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市場的大幅度上漲,特別是連續(xù)突破前期的多個重要壓力位置,大盤已經完全脫離了底部的震蕩區(qū)間,從目前市場板塊的異動,成交量的變化,國家政策,經濟狀況等都能夠表明A股已經正式進入了牛市階段,但目前討論的最為激烈的并不是目前市場是否進入牛市,討論最為激烈的就是的這波牛市是快牛還是慢牛。
通過目前管理層發(fā)布的消息我們能夠明顯發(fā)現國家并不是這波行情再次出現快牛行情,比如社保基金減持金融股,集成電路大基金減持科技股,嚴打市場的配資,嚴禁保險和銀行資金參與場外配資,規(guī)模市場資金的流向等來市場降溫,并不希望本次牛市再跟前幾年牛市一次短期快速上漲后開始暴跌,這不利于資本市場的發(fā)展,對資本市場的改革和逐步的成熟帶來了很大的阻礙,如此暴漲暴跌的局面對于A股而言并無實際的意義,下面我們重點的講解下,國家為什么希望本次牛市能夠走出慢牛行情,但市場的接下來的走勢情況是否會按照管理層意愿來走呢,走出快牛還是慢牛。
管理層希望慢牛的目的
受本次的疫情的影響后,全球經濟進入了衰退期,我國也不能給獨善其身,主要原因是全球經濟發(fā)展的一體化,各國與各國之間的貿易往來的頻繁,通過目前的我國公布的一季度GDP數據就能夠表面,2020年的GDP很難再次出現大幅度增長的情況,增長幅度肯定大幅度下滑,目前實體經濟發(fā)展較為困難,在這種情況下,管理層肯定要出臺一些政策來刺激經濟的增長,對于實體經濟有益的重大政策就是“新基建”,但本次疫情對經濟發(fā)展的影響較大,特別是疫情在國外并未得到有效的控制,完全依靠實體行業(yè)的政策很難促進經濟的發(fā)展,所以管理層的把目標轉向了資本市場,特別是股市市場,通過目前的出臺的政策能夠表明一些問題:
第一,推動的創(chuàng)業(yè)板注冊制的實施,首先在創(chuàng)業(yè)板上市的都是一些科技類公司,而科技行情是我國最近幾年的重要發(fā)展方向,比如科創(chuàng)板的設定等,當科創(chuàng)板對上市公司的行業(yè)有著嚴格的要求,不在那五大行業(yè)的科技類公司很難在科創(chuàng)板上市,而創(chuàng)業(yè)板的注冊制的實施后,就能夠兼顧到更多的科技領域,并且注冊制的實施相當于降低了上市標準和上市條件,這樣更多的公司能夠在創(chuàng)業(yè)板上市,這部分企業(yè)上市最大的目的就是融資,更多企業(yè)上市融資能夠促進企業(yè)的發(fā)展。
第二,擬成立“航母型”券商,打造頭部券商,不然市場也不會傳言中信證券和中信建投合并的情況,再次市場也傳言證監(jiān)會給商業(yè)銀行發(fā)放券商牌照,并且證監(jiān)會發(fā)言人也承認我國會大力發(fā)展投資銀行,打造大型金融機構的直接的目的就是創(chuàng)造很好金融機構,為更多的上市企業(yè)服務,并且保薦更多的企業(yè)上市完成融資,一個強大的資本市場,特別是股票市場,沒有大型成熟的金融機構服務的話,很難推動資本市場的發(fā)展,從而間接促進實體經濟的恢復。
第三,修改上證指數的編寫原理,由于上證指數原先的編寫原理導致指數的波動無法真實反應經濟的發(fā)展情況,十年前上證指數是在3000多點,十年后仍舊是3000多點,存在嚴重的失真,修改上證指數能夠讓股市的整體走勢跟經濟發(fā)展情況想掛鉤,上證指數的逐步上漲后,能夠引導更多的資金進入股市參與,打造一個成熟的健康的資本市場。
第四,逐步取消對于外資的限制,希望更多的外資能夠參與中國資本市場投資者實體行業(yè)的投資,這也能促進實體經濟的發(fā)展,最為典型的案例就是特斯拉在中國的建廠。
我們上面重點羅列了四點資本市場的政策的變革,我們也能夠發(fā)現管理層希望通過資本的市場的發(fā)展來促進實體經濟的發(fā)展,本身金融行業(yè)就是為實體經濟服務的,一個的強大成熟的資本市場是能夠促進經濟的發(fā)展,并且的經濟的后期發(fā)展過程中也需要強大的資本市場支撐,兩者是相輔相成的,一個健康穩(wěn)定的股市,是能夠推動經濟發(fā)展。
但如果股票市場短期大幅度上漲后,很快結束行情,管理層的原本的設定和改革無法得以實現,比如后期股市穩(wěn)定健康的上漲,能夠引導更多的資金入市,能夠幫助更多的企業(yè)融資,但短期大漲后市場必然會進入快速回落的階段,大幅度下跌后資金會大幅度流出股市,資本市場很難再次服務于實體經濟,因為希望通過資本市場來幫助實體經濟的恢復是需要一個過程的,短期很難完成,這就是管理層希望股市走出慢牛的最主要目的,這是管理層給股市降溫的最為主要的原因。
雖然管理層并不希望A股走出快年行情,但實際情況下A股到底是走慢牛還是快牛呢,通過A股的結構走勢分析和投資者的投資習慣來分析,A股想走出慢牛的概率較低,即便是管理層有意打壓,我覺得走出慢牛也較難,下面我們重點分析。
走慢牛還是快牛
A股的走勢跟歐美股市存在很大的差別,歐美股市特別是美股其整體走勢方向跟經濟發(fā)展存在很大的關聯性,但A股走勢較為特別,A股是一個人氣的投資市場,當市場人氣較低的時候,即便目前股市整體估值較低,經濟快速發(fā)展也很難推動股市的上漲,不然也不會出現在18年-20年,我們持有的觀點就是目前A股的估值是全球最低的,外資一直認為A股是估值較低,但股市就是不上漲,最為主要的原因就是來自于市場的人氣:
第一,A股是一個散戶市場占比較多的市場,散戶投資者投資股票很少會注重股市的估值的情況和股票的估值情況,當行情出現單邊下跌的時候或者震蕩行情的時候,資金會逐步流出股市,當牛市來臨后,股市才會出現短期快速上漲的行情,甚至把之前被低估的股票一次性全部漲完。
第二,很多投資者會認為A股也存在很多的機構投資者,但又回到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當牛市來臨后,散戶資金瘋狂流入股市的時候,散戶都來搶籌了,那機構到底是買還是不買,本身機構就是跟散戶站在對立位置的,機構的盈利主要來自散戶的虧損,所以機構也會出現搶籌的情況,希望短期把股市快速拉升后,吸引更多的散戶入市,然后實現割韭菜,如果完全是機構之間的博弈市場,緩慢上漲和短期快速上漲并無存在本質的區(qū)別,所以牛市來臨后,機構想著也是賺錢,不率先搶籌和營造一個牛市氛圍的話,想在散戶那賺取更多的收益較難,所以這點大家必須要懂得。
所以A股市場的投資者較為特別,大部分散戶投資者都是投機行為,希望牛市來臨后短期能夠獲得收益,如果機構壓盤或者按照管理層的意愿來走的話,很難在散戶那賺到更多的錢,而美股能夠慢牛行情,最為主要原因是純機構的博弈市場,無法在市場割韭菜,看誰分析公司的基本面較準,誰的預測較準,大家選擇的個股都是有著基本面支撐的個股。
總結:管理層的意愿是A股能夠走出慢牛行情,但A股市場走出慢牛的概率較低,特別是A股被壓制那么久了,肯定會出現集中性爆發(fā)的情況,牛市來臨后資金會瘋狂涌入股市,大家搶籌購買后必然會推動股市短期出現大幅度上漲的情況,并且股市后期再次出現大漲的時候,管理層肯定還會給股市降溫,但效果可能會不明顯,必然上周末發(fā)布的很多消息,今天的股市并未出現很好的效果,開盤小幅度震蕩后,盤中再次大幅度拉升的情況,一旦A股情緒面被調動起來后,很難短期出現降溫的情況,但我們仍舊要重點關注管理層的降溫政策,特別是提升印花稅等。
感覺寫的好的點個贊呀,歡迎大家關注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