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乾隆時期沒有出現(xiàn)九子奪嫡的現(xiàn)象,歸根到底來說,就是從康熙到雍正,再到乾隆,皇權(quán)進(jìn)一步加強(qiáng)的結(jié)果



這話怎么理解呢?咱們先看一下康熙晚年為什么會發(fā)生九子奪嫡。

在康熙繼位之前,鐵帽子王可以說是沒有篡位野心的皇子的終極目標(biāo)。因?yàn)闊o論是待遇還是權(quán)力,在當(dāng)時當(dāng)個王爺也挺好的。但經(jīng)過皇太極、順治和康熙爺孫三代的不斷的打擊后,鐵帽子王的風(fēng)光不再,可謂是一年不如一年,堂堂王爺居然還不如皇帝身邊的心腹混得好。

面對此情此景,如果你是皇子,你會怎么為自己的未來人生進(jìn)行一番規(guī)劃呢?

我覺得,最起碼你要提前投資吧?盡早的選邊站隊(duì),也就是盡早抱大腿。如不然,新皇帝登基后,到時候他不待見你,你覺得你能有好日子過?

好,如果你站了隊(duì),就如歷史上老三胤祉和老四雍正以及一票朝中大臣抱太子大腿,老九胤禟和老十胤?以及一票朝中大臣抱八阿哥胤禩的大腿后,這個時候就有一個新的問題來了——皇帝會怎么看待你們這種公然抱大腿的行為



在你看來,你抱大腿,可能只是想給自己找個好歸宿而已。可是你皇阿瑪就不見得也是這樣認(rèn)為了哦。

他會怎么認(rèn)為呢?他肯定會認(rèn)為,你們是在結(jié)黨營私,懷疑你們會不會造反篡位?

可能你會說我沒這想法,但他會信嗎?并且你真能保證自己一點(diǎn)非分之想都沒有?

所以這個時候,打壓結(jié)黨的皇子、大臣,就變成了你皇阿瑪為了保住皇位的剛需!

所謂大阿哥胤褆和太子的內(nèi)斗,八阿哥和太子的內(nèi)斗,四阿哥和十四阿哥的內(nèi)斗。兩次廢太子,永久禁錮大阿哥,打壓老八和老十三,警告老三要專心治學(xué)問,這些事件看似都是康熙的兒子們在瞎搞,康熙對此好像無可奈何。可實(shí)際上,這都是康熙于幕后一手策劃的內(nèi)斗事件。如果他不廢太子,他不召集群臣眾議新太子人選,哪會有后面那么多內(nèi)斗事件發(fā)生?

因此,不要總覺得康熙晚年鬧九子奪嫡,是因?yàn)樗麅鹤佣。?shí)際上在當(dāng)時,不管康熙是二十四個兒子,還是兩個兒子,只要他兒子結(jié)黨抱團(tuán),康熙都會操控兒子內(nèi)斗,最終都會搞出皇子爭儲這種事情。

這里你可能會說,康熙有這么腹黑嗎?他如果這么做,哪還有一點(diǎn)父親該有的慈愛。

如果你是這么看康熙的,那你就真是小看了這位爺了。他八歲登基,十四歲擒鰲拜,二十歲逼反三藩,他爹留給他的老臣,除了索尼,無一人能善終。如果把索額圖的結(jié)局也算上,四大輔臣就是全滅結(jié)局。

給這位爺當(dāng)心腹,當(dāng)兒子,那真得先找算命先生看看自己的生命線。命不夠硬的人,怕是伺候不起他。

扯遠(yuǎn)了,說回正題?滴踉谀缓蟛邉潈鹤觽儍(nèi)斗后的結(jié)果是什么呢?結(jié)果就是:兒子們?nèi)蠈?shí)了,朝內(nèi)的黨派基本被打成蛋花,康熙終于穩(wěn)固了皇權(quán),再也不用擔(dān)心晚年被人暗殺或者被兒子逼宮了。

并且最關(guān)鍵的是,被康熙這一折騰,清朝的皇子算是徹底蔫了。再想結(jié)黨,再想跟朝臣或兄弟抱團(tuán),已沒有任何可能性。而皇位到底由誰來繼承,全由皇帝一人做主,誰都別嗶嗶,誰也別瞎想。

康熙死后,雍正繼位,他在吸取康熙后期皇子內(nèi)斗的教訓(xùn)后,宣布不再明立太子,而是將心中默定的太子書寫兩份,一份藏于內(nèi)廷乾清宮的正大光明匾的后邊,另一份自己收藏。老皇帝活著時,都不準(zhǔn)議論。等老皇帝死后,去乾清宮的正大光明匾的后邊取出詔書即可,這也就是所謂的“秘密立儲”制度。



最后,再來看乾隆。

乾隆繼位后,全盤繼承雍正的傳位制度,皇位到底留給誰,他自己一個人說了算。誰都沒資格說話。敢擅議儲君的,輕則罷官,重責(zé)砍頭掉腦袋。朝臣們不是鋼筋鐵骨,在這種高壓狀態(tài)下,自然是不敢亂抱大腿,有什么結(jié)黨之念了。

另一方面,作為乾隆的兒子,如果還想有個好的歸宿,就不能結(jié)黨,老老實(shí)實(shí)的給他當(dāng)兒子就行了。是你的,終究是你的,不是你的,終究不是你的。爭也沒用。

當(dāng)然,作為皇子,乾隆的兒子們也不可能不對繼位沒有任何想法。事實(shí)上乾隆的十多個兒子也在明爭暗斗的想要爭奪皇位。但問題是,乾隆身體很好,而且他又霸道,耗死了自己秘密冊立的三個太子不說,還罵死了一個兒子,過繼出了兩個兒子,以至于最后剩下有資格繼位的兒子只剩下四人。

而就剩下的四個兒子(皇八子永璇,十一子永瑆,十五子永琰,十七子永璘),也都被他壓制的死死的,各個都只能做事,得不到他們叔爺爺那般歷練,無法掌控實(shí)權(quán),無法與人結(jié)成利益集團(tuán)。

乾隆的長孫(永璜的長子)綿德不信邪,私自跟禮部的一個郎中見一面,交換禮物。結(jié)果乾隆直接把他革爵,發(fā)配伊犁,永不準(zhǔn)贖罪。并且乾隆還把康熙朝諸子爭位的事情翻出來跟兒子們叨叨,語氣很重的訓(xùn)誡他們不要有非分之想。

也就是說,經(jīng)過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持續(xù)高壓,從乾隆朝開始,皇子普遍都被當(dāng)飯桶一樣圈養(yǎng)了,產(chǎn)生不了精明、強(qiáng)干,有野心,對皇帝權(quán)威有威脅的人。乾隆曾感嘆兒子素質(zhì)過低,選擇嘉慶繼位只是因?yàn)樗麤]有短板?蓪(shí)際上,兒子們會那樣,都是他自己導(dǎo)致的。

既如此,乾隆朝也就不可能形成利益共同體的前提,乾隆的兒子也就無法鬧出九子奪嫡那種事情了。

最佳貢獻(xiàn)者
2

康熙年間出現(xiàn)的九子奪嫡事件,引起朝野振動,一時之間,皇子們?yōu)榱藸帄Z皇位拉幫結(jié)派,打得頭破血流。康熙晚年也因?yàn)榇耸陆诡^爛額,氣憤不已。最后作為勝出者的雍正,不管是以非法手段奪取的皇位,還是名正言順的繼承了皇位,總之在雍正看來,九子奪嫡的事件是不可以再次發(fā)生的。于是雍正在位時確立了秘密立儲制,就是不公布下一任繼承人的名字,由皇帝寫好名字,悄悄放在正大光明的牌匾之后。



乾隆自然也是跟隨父親的腳步,遵循秘密立儲制的。所以只要皇帝不說,是沒有人知道下一任皇位繼承人是誰的。乾隆與富察皇后感情甚篤,一心想立富察皇后的嫡子為繼承人。所以最初,乾隆立了皇次子永璉為自己的繼承人,然后永璉九歲早夭了。于是乾隆又立了富察皇后的第二個兒子皇七子永琮為繼承人,可惜永琮兩歲的時候因感染天花也死了。這個時候,富察皇后郁郁寡歡,沒過多久也去世了。乾隆悲動欲絕,很久才慢慢走出來。



后來,乾隆又立了自己鐘意五阿哥永琪為繼承人。永琪天資聰穎,勤奮好學(xué),而且文武雙全,極其優(yōu)秀。但天妒英才,五阿哥永琪也英年早逝。此時的乾隆生無可戀,便不再提立繼承人的事情。



到了晚年,身體每況愈下的時候,乾隆不得不再次將選定繼承人提上了日程。這時候,當(dāng)時在世的皇子共有七人,其中皇四子永珹、皇六子永瑢已出繼旁支為嗣,所以被排除在皇位繼承人之外。



其余五人是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二子永璂、皇十五子永琰、皇十七子永璘。這五人中,皇十二子永璂的身分最高,他是乾隆帝第二個皇后烏喇那拉氏所生,當(dāng)時十五歲。我們小時候看的《還珠格格》里處處與小燕子和紫薇作對的皇后娘娘就是十二阿哥的母親。但是后來那拉氏皇后與乾隆發(fā)生了很大的矛盾,乾隆盛怒之下想把她廢掉,雖然因?yàn)槿撼伎嘀G未成事實(shí),但此時的乾隆與那拉氏皇后已是貌合神離,那拉氏的皇后名分也是已名存實(shí)亡,沒過多久那拉氏皇后就去世了。乾隆因?yàn)槟抢匣屎蠖w怒與十二阿哥永璂,所以他已不大可能被立為繼承人了。



皇八子永璇,年齡較長,但舉止輕浮,做事不得體,人緣也不太好,乾隆也不會考慮他;适蛔佑垃w,文才較優(yōu),尤善書法,但乾隆帝對他的不重騎射、仿效漢族儒生的文人習(xí)氣很是反感,也曾嚴(yán)厲申斥。而皇十七子永璘尚在襁褓之中,也不可能被選為繼承人。相比之下,皇十五子永琰在當(dāng)時的諸皇子中,算是比較優(yōu)秀的了。



如此看來,只能說是矮子里拔大個了。若是富察皇后的兩個兒子沒死,或是五阿哥沒有英年早逝,也沒有永琰什么事了。

3

康熙皇帝在能力和成就上絕對可以稱得上是千古一帝,康熙皇帝在生孩子上也可以稱為千古一帝?滴趸实垡还灿卸畟女兒,還有三十五個兒子。康熙的三十五個兒子中序齒的只有二十四個,其余十一個都沒有序齒。這么多兒女一方面可以看出清朝前期皇帝的生育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清朝前期的活力?滴趸实圩鳛橐粋父親,多子自然多福,康熙皇帝足以含笑九泉。乾隆皇帝在生孩子上面雖然比不上爺爺康熙皇帝,但也是多子多福。乾隆皇帝一共有十個女兒和十七個兒子。乾隆皇帝也算是一個多子多福的老人。

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子孫滿堂是一件值得慶賀的事情,但是也會出現(xiàn)一些令他們感覺到難過的事情。康熙皇帝一輩子對待敵人從來沒有手軟過,也沒有任何敵人能夠打敗康熙皇帝。但是康熙皇帝卻擺不平自己的家事?滴趸实塾卸嘧佣喔J切疫\(yùn),也是一種不幸。多一個兒子就多了一份保障,但是也多一個兒子分家產(chǎn)?滴趸实鄣募耶a(chǎn)非常多,每一個兒子都可以獲得無數(shù)家資。但是康熙所有兒子最看重的還是康熙的皇帝寶座。康熙的寶座只有一個,最后也只有一個兒子可以可以繼承皇帝寶座。能繼承皇帝寶座的兒子將會成為整個國家的主宰,得不到皇帝寶座最多當(dāng)一個沒有封地的親王。所以康熙所有兒子都希望自己能夠成為皇位的繼承者。到了康熙皇帝晚年,出現(xiàn)了歷史上有名的“九子奪嫡”事件?滴趸实墼谑赖某赡陜鹤訋缀醵贾苯踊蛘唛g接參加了這次奪嫡大戰(zhàn)。

乾隆皇帝也有十七個兒子,卻沒有出現(xiàn)多少奪嫡之戰(zhàn),皇十五子永琰在不知不覺中就成為皇帝繼承人。為什么乾隆皇帝時期皇位傳承會一帆風(fēng)順呢?乾隆的17個兒子分別為:皇長子永璜,皇次子永璉,皇三子永璋,皇四子永珹,皇五子永琪,皇六子永瑢,皇七子永琮,皇八子永璇,皇九子未命名,皇十子未命名,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二子永璂,皇十三子永璟,皇十四子永璐,皇十五子永琰,皇十六子未命名,皇十七子永璘。
乾隆皇帝的兒子非常多,但是當(dāng)他確定繼承人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自己可以選擇的余地并不多。乾隆皇帝是中國歷史上壽命最長的皇帝,出生于1711年,病逝于1799年,足足活了89歲。乾隆的兒子大多沒有繼承乾隆皇帝長壽的優(yōu)良傳統(tǒng),許多兒子壽命非常短;示抛印⒒适雍突适映錾鷽]有多久就去世了,所以連名字都沒有取;蚀巫佑拉I、皇七子永琮、皇十三子永璟和皇十四子永璐在孩童期間就早夭。這七位兒子都是幼年早夭。乾隆剩下的兒子中也有不少兒子根本沒有活過自己的父親。

皇長子永璜和皇三子永璋兩位皇子在孝賢皇后的葬禮上表現(xiàn)得不夠悲傷,而被乾隆皇帝嚴(yán)加指責(zé),剝奪他們兩個皇位繼承資格;书L子永璜郁郁寡歡兩年后病逝,時年22歲;皇三子永璋于1760年病死時年25歲;仕淖佑垃A被過繼給和碩履懿親王胤裪,于1777年病死,早于乾隆去世;饰遄佑犁鞫嗖哦嗨嚂喾N語言,書法和騎射等也是樣樣精通,深受乾隆皇帝鐘愛?上У氖怯犁饔1766年病逝,時年僅25歲。皇六子永瑢被過繼給慎靖郡王允禧,失去了繼承皇位的資格,于1790年病逝,時年48歲;适佑拉D因其生母斷發(fā)惹怒了乾隆,等同被廢,于1776年去世,時年24歲。乾隆皇帝皇帝最后一次決定立儲的時候,只剩下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五子和皇十七子永璘;适咦佑拉U剛出生沒有多久,他的年齡太小,根本沒有奪嫡的能力,也沒有在立嫡的考慮范圍之內(nèi);拾俗佑黎瘔勖荛L,他的母親金氏的身份太低微,而且又是外邦人。永璇言行舉止比較輕佻浮躁,做事不識大體,人緣極差,而且這哥們的腳還不大好;适蛔佑垃w是一個十足的文人,身上的文人氣質(zhì)非常濃厚。永瑆的政治能力不行,而且他的心思也不在政治方面,自然也不會參加奪嫡之戰(zhàn)。

通過前面的分析我們基本上可以看出為什么乾隆時期沒有出現(xiàn)大規(guī)模的奪嫡之戰(zhàn)。乾隆皇帝太能活,他熬死了自己的十三個兒子。乾隆的不少兒子們沒有活不到乾隆皇帝確定繼承人的時候?滴蹼m然在位時間比乾隆長,但是康熙只活了69歲?滴醯膬鹤诱w壽命比乾隆兒子壽命要長不少。康熙晚年出現(xiàn)奪嫡之爭的時候,康熙的年齡大概也就是五十多歲,康熙的不少兒子也都正值壯年。乾隆皇帝的兒子則不一樣,乾隆許多兒子根本沒有同屏出現(xiàn)過。他們連同屏出現(xiàn)的機(jī)會都沒有又怎么能奪嫡。所以有時候皇帝活得長也未必是一件壞事,最起碼可以避免兒子們奪嫡?滴趸实蹠r期各種戰(zhàn)事比較多,他的兒子又都個個能干,每個兒子都有一定勢力。所以他們也有奪嫡的能力?滴鯀⑴c直接奪嫡的九個兒子個個都是人中龍鳳。奪嫡成功的皇四子胤禛自然不必多說;嗜迂缝碓谖膶W(xué)上面的成就斐然,皇八子胤禩是有名的“八賢王”,皇十四子胤禵在軍事上的才能絕非一般,其他皇子也都各有才華。但是乾隆的兒子們明顯比不上康熙的兒子。乾隆的兒子就沒有幾個像樣的,真正有能力的可能就是皇五子永琪;适遄佑犁荒芩闶前永锾舾邆。其余兒子要么平庸,要么不靠譜,要么短命。這樣的皇子根本沒有能力參與奪嫡。

“九子奪嫡”總得有“嫡”奪才能奪,沒有“嫡”怎么奪;识迂返i兩歲的時候就被康熙皇帝立下皇太子。胤礽在太子的位子一呆就是幾十年,他也當(dāng)了幾十年其他皇子的靶子?滴醯牟簧賰鹤佣挤浅S心芰Γ迂返i卻是一個相對比較平庸的皇子。太子的資質(zhì)相對平庸,且越來越不討康熙的喜歡。所以其他皇子才看到了奪嫡的希望,他們才敢于參與奪嫡。雍正皇帝時期,吸取了“九子奪嫡”的教訓(xùn),改公開立太子為秘密立儲;实蹠鸦蕛Φ娜诉x名冊擬定好,立儲諭旨一式兩份,其中一份放在皇帝身邊,另外一份放在匣子里放置在乾清宮“正大光明”匾后。老皇帝去世之后,大臣們把兩份立儲諭旨取出之后當(dāng)眾打開,兩份詔書一致后宣布新任皇帝。乾隆也是通過秘密立儲的方式選擇了永琰。既然是秘密立儲,當(dāng)時的皇子都不知道誰會是儲君也就沒有打擊的目標(biāo)。所有皇子也都可能已經(jīng)被立為儲君,如果此時還是妄動的話,極有可能引起皇帝反感而改立他人。所以最好的辦法是以不變應(yīng)萬變,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盡可能發(fā)揮自己的才能,給父皇留下好印象。綜合以上原因,乾隆在位期間才沒有出現(xiàn)皇子奪嫡的現(xiàn)象。

4

康熙朝晚期,在康熙皇帝諸位皇子之間爆發(fā)的“九子奪嫡”事件,因?yàn)槌掷m(xù)時間之久、牽扯朝臣范圍之廣再加上由此引發(fā)的手足相殘、血腥清算,讓奪嫡勝出者——雍正皇帝背負(fù)“弒兄、屠弟、好殺”罵名的同時,也讓后世見識了什么叫“最是無情帝王家”?勺鳛“類祖不類父”的乾隆皇帝,一生共繁育皇子17位,非但沒有發(fā)生類似康熙朝的皇位爭奪事件,反而實(shí)現(xiàn)了清朝最為合法的乾嘉皇權(quán)更迭。

那么,乾隆朝為何沒出現(xiàn)類似“九子奪嫡”的皇位爭奪事件?

筆者認(rèn)為原因有三:

1、秘密立儲的有效遏制

雍正元年,充分見識了皇位爭奪事件引起的手足相殘,尤其是對自身皇權(quán)的嚴(yán)重挑戰(zhàn)和威脅后,雍正皇帝認(rèn)為建儲一事,既不能明立也“不得不預(yù)為之計(jì)”,于是創(chuàng)設(shè)“秘密立儲”制度,遂成定制。

作為清代第一位因“秘密立儲”而受益的帝王,乾隆皇帝在乾隆元年七月,便“循用皇考成式,親書密旨,照前收藏”,早早地完成了建儲大事。不可否認(rèn),“秘密立儲”制度因?yàn)閷蕛θ诉x的嚴(yán)格保密,讓朝臣無法正確選擇擁立對象,從而從根本上遏制皇子結(jié)交朝臣的可能性,將結(jié)黨奪嫡的出現(xiàn)概率,降至最低。

乾隆元年七月初二,乾隆皇帝召集諸王大臣九卿,“親書密旨,著總理事務(wù)王大臣、親看宮中總管太監(jiān)、謹(jǐn)收藏于乾清宮正大光明匾額之后”,先行打消了皇子們參與奪嫡的念頭。

乾隆三年,富察皇后嫡出皇子——愛新覺羅·永璉因病夭折,悲痛異常的乾隆皇帝將寫有永璉名字的傳位密詔公布天下,雖然讓第一次“密立皇儲”失去了現(xiàn)實(shí)意義,但也讓天下朝臣乃至諸位皇子明白了乾隆皇帝選擇皇儲人選的一大原則,那就是“皇后所生、朕之嫡子”。雖然長子早夭,但富察皇后依然有著生育可能,其余庶出的皇子也就沒有了繼位希望,只能等待著另一位嫡出皇子的降生。

乾隆十一年,富察皇后的第二子——愛新覺羅·永琮降生,在其余皇子的奪嫡念頭徹底擊碎。但沒等乾隆皇帝將這位嫡出皇子的名字寫進(jìn)秘密傳位詔書,永琮的早夭、富察皇后的崩逝,將乾隆皇帝寄希望于嫡出皇子的傳位打算徹底落空。就在諸位皇子終于找到奪嫡機(jī)會的時候,因富察皇后崩逝而性情大改的乾隆皇帝,在接連嚴(yán)懲了皇長子永璜、皇三子永璋后,再無皇子膽敢觸及乾隆皇帝的底線。

永琮薨逝之前和乾隆皇帝再次密立皇儲的三十八年以后,秘密立儲制度對于諸位皇子之間的奪嫡行為起到了根本上的制約和壓制,絕對程度上降低了奪嫡事件出現(xiàn)的可能。

2、對后宮妃嬪帶有政治目的的壓制

從永琮薨逝的乾隆十二年,到再次密立皇儲的乾隆三十八年之間的26年間,乃系乾隆帝諸位皇子最有可能發(fā)生奪嫡行為的時期。在永琮和富察皇后接連去世以后,乾隆皇帝也逐漸意識到了諸位皇子對大清皇位的覬覦之心,遂開始了卓有成效的遏制辦法。對后宮妃嬪帶有政治目的的恩寵有別,就是其中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富察皇后崩逝以后,在崇慶皇太后鈕祜祿氏的直接干涉下,乾隆皇帝以嫻貴妃那拉氏乃“皇考所賜之側(cè)室福晉,位次相當(dāng)”,將其晉封皇貴妃并攝六宮事,以備皇后晉位。那拉氏被確立皇后位分后,乾隆皇帝和其接連生育皇十二子永璂和皇十三子永璟,再次為乾隆帝傳位嫡出皇子帶來了希望,并一度中止了其余皇子對皇位的覬覦。

乾隆三十年,乾隆皇帝和繼皇后那拉氏之間爆發(fā)了著名的“帝后矛盾”,那拉氏被“不廢而廢”,此時永璟已殤,永璂也受其母牽累,斷掉了繼位可能。可沒等諸位皇子發(fā)起奪嫡之爭,乾隆皇帝就將令貴妃魏佳氏晉封皇貴妃并攝六宮事,確立了后宮之主的地位。此時的魏佳氏雖有兩子早夭,但仍有一子永琰在世,也一定程度上斷絕了其余皇子的奪嫡念頭。

從富察皇后到繼皇后,再到皇貴妃魏佳氏,乾隆皇帝的后宮之主始終沒出現(xiàn)缺位空檔,也就是說,在明確了想要傳位于嫡出皇子以后,乾隆皇帝利用后宮妃嬪的晉升保證了嫡出皇子的始終存在,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奪嫡之爭出現(xiàn)的概率。

3、乾隆皇帝特有的皇位傳承安排

乾隆皇帝一生雖然育有17位皇子,但在乾隆三十八年之前,已有10位皇子或早夭、或病逝。除此之外,永璘年幼;永珹、永瑢出繼;永璂受母牽累;可供乾隆皇帝選擇的皇子也就只剩下了永瑆、永璇和永琰三位皇子。

永璇,年齡較長但舉止輕浮、做事不得體,人緣也不好,乾隆皇帝曾因此對其有過數(shù)次公開訓(xùn)斥;永瑆,雖然堪稱一代文學(xué)大家,但其不重騎射、仿效漢族儒生的文人習(xí)氣讓乾隆皇帝很是反感。相比較之下,皇十五子永琰反倒成為了綜合得分最高的皇子,再加上其母魏佳氏在乾隆后宮的特殊地位,乾隆皇帝選擇皇十五子永琰為皇位繼承人,并非艱難選擇。

但是,乾隆三十八年的皇位繼承人選擇局面之所以如此順暢,并不是偶然造成,而是乾隆皇帝有別于康熙皇帝皇位傳承安排的必然結(jié)果。

乾隆朝的盛世景象讓乾隆皇帝再無令皇子參與政事,替自己分勞的必要。所以,乾隆皇帝并未讓諸位皇子過多的參與政事,從而杜絕了皇子和朝臣結(jié)黨的可能。乾隆一朝,僅皇四子永珹和皇六子永瑢在出繼給宗親為子,失去繼位可能后,才開始參與部分閑散政事。正是因?yàn)榍』实蹖χT位皇子的有意疏忽,才讓他們失去了康熙帝諸位皇子獨(dú)當(dāng)一面、才能卓越的奪嫡資本,從而從根本上杜絕了奪嫡事件的發(fā)生。

參考文獻(xiàn):《清實(shí)錄·高宗實(shí)錄》、《清史稿·列傳八·諸王七》、《愛新覺羅宗譜》

5

從來都不是這樣。

乾隆一生只有三個嫡子,也就是老二老七與十二,結(jié)果都早死。

滿清歷來重視嫡長子,滿朝文武一直希望能夠立嫡,然而除了道光這個獨(dú)苗之外,歷代滿洲酋長都沒有機(jī)會立嫡。努爾哈赤幽死褚英,廢黜代善,兩個最大的嫡子都沒有機(jī)會;侍珮O兩正妻無子?滴踔挥袕U太子胤礽是嫡。雍正嫡妻唯一兒子弘暉早喪。

因此乾隆對老二寄托希望,結(jié)果早死。乾隆悲痛甚至遷怒庶長子,斥責(zé)辱罵,庶長子永璜以后一直生活在陰影中,22歲就死。

皇七子,不到兩歲就死。

皇12子,24歲就死。

所以,乾隆后期在世可能參與奪嫡的兒子實(shí)際只有八、十一、十五(嘉慶)、十七(嘉慶同母弟)四個兒子;柿佑垃屖浅隼^,已經(jīng)不能算乾隆的兒子。

前面兩個實(shí)在不成氣,只能選相對正經(jīng)一點(diǎn)的嘉慶。但是乾隆秘密冊封太子后還對嘉慶有些不滿意,曾乞求上天,說若自己冊封的嘉慶不合適當(dāng)繼承人,請祖宗顯靈,帶走嘉慶。

而八、十一兩個皇子真不想當(dāng)繼承人?

皇八子永璇愛書法,還有跛足,顯然不能擔(dān)任繼承人。十一子永瑆好藝術(shù),甚至是與劉墉齊名的書法家,顯然為個人愛好投入太多,當(dāng)然不可能成為繼承人。實(shí)際都是被嚇倒了,甘愿做個富裕王爺而已。

6

康熙晚年有“九子奪嫡”,而乾隆有17子,其傳位為何卻風(fēng)平浪靜?

  我說說個人看法,請海涵。

  原因有二。

  第一是秘密建儲制度。

  咱們漢族政權(quán)的皇位繼承制,一般是嫡長制,有嫡立嫡,無嫡立長,雖然偶有計(jì)劃趕不上變化的時候,但總體而言,比較平和。滿清入主中原之后,皇位繼承,仍一直在摸索,從清建立以來,皇帝們就深感頭痛,尤其是康熙時代,鬧得特別厲害?滴鮾鹤佣,且優(yōu)秀的不少,皇位只有一個,那就只有搶了?滴踹^分培養(yǎng)太子以外皇子們的能力(也是皇帝本人的私心,固住自己的權(quán)力),導(dǎo)致了太子與皇子們形成了對立,太子被兩立兩廢之后,斗爭就陷入你死我活的境地了。

  到了乾隆時代,這種情況基本不存在。雍正時期設(shè)立的秘密建儲制度,很好地遏制了皇子們部分野心。儲位到底歸誰,皇子們不知道,只有皇帝知道。這個人不一定是長子,早出生也沒有用,皇后的兒子雖有優(yōu)勢,但不到翻牌的最后一刻,誰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太子,能不能當(dāng)下一任皇帝。所以,乾隆的皇子們,曾有17個之多,但是也沒誰敢鬧幺蛾子,什么與大臣勾連之類的事情,想都不要想,老老實(shí)實(shí)地聽皇阿瑪?shù)脑挘f不定他一高興,就把名字寫上詔書,藏在正大光明匾的后面,以后就坐上了那大寶座了。

  第二是乾隆活得太久,皇子們都等不及先歸西了。

  雖然康熙的兒子們,平均歲數(shù)也不會太長,但是康熙晚年,他的許多兒子都已經(jīng)成年,且都有了子嗣,身體思想各方面都已經(jīng)熟透了,完全可以為了皇位搏一搏。

  康熙本人,68周歲,在所有皇帝里面算不錯的,但是比乾隆,就差不少了。乾隆呢,活了88周歲!

  再看乾隆的兒子們,實(shí)在很不給面子。乾隆屬意的皇位繼承人,富察皇后生的兒子,永璉永琮,都只活了2歲,9歲,愉貴人生的皇五子永琪,26就去世了——其他先走一步的,實(shí)在不少。

  就是那些僥幸活著的皇子們,也多不被乾隆喜歡。比如永璜和永璋,因?yàn)楦徊旎屎蟮脑岫Y上哭得不夠悲慟,被乾隆狠批,雙雙抑郁而死,永璂是廢后所生,極不喜歡,永珹和永瑢,直接被過繼,踢出了局,永璇極為叛逆,乾隆極不喜歡,永瑆漢化,乾隆給白眼……

  相較而言,康熙對兒子們,還沒有那么意氣風(fēng)事,所以他的兒子們,也敢和皇兄皇弟皇阿瑪對著干,但是乾隆的兒子們,可沒那么大膽子,也沒那么大能耐,最重要的是,兄弟們斗來斗去,都沒有他皇阿瑪活得久,所以,鬧什么鬧呢?得活得久才能作出花來啊。

  拋磚引玉吧,期待各位朋友的關(guān)注。

7

這個問題不能從皇子數(shù)量的因素去考慮,真要論皇子數(shù)量的話,康熙帝共有35個兒子啊,而乾隆帝只有17個皇子,還沒康熙帝的一半多呢。真正導(dǎo)致康熙、乾隆兩朝皇子爭斗情況差別的是傳位制度以及其他一些因素。

在康熙朝,太子胤礽經(jīng)歷了兩次被立、被廢后,太子一位一直處于空缺狀態(tài),眾皇子對太子位虎視眈眈,進(jìn)而上演了所謂的“九子奪嫡”慘象。為防皇子們?yōu)榱颂游焕^續(xù)這樣爭斗下去,康熙帝最后決定實(shí)行秘密立儲的制度。這樣一來,太子位已有人選,而且眾位皇子也都不知道到底誰才是太子。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減輕皇子們的爭斗,因?yàn)闋巵頎幦プ罱K還是要服從康熙帝秘立的傳位詔書。這種秘立皇儲的做法在乾隆朝得到了沿用。

乾隆帝登基后,先是效仿過去漢人皇帝的做法,先后秘立結(jié)發(fā)妻子孝純賢皇后的兩位兒子永璉和永琮為皇太子,但是這兩位太子都在被立之后的兩年內(nèi)死去。更為悲劇的是在第二位太子永琮去世后一年,他的生母孝賢純皇后也因病去世,乾隆帝深愛這位結(jié)發(fā)妻子,因此受到了很大的打擊。再加上乾隆后來中意的太子人選“五阿哥”永琪也英年早逝,乾隆帝對立儲一事非常忌諱,而且也不準(zhǔn)大臣們再提立儲一事。

可想而知當(dāng)時乾隆帝的皇子們肯定也是戰(zhàn)戰(zhàn)兢兢,誰還敢強(qiáng)出頭去爭太子之位,這樣只會引起乾隆帝的反感。而且乾隆帝也是才用秘立皇儲的方式傳位,皇子們也沒有爭搶太子位的必要。此外,能活到乾隆晚年的皇子本來就只有四五個而已。

8


乾隆朝之所以沒有出現(xiàn)康熙朝“九龍奪嫡”的事情,主要有兩個原因。

第一:乾隆皇帝成年皇子少,活到乾隆五十年以后的只有四位皇子

乾隆皇帝雖然有十七個皇子,但是真正活到成年的只有九個皇子,拋開在1775年以前已經(jīng)去世的皇長子與皇三子,以及已經(jīng)過繼的皇四子與皇六子,到1775年的時候只剩下五位成年皇子。

首先皇十二子永璂自動出局,因?yàn)樗菑U后的兒子,如果要評選乾隆皇帝最討厭的女人,那么廢后絕對是當(dāng)之無愧的第一名。

所以,乾隆帝師絕不會選擇皇十二子繼承大統(tǒng)的,因?yàn)榛适赢?dāng)了皇帝第一件事就是追封他生母;所以皇十二子去世前乾隆帝甚至沒有給他封王。


剩下就只有四位皇子,分別是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五子永琰、皇十七子永璘。

皇八子永璇在乾隆帝還活著的時候就被分府出宮了,從雍正朝開始,皇帝對默定的繼承人是采取“只封爵,不分府”的政策,乾隆帝被雍正帝封為寶親王,但一直是在皇宮居。凰曰拾俗蛹热槐磺〉鄯殖鰧m,證明他出局了。

皇十一子永瑆,他這個人在清代文人筆記里有很多奇怪的事情,比如自己死了馬,讓全家人吃馬人這些段子都是他的;從種種跡象看,他似乎對皇位沒有什么興趣,所以有些段子可能是他故意“自污”,不過他既然故意自污,那么乾隆帝也沒必要上趕著立他當(dāng)太子。

還有就是皇十七子永璘,根據(jù)史料記載,乾隆帝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很不喜歡永璘,而且這件事永璘自己也知道,所以他也從來沒有想過要爭奪皇位。

剩下就只有當(dāng)了皇帝的皇十五子永琰了。

第二:鑒于康熙朝“九龍奪嫡”,乾隆帝對皇子管理非?量

當(dāng)然,我覺得更重要的原因是乾隆帝有鑒于康熙帝晚年“九龍奪嫡”往事,對皇子管理異常苛刻,乾隆朝的皇子如果有意“大統(tǒng)”,那么他的生活不亞于長期服刑。

乾隆帝對皇子皇孫有多苛刻?前面說了,乾隆帝長子死的很早,其實(shí)長子死的早和乾隆帝毒舌有很大關(guān)系,所以乾隆帝對自己長子被自己“毒舌”罵死,心里還是很內(nèi)疚的。


所以他在皇長子死后,把自己長子的兒子收養(yǎng)在皇宮里,這就是定親王綿德;根據(jù)史料,乾隆帝一直很喜歡綿德,甚至有清人筆記里說乾隆帝一度考慮過立綿德為皇太孫。

可是1776年的時候,綿德因?yàn)檫`反了“皇子阿哥不得結(jié)交大臣”的乾隆朝鐵律,就被乾隆帝一擼到底,連王爵都給了綿德的弟弟。

可事實(shí)上綿德并沒有做什么過分的事情,就是和禮部的一個郎中(司長)見了面,彼此交換了禮物,就是扇子與字畫,結(jié)果雙方都被乾隆帝重處。

綿德被革除了王爵,那位倒霉的禮部郎中被發(fā)往伊犁效力,而且是終身,因?yàn)榍〉墼谏现I里專門提到不允許這個郎中“贖罪”。

在乾隆帝這種嚴(yán)酷的管理下,皇子們根本不敢私下結(jié)交大臣,那么自然也談不上有什么“勢力”,想奪嫡只能拼命在老爹面前表演,可誰讓他們的老爹又是有史以來最長壽的帝王,結(jié)果就導(dǎo)致乾隆帝的皇子要么演著演著就死了,要么演著演著就演煩了,干脆解放天性了,最后成功繼位的嘉慶帝永琰則是真正老實(shí)忠厚的本色演員,所以他成為乾隆帝的繼承人了。

9

康熙晚年有九子奪嫡,而乾隆有17子,其傳位為何卻風(fēng)平浪靜?古代人們都非常重視子嗣,只有人丁興旺,家族才會興旺,帝王家也是如此。帝王后宮妃嬪眾多,也是為了綿延子嗣,生的孩子越多越好,反正也能養(yǎng)得起,什么都不怕。了孩子多了不一定是好事。比如康熙晚年的“九子奪嫡”,因?yàn)闋帄Z皇位,兄弟之間不顧情義,為了權(quán)勢地位,哪怕自相殘殺也不在乎。

康熙教子有方,導(dǎo)致九子奪嫡

康熙一生豐功偉績諸多,所以他也希望兒子們像他一樣出類拔萃,在兒子教育培養(yǎng)方面自然也是很重視的?滴醯膬鹤觽個都是人才兼?zhèn),都有大志向,也就是因(yàn)橛兄鞠,心中難免有野心,對皇位的覬覦。雖然康熙很早就立了太子,可因?yàn)樘雍鞣菫,光廢太子就廢了兩次。這也給了其他兒子機(jī)會,為了爭奪帝位,自相殘殺,用盡手段。每個兒子都是那么優(yōu)秀,誰也不肯讓步妥協(xié),在明爭暗斗中就出現(xiàn)了“九子奪嫡”的局面。

乾隆兒子沒有爭權(quán)奪利之心

相比之下,乾隆就沒那么多心思,他認(rèn)為皇位繼承只要是皇后所生嫡子即可。富察皇后連生兩子,先后被立為太子,可他們都命薄,沒多久都去世了。這跟康熙相比,乾隆很不幸。乾隆的兒子跟康熙兒子相比,差的不是一點(diǎn)半點(diǎn),乾隆的兒子沒有這么優(yōu)秀,這也是為什么乾隆兒子沒有爭帝位的原因。

對皇位不感興趣

乾隆是不幸的,兒子不是英年早逝,就是無意繼位,肯定不會發(fā)生“九子奪嫡”的情況。乾隆有十七個兒子,可長大成人的只有六個,其中幾個兒子對皇位根本不感興趣,就不用說了。十七子永璘很受乾隆喜歡,可他人品不好,終日飲酒作樂,乾隆把皇位交給他也不放心,最后十五子顒琰被立為太子,就是后來的嘉慶皇帝。

康熙把兒子們教育的很成功,不過他忘了一點(diǎn),在權(quán)勢面前,不管是什么都不值一提,雖然乾隆在兒子教育方面不到位,但確是當(dāng)皇帝最舒心的。

10

從第一個大一統(tǒng)王朝開始,皇儲爭奪事件就屢屢發(fā)生。歷朝歷代的皇儲斗爭也愈演愈烈,這就成為各個朝代皇帝最頭疼的事。

根據(jù)古制,按嫡庶長幼有序的規(guī)定,長子是繼承榜皇位的最佳人選。如果長子一帆風(fēng)順登上帝位還好,要是中途犯了什么事被廢,或者中途夭折的話,就會給其他皇子留下機(jī)會,那么斗爭就在所難免了。

康熙一朝可以說是國泰民安,康熙也是一個有作為的君主,他對兒子的教育也是看得很重,所以他的眾多兒子幾乎都是文武雙全的。各有各的本事,不分上下。每個人都不甘落后,都想開創(chuàng)一番事業(yè),于是都覬覦皇帝寶座。

其實(shí)康熙早年曾經(jīng)立過太子,立的是二皇子胤礽為皇太子,按照古制應(yīng)該是立大皇子為太子的,這樣一來自然就引起大皇子的強(qiáng)烈不滿,常常用計(jì)陷害太子。再加上太子本身恃才傲物,胡作非為,他的言行舉止完全不像一個太子。作為愛民如子的康熙自然是無法忍受,也不放心把天下交給他,于是在康熙47年下旨廢掉了太子。這樣一來,太子之位就有空缺了,就意味著每個皇子都有機(jī)會,皇子之爭就上演了,也就是歷史上的九子奪嫡事件。

而在看乾隆一朝,乾隆一生總共有17個兒子。但是乾隆對兒子的教育好像并沒有那么看重,他的所有兒子幾乎都資質(zhì)平平,并沒有特別出眾的皇子。甚至出現(xiàn)了對皇位不感興趣的皇子,他們有的喜歡練武,有的喜歡舞文弄墨,但就是不喜歡朝政。

其實(shí)乾隆早年也立過太子,第一個太子就是他與富察皇后所生的長子永璉,可惜天妒英才,永璉被秘密選為太子兩年后,就因身體原因離開人世,到了乾隆11年,皇后又為乾隆生下了第二個兒子永琮,正在乾隆高興之余,上天又給他開了個玩笑,永琮兩歲的時候就因病身亡了,連續(xù)兩個被立為皇儲的兒子都相繼離去,對乾隆的打擊是極大的,也就無心再立太子。

自從雍正經(jīng)歷九子奪嫡事件后,在他當(dāng)政期間就改革了立太子的規(guī)矩,規(guī)定太子人選由皇上秘密冊立,不能公開,直到皇帝駕崩之后,由大臣宣讀遺詔確定皇位繼承人,這也就避免了皇子為爭奪皇位而大大出手,因?yàn)檎l也不知道誰是太子,也避免無所謂的斗爭。乾隆立了兩個太子都是秘密進(jìn)行的,也就沒有爭奪的事件發(fā)生。

在乾隆的眾多兒子中,大多都中途夭折了,這十七個皇子,最后能順利長大成人的只有六個人。一個個的英年早逝,乾隆一朝皇儲繼承人極為稀缺,再加上有的皇子無心皇位,更是人才凋零,十七子永璘只喜歡到處玩的對皇位無欲無求,十一子十一子永瑆頗有才干,但無心政事,整日鉆研書法,只想成為書法大師。

我們都知道乾隆是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由于乾隆在位時間太長,導(dǎo)致有的皇子都去世了,他都還在皇位上,皇六子永瑢本可以繼承皇位,但終究熬不過自己的父皇,最后離開人世之時,乾隆還很健朗,落得個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的下場。最后只剩下十五子颙琰作為皇位繼承人了,也就是后來的嘉慶皇帝。

康熙朝人才濟(jì)濟(jì),才會出現(xiàn)皇儲之爭,而乾隆朝人才凋敝,各位皇子無所求,導(dǎo)致繼承人選嚴(yán)重缺乏,在這樣的情況下,別說爭奪皇位斗爭了,能有一個皇子繼承皇位都已經(jīng)是萬幸了。再加上乾隆活的太久,有他坐鎮(zhèn)沒有人敢放肆。所以乾隆一朝的皇位接管過程就是風(fēng)平浪靜的了。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wù)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