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花大盜田伯光,一直為武林正道所不齒,將其和日月神教之流歸在一類,人人欲殺之而后快。但是田伯光輕功卓絕,號稱“萬里獨行”一把快刀使得是出神入化,即便是正派人物,也沒幾個能打得過他。因此這么多年,他的日子是既逍遙、又快活。
要說田伯光的武功,私以為,至少應(yīng)該是一流高手的末端,但是如果對戰(zhàn)岳不群,恐怕相差還有一段距離,如果岳不群想要殺他,在三五十招之內(nèi),田伯光就會敗下陣來。
要看田伯光和岳不群武功高低,這里要介入兩個當(dāng)事人做媒介。一個是令狐沖、另一個就是青城派的掌門余滄海,二人都與田伯光動過手。
令狐沖為了救儀琳師妹,曾經(jīng)在山洞之中和田伯光比試,但是很顯然,彼時的令狐沖,比田伯光的武功遜色太多,即便再加上他的幾個師兄弟,依然不是田伯光的對手。
在山洞之中,田伯光以快刀在令狐沖身上劃了十二道傷痕,他曾經(jīng)有無數(shù)次機會殺了令狐沖,無非是感念令狐沖“放他一馬”,因此這般“老貓捉耗子”的把戲,不過是投桃報李罷了。田伯光也因為這一點善念,日后和令狐沖產(chǎn)生了千絲萬縷的關(guān)系。
而余滄海,是青城派的掌門,雖然身材矮小,但確實是一代宗師,青城派的劍法也有其獨到之處。根據(jù)原著所說,青城派的劍法,似乎很像華山派的氣宗,都是以氣御劍,劍法之上包含了其深厚內(nèi)力,對戰(zhàn)之中,刀劍相碰,不是“咣咣”之聲,而是發(fā)悶。所以,青城派雖然是用劍的,但其實憑借的也是內(nèi)力。
余滄海曾經(jīng)在衡山城的群玉樓,和田伯光交過手。50招之內(nèi),二人竟然打了個平分秋色,就連定逸師太也沒想到,這田伯光竟有如此功力。二人武功皆以剛猛為主,功力也相當(dāng),余滄海自恃3.400招內(nèi),沒有把握勝他?梢娞锊夂陀鄿婧5奈涔Γ鸫a是五五開的。
加上后來,劉正風(fēng)金盆洗手過后,余滄海曾經(jīng)和岳不群交過手,原著中未提及原因,大抵是因為林平之的關(guān)系。令狐沖和儀琳在旁邊偷看,眼看余滄海已經(jīng)使出了真力,萬物在那一時刻變得寂靜無比,但是岳不群還始終保持著君子風(fēng)度,看起來毫不費力。
這時候,令狐沖說了一句話:“只怕這余矮子的武功,比起田伯光還要略高一籌。”令狐沖說的很中肯,他和田伯光交過手,自然知道田伯光的本事,從這塊來看,余滄海的武功應(yīng)該是≥田伯光的。
而余滄海和岳不群斗了幾十招,最后還是余滄海受了內(nèi)傷,認(rèn)輸作罷。因此,田伯光的武功和余滄海差不多,那也決計不是岳不群的對手。比起武功,二人均不是岳不群的對手,但若是比起輕功,結(jié)果則又未可知。
這里贅述一下,看書看到這里,似乎就影射二人的結(jié)局。岳不群表面為正人君子,但令狐沖在群玉樓被余滄海威脅之時,竟然躲在暗處觀望,不肯出手相助;而田伯光竟然因為當(dāng)時一個隨口的“打賭”,便愿意和余滄海以命相抵。
所謂的正道和魔道,要分怎么看。如果正道人士,像岳不群這種,做的都是一些為人不齒的事情,那他也絕計不算好人;如果魔道人士,譬如田伯光這種,心中還有遵守的道義,那么他也不算一個十足的壞蛋。
我們每個人心中都要有一桿秤,懂得分清是非對錯,才能更好做人。
回想起來,金庸先生的確擅長影射,令狐沖和田伯光打的賭,竟然全都實現(xiàn)了。當(dāng)日,令狐沖說,如果誰輸了,就要拜儀琳為師,每次見她,都要說一聲弟子田伯光見過師傅,如若不然,便要去做太監(jiān)。
結(jié)果一語成讖,田伯光最后真的被不戒大師“去了勢”,成了太監(jiān),也真的成為了儀琳的徒弟,不可不戒。這世間的事,看起來毫無干系,其實在冥冥之中,早就被命運牽了線。緣分之事,確實妙不可言。
參考文獻:《笑傲江湖》原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