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岳飛有兩大優(yōu)點同時又是致命的弱點。

一是忠誠;二是才華。

從忠誠這個角度來說:

岳飛是時時刻刻都想著光復(fù)河山,迎回徽欽二宗的。他在進軍節(jié)節(jié)勝利的時候,竟被宋高宗用12道金牌強行召回,他心里面肯定很不甘心。他沒有實現(xiàn)自己的抱負,所以心懷怨氣。因被召回,岳飛收到了極大的委屈,人民特別感戀和愛戴岳飛,并在大街小巷傳頌岳飛的英雄事跡,一時間岳飛在南宋成為了神一般被人膜拜的人物。作為皇帝的宋高宗,怎么能容忍百姓對岳飛頂禮膜拜,那不亂了天?岳飛被殺看來已有苗頭。

岳飛被召回適應(yīng)了宋金兩國的利益需求,宋金之間的議和是板上釘釘?shù)氖聝,岳飛那種嫉惡如仇的態(tài)度是絕對忍不了屈辱的條約的,如果不殺,必定會制造出不必要的事端來。到此,岳飛被殺的可能性更高了。

從才華來看:

岳飛在面對金軍的大舉南下入侵時,投身軍旅,征戰(zhàn)沙場,立下了赫赫戰(zhàn)功,逐步建立了在軍中的威望,在他的統(tǒng)領(lǐng)下,組建了一支驍勇善戰(zhàn)、紀律嚴明的“岳家軍”,岳家軍在戰(zhàn)場上屢立奇功,沉重打擊了金軍的入侵,并一舉收復(fù)了大片河山,且有收復(fù)開封、北擊金軍到漠北、迎回徽欽二宗的態(tài)勢。如此蓋世功勛怎不叫宋高宗忌憚?況且“岳家軍”是岳飛一手帶出來的,他們只認岳飛,不認皇帝,這樣的威脅怎不叫宋高宗害怕?

假如奪了岳飛兵權(quán)、罷了岳飛的官職,更加加劇了百姓對岳飛的同情和憐憫、助長了人民對宋高宗的恨意!如此一來,更襯托出岳飛的偉大和宋高宗的奸詐。宋高宗豈能不殺?

所以說,有才之人還得遇到明君,才能物盡其用,發(fā)揮所長!而一旦遇到昏君,能力必將成為殺身之禍!幾千年的歷史向來皆是如此!

最佳貢獻者
2

岳飛之死,根本原因不在于人,而在于宋朝的武官制度,當岳家軍這個名字出現(xiàn)的時候,就已經(jīng)決定了岳飛必死的命運。

五代十國,作亂篡位是家常便飯。就連宋朝的開國皇帝趙匡胤也是篡位而來。所以,從大宋立國的第一天起,就有強烈的危機意識。

為此,宋朝進行了全面的改革,統(tǒng)兵權(quán),握兵權(quán),調(diào)兵權(quán)一分為三。

樞密掌管兵符,有發(fā)兵的權(quán)力,沒有統(tǒng)兵的權(quán)力。三衙管理軍隊,有統(tǒng)兵的權(quán)力,沒有發(fā)兵的權(quán)力。

需要戰(zhàn)爭的時候,帶兵的元帥從樞密使那里領(lǐng)取兵符,再去三衙那里領(lǐng)部隊。三衙那里認符不認人。戰(zhàn)爭結(jié)束,元帥需要把部隊交回去。

這樣的結(jié)果,軍隊的權(quán)力一分為三,互相牽制,再也不能威脅到皇帝的統(tǒng)治。同時,也造成兵不知將,將不知兵,戰(zhàn)力下降。宋朝軍事軟弱,這是很重要的原因。

到了南宋時期,由于長期戰(zhàn)爭,岳飛不得不長期帶領(lǐng)部隊。這也沒關(guān)系問題是,出現(xiàn)了岳家軍的稱號。

軍隊必須是朝廷的,私人名義的武裝,一直是朝廷的大忌。甚至家里養(yǎng)護衛(wèi)都不允許。

大宋建國初期,禁軍司令張瓊對趙匡胤有救命之恩。但是,有人誣陷張瓊豢養(yǎng)私兵的時候,趙匡胤毫不猶豫下旨把張瓊殺掉了。

武將有嫡系部隊,一直是大宋皇帝的忌諱。

岳飛的時候,由于常年戰(zhàn)爭,岳飛不得不常年握有兵權(quán),已經(jīng)讓皇帝心事重重了,F(xiàn)在竟然稱呼岳家軍,那么,軍隊到底是誰家的?除了皇帝,誰有這樣的資格?

無論是誰,皇帝都絕對不會允許。所以,岳飛之死就是必然的了。

最可悲的是,39歲的岳飛被殺后,尸體被扔在牢房的亂草叢中,無人理會。原因很簡單,家屬都被充軍了,沒人敢為叛逆收尸。

趁人不備,獄卒隗順連夜將岳飛遺體背出城外,偷偷埋藏在九曲叢祠旁。為了日后他人能找到岳飛埋葬地,隗順在埋葬地前栽種了兩棵桔樹。

不過,岳飛的忠誠世人皆知。所以,20年后,需要岳飛這樣正面典型了。宋孝宗就以順應(yīng)民心的名字為岳飛平反,并且懸賞500兩白銀尋找岳飛的尸體。

這時候,隗順的兒子主動將其父當年藏尸的真相上報了官府,這才有了岳飛的遺骨被遷葬杭州西子湖畔棲霞嶺、并在湖北武昌立廟祀的后續(xù)。

公道自在人心,說的就是這種情況吧。

所以,岳飛之死,其實不在于人,而在于制度。封建社會的皇權(quán)專制制度,有著天然的缺陷。所以,300年以上的朝代非常少。最后,被更加先進的社會制度取代也就是必然的了。

3

有威望的人就如同磁鐵,總能把人吸引在自己身邊從而聚集成一股力量!

你把他摞到別的地方,他很快還是會聚集起一批人來!

除非你把磁鐵粉碎,否則不管磁鐵擱在哪里他都會不斷吸引鐵屑,從而不斷的壯大!

這就是歷朝歷代的君王為什么對威望過高之人要斬盡殺絕的原因!



君主喜歡任用小人,就是因為小人沒有人格魅力,甚至是讓人唾棄讓人不齒,小人只能靠金錢利祿去收買他人調(diào)用他人,而這些東西都是君主賜予,只要君主收回這些權(quán)力錢財,小人就如淤泥一般無用!

然而,有人格魅力的人就算是沒錢沒權(quán)也有人跟隨,那么有人跟隨就無形中產(chǎn)生了權(quán)力和金錢,那么有了這個基礎(chǔ)就會不斷的壯大,最終必會侵奪君主的江山社稷;



所以,士卒過分的崇拜將軍,將軍該死;將軍不用虎符也能調(diào)兵,將軍更該死!就憑”岳家軍“三個字,岳飛就該殺!趙構(gòu)給你糧草,就是為了養(yǎng)你岳家人么?為什么張俊沒有張家軍?為什么韓世忠沒有韓家軍?秦檜縱然奸佞,也沒見秦檜搞什么秦家軍。



天下只能有一個光輝正大的人,那就是皇帝!

其他人誰用光輝形象來收買人心,都難逃一刀!

4

真正害死岳飛的是秦檜,萬俟卨、張俊一伙人是幫兇。

岳飛回到朝廷,幾次上奏章請求罷免自己樞密院使的職務(wù),交還兩鎮(zhèn)節(jié)度使的符節(jié),充任萬壽觀使、奉朝請。岳飛不貪戀兵權(quán),不讓宋高宗猜忌。按理,宋高宗沒有殺害岳飛的理由。

秦檜害死岳飛,是因為秦檜極力主張和議,金兀術(shù)和議的條件是殺了岳飛。為了議和,秦檜積極謀劃害死岳飛。

為什么萬俟卨和張俊也是害死岳飛的兇手之一?為什么他們的鐵鑄塑像也要給岳飛下跪?

萬俟卨和岳飛有怨仇,所以秦檜指使萬俟卨彈劾岳飛。秦檜還示意中丞何鑄、侍御史羅汝楫彈劾岳飛。

岳飛下獄,大理寺找不到岳飛有罪的證據(jù),何鑄雖然受秦檜指使,彈劾岳飛,因為證據(jù)不足,何鑄判岳飛無辜。

秦檜改換萬俟卨審理岳飛,萬俟卨誣陷岳飛寫信給張憲,命令張憲謊報軍情,以震動朝廷視聽,要張憲采取措施,使岳飛回到軍中。沒有證據(jù),萬俟卨就說這封信已經(jīng)焚毀。

萬俟卨也沒有岳飛有罪的證據(jù),有人教萬俟卨,以御史臺奏章指責淮西一事作為證言,萬俟卨告訴秦檜,秦檜派人查抄岳飛的家。

為什么要查抄岳飛的家?因為淮西一事,根本就是無中生有。岳飛家里有宋高宗十七封親筆信,岳飛是聽命于宋高宗。有這些宋高宗的親筆信在,岳飛完全無罪。

秦檜為了達到誣陷岳飛的目的,所以派人查抄岳飛的家,把宋高宗的十七封親筆信藏匿起來,消除不利于審訊的證據(jù)。這樣岳飛就有口難辯。

秦檜為了坐實岳飛的罪,故意讓人把岳飛的行軍日程混雜、搞亂,搞得好像岳飛故意逗留,耽誤行軍日程,以此構(gòu)成罪名。

現(xiàn)在還有人把這件事也拿出來當成岳飛的罪證,當成岳飛必死的理由,實在可笑。

淮西究竟有什么事呢?為什么張俊也會成為陷害岳飛的兇手之一?本來什么事都沒有,只因為張俊是一個十足的小人。岳飛有四件事無意之中得罪了這個小人:

一,金兵進攻淮西,這是張俊防守的地方,張俊不敢對金兵有所行動,部隊沒有立功。岳飛接到命令,立刻行動,解了廬州之圍。因此,皇帝任命岳飛為兩鎮(zhèn)節(jié)度使。張俊因此感到恥辱。

二,岳飛平定楊幺之后,岳飛贈送給張俊、韓世忠每人一艘樓船,船上各種武器齊備,韓世忠非常高興,楊俊反而嫉恨岳飛。

三,淮西之役,張俊以前方缺糧嚇唬岳飛,岳飛并沒有因此停止前進。皇帝賜書褒獎岳飛,夸贊岳飛“轉(zhuǎn)運糧餉遇到艱難險阻,你卻義無反顧。”

宋高宗的書信,充分證明岳飛不僅無罪,而且有功,而且得到了宋高宗的褒獎。

張俊自己心里有鬼,懷疑岳飛在宋高宗面前泄露了張俊說的話,張俊回到朝廷,反而說岳飛逗留不前,以缺乏糧食為借口。

淮西一事就是這么來的。這完全就是無中生有,沒事找事。所以,跟奸惡小人打交道,真是累!

四,張俊對岳飛的陷害還不止于此。張俊知道韓世忠觸犯了秦檜,張俊打算和岳飛一起瓜分韓世忠的背嵬軍,岳飛顧全大義,不肯這樣做,張俊非常不高興。

韓世忠的軍吏景著對總領(lǐng)胡紡說:“兩位樞密使如果瓜分了韓世忠的部隊,恐怕會發(fā)生事變!

胡紡景著的話上報朝廷,秦檜逮捕景著,把他投入大理寺,準備以這件事煽動謠言誣陷韓世忠。岳飛急忙寫信告訴韓世忠,把秦檜的陰謀告訴韓世忠。韓世忠面見宋高宗,講明事情的緣由。

張俊從此對岳飛大為不滿,所以造謠說岳飛倡議放棄山陽,并且把岳飛向韓世忠報信的事告訴秦檜,秦檜大怒。岳飛的冤案因此在秦檜等人的醞釀中生成。

從岳飛冤案的整個過程,宋高宗沒有參與其中,一直是秦檜在背后策劃,萬俟卨和張俊等人是幫兇。

《宋史》秦檜列傳中說秦檜:

這是秦檜列傳中的一段文字,書上說秦檜劫制宋高宗,一味求和誤國,幾乎殺盡忠臣良將,專門任用奸惡之徒,專門派人網(wǎng)織編排忠臣良將的罪名,派人暗中窺伺宋高宗的動靜。秦檜死了以后,宋高宗才對外說出實情。

從這里可以看出,宋高宗被秦檜劫制,所以岳飛冤案的過程中,宋高宗始終沒有表態(tài),沒有說任何話,岳飛死后,宋高宗才有賜死岳飛的行為。所以秦檜才是岳飛冤案的主謀。

現(xiàn)在還有人以各種理由分析岳飛必死的原因,完全是混淆視聽,顛倒黑白,糊弄不知歷史真相的人。

再多說一點,迎回徽欽二帝,真的是岳飛被殺的一個原因嗎?

宋徽宗在宋高宗紹興五年就已經(jīng)死了,宋欽宗還活著。實際上就是迎回宋欽宗的問題。宋高宗已經(jīng)掌握大權(quán),已經(jīng)是皇帝,而且是名正言順的皇帝。別忘了,宋朝皇室中,還有一個宋哲宗的皇后幸存了下來,就是她讓宋高宗繼位的。她是宋朝皇室僅存的長輩,她的話同樣有份量。

而且宋高宗繼位是當時的形勢所迫,是當時形勢的需要,也同樣是群臣擁戴的結(jié)果。

如果宋高宗支持岳飛打敗金國,統(tǒng)一天下,收復(fù)失地,恢復(fù)大宋江山,那么宋高宗是大宋王朝的再創(chuàng)者,是宋朝有功的皇帝,功勞等同于東漢的劉秀,等同于宋太祖趙匡胤。就算宋欽宗回來,宋欽宗還有資本搶奪宋高宗的皇位嗎?他還動搖得了宋高宗嗎?

所以,迎回徽欽二帝不可能是岳飛被殺的理由。

5

我認為其原因還是要歸結(jié)在岳飛的個性天真上。

岳飛確實是位了不起的大英雄。他為人豪爽,愛兵如子。他認為朝廷上的所有人都只局限于政見不同而已,沒有壞人。

是的,岳飛從沒有防人之心!就是這么任性的天真!這是他的優(yōu)點,也是他的弱點。

他認為秦檜是個奸臣,只是停留在和他政見不合罷了。岳飛到死,都不認為秦檜會故意害他。

岳飛認為他一心為了皇上,為了國家,和皇帝產(chǎn)生矛盾只不過是想法不同,或者說是溝通有問題而已。他從沒想過皇帝會殺自己。

岳飛的一系列做法就說明了這一點。

一、勸皇帝立太子。要知道自古以來手握重兵的大將是忌諱這件事的。岳飛是不是傻?!

二、和皇帝一言不合就上廬山休假。帶兵的大將,要挾皇帝。岳飛是不是真傻?!

三、要劉光世的部隊。統(tǒng)兵大將的兵只有皇帝主動給,沒有自己要的。誰都會懷疑岳飛要干什么!

四、和張俊對著干。張俊是岳飛的老上級,皇帝讓岳飛和張俊陷害韓世忠。岳飛不干就不干,還嘲笑張俊。岳飛就沒想到屠刀會沖自己來嗎?

種種事件,都證明岳飛根本沒心眼兒!

韓世忠比岳飛聰明得多。當韓世忠知道自己要被整的時候,主動哭拜圣駕。得到皇帝的諒解后,在家閉門謝客,從此不再見老部下?慈思翼n世忠多聰明!

同樣的事情,咱們再看岳飛的處理辦法。

岳飛在被押解到臨安的途中,經(jīng)過岳家軍的駐地。岳飛傻傻的接待一波又一波的岳家軍將領(lǐng)。已經(jīng)是待罪之身的岳飛,這么做不就是要讓自己萬劫不復(fù)嗎!

皇帝在殺岳飛之前,岳飛已經(jīng)沒了兵權(quán);实郾仨殮⒃里w,就是擔心岳家軍。如果岳家軍不是皇帝的心頭病的話,張憲,岳云也不會死。

可嘆岳飛這么一位大英雄,被一點一滴的小事情一步一步的拖進了深淵。岳飛的教訓(xùn)告訴我們,做人要有智慧,要有發(fā)現(xiàn)危險回避危險的能力!

岳飛的結(jié)局是可悲的,但這樣的結(jié)局又能怪誰呢!

6

我個人覺得:趙構(gòu)在收了岳飛的兵權(quán)和罷免官職以后,還要處死岳飛,其實是和當時的時局和人物性格分不開的,下面我們就來分析一下。

1.趙構(gòu)是宋徽宗的第九子,宋欽宗的弟弟,小的時候也是天資聰明,但是也不是受寵愛的那種,當時宋朝為了和金國求和,就把年輕的皇子送到金國當人質(zhì),這樣的事情在封建王朝都是政治交換,春秋戰(zhàn)國的時候秦國的王子也在趙國當過人質(zhì),不過這可不是什么幸運的事情,如果一旦兩國發(fā)生戰(zhàn)爭,首先都會把這些人質(zhì)處死,歷史上作為人質(zhì)處死的皇子也不少,不過趙構(gòu)還是幸運的,雖然作為人質(zhì)在金國吃了不少苦,但是還好后來被放回了宋朝。后來金國攻打宋朝,發(fā)生了歷史上有名的“靖康之變”直接把宋朝的皇帝給俘虜了,這就等于把宋朝給滅亡了(史稱北宋),后來趙構(gòu)在宋朝遺臣的擁戴下在今天的南京繼位(史稱南宋),繼位后迫于形勢和民心,任用韓世忠、岳飛等名將,但是卻重用秦檜、汪伯彥的主和派,總是想著一有機會能求和就求和,以至于后來罷免了主戰(zhàn)的韓世忠、岳飛的兵權(quán),更是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了岳飛,使得一代忠臣良將含冤而死!

2.岳飛是我們最值敬重人,是“精忠報國”的楷模,岳飛從小就喜歡讀些兵書,練習(xí)武義,將來好有機會報效國家。可是,岳飛曾幾次從軍,即使每次都為國家建功,還是免不了遭到小人的誣陷,最后被罷免。“靖康之變”以后可以說是宋朝軍民的恥辱,因為都城被攻陷了,皇帝被俘虜了。即使趙構(gòu)登基做了皇帝,建立了南宋,但是當時的時局對南宋還是非常的不利,軍隊士氣低落,沒有戰(zhàn)斗力,民心馬上也會失掉。還不斷受到金軍的攻擊,岳飛在國家民族危難之際,組建岳家軍,和韓世忠密切配合抗擊金軍,取得了不少勝利,更是喊出口號,收復(fù)失地、打到金國迎回徽`欽二帝。當滿腔的熱血快要一點一點有所收獲的時候,卻被無情的阻止了。

3.要說趙構(gòu)是殘暴、昏庸的無道之君可能有些夸大,要說是沒有魄力和擔當、得安且安我還是非常認同的,我個人覺得:岳飛是死在了忠誠,功高震主上。1.忠誠是要把徽、欽二帝接回,趙構(gòu)會怎么想,接回二帝趙構(gòu)皇帝的合法性就不存在了。2.你想想趙構(gòu)聽到民間為岳飛建廟燒香、歌功頌德是一種什么體會。所以說即使岳飛被收了兵權(quán),被罷了官還是不會被放過的!

7

岳飛有大功,殺雞方可儆猴

岳飛為什么會死,這個涉及到南宋一系列的事情,但為什么趙構(gòu)不能在罷官收兵權(quán)之后放過岳飛,原因不外乎有兩個:

  1. 岳飛有大功,正因為岳飛有大功,所以岳飛得死。這倒不是說什么,岳飛已經(jīng)到了功高震主的地步,而是說,如果對于有大功的岳飛采取收取兵權(quán),而又罷官不殺的做法,對于皇帝來說明顯是欠妥的。這樣的做法和殺了岳飛其實皇帝可能背上的罵名是一樣的,甚至更多(畢竟殺了,皇帝還可以推脫說是本來不想殺,底下人曲解了意思,罷官你說你不想罷,能行嗎,能行你就官復(fù)原職。,而且只要岳飛不死,難保不會有人幫他說話求情,這個事情就會沒完沒了的糾纏下去,糾纏得越久顯得皇帝對功臣越是苛刻。
  2. 殺雞儆猴,宋高宗并沒有想過把所有的武將都干掉,韓世忠就活下來了,但既然有保留,那么為了震懾留下來的這些,自然要抓兩個當雞殺了。要知道宋高宗可是經(jīng)歷過武將叛亂的事情的,所以杯酒釋兵權(quán)這樣的戲碼,他不會做,他只會殺雞儆猴。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wù)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