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在中國歷史上大名鼎鼎,一生事跡非凡,文治武功皆屬一流,可謂“文安邦、武定國”的大才。不過同時,曹操也是歷史上名聲不大好的一個人,被牢牢貼上了“奸賊狡詐”的標簽。那么,曹操都有哪些過人之處?他的成就都體現(xiàn)在哪些地方?
曹操的崛起:
曹操生于公元155年,這一年正是漢桓帝永壽元年,東漢王朝徹底落寞,與曹操同年出生的還有一位三國英豪,就是孫堅!度龂尽酚涊d父親曹嵩(官至太尉)是東漢后期的大宦官曹騰的養(yǎng)子,曹操是有一定出身的官二代。
所以,曹操19歲時就被舉為孝廉,獲得了當官的資格。后來,曹操在鎮(zhèn)壓黃巾起義的過程中,逐漸顯現(xiàn)出自己的政治才能、軍事等才能。
中平六年(189年),董卓亂政,34歲曹操逃出洛陽,回到陳留,開始散家財,以討伐逆臣董卓的名義招兵買馬,拉起了一支自己的隊伍,完成了從無到有的蛻變。
此后,曹操的隊伍不斷發(fā)展壯大,到建安十二年(207年)末,52歲的曹操成功統(tǒng)一了中國北方。從起兵算起,曹操共用18年時間,完成了從弱到強轉(zhuǎn)變,成為漢末成就最大的政治人物。
曹操的政治才能:
曹操的政治才能是很高超的,東漢末期,天下大亂,在朝廷和地方上出現(xiàn)了各種各樣的政治人物,先有董卓、李傕、郭汜等亂臣,后有袁紹、袁術(shù)、呂布、劉備、孫權(quán)等豪杰紛紛登場,這些人都曾是曹操在政治上的競爭對手。
曹操為了占得先機,在建安元年(196年),迎漢獻帝劉協(xié),并遷都到許昌,曹操被漢獻帝封為司隸校尉,錄尚書事,不久再升為司空,行車騎將軍事,百官總己以聽,據(jù)此曹操獲得比任何政治勢力都名正言順的政治地位,隨時可以以漢獻帝的名義討伐其政治對手。
曹操除了在中央層面占得先機,在地方治理上也有自己的一套實用辦法。打敗袁紹后,他任用王修、司馬芝、楊沛、呂虔、滿寵、賈逵等人分赴各地主政地方,要求他們打擊各地不法豪強,使一些地方上開始出現(xiàn)“百姓喜悅”的局面。
《資治通鑒》作者司馬光就評價曹操在地方上為政是“化亂為治”,曹操能得到數(shù)百年后的史學家如此評價,是很難的。
要說漢末至三國時期最會用人的政治領袖是誰,那就非曹操莫屬了。
曹操能成就曹魏的基業(yè),最重要的一條就是他善于用人、唯才是舉。曹操用人基本就只看一條,就是是不是有真材實料,如果是有真材實料的人,他不會在意其家世出身,甚至連道德品質(zhì)略有瑕疵,他也不在乎。
因此在他身邊聚攏了當時天下的大部分優(yōu)秀人才,這也是曹魏實力比蜀吳強大的一個重要原因。早期曹操手下文有郭嘉、荀彧、程昱、荀攸、賈詡等,武有張遼、夏侯惇、徐晃、張郃、曹仁等舉不勝舉。曹魏人才最難得的是后繼有人,后期涌現(xiàn)的曹休、曹真、司馬懿、滿寵、鄧艾等也都是難得的人才。
曹操的軍事才能:
曹操一生用兵無數(shù),親自參加或親自指揮的大小軍事行動無數(shù),而且其中多數(shù)都能取勝,特別是早期事業(yè)剛剛起步時,曹操更是獲得了不少關(guān)鍵戰(zhàn)爭的勝利。
曹操的軍事素養(yǎng)多數(shù)都是在實際的軍事行動中錘煉出來的,當然在每次戰(zhàn)爭的閑暇之余,他也不忘精讀孫子、吳子等兵家的著作,正是通過不斷實踐學習,曹操才形成了自己軍事理論見解,著成了《孫子略解》《孟德新書》等兵書,成為一位軍事理論集大成的卓越兵家。曹操最出彩的軍事行動就是官渡之戰(zhàn),這一戰(zhàn)奠定了其中國北方霸主的地位,另外,曹操北征烏桓也是中原政權(quán)難得的一次成功的北征行動。
當然曹操也有失敗的時候,正是因為赤壁一戰(zhàn)的失敗阻止了他統(tǒng)一天下的步伐,如果沒有周瑜、孫權(quán)、劉備、諸葛亮等牛人的出現(xiàn),當時真沒有誰能擋住曹操的兵鋒所指。但不管怎么說,曹操都堪稱中國歷史上軍事方面的一流人才。
曹操的經(jīng)濟政策:
漢末天下大亂,百姓生活流離失所,天災人禍并行,吃飯問題成為當時天下百姓的第一要務。曹操有了自己的地盤后,比較重視經(jīng)濟恢復,以及解決治下百姓的糧食生產(chǎn)問題,為此,曹操選擇一些地方興修水利并實行屯田,他采納棗祗、韓浩等人的建議,強行組織勞動力在一些糧食產(chǎn)區(qū)進行屯田,實際上就是軍事化管理勞動力進行種田,這種做法很快就收到效果,據(jù)說建安元年(196年),首次實行屯田,曹操就收獲了百萬斛的谷物。
隨著屯田制度的不斷完善,曹操將屯田分為軍屯和民屯,民屯50人一屯,管理者為司馬,往上逐級設置典農(nóng)都尉、典農(nóng)校尉、典農(nóng)中郎將等,一般和官民實行四六分或五五分的辦法。
軍屯為60人一營,邊種田邊戍守。曹操實行的屯田制度使曹魏有效解決了糧食生產(chǎn)問題,更為曹魏積累了比較雄厚的經(jīng)濟基礎,這也是曹魏實力始終優(yōu)于吳蜀的重要原因。
曹操的其它能力:
曹操除了政治、軍事、經(jīng)濟成就斐然,他個人在文學、書法、音律等方面也頗有研究,且文學功底深厚,氣勢和見識一流,書法功力也比較深厚。曹操寫的詩歌氣韻沉雄、用情較深,即有抒發(fā)政治抱負的雄句又有反映百姓疾苦的妙語。
傳世作品雖然只有二十幾篇,卻被魯迅贊為“改造文章的祖師”。
曹操書法作品雖然極少傳世,但古代名家對其評價卻很高,西晉司空張華在《博物志》中稱:“漢世,安平崔瑗、瑗子寔、弘農(nóng)張芝、芝弟昶并善草書,而太祖亞之。唐朝張懷瓘在《書斷》中將曹操的章草評為“妙品”。
可見,曹操書法功力應當屬于絕對的上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