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暗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鼓角錚鳴。一代奸雄曹操,叱咤風云,縱橫捭闔,成為千古風流人物。

孟子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俗語說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滸,《三國演義》就是我的啟蒙老師!度龂萘x》中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占了天時,孫權(quán)憑借長江天險占了地利,而劉備有關(guān)、張、趙、馬、黃五虎上將,占了人和。

七十年代,我在報紙上曾讀過郭沫若評價曹操的文章,為曹操平反,洋洋灑灑內(nèi)容非常豐富,但非?上,那份報紙沒有保存下來。

毛澤東對曹操的評價也很高。

過去在京劇舞臺上,曹操總是一副白臉奸臣的形象。但歷史不是任人擺布的小姑娘,想給他一種形象就是一種什么形象,要還給他本來的面目。

我覺得曹操之所以能夠成為一代天驕,有幾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取得了正統(tǒng)的思想基礎。從洛陽遷都于許昌,確定了北方魏國的基礎。

第二,曹操招賢納士,任人唯賢,周公吐哺,天下歸心。他有人數(shù)眾多的智囊團,并且他虛懷若谷,能夠采納正確的意見,比如官渡之戰(zhàn)中,就采用了荀彧的建議,奪了袁紹的糧草基地——烏巢,以少勝多,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而反觀劉備身邊又有幾個謀士呢?

第三,曹操往往是親臨前線指揮,對士兵來說是很大的鼓舞。

第四,曹操辦事當機立斷,比如白門樓中,就殺了反復無常的三姓家奴呂布。

第五,曹操有膽有識,曾想用獻刀之計,謀殺董卓。

第六,曹操不但是一個軍事家、政治家,還是一位杰出的文學家。遙想當年,在長江的大船上橫槊賦詩:山不厭高,水不厭深!多么豪邁。在平定烏桓時,登碣石山寫下了《觀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反觀劉備和孫權(quán)又有什么文學建樹呢?

第七,曹操還非常愛惜人才,比如文姬歸漢中,用重金把蔡文姬贖回來,就是想讓她把那些典籍傳承下來,比如胡笳十八拍等。

第八,曹操對將士關(guān)心備至,論功行賞。對降將關(guān)羽上馬金下馬銀,三日一大宴,五日一小宴還贈送錦袍,就是石頭也捂熱了!

當關(guān)羽過五關(guān)斬六將時,我想如果曹操不是暗地里保護他,十個關(guān)羽也插翅難逃!

趙云在萬馬曹營縱橫馳騁,如果不是曹操愛將,我想趙云也早就被亂箭射成刺猬了。

正因如此,典韋、龐德、夏侯淵等情愿肝腦涂地,戰(zhàn)死無憾!

正因為曹操的心胸寬廣,在敗走華容道時,才有了捉放曹的一幕,天不滅曹!當曹操病逝的時候,大將許褚痛哭,喉嚨出血!

至于他誤殺了故人呂伯奢、楊修以及伏皇后等都有當時的特殊背景。

人無完人,金無足赤。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曹操的功過還是留給漁樵去評說吧!



最佳貢獻者
2

因為《三國演義》名氣很大+他會寫詩。

3

曹操沒有當過皇帝,三國在中國歷史上非常短,只有60年的時間。作為三國鼎立時期魏國的實際掌權(quán)人來說,曹操可能自己都沒想到,名氣在后世為什么會有這么大?

我想,曹操名氣為什么會這么大,主要有三個原因:

第一,歷史資料較為翔實。

關(guān)于曹操的歷史資料主要來源于陳壽所著《三國志》,此書號稱二十四史中評價最高的“前四史”之一!度龂尽酚伞段簳贰ⅰ妒駮泛汀秴菚啡糠纸M成,總共65卷,其中《魏書》就占了30卷。這不是陳壽偏愛曹操,而是當時的歷史條件造成的。

陳壽是西晉時期的朝臣,晉傳承魏的政權(quán),所以《三國志》自然而然就把魏作為正統(tǒng)王室來對待!段簳酚惺窌铣R姷谋炯o、列傳,而《蜀書》和《吳書》就只有列傳。陳壽壓根沒有把劉備和孫權(quán)當做皇帝,所以記錄也就從簡。

另外,撰寫歷史需要參考大量文獻資料,當時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一些有關(guān)魏、吳的史作,如王沈的《魏書》、韋昭的《吳書》等。但蜀國不像魏、吳二國設有史官,這造成了蜀漢史料的缺乏。陳壽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總不能信口開河,無中生有吧。

第二,羅貫中功不可沒。

最先讓曹操火起來的人是羅貫中,而并非陳壽。羅貫中是元末明初的一個小說家,他在認真研讀陳壽的《三國志》以后,寫了一本小說《三國志通俗演義》,就是后來人盡皆知的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

小說不同于歷史,也不會像歷史那樣嚴謹。小說要想具備可讀性和欣賞性,引起讀者共鳴,就必須塑造性格特點鮮明的人物形象,曲折迂回的故事情節(jié),偶爾還要夾雜點兒女情長和桃色緋聞,這樣的書讀起來才會有趣,賣出去才會有市場。

羅貫中在小說里就塑造了很多人物形象,有老謀深算的諸葛亮,仗義耿直的猛張飛,狠毒殘忍的曹操等等。這些人物都各具特點,精彩紛呈。小說里曹操的一些語錄,諸如:寧我負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負我!對酒當歌,人生幾何?欲取勝他人,自己先要立于不敗之地!等等,這些話非常具有個性特點,也容易吸引眾多粉絲。

第三,大量宣傳的效果。

最終讓曹操火出新高度的是現(xiàn)代影視劇。圍繞曹操和三國故事拍攝的各類電視劇、電影數(shù)不勝數(shù),加上演員傳神的表演,一個古代人物被活靈活現(xiàn)展現(xiàn)在面前,而且還這么牛逼,誰不喜歡?

投資方和影視人發(fā)現(xiàn),曹操在市場中居然這么火,凡有關(guān)他的話題就自帶流量,就更加深耕細作,輪番炒作,推出了大量有關(guān)曹操的影視作品,讓這個流量大王在網(wǎng)絡時代煥發(fā)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不僅是影視作品,有關(guān)三國的游戲也層出不窮,少年三國志、三國志戰(zhàn)略版、三國殺名將傳等等,讓大大小小的玩家如癡如醉。

在這么多影視作品和游戲的輪番轟炸下,曹操想不出名都難。

別的不說,就連李書福也蹭上了曹操的熱點,推出了一款電動專車,大街小巷時不時會看到它們疾馳而過!

真是說曹操,曹操就到!

4

一方面是三國演義的加持,這是主要原因,沒有三國演義的話很有可能只有研究歷史的人們才會將目光放到三國上,三國這段歷史在中國史上并不是非常重要,沒有形成統(tǒng)一的國家,只能算是歷史長河中的插曲,更多的是承上啟下的作用,只能說三國演義這部小說實在太給力了。

另一方面曹操本人確實很有魅力,是一個很復雜的形象,由于形象復雜,導致了曹操的爭議也最多,很有話題性,有多少人推崇他,就有多少人貶低他,另外曹操是個大詩人,在文學史上也留了一筆,種種特點給曹操帶來了很多的流量,熱度很高。


5

曹操們名氣這么大:一,《三國演義》無聲的宣傳。二,家喻戶曉或芒刺在背有關(guān)他的口頭禪。如“說曹操,曹操就到”;“寧可我負天下人,絕不讓天下人負我”;“挾天子以令諸侯”;“假若天命真的在我,我也只做周文王罷了”……三,他有幾個大名鼎鼎的兒子,如:曹丕、曹植、曹沖,以及他和他兒子為首的建安文學。四,他是儒家和史學家“忠”、“奸”最具爭議的人物之一。五,他出則為將、入則為相,文治武功在歷史上也確實了得。

6

秦朝統(tǒng)一之后,直至清末,其他亂世,如分裂的南北朝及五代十國,基本上比較少被人們提及,這個時候的歷史人物,不是專門學歷史的,估計十有八九沒有幾個人知道。

而三國人物,則是大名鼎鼎,街頭巷尾,人們耳熟能詳,其中,曹操又是屬于三國人物中名氣最大的一批。

有人或者以為,三國人物的出名,是羅貫中《三國演義》的功勞,然而,早在羅貫中出生之前,許多三國人物即已為人們所熟知。

杜甫有詩云:諸葛大名垂宇宙……

諸葛亮有名是不消說了,曹操或者名聲稍遜于諸葛亮,但亦是名傳四海。

曹操的名氣主要基于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他實際開創(chuàng)了一個朝代,并減輕了亂世的危害。他自己說“設使國家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這并非自夸,而是實情。唐太宗李世民稱贊他:“以雄武之姿,常艱難之運。棟梁之任,同乎曩時;匡正之功,異乎往代。”

其二,他兵法嫻熟,為后世所傳習。唐朝大詩人王勃有詩云:魏武用兵,仿佛孫吳。

其三,他是第一流的文學家,與其兩子曹植曹丕同為魏晉文學的代表人物。這一點是諸葛亮也比不上他的。

當然,古人眼中,曹操同時也是“篡逆奸臣”的代表,所謂“功首罪魁非兩人,遺臭流芳本一身”。

總而言之,三國人物如曹操之所以有名,既有時勢造英雄的因素,也因這些人物的確出色,甚至帶契著同時代一些不過三流以下的人物也為人們所熟知。

7

曹操是曹魏的奠基人。

他首先是政治家,軍事家,其次也是文學家。毛澤東主席贊頌過曹操‘文韜武略’。當時的名士許劭評價曹操‘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非常中肯,曹操本人也非常滿意[捂臉]

。與曹操有關(guān)的成語:望梅止渴,背若芒刺,對酒當歌,等等大約十多條……

《浪淘沙.北戴河》——毛澤東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

秦皇島外打漁船。

一片汪洋都不見,知向誰邊?

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

東臨碣石有遺篇。

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

8

曹操在中國歷史上大名鼎鼎,一生事跡非凡,文治武功皆屬一流,可謂“文安邦、武定國”的大才。不過同時,曹操也是歷史上名聲不大好的一個人,被牢牢貼上了“奸賊狡詐”的標簽。那么,曹操都有哪些過人之處?他的成就都體現(xiàn)在哪些地方?


曹操的崛起:

曹操生于公元155年,這一年正是漢桓帝永壽元年,東漢王朝徹底落寞,與曹操同年出生的還有一位三國英豪,就是孫堅!度龂尽酚涊d父親曹嵩(官至太尉)是東漢后期的大宦官曹騰的養(yǎng)子,曹操是有一定出身的官二代。

所以,曹操19歲時就被舉為孝廉,獲得了當官的資格。后來,曹操在鎮(zhèn)壓黃巾起義的過程中,逐漸顯現(xiàn)出自己的政治才能、軍事等才能。

中平六年(189年),董卓亂政,34歲曹操逃出洛陽,回到陳留,開始散家財,以討伐逆臣董卓的名義招兵買馬,拉起了一支自己的隊伍,完成了從無到有的蛻變。

此后,曹操的隊伍不斷發(fā)展壯大,到建安十二年(207年)末,52歲的曹操成功統(tǒng)一了中國北方。從起兵算起,曹操共用18年時間,完成了從弱到強轉(zhuǎn)變,成為漢末成就最大的政治人物。



曹操的政治才能:

曹操的政治才能是很高超的,東漢末期,天下大亂,在朝廷和地方上出現(xiàn)了各種各樣的政治人物,先有董卓、李傕、郭汜等亂臣,后有袁紹、袁術(shù)、呂布、劉備、孫權(quán)等豪杰紛紛登場,這些人都曾是曹操在政治上的競爭對手。

曹操為了占得先機,在建安元年(196年),迎漢獻帝劉協(xié),并遷都到許昌,曹操被漢獻帝封為司隸校尉,錄尚書事,不久再升為司空,行車騎將軍事,百官總己以聽,據(jù)此曹操獲得比任何政治勢力都名正言順的政治地位,隨時可以以漢獻帝的名義討伐其政治對手。

曹操除了在中央層面占得先機,在地方治理上也有自己的一套實用辦法。打敗袁紹后,他任用王修、司馬芝、楊沛、呂虔、滿寵、賈逵等人分赴各地主政地方,要求他們打擊各地不法豪強,使一些地方上開始出現(xiàn)“百姓喜悅”的局面。

《資治通鑒》作者司馬光就評價曹操在地方上為政是“化亂為治”,曹操能得到數(shù)百年后的史學家如此評價,是很難的。

要說漢末至三國時期最會用人的政治領袖是誰,那就非曹操莫屬了。

曹操能成就曹魏的基業(yè),最重要的一條就是他善于用人、唯才是舉。曹操用人基本就只看一條,就是是不是有真材實料,如果是有真材實料的人,他不會在意其家世出身,甚至連道德品質(zhì)略有瑕疵,他也不在乎。

因此在他身邊聚攏了當時天下的大部分優(yōu)秀人才,這也是曹魏實力比蜀吳強大的一個重要原因。早期曹操手下文有郭嘉、荀彧、程昱、荀攸、賈詡等,武有張遼、夏侯惇、徐晃、張郃、曹仁等舉不勝舉。曹魏人才最難得的是后繼有人,后期涌現(xiàn)的曹休、曹真、司馬懿、滿寵、鄧艾等也都是難得的人才。



曹操的軍事才能:

曹操一生用兵無數(shù),親自參加或親自指揮的大小軍事行動無數(shù),而且其中多數(shù)都能取勝,特別是早期事業(yè)剛剛起步時,曹操更是獲得了不少關(guān)鍵戰(zhàn)爭的勝利。

曹操的軍事素養(yǎng)多數(shù)都是在實際的軍事行動中錘煉出來的,當然在每次戰(zhàn)爭的閑暇之余,他也不忘精讀孫子、吳子等兵家的著作,正是通過不斷實踐學習,曹操才形成了自己軍事理論見解,著成了《孫子略解》《孟德新書》等兵書,成為一位軍事理論集大成的卓越兵家。曹操最出彩的軍事行動就是官渡之戰(zhàn),這一戰(zhàn)奠定了其中國北方霸主的地位,另外,曹操北征烏桓也是中原政權(quán)難得的一次成功的北征行動。

當然曹操也有失敗的時候,正是因為赤壁一戰(zhàn)的失敗阻止了他統(tǒng)一天下的步伐,如果沒有周瑜、孫權(quán)、劉備、諸葛亮等牛人的出現(xiàn),當時真沒有誰能擋住曹操的兵鋒所指。但不管怎么說,曹操都堪稱中國歷史上軍事方面的一流人才。


曹操的經(jīng)濟政策:

漢末天下大亂,百姓生活流離失所,天災人禍并行,吃飯問題成為當時天下百姓的第一要務。曹操有了自己的地盤后,比較重視經(jīng)濟恢復,以及解決治下百姓的糧食生產(chǎn)問題,為此,曹操選擇一些地方興修水利并實行屯田,他采納棗祗、韓浩等人的建議,強行組織勞動力在一些糧食產(chǎn)區(qū)進行屯田,實際上就是軍事化管理勞動力進行種田,這種做法很快就收到效果,據(jù)說建安元年(196年),首次實行屯田,曹操就收獲了百萬斛的谷物。



隨著屯田制度的不斷完善,曹操將屯田分為軍屯和民屯,民屯50人一屯,管理者為司馬,往上逐級設置典農(nóng)都尉、典農(nóng)校尉、典農(nóng)中郎將等,一般和官民實行四六分或五五分的辦法。

軍屯為60人一營,邊種田邊戍守。曹操實行的屯田制度使曹魏有效解決了糧食生產(chǎn)問題,更為曹魏積累了比較雄厚的經(jīng)濟基礎,這也是曹魏實力始終優(yōu)于吳蜀的重要原因。


曹操的其它能力:

曹操除了政治、軍事、經(jīng)濟成就斐然,他個人在文學、書法、音律等方面也頗有研究,且文學功底深厚,氣勢和見識一流,書法功力也比較深厚。曹操寫的詩歌氣韻沉雄、用情較深,即有抒發(fā)政治抱負的雄句又有反映百姓疾苦的妙語。

傳世作品雖然只有二十幾篇,卻被魯迅贊為“改造文章的祖師”。

曹操書法作品雖然極少傳世,但古代名家對其評價卻很高,西晉司空張華在《博物志》中稱:“漢世,安平崔瑗、瑗子寔、弘農(nóng)張芝、芝弟昶并善草書,而太祖亞之。唐朝張懷瓘在《書斷》中將曹操的章草評為“妙品”。

可見,曹操書法功力應當屬于絕對的上品。

9

這個不光是因為三國演義小說的傳播,更重要的還是曹操是個在政治上有很多建樹的人,對后世歷史的影響非常大。

比如北方著名的鄴城,最早興起于戰(zhàn)國的西門豹治鄴,但在秦和西漢兩代地位下降很多,是由于曹操迎漢獻帝于許都之后,將自己的私人機構(gòu)也就是“霸府”設立在鄴城,并在鄴城興建三臺,從此鄴城成為北方著名的大都市兼軍事堡壘,從魏晉南北朝,經(jīng)隋唐,一直到五代十國時期還是非常重要的大城市。

再比如,中國歷代王朝,首位皇帝的部隊,也就是禁軍。對禁軍的管理,直接關(guān)系皇帝的安危,歷朝歷代的統(tǒng)治者都非常重視。禁軍制度最早起源于秦朝,經(jīng)過西漢和東漢,發(fā)展為三級制度。1.皇帝本人的安全和皇宮的防御保衛(wèi),由光祿勛負責。2.皇宮的日常巡邏和境界,由衛(wèi)尉負責.3.首都的日常治安和防衛(wèi),由中尉負責,中尉也叫執(zhí)金吾,執(zhí)金吾下面有五校尉(有時是八校尉),此外還要設一個城門校尉,專門負責城門的安全。這種三級制度在曹操時代被改變。曹操迎漢獻帝于許都之后,自己的霸府設置在鄴城,顯然對鄴城的安全防御就有了需求。但作為名義上的臣子,曹操又不可能直接在鄴城照搬光祿勛-衛(wèi)尉-中尉三級制度。所以曹操有了自己的創(chuàng)新,模仿班超的中領軍的名義,在鄴城設立了中領軍和中護軍,中領軍大致的指責相當于光祿勛,中護軍的職責大致相當于衛(wèi)尉和中尉的合并,用《三國志》的話說就是“分掌內(nèi)外”,丞相府(實際上的皇宮)內(nèi)的安全歸中領軍,府外鄴城的安全歸中護軍。同時中領軍和中護軍都擁有選拔和監(jiān)督武官的職權(quán)。這樣就形成了中領軍/中護軍相互牽制,二者又同時監(jiān)控武官,防止地方軍官反叛的格局,比兩漢的三級制度簡潔也更高效。這個制度在當時就很快推廣開來,蜀漢、東吳都陸續(xù)設立了自己的中領軍/中護軍制度。之后,這一制度從兩晉,南北朝,隋唐一直延續(xù)到清朝,中間有許多名稱和職責的變化,但基本格局都是曹操奠定的。比如清朝,護衛(wèi)京城的是步兵統(tǒng)領衙門,但護衛(wèi)紫禁城(也就是今天的故宮)和圓明園(清代皇帝有住園的習慣,一年大多數(shù)時間都住在圓明園)又專門設有護軍統(tǒng)領衙門。這也是對曹操建立的中領軍/中護軍制度的學習。

曹操在生前沒有稱帝,但他開創(chuàng)的許多重要的政治制度被后代王朝所效法學習,加上他又是一個詩人,留下了許多詩歌作品,所以知名度很高也就不足為奇了。

10

一方面,《三國演義》的宣傳是主要原因。如果沒有《三國演義》,可能會有人研究歷史,將目光投向三國。三國歷史在中國歷史上并不重要,也沒有形成一個統(tǒng)一的國家,《三國志》的記載幾乎是二十四史中最短的,可以說是歷史長河中的一個插曲,是承上啟下的紐帶。

另一方面,曹操確實是個神人,一旦被人知曉,就會令人入迷。他是一個形象復雜、形象復雜的人物,由此引發(fā)了諸多爭議和話題。有多少人贊美他,有多少人輕視他?曹操是一位在文學史上留下印記的偉大詩人。所有這些特點都給他帶來了很多流量和熱情。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