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寶媽,我能理解題主的矛盾和糾結,一則一家人攜家?guī)Э谠谕饷嫫床,雖然收入高一點,但除去老人孩子房租生活費等各項開銷,能存下的錢有限,因此在外地工作讓老人過來幫忙帶孩子經(jīng)濟壓力確實比較大。二則老人一般都比較戀根,如果有機會,老人肯定是希望能夠帶著孩子回到老家去,這樣夫妻兩個人還能多存點錢,老人孩子在老家開銷也相對低一些,整個家庭的經(jīng)濟壓力會小很多。
對于我們這種普通的工薪階層,面對這種情況,確實容易陷入兩難的選擇。但是作為一個過來人寶媽,若蓮的建議是,盡量堅持讓寶寶在父母身邊待到3三周歲以后再考慮讓老人帶回老家。
0~3周歲是寶寶性格及習慣養(yǎng)成的關鍵時期,也是寶寶語言能力發(fā)育的黃金時期,同時更是培養(yǎng)親子關系的關鍵時期,如果父母缺席了寶寶在幼兒階段的成長,很可能這輩子都無法彌補了。
若蓮認識一個寶爸,聽他講過他家女兒的成長經(jīng)歷,這里分享給大家,希望能夠給想要過早讓寶寶跟父母分離的家長們敲個警鐘吧。
這位寶爸說他家女兒現(xiàn)在十一歲了,將女兒放在老家養(yǎng)大是他這輩子做過的最后悔的一件事。
女兒在上幼兒園之前是在老家跟奶奶一起長大的,因為老家距離這位寶爸工作的城市很遠,基本上半年一年回去一次。到了女兒三周歲準備上幼兒園的時候,這位寶爸和妻子決定將女兒接到身邊上學,女兒接過來以后他才后知后覺的發(fā)現(xiàn),女兒在老家養(yǎng)成了非常任性跋扈的性格,而且特別叛逆,特別自私,衛(wèi)生習慣也很不好,總是邋里邋遢的,每次寶爸和妻子想要管教女兒,女兒就會非常生氣,對他們很排斥,一點也不愿意跟爸爸媽媽親近,只要爸爸媽媽教育她,她就哭著鬧著要回老家找奶奶,哪怕是語氣平和的教育她也不聽,直到現(xiàn)在十幾歲了,性格依然任性叛逆,依然不喜歡跟爸爸媽媽親近,從小打大從來不會主動跟爸爸媽媽撒嬌,也不黏爸爸媽媽,感覺父母跟女兒之間有著很大的隔閡,無論父母怎么努力都無法跨越…
這位寶爸說,如果再給他一次機會,他一定不會選擇將女兒放在老家養(yǎng)大,不管多難都要把女兒帶在身邊,好好陪伴她長大,給她足夠的愛和安全感,讓她跟其他天真無邪的小女孩一樣,開心了找爸爸媽媽分享,傷心了找爸爸媽媽安慰,想要什么東西了趴在爸爸媽媽懷里撒撒嬌…這才是一個在充滿愛的環(huán)境中長大的女孩兒該有的樣子啊!
最后若蓮想說,雖然現(xiàn)在將寶寶留在身邊,父母需要承擔更大的經(jīng)濟壓力,也會更加辛苦一點,但請相信一切都是值得的,一切也都是暫時的,我們做父母的辛苦一點,熬一熬,努力給寶寶一個幸福有愛的童年,孩子會用一生來回報你。讓孩子在父母身邊長大,是父母能夠給予孩子最無價的禮物,父母的陪伴和愛是孩子未來人生中最重要的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