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不多說直入正題:
先從技術(shù)層面分析一下劉備為什么不帶諸葛亮、趙云、魏延、馬超等人。
首先是諸葛亮,劉備出征東吳之前,諸葛亮勸劉備登基為帝,此時諸葛為丞相、錄尚書事,注意哦,諸葛此時最主要的任務是管理政務,調(diào)整賦稅,充實軍資,而不是單單一個軍師。
然后是趙云,劉備伐吳時,趙云是鼎力反對的,趙云上諫說:“國賊是曹操,并不是孫權(quán),滅了曹魏之后,東吳孫權(quán)自然會臣服。雖然曹操已經(jīng)去世,但其子曹丕篡奪皇位,引起公憤,應該利用此民憤,先攻占關中,占據(jù)黃河、渭水上游以討伐逆賊,那么關東義士必裹糧策馬以迎王師。不該放置曹魏,反而先打東吳。而且與東吳的戰(zhàn)爭一旦開始,就不易停止了,伐吳并非上策!钡珓渚懿宦犞G,執(zhí)意東征,留趙云都督江州。
然后是魏延,劉備稱帝時,魏延為鎮(zhèn)北將軍,此時已經(jīng)鎮(zhèn)守漢中兩年多,漢中是什么位置?當時大多數(shù)人都認為張飛應當擔任漢中太守,張飛也覺得這個位置非自己莫屬,而劉備卻提拔魏延為漢中都督、漢中太守,此時魏延是實打?qū)崻毊斠环降拇髮,根本抽不開身。
然后是我們可憐巴巴的馬超,馬超后期死的時候在《三國演義》里只是一筆帶過,馬超雖然勇猛,但是人品著實不敢恭維,馬超反曹時,導致全族二百余人被曹操斬殺,包括其父馬騰,二弟馬休,馬鐵等人,投奔張魯之前其妻兒子女也被部下全部斬殺,投奔張魯之后也一直被人排擠,最后不得已才投了劉備,話說馬超剛投劉備的時候,劉備很厚待馬超,但馬超怎么說也做了半輩子諸侯,所以經(jīng)常直呼劉備的表字,導致關羽非常憤怒,請求殺了馬超,劉備勸解說:“馬超窮途末路來歸附我,就因為直呼我的表字而把他殺了,以后怎么面對天下!睆堬w也勸解:“這樣的話,用禮儀做給他看,他就明白了!贝稳照堮R超來的時候,馬超環(huán)顧身邊座位,不見關張,卻看到關張持刀直立于劉備身旁,從此再也沒有直呼劉備的表字。嘆氣說:“我才知道為什么我會失敗,直呼主公的表字,差點被關張殺了!倍R超降劉后,最主要的作用就是震懾羌人,這也導致馬超最后抑郁而終,年47歲。
再從劉備第一視角看一下為什么不帶這些人。
夷陵之戰(zhàn)開始之前,劉備手下還有一員大將張飛,只是還沒開始就被其部下所殺,再看雙方兵力蜀漢約四萬多、五溪蠻夷約一萬共計五萬余人,而東吳也約五萬多人,但是蜀漢集團此時兵勢強盛,東吳并不敢纓其鋒芒,而劉備自赤壁之戰(zhàn)后,基本上所指揮的大戰(zhàn),都以勝利告終,先是搶奪荊州南部四郡,入川之戰(zhàn)拿下益州,北奪漢中,擊敗曹操等一系列勝利,讓劉備自信心開始膨脹,自己無疑是一位成功的統(tǒng)帥。正史記載,從劉備一生12勝3平8敗,幾乎所有大戰(zhàn)小戰(zhàn),都是其親自指揮,因此征吳對劉備來說不過又是一場平常戰(zhàn)役。
況且雖然沒帶諸葛亮,但還是帶了一些軍師參謀,其中就有龐統(tǒng)的弟弟龐林,益州的程畿和黃權(quán),荊州的馬良。只不過黃權(quán)和龐林因為駐北岸,歸途隔絕,黃權(quán)不得歸,無奈之下率部降魏。程畿和馬良都在夷陵之戰(zhàn)中戰(zhàn)死。手下大將也還有馮習、張南、傅肜、沙摩柯等人,反觀吳國,劉備連曹操都能贏,還會把陸遜、孫桓、朱然、潘璋、徐盛等人放在眼里,尤其是陸遜,此時不過剛出道,完全是靠關系上位的。加上劉備征戰(zhàn)初期,打了一個漂亮仗,氣勢強勁,陸遜只能一退再退,扼守要地、堅不出戰(zhàn),表現(xiàn)非常弱勢。
因此夷陵之戰(zhàn)在劉備看來,怎么打都不會輸,更不會產(chǎn)生這么嚴重的影響,自己去打,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