫁后就隨著丈夫一同離開了京城遠赴邊地上任,是目前已知的唯一一位在唐太宗活著時就離開長安的公主。韋貴妃唯一的兒子紀王李慎雖然很有才華,在襄州處理政務(wù)的能力也非常出色,甚至得到了當?shù)匕傩盏姆Q贊,然而唐太宗并沒有因此給予李慎格外的關(guān)注或獎賞,直到唐高宗李治登基了,這才褒獎了他。至于韋貴妃與前夫李珉的女兒李氏,與母親一起籍沒進宮,但都20歲左右了,其母韋貴妃仍不能自主安排女兒的婚事。直到貞觀四年突厥來降,唐太宗為了安撫眾多來降的突厥貴族,這才將仍舊是宮婢身份的李氏封為定襄縣主,代替李唐的宗室女,嫁給在貴族眼里堪稱婚配最末等的胡人為妻。雖然有人因此認為李氏得封定襄縣主是唐太宗將她認作繼女的標志,然而唐太宗若真的將定襄認為繼女,那么定襄就應(yīng)該和文成公主、弘化公主一樣,封的是公主而不是縣主,墓志上也不會明確記載定襄不過是渤海李氏,“隋戶部尚書雄之孫,齊王友珉之女。”而應(yīng)該像弘化公主那樣,只說是“隴西成紀人”“大唐太宗文武圣皇帝之女”。何況定襄縣主嫁給阿史那忠后,阿史那忠便被唐太宗派去出塞,塞外的生活遠比中原艱苦,別說定襄一個中原人受不了,就連阿史那忠本人享受過了中原生活都不愿再忍受塞外的寒苦,所以見到使者時是一把鼻涕一把淚地請求讓他回到長安——唐太宗若是寵愛韋貴妃,又何至于讓她的女兒去遭這份罪?當然,也許有人會感到不解:為什么韋珪作為貴妃卻無寵到了這般地步,如果唐太宗不喜歡韋珪,為什么還要封她為貴妃?其實這跟人們長期以來一些錯誤的觀念有關(guān)。首先,很多人想當然地以為貴妃就等于寵妃,被皇帝封為高品級的妃子都是寵妃。其實不然,后宮是自古以來的制度,就算沒有寵妃,皇帝也不會把四妃之位一直空著不封。歷史上身處高位卻無寵的嬪妃比比皆是,別的不說,光看唐朝諸位皇帝的貴妃,除了唐玄宗的楊貴妃,唐代宗的獨孤貴妃外,其他皇帝的貴妃都不得寵,也找不到什么得寵事跡。其次,皇后是天然的后宮之主,掌管后宮事務(wù),除非皇后無寵到了極點而皇帝又另有極為寵愛的嬪妃,不然皇帝是不會插手后宮事務(wù)的。所以縱觀唐朝的后宮,皇后的權(quán)利極大,比如唐高宗的王皇后,明明蕭淑妃那么得寵,出身好資歷老又生育了皇子公主,但卻只是個淑妃,另有一個無寵無子的女人壓她一頭做上了貴妃之位;風流多情的唐憲宗唯恐結(jié)發(fā)妻子當上皇后后會掣肘自己的獵艷行為,于是堅決不立原配郭氏為皇后——唐朝皇后在后宮的權(quán)利之大由此可見一斑。所以唐朝后宮嬪妃的冊封很大程度上是取決于皇后,如果皇帝沒有特別的吩咐或要求,那么皇后就會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安排后宮女人的品級。身為貴妃卻是個不得寵的女人,原因之所在,也就不難理解了。再者,唐太宗明確表示過自己對這些后宮女人的態(tài)度,那就是韋珪、陰氏這些罪籍出身的女人甚至都沒資格給自己生孩子。《魏鄭公諫錄》:太宗謂侍臣曰:“漢代常以八月選洛陽中子女資色端麗者,載還后宮,此不可為法。然即日宮內(nèi),甚多配役之口,使其誕乳諸王,是非所宜。據(jù)此論選補宮列,理宜依禮!這段話翻譯成白話文大意就是,唐太宗對大臣們說:漢朝經(jīng)常在每年的八月?lián)襁x一些品貌出眾的良家女子入后宮充當嬪御,這種做法本不應(yīng)該成為后世效仿的對象。但是現(xiàn)在我的后宮中有太多罪人家的女兒充當妃嬪,由這些人生養(yǎng)皇子實在不合適,所以還是按照漢時的規(guī)矩,以后擇選嬪御由宮外的良家子中擇選。 唐太宗本就是貴族子弟出身,對這些罪籍出身的女人有著天然的鄙夷歧視之意——雖然這不代表他就要把這些女人當階級敵人來看。再加上韋珪陰氏等人是唐太宗當秦王時宮里發(fā)配來伺候的宮婢,而身為親王時的李世民對后院這些小妾的出身沒有多少自由挑選的余地。但出于貴族的偏見,唐太宗顯然不認為這些女人的血統(tǒng)有多好,更不應(yīng)當給自己生孩子,不然很可能會稀疏了自己優(yōu)秀的基因,讓后代不夠優(yōu)秀。只不過孩子是欲望的產(chǎn)物,唐太宗又沒有練過什么神功,只能讓指定的女人生孩子,而歷史上為皇帝生育了子女卻照樣無寵的嬪妃也比比皆是。所以雖然韋珪、陰氏這些嬪妃雖然給唐太宗生育了孩子,但唐太宗依舊免不了打從心底鄙視出身不好的她們,更遑論還能對她們產(chǎn)生什么感情呢?楊淑妃,即楊素的孫女,楊玄獎之女。隋末楊玄感起兵后,楊玄獎意欲響應(yīng)卻先被郡丞所殺,楊氏則作為謀反案的家眷被籍沒進宮,充作宮婢,李唐建立后又被分配到秦王府伺候。按照其弟楊臺的墓志所載,楊臺因為楊氏為妃的緣故被封為正七品上的尚食直長,考慮到陰妃的弟弟陰弘智為正七品下的尚乘直長,由二人官階上的差距也可知這應(yīng)當是他們的姐姐在后宮地位不同的體現(xiàn),所以同為四妃,楊氏明顯比陰氏的封號要更高一些,楊氏當為淑妃,陰氏則為德妃。同時根據(jù)《大唐故贈司空荊州大都督上柱國趙王墓志銘》上記載的“王,楊貴妃之所生也” 可知,趙王李福的生母徽號為楊貴妃?v觀整個貞觀年間,韋貴妃的封號自始至終都沒有變過,所以這位楊氏的貴妃徽號當為死后追贈,而能夠在死后被追贈為貴妃,可見楊氏生前就是四妃之一,正是楊玄獎之女。貞觀十三年,楊淑妃唯一的兒子李福受封為趙王,隨即便被唐太宗過繼給了隱太子李建成,所以從禮法上來說,李福不再是唐太宗之子,而是隱太子李建成之子。陰嬪,封號原本應(yīng)為德妃,因其子謀反而被降為了嬪。陰德妃的父親陰世師因效忠隋朝而被李淵處死,陰世師之子陰弘智等人由于年幼而免于一死,陰氏則被沒入掖庭為婢。也許是因為陰世師與李淵有著相當?shù)某鹪梗幨嫌殖闪死钍烂竦腻鷭,所以許多人喜歡臆想李世民與陰氏之間有著一段隔著國仇家恨的虐戀深情。然而就史實而言,這樣的說法顯然是毫無根據(jù)的,畢竟后宮中作為罪籍沒入的女子不在少數(shù),上官婉兒即因祖父上官儀之事被沒入掖庭;而作為宮婢被主子臨幸的更不在少數(shù),章敬皇后吳氏便是在沒入掖庭后得到了唐肅宗的臨幸,從而生下了唐代宗。而且若是對陰氏這個所謂的仇人之女心存芥蒂的話,李淵就不會在武德八年將陰氏之子李祐冊封為宜陽郡王,一向與李世民有嫌隙的李建成等人也會借此機會大肆抨擊他。所以李世民與陰氏之間所謂的隔著國仇家恨的愛情,不過純屬后人的YY罷了。更不用說陰氏在史書中只得一句“陰妃生庶人祐”后,便再無只言片語的記載,甚至單就其子李祐謀反一事來看,陰氏在李世民心中能有幾分分量也是可以掂量得很清楚。同樣是謀反,李祐的結(jié)局是被誅后廢為庶人,生母連坐遭降。隨后唐太宗又將敢于當面數(shù)落李佑罪行并試圖殺了李佑的齊州百姓羅石頭追贈為亳州刺史,而痛斥李佑的高君狀被封為榆社縣令,將李佑捉拿歸案的杜行敏由兵曹一下子被提拔為了巴州刺史,其他協(xié)助杜行敏擒住李佑的眾人也一并得到了豐厚的賞賜。而反觀李承乾謀反后,唐太宗千方百計想保住他一命,為李承乾說話的來濟因此得到了得到唐太宗的看重,官職不斷得到升遷,不久就考功員外郎,次年便升遷中書舍人,與令狐德棻等人共同撰寫《晉書》。這樣的差距很明顯可以看出陰氏與李祐是否得到過李世民的寵愛,若陰氏真的與李世民有過一段所謂的超越國仇家恨的轟轟烈烈的愛情,那么想必李祐絕不會落得個身死的下場。畢竟陰氏只有李祐這么一個兒子,處死了他就相當于毀掉了陰氏下半輩子的依靠,李世民若對其有情,再怎么對李祐處以重罰也好過將其處死。而陰氏一夜之間失去了唯一的兒子,她本人或是因此被降級為嬪,然后一生孤寂郁郁而死;又或是和兒子一起被廢為庶人賜死,最后以嬪禮下葬,都不得而知。但即使陰妃還能留得一條性命,也是從此生不如死。燕德妃,根據(jù)其墓志記載,于武德四年選入秦王府,貞觀元年拜冊賢妃,貞觀十八年遷封德妃?紤]到貞觀十七年李祐謀反,生母陰氏遭到連坐,四妃之位有所空缺,燕氏應(yīng)該是因此晉的位。同樣的,這位燕氏也并不是出于什么可歌可泣的愛情才進的宮,“武德四年禮聘入秦王后庭”這一句說得很清楚,不過是唐高祖李淵為自己的兒子選的小妾。燕氏的祖父是隋朝著名的酷吏燕榮,為人貪暴淫縱,被隋文帝賜死。也正因為祖父燕榮為人“虐毒”的緣故,燕氏自幼被母親楊氏嚴格教導(dǎo)要學(xué)會溫恭謙讓,以養(yǎng)成身為貴族該有的閨范。燕氏武德四年成為李世民的小妾,但直到七年后才生下第一個兒子李貞,在生下次子李囂后便再也沒生育過。李囂早夭,而李貞可以說是唐太宗比較有才干的皇子之一,但唐太宗并沒有因此對這個兒子有任何的偏愛之處,既沒有到了年紀不讓他之藩,也沒有因為李貞才華出眾而給予特別的關(guān)注。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燕妃的母親與武則天的母親為堂姐妹,所以武則天成為唐高宗的皇后后,年老體衰的燕氏為了討好武則天,在患有眼疾行動嚴重不便的情況下,仍堅持抱病為武后的母親榮國夫人奔喪,結(jié)果不幸病倒在半路上,大半年后病逝在驛站里,武后為此不得不好好封賞了一番。而李貞在武則天時的待遇也很一般,不過是和一群皇叔兄弟一起受到的加封,而且李貞作為唐太宗的第八子只加封為太子太傅,反而比第十子李慎的太子太師級別要低。甚至武則天在唐高宗駕崩五年后開始對付李唐宗室時,第一個下手的就是這位表姐的兒子。李貞起兵反抗武則天失敗后,自殺身亡,但武則天并沒有就此放過燕妃的子孫,不僅殘忍地下令將李貞父子的首級砍下來,還送到洛陽梟首示眾。而李貞的另外三個兒子要么是“坐與父兄連謀伏誅”,要么是“減死流嶺南,尋卒”,無一幸免于難。唐玄宗登基后,也只將李貞的嫡曾孫李溫封了個沈國公,李溫的兒孫更是爵位降為了郡公,繼承嗣越王封號的卻是夔國公李琳(許王李素節(jié)之子)這樣毫不相干的遠房旁支。結(jié)果李琳也是個不爭氣的,剛過繼為嗣越王,就病死了,越國干脆國除——不知道燕太妃在天之靈,會對她花了半生精力小心翼翼奉承討好的表妹做何感想。鄭賢妃,雖然名列四妃之位,但因為無子,只見載于《唐會要》的昭陵陪葬名單中:“昭陵陪葬名氏……賢妃鄭氏。”因其墓葬不明,所以對于這位賢妃也無法有更多的了解。不過燕氏自貞觀元年至十七年一直都是身處賢妃之位,所以這位鄭氏應(yīng)該是十八年燕氏升為德妃后,隨之晉位的。楊妃,吳王李恪蜀王李愔生母,《舊唐書》僅有一句“恪母,隋煬帝女也”,可見楊妃雖然名義上為隋煬帝女,然而連生母為誰、排行第幾、封號為何都不知曉。楊妃沒有公主封號,說明沒有受過正式冊封——隋煬帝登基后便去了洛陽,即使是冊立太子也不過是下詔遣使回長安,更不用說還會特意記得要去冊封一個留在長安的公主了。也由此可知楊妃的生母身份較低,且并不得寵,只是一名普通后宮。而史官在史書中極為同情李恪,盡管完全列舉不出李恪究竟有何才干和才華,但仍舊對李恪是各種溢美之詞,所以在其傳記里特別提到“恪母,隋煬帝女也”這一句,就是為了表彰李恪生母身份與眾不同。但即便如此也仍只有隋煬帝女這個頭銜,而無更具體的封號,可見楊妃無論是在隋宮還是唐宮地位都不高。同時根據(jù)岑仲勉先生的統(tǒng)計,楊廣在位的十四年里,累計下來在長安待的時間只有186天,絕大部分時間不是在巡幸的路上就是在準備巡幸,所以想來楊公主若是受寵的話,理應(yīng)同其長姐南陽公主一樣,陪伴在隋煬帝身側(cè)遠離長安才是?墒聦崊s恰恰相反,依據(jù)李恪生于武德二年的情況來看,楊公主應(yīng)當是武德元年便入了宮。換言之,李淵在長安甫一登基,楊公主便就此成了秦王府后院的一員,很顯然這位楊公主雖然說起來也是隋煬帝的女兒,卻根本得不到父親的重視和寵愛,所以才會被遺忘在長安,被新建立的李唐王朝順手接收。何況李淵與楊廣的母親都是獨孤氏,還是親姐妹,獨孤皇后曾對李淵頗為照拂;李淵建立的唐朝至少在名義上是從隋恭帝手上禪讓過來的,結(jié)果李淵就這樣將他表弟遺忘在長安的女兒丟給了自己的兒子做妾。李淵若還算看重這位與自己多少有點血緣關(guān)系的前朝公主的話,怎么說也要將其嫁做正妻而不是小妾——無論是嫁給皇子還是大臣。而且就算是做妾,也該塞給太子李建成,而不是塞給秦王李世民。畢竟人家李建成好歹在武德九年前還是太子的身份,若無意外的話,這位楊公主作為李建成的小妾等太子登基后怎么說也能混個五品以上的嬪妃當當,而給親王做妾,最多也就只是個五品的孺人。更何況根據(jù)楊廣死于義寧二年三月(618年),李淵于同年五月登基為帝,李恪卻在第二年就出生了的情況來看,楊公主很明顯是在重孝期間懷的孕——別說是為親生父親守滿27個月的孝了,竟然連一年的重孝都沒守滿,由此可見這位所謂的“隋煬帝女”在李唐王朝的眼中究竟是個什么樣的存在了,更別說還能得到怎樣的禮遇。若楊公主的身份還算尊貴,又怎會如此被人隨意地打發(fā),甚至連為父親守個孝的機會都沒有。而楊妃會被如此對待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自古成王敗寇,亡國之君的地位都擺在那兒了,更別說亡國公主了。想想秦滅六國后,六國“妃嬪媵嬙,王子皇孫,辭樓下殿,輦來于秦”的凄慘模樣;想想陳朝滅亡后陳后主的幾個親妹妹,樂昌公主被賞給楊素做妾,宣華夫人、弘政夫人按例沒入掖庭,還有幾個被賞給朝中大臣和皇子做姬妾;再想想宋徽宗的女兒柔福帝姬也是公主,在金朝過的卻是什么日子,便可知這些亡國公主在新王朝眼里不過是戰(zhàn)利品一樣的存在。再看她在后宮中的封號,盡管史書上稱恪母為楊妃,但這并不能證明恪母生前就位列四妃之位,因為像唐高祖李淵的小妾莫麗芳,生前就沒有得到任何妃嬪封號,死后才被追封為嬪,史書上卻直接記載其為莫嬪。唐朝貞觀年間的四夫人封號以貴淑德賢為序,韋貴妃的封號是非常明確的,楊淑妃即楊玄獎之女,陰德妃因為兒子李佑謀反被殺后也遭到了連坐,德妃之位空了出來由燕賢妃晉封。還有一位鄭賢妃,也是在燕賢妃升為德妃后隨之晉位的?梢姉铄安⒎钦黄返乃腻,最多只是個二品的九嬪,死后才被追封為妃,提升了品級。楊妃于武德二年生吳王李恪,武德八年之后生蜀王李愔——武德年間的皇子皇孫都是按例一歲時冊封,而武德八年時,李世民的兒子中只有第五子李祐受封,所以第六子李愔最早也是武德八年之后才出生。楊妃沒有女兒,因為唐太宗21位公主中只要生母身份較高的,史書或墓志銘都有記載,其余15位公主的生母因出身低微而不見載。而楊妃的兩子吳王李恪與蜀王李愔,雖然一直以來由于電視劇的宣傳,很多人誤以為李恪是唐太宗最喜歡的兒子,但就史實而言,論起唐太宗所有兒子中誰的待遇最差,李恪稱第二,沒人能比他更差。李恪一生中不僅毫無得寵事跡,而且不過是犯了踩莊稼和賭博這樣的小錯,就連續(xù)多次被削去都督的頭銜,先后削去實封共600戶,只剩下200戶的實封。李恪還因此遭到唐太宗的好一頓痛罵,甚至被比作了燕王劉旦(漢武帝之子,因為不能安分守己遭到漢武帝的厭惡)。而李恪犯的這些錯誤與受到的懲罰無論是在史書上還是李恪本人的墓志上,均有記載,互相印證。貞觀二年五月李恪與李泰同時受封,李恪受封益州都督,封地只有8州,李泰卻是揚州大都督兼越州都督,封地多達22州。而且李恪受封的不過是都督,李泰卻是大都督(根據(jù)《唐會要》記載,就在李恪受封前的三個月,唐太宗將益州的大都督府去“大”字,降級為都督府),所以李恪與李泰雖然同時受封,但李恪不僅都督府的規(guī)模遠不及李泰的大都督府,封地更是比李泰少了近三分之二。貞觀7年李恪前往自己的封地時,唐太宗對他說:“父子之情,豈不欲常相見耶?但家國事殊,須出作藩屏。”由此可見讓諸王之藩是因為“家國事殊”,更是為了絕諸皇子的“覬覦之心”,但這一番冠冕堂皇的話,實際上更適合身為太子同母弟的李泰而不是庶出的李恪,畢竟作為太子同母弟,李泰對儲位的威脅才是最大的。然而唐太宗在“家國事殊”面前卻出于私心,不僅不讓李泰之藩,甚至還想讓他搬進武德殿居;同樣是嫡出的李治就更不用說了,唐太宗一直將這個兒子親自帶在身邊撫養(yǎng),絕口不提之藩的事,貞觀16年甚至干脆直接讓他上朝參政了,卻偏偏將沒什么威脅的李恪打發(fā)到封地上去。唐太宗曾給李恪寫了一封信,其中有“汝方違膝下,凄戀何已,欲遺汝珍玩,恐益驕奢”這樣一句話,然而就在唐太對李恪說“欲遺汝珍玩,恐益驕奢”——以避免李恪變得驕奢為由而不肯多給他財物時,卻在一轉(zhuǎn)身面對李承乾與李泰時,又是截然相反的態(tài)度。唐太宗賞賜李泰時不僅“賜泰物萬段”,每個月給李泰的東西甚至“有逾于皇太子”,對李承乾更是干脆直接取消了他出用庫物的限制。而史官稱李恪有文武才,但善騎射不過是身為關(guān)隴軍事貴族最基本的素養(yǎng),在唐朝這個連后宮才人都能陪帝王騎射的朝代里,李恪雖然善騎射,卻沒有絲毫的軍功或突出的事跡可以證明。李恪的文才同樣毫無記載,別的皇子具體到擅長哪種書法有多少部作品都有記錄,唯獨李恪的“文才”連李唐皇室成員中最常見的書法特長都不見蹤影,而同樣因為謀反被誅的漢王李元昌,卻能夠以書法、繪畫、射獵著稱于各部史書,相比之下,李恪的才華無論是在各類史書還是墓志銘上,都沒有分毫體現(xiàn)。而唐太宗雖然一度有過改立李恪為太子的想法,但這件事不僅是在立了李治為太子后又過了7個多月的時間才提出來的,而且唐太宗只對最不可能贊同的長孫無忌一個人說過,被反駁后不但再也不曾提及此事,甚至對提名未果的李恪也毫無保護措施。還有人試圖將李恪當不上皇帝的原因歸結(jié)為是具有前朝血統(tǒng)的緣故,不過這種說法完全是無稽之談,畢竟李恪的兩朝血統(tǒng)不是什么前無古人后無來者之事,歷史上兩朝一脈的皇位繼承人比比皆是。比如后趙石虎的太子石世,生母就是前趙的安定公主;比如北周閔帝宇文覺的生母就是北魏馮翊公主;就連隋煬帝楊廣的太子楊昭也是兩朝一脈——楊昭的生母蕭皇后,即西梁孝明帝蕭巋的女兒。再說如果前朝血統(tǒng)真的是問題,是忌諱,那唐太宗為何在明知李恪具有隋朝血統(tǒng)的情況下,還想立其為太子?長孫無忌又為什么不用這么好的理由來反對唐太宗立李恪呢?就像唐玄宗欲立武惠妃為后,大臣首先就用武家與李唐皇室有仇為由勸阻唐玄宗,而李恪這里卻壓根沒人提及所謂的血統(tǒng)這一點。所以李恪與儲位無緣,和他的生母楊妃是隋煬帝的女兒根本沒有任何的關(guān)系,而是因為李恪與楊妃均不得寵于唐太宗的緣故。 至于楊妃的次子李愔直到貞觀十三年才得到了親王應(yīng)有的800戶食邑,比其他皇子整整遲了3年。又因為李愔在封地上屢屢胡作非為,唐太宗曾十分厭惡地說:“就算是禽獸,只要好好馴服還能讓其聽命于人;就算是鐵石,只要好好煉制也能做成可用之物,只有像李愔這樣的人,連禽獸和鐵石都不如!”當即便削去了李愔一半的封地食邑和蜀王府中的官員,又將他貶為虢州刺史,剛剛上任沒幾個月的蜀王師蓋文達也因此被免官。所以唐太宗貞觀年間別的皇子都是都督,唯獨李恪、李愔兩人是刺史;別的皇子都是實封800戶,唯獨李恪與李愔一個被削戶600一個被削戶400。想來楊妃要是得寵的話,如何會在史書上僅留下7個字的記載,而她的兩個兒子又如何會在李世民諸子中待遇如此之差?徐惠,生前僅為二品九嬪中的倒數(shù)第二級充容。相對于其他嬪妃在太宗一朝最多只因為生育皇子而被記載了一筆,徐惠能夠憑借其出眾的文采在《舊唐書》中留下更多的事跡,可見徐惠的才華即便是與同時代的文人士子相比也是毫不遜色的。而徐惠也因為自幼才華出眾,同左棻、宋氏姐妹一般名聲遠揚,甚至為皇帝所知,于是被詔進了后宮中。根據(jù)史書的記載,徐惠進宮后因“揮翰立成,詞華綺贍”,于是由正五品的才人晉升為正三品的婕妤,最后位列正二品九嬪中的第八級充容,可見文學(xué)造詣極高的徐惠還是很得唐太宗賞識的。其父徐孝德也因為女兒的才華橫溢升了一級官,由從六品下的將作監(jiān)丞被擢為了從六品上的禮部員外郎。就史書中所記錄的事跡而言,徐惠知書善文縱論古今的才華頗得唐太宗的賞識,《諫太宗息兵罷役疏》更是直諫朝政——這也是繼晉武帝的左貴嬪獻誄賦頌、宋孝武帝時韓蘭英獻《中興賦》、陳后主的沈皇后“數(shù)上疏諫爭”后,有唐以來的后宮第一人,但如果說徐惠對唐太宗的貞觀之治影響很大,那就言過其實了。畢竟徐惠的這篇上疏雖然甚得唐太宗的贊賞,并因此得到了豐厚的賞賜,但無論是上疏中所諫止的征遼之舉,還是營造玉華宮之事,唐太宗都沒有因為徐惠的進諫而在政策上做出任何的調(diào)整或改變。唐太宗逝世后充容徐惠作為無子無女的嬪妃,按例送進崇圣宮出家為尼,一年多后留下了一生中最為謙卑的愿望:“在祭祀所用的狗馬之前侍奉于陛下的陵廟,這是我唯一的心愿!辈∈旁谶@座守陵的宮殿里。盡管此時距離唐太宗的駕崩已經(jīng)過去了一年多的時間,而徐惠也并沒有選擇在唐太宗死后立即絕食的方式,而是漸漸等到生了重病后這才不喝藥,但唐高宗李治依然對徐充容此舉大加贊賞,不僅將其追贈為四妃之一的賢妃,還允許她陪葬昭陵石室。徐氏一族也因此飛黃騰達起來,其父徐孝德更是迎來了人生中最大的一次越級提拔,一下子便由從五品上的水部郎中被唐高宗擢為正四品上的果州刺史,連越6級,卒于任上時,唐高宗還“優(yōu)敕令官造靈舉,別加賻物,具給傅乘,資送還京”。而徐惠的弟弟徐齊聃也被任命為沛王李賢的侍讀,徐惠的妹妹徐氏也因為“亦有文藻”“世以擬漢班氏”,遂被唐高宗召進宮中冊為婕妤。 本回答被網(wǎng)友采納四大名著中的人物及故事情節(jié)的搭配各兩個
<<三國演義>> 在我國,《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西游記》被廣大讀者“四大名著”,幾可謂家喻戶曉,婦孺皆知。而古人亦有云:“……讀三國勝讀水滸傳。水滸文字真,雖較勝西游之幻,然無中生有任意起滅,其匠心不難,但終不若三國敘一定之事,無容改易。而卒能匠心之為難也,且三國人才之盛,寫來個個出色,又有高出于吳用公孫勝等萬萬者。吾謂才子書之目,宜以三國演義為第一! <<水滸傳>> 《水滸傳》是作者施耐庵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和北宋農(nóng)民大起義而寫成的一部偉大的小說。小說傾向鮮明地描寫了人民群眾反抗壓迫的行動。概括了當時不同階層的人們從覺醒到反抗的斗爭道路。正是這些藝術(shù)成就,才使《水滸傳》成為我國古代四大文學(xué)名著之一。 《水滸傳》是一部長篇英雄傳奇,是中國古代長篇小說的代表作之一,是以宋江起義故事為線索創(chuàng)作出來的。宋江起義發(fā)生在北宋徽宗時期,《宋史》的《徽宗本紀》、《侯蒙傳》、《張叔夜傳》等都有記載。從南宋起,宋江起義的故事就在民間流傳,《醉翁談錄》記載了一些獨立的有關(guān)水滸英雄的傳說,《大宋宣和遺事》把許多水滸故事聯(lián)綴起來,和長篇小說已經(jīng)很接近。元代出現(xiàn)了不少水滸戲,一批梁山英雄作為舞臺形象出現(xiàn)!端疂G傳》是宋江起義故事在民間長期流傳基礎(chǔ)上產(chǎn)生出來的,吸收了民間文學(xué)的營養(yǎng)。 《水滸傳》是我國人民最喜愛的古典長篇白話小說之一。它產(chǎn)生于明代,是在宋、元以來有關(guān)水滸的故事、話本、戲曲的基礎(chǔ)上,由作者加工整理、創(chuàng)作而成的。全書以宋江領(lǐng)導(dǎo)的農(nóng)民起義為主要題材,藝術(shù)地再現(xiàn)了中國古代人民反抗壓迫、英勇斗爭的悲壯畫卷。作品充分暴露了封建統(tǒng)治階級的腐朽和殘暴,揭露了當時尖銳對立的社會矛盾和“官逼民反”的殘酷現(xiàn)實,成功地塑造了魯智深、李逵、武松、林沖、阮小七等一批英雄人物。小說故事情節(jié)曲折,語言生動,人物性格鮮明,具有高度的藝術(shù)成就。但作品歌頌、美化宋江,鼓吹“忠義”和“替天行道”,表現(xiàn)出嚴重的思想局限。 <<西游記>> 《西游記》主要描寫的是孫悟空保唐僧西天取經(jīng),歷經(jīng)九九八十一難的故事。唐僧取經(jīng)是歷史上一件真實的事。大約距今一千三百多年前,即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年僅25歲的青年和尚玄奘離開京城長安,只身到天竺(印度)游學(xué)。他從長安出發(fā)后,途經(jīng)中亞、阿富汗、巴基斯坦,歷盡艱難險阻,最后到達了印度。他在那里學(xué)習(xí)了兩年多,并在一次大型佛教經(jīng)學(xué)辯論會任主講,受到了贊譽。貞觀十九年(645)玄奘回到了長安,帶回佛經(jīng)657部。他這次西天取經(jīng),前后十九年,行程幾萬里,是一次傳奇式的萬里長征,轟動一時。后來玄奘口述西行見聞,由弟子辯機輯錄成《大唐西域記》十二卷。但這部書主要講述了路上所見各國的歷史、地理及交通,沒有什么故事。及到他的弟子慧立、彥琮撰寫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則為玄奘的經(jīng)歷增添了許多神話色彩,從此,唐僧取經(jīng)的故事便開始在民間廣為流傳。南宋有《大唐三藏取經(jīng)詩話》,金代院本有《唐三藏》、《蟠桃會》等,元雜劇有吳昌齡的《唐三藏西天取經(jīng)》、無名氏的《二郎神鎖齊大圣》等,這些都為《西游記》的創(chuàng)作奠定了基礎(chǔ)。吳承恩也正是在民間傳說和話本、戲曲的基礎(chǔ)上,經(jīng)過艱苦的再創(chuàng)造,完成了這部令中華民族為之驕傲的偉大大文學(xué)巨著。吳承恩,字汝忠,號射陽山人,淮安府山陽(今江蘇省淮安市)人。約生于明弘治十三年至正德初年之間(1500—1510),約卒于萬歷十年(1582)。吳承恩的曾祖父、祖父都是讀書人,任過縣學(xué)的訓(xùn)導(dǎo)、教諭。但到了他父親吳銳這一輩,由于家貧困,出贅徐家,“遂襲徐氏業(yè),坐肆中”,當起了小商人。盡管如此,吳家卻不失讀書的傳統(tǒng)。據(jù)說其父吳銳雖為商人,不僅為人正派,而且好讀書,好談時政,這自然對吳承恩產(chǎn)生較大影響。吳承恩從小就很聰明,很早入了學(xué),少年得志,名滿鄉(xiāng)里。天啟《淮安府志》卷十六說吳承恩“性敏而多慧,博極群書,為詩文,下筆立成!钡赡旰蟮膮浅卸鲄s很不順利,在科舉進身的道路上屢遭挫折,到四十多歲才補了一個歲貢生,五十多歲任過浙江長興縣丞,后又擔任過荊王府紀善,這是同縣丞級別差不多的閑職。吳承恩創(chuàng)作《西游記》大約是中年以后,或認為是晚年所作,具體時間無法確定。除《西游記》外,他還創(chuàng)作有長詩《二郎搜山圖歌》和《禹鼎志》,F(xiàn)存《射陽先生存稿》四卷,包括詩一卷、散文三卷,是吳承恩逝世后由丘度編訂而成。 《西游記》全書一百回,從大的結(jié)構(gòu)上看,可分成三個部分。第一回至第八回是第一部分,主要寫了孫悟空出世、拜師、大鬧天宮,這是全書最精彩的章節(jié),熱鬧非凡,孫悟空上天入地好一頓折騰,將他的反抗性格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第八回至第十二回是第二部分,主要寫了唐僧的出身及取經(jīng)的緣由。第十三回至最后一回是第三部分,主要寫唐僧西天取經(jīng),路上先后收了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三個徒弟,并歷經(jīng)九九八十一難,終于取到了真經(jīng),修成了正果。 《西游記》向人們展示了一個絢麗多彩的神魔世界,人們無不在作者豐富而大膽的藝術(shù)想象面前驚嘆不已。然而,任何一部文學(xué)作品都是一定社會生活的反映,作為神魔小說杰出代表的《西游記》亦不例外。正如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指出,《西游記》“諷刺揶揄則取當時世態(tài),加以鋪張描寫”。又說:“作者稟性,‘復(fù)善諧劇’,故雖述變幻恍忽之事,亦每雜解頤之言,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钡拇_如此。 通過《西游記》中虛幻的神魔世界,我們處處可以看到現(xiàn)實社會的投影。如在孫悟空的形象創(chuàng)造上,就寄托了作者的理想。 孫悟空那種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奮起金箍棒,橫掃一切妖魔鬼怪的大無畏氣概,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和要求。他代表了一種正義的力量,表現(xiàn)出人民戰(zhàn)勝一切困難的必勝信念。又如取經(jīng)路上遇到的那些妖魔,或是自然災(zāi)難的幻化,或是邪惡勢力的象征。他們的貪婪、兇殘、陰險和狡詐,也正是封建社會里的黑暗勢力的特點。不僅如此,玉皇大帝統(tǒng)治的天宮、如來佛祖管轄的西方極樂世界,也都濃濃地涂上了人間社會的色彩。而作者對封建社會最高統(tǒng)治者的態(tài)度也頗可玩味,在《西游記》中,簡直找不出一個稱職的皇帝;至于昏聵無能的玉皇大帝、寵信妖怪的車遲國國王、要將小兒心肝當藥引子的比丘國國王,則不是昏君就是暴君。對這些形象的刻畫,即使是信手拈來,也無不具有很強的現(xiàn)實意義。 《西游記》不僅有較深刻的思想內(nèi)容,藝術(shù)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它以豐富奇特的藝術(shù)想象、生動曲折的故事情節(jié),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幽默詼諧的語言,構(gòu)筑了一座獨具特色的《西游記》藝術(shù)宮殿。但我認為,《西游記》在藝術(shù)上的最大成就,是成功地創(chuàng)造了孫悟空、豬八戒這兩個不朽的藝術(shù)形象。 孫悟空是《西游記》中第一主人公,是個非常了不起的英雄。他有無窮的本領(lǐng),天不怕地不怕,具有不屈的反抗精神。他有著大英雄的不凡氣度,也有愛聽恭維話的缺點。他機智勇敢又詼諧好鬧。而他最大的特點就是敢斗。與至高至尊的玉皇大帝敢斗,楞是叫響了“齊天大圣”的美名;與妖魔鬼怪敢斗,火眼金睛決不放過一個妖魔,如意金箍棒下決不對妖魔留情;與一切困難敢斗,決不退卻低頭。這就是孫悟空,一個光彩奪目的神話英雄。說到豬八戒,他的本事比孫悟空可差遠了,更談不上什么光輝高大,但這個形象同樣刻畫得非常好。 豬八戒是一個喜劇形象,他憨厚老實,有力氣,也敢與妖魔作斗爭,是孫悟空第一得力助手。但他又滿身毛病,如好吃,好占小便宜,好女色,怕困難,常常要打退堂鼓,心里老想著高老莊的媳婦;他有時愛撒個謊,可笨嘴拙腮的又說不圓;他還時不時地挑撥唐僧念緊箍咒,讓孫悟空吃點苦頭;他甚至還藏了點私房錢,塞在耳朵里。他的毛病實在多,這正是小私有者的惡習(xí)。作者對豬八戒缺點的批評是很嚴厲的,但又是善意的。他并不是一個被否定的人物,因此人們并不厭惡豬八戒,相反卻感到十分真實可愛。唐僧的形象寫得也不錯,但比起孫悟空、豬八戒來,則要遜色得多。沙僧更是缺少鮮明的性格特點,這不能不說是《西游記》的缺憾。盡管如此,《西游記》在藝術(shù)上取得的成就仍是十分驚人的,孫悟空、豬八戒這兩個形象,以其鮮明的個性特征,在中國文學(xué)史上立起了一座不朽的藝術(shù)豐碑。 <<紅樓夢>>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說不盡的《紅樓夢》,道不完的曹雪芹。從《紅樓夢》成書至今,已有兩百余年了,但有關(guān)曹雪芹的“言”與《紅樓夢》的“味”,卻是見仁見智,各家說各家解。許多紅學(xué)家窮其一生,也僅是“獨創(chuàng)”一家言,幾 無定論。 紅學(xué)論爭了百余年,有很多謎點遠非愈辨愈明,破解有日,而是更加云里霧里,不明所以了。像很基本的東西,《紅樓夢》究竟是不是曹雪芹寫的,也有眾多說法。更進一步,曹雪芹的籍貫到底在哪兒?他是漢人還是滿人?他出生于哪一年?活了多少歲?《紅樓夢》寫的是哪個朝代的事?從《脂硯齋重評石頭記》來看,《紅樓夢》手稿一百一十回是寫完了的,后三十回又為何遺失了?后四十回是不是高鶚續(xù)寫的?脂硯齋是男是女?曹雪芹和脂硯齋、畸笏叟是什么關(guān)系?……有關(guān)《紅樓夢》的疑問可列出長長的一串。 中國現(xiàn)代文學(xué)館將國內(nèi)老中青三代紅學(xué)家馮其庸、周汝昌、王蒙、蔡義江、李希凡、孫玉明、胡德平等人請到文學(xué)館,開設(shè)講座,新解《紅樓夢》,就諸多疑問展開探討。本書即為演講結(jié)集,十二個專題,有助于細品《紅樓夢》,領(lǐng)略更多深意。 就我個人所知,第一個將通俗小說排名的是金圣嘆,按他的說法他當時計劃評點六部才子書,《莊子》、《離騷》、《史記》、《杜詩》、《水滸傳》和《西廂記》。后清康熙年間毛宗崗父子偽托金圣嘆之名將修訂的三國名為《第一才子書——三國演義》(他們托金圣嘆之名而不是更早的人也能說明一些問題)。那時有“明代四大奇書”的說法,它的提出亦當是書商們的商業(yè)手段(書商們至少起了推廣作用);再后紅樓代替金瓶梅成為“明清四大奇書”,四大奇書至此定型!八拇竺弊鰹槭恰八拇笃鏁钡默F(xiàn)代說法,時間自然也不會早了。 因此,現(xiàn)在“四大名著”(四大奇書)的提法一定是出現(xiàn)在《紅樓夢》成書之后。 但又有人考證,“四大奇書”的說法應(yīng)在明末清初就確立了。 李漁曾在為 醉 田井 堂 刊本《三國志演義》作序稱:“馮夢龍亦有四大奇書之目,曰三國也,水滸也,西游與金瓶梅也。……”可見,至晚馮夢龍已經(jīng)有四大奇書的提法了,李漁承其說,且以“第一奇書”冠三國而出版,則大概明末清初之際,“四大奇書”的提法已得到相當?shù)墓潭ㄇ伊餍虚_來了。 但無論怎樣,“四大奇書”這一提法是“四大名著”的最初提法,這一點應(yīng)該確定。 ======================================= 《紅樓夢》 一部《紅樓夢》,說不盡,道不完,真可謂千古奇書! 《紅樓夢》在中國古代小說名著中聲名最著、流傳最廣,讀者最多,刊刻出版最為繁富,這部古典名著問世以來,評家蜂起,評說紛紜,理所當然形成一門顯學(xué)――紅學(xué)。人們還在不斷地出版《紅樓夢》、閱讀《紅樓夢》、研究《紅樓夢》,這就是這部古典文學(xué)名著的永恒魅力,這就是這部古典文學(xué)名著的不朽價值。南北國畫藝術(shù)大師,歷時兩年,精心創(chuàng)作350幅彩色國畫。畫家隨文配圖,或描摹情態(tài)、或表現(xiàn)場景,或濃墨泌灑,或工筆勾勒,藝術(shù)地再現(xiàn)了原著豐富的社會生活和生動的人物形象。 《西游記》 吳承恩的神話小說《西游記》,規(guī)模宏偉,情節(jié)曲折、語言生動,又運用了浪漫主義的創(chuàng)作手法,想象極其豐富,是我國古代小說中的瑰寶。《名家彩繪四大名著·西游記》延請戴敦邦、趙宏本等40余名畫壇名宿繪制240幅藝術(shù)含金量相當高的國畫,或豪放粗獷,或質(zhì)樸秀麗,畫科有人、神、魔、怪、山、水、花、蟲、鳥、獸等多姿多彩,畫法則或工筆勾勒,或?qū)懸鈸]灑,風格或豪放粗獷,或樸拙秀麗,技法上鉤勒、渲染、烘托、潑墨、淋漓盡致,多姿多彩地展現(xiàn)了小說中最精彩的場面。文以畫平添風采,畫借文獨具魅力,圖文相間,水乳交融。 《水滸傳》 施耐庵的小說《水滸傳》中有極其生動的生活場景,豐富多彩的人物形象,水滸108將身份不同,性情各異,是我國古代小說中的一朵奇葩!睹也世L四大名著·水滸傳》隨文融入293幅國畫,由戴郭邦、賀友直、陳白一等41位國畫名家聯(lián)袂繪制,眾畫家以妙手神筆繪就極具生動的生活場景,人物情節(jié),惟妙惟肖,意韻深遠。 《三國演義》 在我國文學(xué)史上,也許還沒有一部作品能夠像《三國演義》那樣長時期地吸引如此眾多的讀者,幾百年來,她差不多被我們整個民族一代又一代地不停流傳,閱讀、可以說《三國演義》已經(jīng)深深地扎根于我們民族生活的每個角落!睹也世L四大名著·三國演義》由戴郭邦、陳白一、戴宏海等35名丹青高手,以如椽彩筆繪就292幅國畫。各位畫家風格各異,流派紛呈,或工筆、如穿針引線,一絲不茍,或?qū)懸,如行云流水,一氣呵成,多姿多彩地展示了三國時期宏大的戰(zhàn)爭場面和從多的人物形象,達到了《三國演義》繪畫創(chuàng)作的頂峰,同時也展示了國畫這一中華未瑰寶的獨特風彩。尤其是其中一些膾炙人口的名篇章,如桃園結(jié)義、鳳儀亭、煮酒論英雄,三顧茅廬、千戰(zhàn)群儒、草船借箭、七擒孟獲等,精彩紛呈。 ====================================== 三國故事在中國古代民間頗為流行。宋元時代即被搬上舞臺,金、元演出的三國劇目達30多種。元代至治年間出現(xiàn)了新安虞氏所刊的《全相三國志平話》。元末明初羅貫中綜合民間傳說和戲曲、話本,結(jié)合陳壽《三國志》和裴松之注的史料,根據(jù)他個人對社會人生的體悟,創(chuàng)作了《三國志通俗演義》,現(xiàn)存最早刊本是明朝嘉靖年所刊刻的,俗稱“嘉靖本”,本書 24卷。清朝康熙年間,毛綸毛宗崗父子辨正史事、增刪文字,修改成今日通行的120回本《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的版本很多,主要有:明弘治刻本《三國志通俗演義》,文字粗樸,內(nèi)容平易;《三國志演義》,清毛宗崗增刪評點本,約成書于康熙初年,該本在社會上流傳最為廣泛。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多次重印出版。 作者 羅貫中(1330年一1400年之間),名本,號湖海散人,明代通俗小說家。他的籍貫一說是太原(今山西),一說是錢塘(今浙江杭州),不可確考。據(jù)傳說,羅貫中曾充任過元末農(nóng)民起義軍張士誠的幕客.除《三國志通俗演義》外,他還創(chuàng)作有《隋唐志傳》等通俗小說和《趙太祖龍虎風云會》等戲劇。另外,有相當一部分人認為《水滸傳》后三十回也是其所作。 ----------------------------------------- 作者 關(guān)于《水滸傳》的作者大致有三種觀點: 全書皆由羅貫中所著。 由施耐庵和羅貫中兩人合寫。 整部小說完全由施耐庵一個人寫。這種觀點是大家最為熟知的。 第一種說法早于明朝已經(jīng)有人提出。一些支持此觀點的人認為施耐庵是捏造出來的人,真實中并不存在。 持第二種觀點的人之間亦有以下兩種意見: 其中一部分人認為《水滸傳》前七十回為施耐庵作著,后三十回則為羅貫中著。 明代高儒《百川書志》中則說《水滸傳》是“錢塘施耐庵的本,羅貫中編次”。也就是說主要是施耐庵寫的,羅貫中進行了整理,編輯。這種觀點在學(xué)術(shù)界頗有影響力。 另外一種觀點認為《水滸傳》屬于累積型群眾創(chuàng)作,無疑施耐庵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曾參考、借鑒和吸取了很多素材,包括史籍、筆記和某些完整的小說、戲曲作品或其中的某些片段,但施耐庵的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是不容抹殺的。 施耐庵(1296年-1370年)中國小說家。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的作者。出生于江蘇一代,興化白駒場人。關(guān)于他的生平資料正確性有所爭議,也有查無此人之說。主要是水滸傳一書作者素有爭議,有一考為該書根本非施耐庵所寫,而是羅貫中所寫。在中央電視臺拍攝的電視劇《水滸傳》中,將作者寫做施耐庵和羅貫中。 ------------------------------------ 學(xué)界有關(guān)作者的爭議 西游記的作者一般認為是明朝的吳承恩。現(xiàn)在出版的各種版本的《西游記》都署名吳承恩。但是自《西游記》問世以來,就一直對其作者存有爭議。 明朝流傳的《西游記》,各種版本都沒有署名。清朝汪象旭在所撰《西游證道書》中提出《西游記》為南宋時的邱處機所著。這一看法提出后,清朝的文人大多贊同。清朝末年紀昀等人開始懷疑此說,認為《西游記》中多處描寫明朝的風土人情,而邱處機是南宋末代人(是明朝以前的朝代的人);此外《西游記》中多處使用江蘇淮安方言,而邱處機一生在華北地區(qū)活動,并未在淮安居住過。也有明朝清朝道士、文人以為《西游記》是道士煉丹之書。 民國期間,魯迅、胡適等人根據(jù)明朝天啟年間《淮安府志》上所載,又據(jù)前人所論,推定淮安吳承恩是小說《西游記》的作者。至此成為定論。 民國后期,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尤其是1980年以后,有關(guān)《西游記》作者的研究漸成熱點。仍不斷有學(xué)者對吳承恩的作者身份表示質(zhì)疑。理由是今存吳承恩詩文及其友人文字中從未提及撰寫《西游記》一事;二是《淮安府志》所載吳承恩著《西游記》一事并未說明是演義、稗官,而通常情況下演義、稗官是不錄入地方志的;三是在清朝藏書家黃虞稷所著《千頃堂書目》中吳承恩所著《西游記》被列入輿地類(即地理類)。因此,有人重新提出《西游記》是邱處機所著,或是其弟子、傳人所著。也有極少數(shù)學(xué)者立論:《西游記》是明朝的“青詞宰相”李春芳所著。但是由于論據(jù)稀少、牽強,絕大多數(shù)學(xué)者都不贊同此說。另外一方面,證明吳承恩就是《西游記》作者的論據(jù)似乎更多起來,而且更有說服力。主要有:一,吳承恩的個人情況與《西游記》創(chuàng)作者的特征完全吻合。二,對各種質(zhì)疑給出了較為合理的符合實際情況的解釋。三,也是最有說服力的,是關(guān)于《西游記》各文本中方言的研究。1980年以后這方面的研究有突破性進展,幾乎無可辯駁地證明了吳承恩就是《西游記》的作者。(相關(guān)的研究請參閱劉修業(yè)的著作及顏景常著《〈西游記〉詩歌韻類和作者問題》) 所以現(xiàn)在一般認為,明朝社會宗教盛行,有關(guān)唐朝玄奘法師西行取經(jīng)的傳記、傳說及其它宗教傳說、民間故事在社會上廣泛流傳,吳承恩是在這樣的社會及文化背景下,以上述的傳記、傳說、故事為素材,創(chuàng)作了現(xiàn)今我們看到的小說《西游記》。 經(jīng)由吳承恩的重新構(gòu)思、組織和編寫,較之此前流傳的傳記、傳說、故事、評話,小說《西游記》不僅內(nèi)容大大豐富,故事情節(jié)更加完整嚴謹,而且人物塑造更加鮮活、豐滿,想象更加多姿多彩,語言也樸實、通達。更為重要的是,小說《西游記》在思想境界、藝術(shù)境界上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芍^集大成者。 吳承恩(約1504年-約1582年) ,字汝忠,號射陽山人,江蘇淮安人。 吳承恩大約40歲才補得一個歲貢生,到北京等待分配官職,沒有被選上,由于母老家貧,去做了長興縣丞,終因受人誣告,兩年后“拂袖而歸”,晚年以賣文為生,大約活了將近80歲。 -------------------------- 請參看:紅學(xué) 在20世紀初,「紅樓夢作者究竟是誰」這個問題曾經(jīng)引起中國學(xué)界的爭論,這個爭論至今仍然存在。大致上可分為二說:一、紅樓夢是由曹雪芹所撰寫的;二、紅樓夢的作者另有其人。 至於紅樓夢本身則在第一章中說:這個故事真正作者已不可考,是由曹雪芹傳抄、批閱及增刪數(shù)次而成。一般而言,認為曹雪芹是本書作者是比較主流的看法。 曹雪芹(?1715年?1716年?1724年?1725?—?1763年?1764年?),名霑,字夢阮,號雪芹、芹圃、芹溪。祖籍遼陽。祖先原為漢人,后入旗籍,為正白旗。中國清代著名作家。長篇名著《紅樓夢》的作者。 高鶚(約1738年 - 約1815年),滿族人,清代文學(xué)家。字蘭墅,一字云士。祖籍遼寧鐵嶺,著有《紅樓夢》后40回續(xù)書。Tags:明星誰和誰宗人一對,出身藝術(shù)之家,被譽為“龍?zhí)状髱煛,逝后?/p>
相關(guān)文章
隨機圖文
香港明星多少祖籍是廣西的,廣西的明星有多少/
廣西祖籍的香港藝人有,劉志榮,商天娥,何綺梅艷芳,周潤發(fā)等。1,劉志榮劉志榮,(David Lau Chi Wing,1...意淫很多女明星的小說,求一部主角穿越回去,然后去娛
求一部主角穿越回去,然后去娛樂圈,狂泡女明星的小說……要夠種馬的,要不少于400章的...韓國最年輕女明星,誰是最漂亮的韓國女明星?
文.主演的連續(xù)。2000年:KBS《生死戀》 主演:宋慧喬、宋承憲娜元彬、崔宇革、韓彩英、單于銀淑 2001年:...明星工作室簽約藝人,趙麗穎工作室招人嗎?
明星工以內(nèi)推和公開招聘式招人。通常是簽約形式的公司。公開招聘通常是成立自己的工作室后。1、內(nèi)推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