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嬰兒吐奶,準確說應該叫“溢奶”。這是非常常見的現(xiàn)象,幾乎每個嬰兒都有過溢奶,只不過程度不同。

首先,溢奶并不會影響身體健康,這點可以放輕松一些

其次,溢奶一般會在4個月左右開始緩解,等孩子自己會翻身、接下來會坐以后,慢慢就會改善,但是因為打嗝溢奶、生病腸胃惡心吐奶、喝太急吐奶則有可能到1歲依然存在。

另外,溢奶的原因在于,孩子的胃和大人不一樣,就像一個敞口的瓶子,稍微晃動或者一個氣泡(嗝)就會灑出來。所以,減輕孩子溢奶需要注意:吃奶后要拍嗝;吃奶后半小時左右不要趴、搖晃、運動;吃奶后可適當豎抱;如果吃奶后睡覺,需要側身睡覺,以免溢奶嗆口窒息。

最后,如果只是一兩口的溢奶,無需在意,如果是大口吐奶(大部分情況下是因為生病引發(fā)),需要間隔2個小時或者一個喂奶周期再繼續(xù)喂奶,讓孩子的腸胃休息一下,但若孩子自己表示出想喝,也可以適當喂一些。

最佳貢獻者
2

吐奶是個生理現(xiàn)象,小寶寶都會吐。它還有個看著有點唬人的學名——胃食管反流,拽英文是reflux。其實就是小嬰兒在出生之后最初的幾個月,吃完奶之后,動一動或者打個嗝就會吐出來一些。

小寶寶的胃部和成年人胃部的位置、角度都不太一樣,胃部和食道連接處的賁門(防止食物逃跑用的)也還比較松,整個胃部和賁門的配置簡直就是為了吃進去的奶水能方便的被吐出來一樣。也許這對于還沒多少行為能力的小嬰兒來說有保護作用?新手父母一不小心喂多了也是有可能的。還有的寶寶超級喜歡吃奶安撫自己,開心了不開心了都吃一通,太容易吃多了。干脆吐吐更健康。

不用擔心寶寶吐奶之后就會餓,因為其實吐出來的并不多。尤其是吃完奶已經有一小會兒了,吐出來的奶看著有點像酸奶,有奶塊的時候?粗铝艘淮鬄鋵嵵饕俏敢。

如果剛剛吃完奶就吐出來好多,媽媽也不用著急補喂。先觀察觀察看看寶寶有沒有想吃的意思。新生兒的胃部生理容積并不大,但睡眠、煩躁、吸吮需求這些原因都會讓寶寶因為“非營養(yǎng)性的吸吮”而把自己吃撐。也許寶寶只是通過吐奶調節(jié)一下食量。

吃奶的時候,吃進了空氣,確實是吐奶的原因之一。一打嗝,奶水就被帶了出來。但即便拍嗝順利,也不能改變新生兒的胃部角度、位置,和賁門暫時的松弛。所以,不必因為吐奶和拍嗝較勁。

首先是小月齡寶寶容易吐奶——發(fā)育階段決定的

其次是媽媽奶沖的寶寶容易吐奶——因為奶陣一來,寶寶被灌了滿嘴,吞咽急促,就容易吃進去空氣,容易有大大的嗝。

接下來是貪吃的寶寶容易吐奶——有的小寶寶就是喜歡吃,開心不開心都通過吃奶來表達,也不大在乎吐奶這件事,反正換衣服擦身子累的都不是他自己。

最后是奶瓶喂養(yǎng)和定時喂養(yǎng)的寶寶容易吐奶——因為寶寶吃奶瓶的時候對奶量的控制比較小,相對于從乳房吃奶而言。瓶喂和定時喂養(yǎng)都容易讓寶寶一次性吃下去較多的奶,于是動動就容易吐出來。母乳親喂的寶寶在小月齡里,吃奶模式更貼近“少吃多餐”,和他們胃部和賁門的發(fā)育情況比較協(xié)調,都有利于防止吃多,有利吸收。

關于吐奶的次數(shù),個體差異還是挺大的。有的寶寶個把星期吐一兩回,有的寶寶每天要吐一兩回。這都是正常的

決定這個個體差異的,除了寶寶生理特點(也就是家長管也沒法管,干脆就別操心的吐奶原因)之外,就是喂養(yǎng)方式了。如前面所說,吐奶多少和喂奶頻率,親喂還是瓶喂,按需還是按時,脫不開關系。

媽媽如果擔心吐奶太多對寶寶不好,那么與其關注吐奶次數(shù),不如關注吐奶后寶寶的狀態(tài)。如果寶寶吐完奶就跟沒事兒人一樣,該干嘛干嘛,那媽媽也就不用操心啦。這種吐奶,唯一的后果就是需要換衣服。

有很少數(shù)的寶寶可能有較為嚴重的吐奶,反復吐奶喉嚨食道被胃酸灼傷,所以吃奶不舒服。嚴重胃食管反流的表現(xiàn)主要是過于頻繁的吐奶,哭鬧,不適,和攝入不足導致體重降低。

換言之,如果你的寶寶雖然吐奶,但沒有這樣的癥狀,那就不用擔心“我的寶寶是不是有嚴重胃食管反流”了。

少量多次喂奶,是緩解反流不適的第一原則——這也是西爾斯醫(yī)生的建議。因為少量吃奶,更容易被快速消化,更不容易被吐出來。即便有的胃食管反流寶寶在迷糊時更容易吃奶,但每天專等迷糊時喂奶也并非好的選擇。因為這樣會讓寶寶吃奶次數(shù)少,每次因為饑餓而吃奶量多,更容易增加吐奶的可能性,加重食道不適。

大人千萬不要好驚恐,好夸張的沖上去查看寶寶狀況。很多媽媽有過這樣的體驗:寶寶吐完奶本來挺淡定,一看家長的反應,當時就嚇哭了。

3

你好,我是兒科醫(yī)生,這個問題我?guī)湍憬獯鹆恕?/p>

你的問題是寶寶多大不吐奶了?我的回答是寶寶吐奶與不吐奶存在個體差異,因人而異,因此沒有確定性,但是按照寶寶生長發(fā)育規(guī)律,寶寶多在3~4個月基本就不吐奶了。

為什么呢?這與寶寶的生長發(fā)育和特殊生理有直接關系。

1、首先寶寶口腔:寶寶在剛出生和前1~2個月,口腔小、口腔粘膜柔嫩,唾液少,因此對一次容納乳汁的量少,而且對溫度比較敏感,如果是喂配方奶,稍不注意溫度調試,容易損傷口腔。

2、寶寶的食道及胃:寶寶剛出生食道短、胃呈水平狀態(tài),就好比一個開口瓶子放倒,乳汁易反流,另外,寶寶的賁門闊約肌松弛、幽門相對緊張,所以稍不注意乳汁就造成乳汁反流。

3、寶寶神經系統(tǒng)發(fā)育不完善,當乳汁到達口腔后,在咽喉部位的吞咽協(xié)調性差,容易被嗆著,而寶寶的消化酶少,對營養(yǎng)的需求大,容易造成消化不良而嘔吐。

隨著寶寶月齡漸漸增大,生長發(fā)育有了一定基礎,尤其是口腔和胃增大,食道生長,賁門闊約肌和幽門肌發(fā)育漸好,神經調節(jié)和協(xié)調性好轉,吐奶就越來越少直至不吐。

根據上述原理,寶寶小時候喂奶要注意些什么呢?

1、要按照嬰兒生長發(fā)育規(guī)律,遵循喂養(yǎng)由少到多,由單一到多種,由稀到稠,由細到粗的原則。

2、喂養(yǎng)提倡母乳喂養(yǎng),按時添加輔食,均衡營養(yǎng),合理飲食。

3、新生兒及小嬰兒按需喂養(yǎng),喂養(yǎng)后要將嬰兒樹立輕拍后背,以免反流而窒息。

4、喂養(yǎng)要注意觀察嬰兒的反應、大小便和稱體重。




4

你好我是佳樂育兒,很榮幸回答你提出的“嬰兒多大月齡時就不吐奶了?”這個問題以下是個人的見解和經驗:


當寶寶比較小時,父母會發(fā)現(xiàn)寶寶吃飽后會吐奶,有時會擔心寶寶的胃是否不舒服?還是你的嘴有什么問題?但是經驗豐富的祖父母會說,當寶寶好一點的時候,那么寶寶多大了不吐奶呢?

寶寶出生后,胃功能還不發(fā)達,胃也比較淺,然后吃牛奶,就很容易吐出來。特別是當你吃得太多或吃得太快時,很容易吐出牛奶。建議家長在再次喂奶時應控制奶量,以避免因嬰兒進食過快而導致嘔吐的現(xiàn)象。


慢慢增加寶寶的年齡,胃腸功能將日益提高,你的寶寶吐奶這一次將越來越少。半年后加輔食,情況基本上是呼嚕逐漸消失。之后小月齡的寶寶吐奶,家長一定不能讓寶寶躺下,應該把這個孩子,媽媽可以輕輕拍打寶寶的背部,這樣可以緩解你的寶寶吐奶現(xiàn)象。

如果寶寶一直在吐奶,6個月后,或者嘔吐現(xiàn)象非常嚴重,而且比較頻繁,建議家長一定要帶孩子去醫(yī)院檢查,看看孩子的胃有沒有問題,不要大意,耽誤病情。


世界很復雜,佳樂育兒更懂你!

關注寶寶佳樂育兒,育兒更多精彩內容:佳樂育兒與千萬媽媽在一起,科學孕育,為愛成長!

5

一般而言,寶寶從半個月大時開始吐奶,一般在兩個月大時最嚴重,三個月大后慢慢減少吐奶的次數(shù),寶寶半歲后吐奶現(xiàn)象就很少了。新生兒吐奶有些是喝太多的奶了,寶寶會將多余的分量吐掉,有些是把喝入胃里的空氣排出來的時候帶了奶出來。

當寶寶在6 個月大之后,不僅可以很好地掌握吸吮技巧,而且胃腸功能發(fā)育也比較成熟,吐奶的次數(shù)也就明顯減少了。而新生兒經常吐奶,媽媽們一定要分辨是生理原因、病理原因還是自己喂養(yǎng)不當?shù)脑,從而決定如何解決寶寶吐奶的煩惱。正常情況下的吐奶,家長也不用擔心,只有寶寶體重增加正常,精神狀態(tài)好就行。

我是天天爸爸,歡迎關注我,獲取更多育兒知識。

6

一般六個月左右就不吐了,我家寶寶是秋天出生的,就特別能吐奶,他可以說這邊吃完那邊就吐了,就算拍完嗝也能吐出來,但是我嫂子家的寶寶和我兒子差不多生的,她家寶寶基本上不吐,所以說每個寶寶的性質不同

7

文/孕嬰幫,歡迎個人轉發(fā)分享!

對于剛出生的小寶寶來說,吐奶是很常見的事情,經常抱著寶寶就會被猝不及防吐了一身,或是吃完奶就直接吐在了床上,看著剛換洗的衣服、床單被弄臟又要清洗,哪個媽媽不頭疼。那么寶寶吐奶是因為什么呢?有什么辦法可以預防呢?

寶寶經常吐奶的原因

1、生理原因

小寶寶的胃容量比較小,位置較橫,上口即賁門括約肌發(fā)育比較差,下口即幽門通向腸道,它的括約肌發(fā)育較好。因此,新生兒胃的出口緊而入口松,奶液容易反流引起嘔吐。

2、喂養(yǎng)原因

喂奶的次數(shù)過多,喂奶的量過大或者奶頭的孔徑過大,導致出奶過快;媽媽在喂奶時奶瓶中的奶沒有完全充滿奶頭,寶寶在吃奶的同時吃進去空氣;喂奶后寶寶有過多的體位變動。

3、疾病原因

寶寶吐奶也很有可能是因為各種疾病引起的,如腸道感染、肺炎和腦膜炎等;蛘呤且驗槟c道功能異常如幽門痙攣、腸道閉鎖等先天畸形引起的。

如何避免寶寶吐奶

1、給寶寶拍嗝

喂完奶后,最好是讓寶寶趴在媽媽的肩上,媽媽用手輕輕拍寶寶背部5分鐘以上,直至打嗝后再將寶寶輕輕放下;或者讓寶寶坐在媽媽的大腿上,用手托住寶寶的下巴,然后輕輕拍他的后背,這個動作可將寶寶吞入胃里面的空氣排出,減輕胃的壓力。

2、正確的喂奶姿勢

媽媽坐著喂奶比躺著喂奶造成寶寶吐奶的機會要少,因為坐著抱著寶寶,寶寶的身體會有一定的傾斜,胃的下口便有了一定的傾斜度,吸入的奶汁由于重力的作用可部分流入小腸,便會使胃部分騰空。要是躺著喂奶,寶寶稍一晃動便會容易造成奶汁向食管回流而吐奶。

3、奶嘴的選擇要合適

如果奶嘴孔過小,寶寶就需要使勁來吮吸,便會使空氣和奶汁被一起吸入胃里,從而導致吐奶;如果奶嘴孔太大,寶寶在吮吸的過程中,便又會非常容易被嗆到,導致咳嗽。因此,媽媽應為寶寶選擇大小合適的奶嘴。

4、換完尿布再喂奶

如果寶寶在吃奶時也到了該換尿布的時間,媽媽應先將寶寶的尿布換完,再讓寶寶吃奶。因為當寶寶吃飽的時候,被媽媽來回翻動換尿布,很容易會導致吐奶。

5、讓寶寶保持上身抬高的姿勢

寶寶吃完奶后,媽媽不要立即就把寶寶放在床上,要豎著抱10~20分鐘,在將寶寶放在床上躺下時,最好是將浴巾墊在寶寶的身下,保持上身抬高,并把寶寶的臉偏向一側。

寶寶吐奶雖然是常見的現(xiàn)象,但是經常吐奶還是會不利于寶寶的健康發(fā)育成長,媽媽們還是不可掉以輕心,當發(fā)現(xiàn)寶寶吐奶時應及時采取相應的應對措施,避免給寶寶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圖片來源網絡)

我是幫媽,兩個孩子的媽媽,一名高級育嬰師兼具插畫師,有關孩子教育、生理、心理、營養(yǎng)、日常保健與護理等方面問題,問我吧。

8

謝謝邀請

對于新生兒吐奶的現(xiàn)象是很常見的一種現(xiàn)象

,絕大多數(shù)新生兒都會有這種情況。但是對于新手寶媽們來說,由于缺乏新生兒護理工作,讓眾多寶媽們措手不及。

當初我家寶哥出生的時候一樣的情況,我是對于這種現(xiàn)象根本是措不及防,即不懂也不知道這是咋著了,還跑去醫(yī)院特意問醫(yī)生這種情況,后來才知道這是一種常見的現(xiàn)象!

那么,寶寶多大就不吐奶了?


一般3到6個月吐奶現(xiàn)象慢慢就會消失了,寶媽不用擔心,

嬰兒吐奶嚴重怎么辦:

1、45°斜抱嬰兒:盡量把寶寶抱起來喂奶,讓寶寶身體呈45°左右的傾斜狀態(tài),這樣奶水會更自然地流入,減少吐奶的幾率。

2、幫寶寶拍嗝:打嗝可以幫助寶寶把吸進胃里的空氣排出來,寶寶吃奶后打個嗝會有效減少吐奶現(xiàn)象,可以把寶寶豎抱起靠在肩上,輕輕拍打后背。

3、吃奶后適當?shù)膫扰P:不少媽媽在給寶寶喂奶后很快就把寶寶放到床上?墒沁@突如其來的換了姿勢會導致寶寶吐奶厲害,應該讓寶寶先側臥以下,然后再慢慢改為仰臥。

4、莫讓寶寶吃太急:奶嘴過大或者寶寶太餓都會讓寶寶吃得太急,從而導致吐奶嚴重。因此媽媽們要注意給寶寶選擇適當?shù)哪套,還要注意喂奶量和喂奶的間隔!

9

嬰兒多大月齡時就不吐奶了?

這個得看寶寶的發(fā)育情況,每個寶寶都不一樣的。我清楚的記得我大寶到四個月后才沒再吐奶,而妹妹兩個多月就不吐了。

大寶月子里經常吐奶,總是剛吃完就吐一些出來,我那時候也是一看寶寶吐奶,就緊張的不知所措。

我奶水比較多,婆婆一直以為是寶寶吞的太急太大口了,教我每次喂奶的時候要稍微壓住一點,或者喂之前先擠掉一些,別讓寶寶吸太大口了,我照做了,確實有減輕的效果,但是還是會吐。

為了減輕寶寶吐奶,每次喂完奶都不敢大幅度動她,要拍嗝都得小心翼翼的,經常剛豎著抱起來還沒拍就吐了。

有一次,已經成功拍出嗝了,又斜著抱了一會寶寶也睡著了,我就輕輕地把她放床上,可是沒一會寶寶突然大哭了起來,又吐奶了,而且從兩個鼻孔出來了,嚇得我趕緊大喊婆婆過來 ;艁y中,想起育兒書上說過寶寶嘔吐的時候不能仰躺,所以我趕緊把寶寶弄側躺著,等寶寶平靜下來了才給她擦洗干凈。

后來就算成功拍出嗝,我也總是斜著多抱一會才敢放到床上睡。我問了醫(yī)生,也查了很多資料,都說嬰兒吐奶是正常的,一般都是生理性的,只要護理好,寶寶吐完沒有什么不適,精神狀態(tài)也好就不用太擔心。

后來妹妹妹出生后,因為有經驗了,面對吐奶就沒那么緊張了。而且妹妹吐得更嚴重一些,經常都從鼻孔出來,不過2個多月后就沒吐了。

所以說每個寶寶的發(fā)育情況不一樣,多大才不會再吐奶也是各不相同的。

10

寶寶基本上到三四個月就不會吐奶了。三個月之前的寶寶,吃飽后最好豎抱起來拍嗝,可以很好的預防吐奶。還有就是如果寶寶剛吃飽,最好不要讓寶寶哭鬧或者太用力。小月齡的寶寶還是很需要爸爸媽媽的關愛的,多多抱抱寶寶,讓他感受到爸媽的愛,也是有利寶寶身心健康的!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