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江南的才子,北方的將,陜西的黃土埋皇上。據(jù)歷史統(tǒng)計,陜西關中地區(qū)一共有周秦漢唐的73位帝王長眠于此,被稱為東方帝王谷!
當然,要說最著名的三座陵墓,大家的意見一定高度一致,不能挖的黃帝陵,挖不開的乾陵,不敢挖的秦始皇陵。
古墓字號001,黃帝陵
黃帝是少典與附寶之子,被尊為中華“人文初祖”,也就是我們漢族人共同的祖先。黃帝聯(lián)合炎帝,擊敗蚩尤,統(tǒng)一華夏。在位期間制衣冠、建舟車、制音律、創(chuàng)醫(yī)學,將華夏族從原始時代帶進了文明時代!
毛主席在“祭黃帝陵文”中說:赫赫始祖,吾華肇造,胄衍祀綿,岳峨河浩。聰明睿知,光被遐荒,建此偉業(yè),雄立東方……可見在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文明長河中,黃帝的豐功偉績足以蓋過后世的秦皇漢武,唐宗宋祖。
《史記·卷一·五帝本紀第一》載:“黃帝崩,葬橋山”。橋山位于陜西延安市黃陵縣,所以黃帝陵也稱橋陵。
影響中國兩千多年的儒家思想,其實是法治思想和德治思想的結合,在德治思想體系里“忠孝”占有重要地位。民間也有說法,挖人祖墳是世間最缺德的事兒,誰要是挖了別人家的祖墳,別人一定會拼命的,所以,作為我們共同先祖的黃帝陵,我們能挖嗎?
千古一帝,秦始皇陵
秦始皇是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tǒng)王朝的創(chuàng)建者,自認為功績超過了三皇五帝,所以稱自己為始皇帝。從繼位開始,就開始營建皇陵,先后動用72萬人,經(jīng)過30多年的修建,直到秦二世時期農(nóng)民起義烽火四起,才草草結束了陵園的修建工程。
可見秦始皇陵工程的浩大,在歷史上既無先例,也絕對沒有后來者可以超越。這里說秦始皇陵不敢挖,實際上有兩個原因。
第一,《史記》中記載秦始皇陵,“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而且經(jīng)過現(xiàn)代科學探測,也已經(jīng)證實地宮內(nèi)存在大量水銀,可能多達一百多噸,如果冒然開挖,可能對周邊環(huán)境造成不可估量的破壞。
第二,1965年,郭沫若曾向中央申請,希望能開挖秦陵,但總理批復,五十年內(nèi)不予考慮。歷史學家想探求歷史真相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挖掘萬歷定陵的慘痛教訓還盡在眼前,由于文物保護技術的落后,定陵大量珍貴文物在接觸空氣后迅速氧化腐爛,全部見光死。所以為了文物保護,短期內(nèi)所有皇陵都是不會挖掘的。
唯一女皇,武則天乾陵
乾陵是歷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的陵墓,也是兩位皇帝的合葬陵,更有傳言王羲之的《蘭亭集序》藏在乾陵里,所以乾陵的知名度在唐十八陵中是最高的,由于古人“事死如事生”的觀念,厚葬之風流行,乾陵也成為各路盜墓賊光顧的熱門地方,但目前卻是唐十八陵中唯一沒有被盜的帝陵。
第一個光顧這里的盜墓賊是黃巢,動用四十萬大軍挖掘乾陵,也沒找到墓道口,只好悻然作罷,至今在梁山主峰西側仍有一條深溝被稱為“黃巢溝”。
第二個打算盜陵的是后梁崇州節(jié)度使溫韜,溫韜此人,組織軍隊挖掘了其它所有唐代帝陵,但當挖掘乾陵時,一上山便風雨大作,下山便風停雨歇,反反復復,竟被嚇跑了,《后唐書》記載,唐諸陵在其境內(nèi)者,悉發(fā)掘之,取之所藏金寶!┣觑L雨不可發(fā)!
民國初年,軍閥混戰(zhàn),盜掘古墓成風,前有孫殿英挖清東陵,后有孫連仲用真槍真炮演習的辦法掩護一個師的兵力盜掘乾陵,士兵們用炸藥炸了許多處地方,卻沒能找到墓道口,乾陵幸免于難。
歷史總是這樣,充滿了偶然性,1958年,當?shù)貛讉農(nóng)民放炮炸石,無意間炸出墓道口。
也許在不久的將來,文物保護技術的提高,我們能夠有幸見證打開乾陵,領略盛唐的恢弘氣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