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花蛇舌草,又被叫做蛇舌草、鷯哥利、羊須草、細葉柳子等,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叫法,在農(nóng)村很多地方隨處可見,一些老人經(jīng)常采摘曬干,用來煮水服用。這種草名字聽起來很奇怪,在中醫(yī)藥上卻有重要價值。
白花蛇舌草因葉子的形狀像舌頭,花是白色而得名,在廣東、廣西、福建、江蘇等地均有分布,常見于山坡、路旁,性寒無毒
性味:苦甘,寒。無毒。
歸經(jīng):入心經(jīng)、肝經(jīng)、脾經(jīng)。
功效:清熱解毒;利濕。
主治:肺熱喘咳;咽喉腫痛;腸癰;癤腫瘡瘍;毒蛇咬傷;熱淋澀痛;水腫;痢疾;腸炎;濕熱黃疸;癌腫。
來源:白花蛇舌草為茜草種植物白花蛇舌草的帶根全草。
白花蛇舌草的抗腫瘤研究
現(xiàn)代研究表明,白花蛇舌草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腫瘤和增強機體非特異性免疫功能的作用,我們先一起來看看研究成果:
1、抗腫瘤作用
白花蛇舌草提取物對人肝癌多藥耐藥細胞Bel-7402的生長具有明顯的抑制作用,且呈劑量依賴關系,與濃度呈正相關。
、
2
增強免疫力作用
白花蛇舌草的總黃酮能促進免疫功能低下的脾淋巴細胞的增殖反應,并提高血清的含量,且可明顯促進抗體形成細胞的作用,使抗體分泌量增加。
3
抗氧化作用
白花蛇舌草的主要抗氧化成分是多酚、黃酮、羥基蒽醌、有機酸類,這些化合物具有改變氧化態(tài)或烯醇式與酮式官能團互變異構的化學特征,因而具有較強的抗氧化活性。
4
抗化學誘變作用
白花蛇舌草的水溶性提取物對苯并芘[B(a)P]和4-甲基亞硝胺基-1-(3-吡啶基)-1-丁酮(NNK)的抗誘變作用。
5
抗菌作用
白花蛇舌草的醇提物對大腸桿菌、綠膿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有較強的抑菌活性。
白花蛇舌草除了具有以上的藥理作用外,還有研究表明它對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具有保護作用和對人體有抗衰老作用
現(xiàn)代應用
白花蛇舌草具有清熱解毒、消痛散結、利尿除濕的功效。尤善治療各種類型炎癥。因此在20世紀60年代,青島嶗山礦泉水公司制作了一款含有白花蛇舌草提取液的堿性飲料--白花蛇草水,又稱之為健康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