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謝謝您的邀請!對于大多數(shù)父母輔導孩子寫作業(yè)都很頭疼,比如父母曾經(jīng)接受的知識面和現(xiàn)代孩子所學的知識似乎有一些差距,作為父母輔導作業(yè)除了知識方面的問題還有專業(yè)方面的差距,因為很少父母是教師專業(yè),當然輔導孩子寫作業(yè)最重要的還是心態(tài)的調(diào)整,很多家長喜歡對孩子實施父母的權(quán)威,總覺得我是你父母我有權(quán)指責和管理你,其實這種心態(tài)是不應該得到肯定的,其實每個孩子和大人一樣需要的不是權(quán)威而是尊重和平等,不防以一種類似朋友的角色來與孩子共同參與和學習,首先要創(chuàng)造一個平靜溫馨的學習環(huán)境很重要,很多時候應該對孩子加油鼓勁,作為孩子他們隨著年齡的增長和年級的提高,作父母的也許知識不能長久的跟隨他們的腳步,比如父母學歷是高中如果讓他去輔導一個上大學的孩子就很為難了。何況現(xiàn)在是一個知識更新特別快的時代,父母和孩子可以用一種共同學習和思考的方式,提出好的建設方案,重在參與和他們互動,當然還有很多父母在輔導孩子這方面方式方法欠妥,當孩子做作業(yè)時出現(xiàn)失誤或錯誤時會使用表情暴力和語言暴力來教訓孩子,說實話這是一種適得其反的作法,孩子更多的是需要幫助和方法,而不是無謂的指責。當然他們心里會說我是為了孩子好,但是孩子們是不會為這種方式買帳的。我相信培養(yǎng)一個優(yōu)秀的孩子是每個父母的心愿,但是作父母的必須教會孩子愛和尊重,當一個人學會愛護和尊重身邊每一個人時相信他會得相應的回應,孩子們們努力吧,因為明天的世界需要更優(yōu)秀的你!


最佳貢獻者
2

馬上就要期末考試了,有家長直言:自己的“溫柔”又將不復存在。也有家長自我安慰:爭取控制好自己的情緒,陪孩子過好“考試關(guān)”。



據(jù)山西晚報全媒體記者專門調(diào)查采訪,家長陪寫作業(yè),孩子也不好過。下面我們聽聽孩子的心聲。

  

張一凡,太原市雙西小學三年級學生,他說:“我特別討厭媽媽看著我寫作業(yè),字稍微寫得不好,就大聲吼我,還拿手指戳我的頭!

  

林森聰,太原市第五實驗小學五年級學生,他告訴記者:“我媽媽一看我寫作業(yè)就開始著急,我題還沒有讀完,就大聲罵我‘笨’,一聽到這些話,我就傷心,更不想寫下去了!



當然,也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排斥父母“陪寫作業(yè)”。正在讀高二的楊景軒就告訴記者:“高二課程緊,我晚上寫作業(yè)要到十二點才能結(jié)束。我就特別喜歡媽媽在背后一邊看書,一邊陪我,心里特別踏實。其實從小學我媽就一直陪我寫作業(yè),她不會隨意罵我,在寫作業(yè)過程中也不會干涉我的思路!

山西晚報全媒體記者特別采訪了教育專家,為瀕臨崩潰的“陪讀”家長來支招,如何更有效地輔導作業(yè)。

  

根據(jù)孩子們的反映,太原市家庭教育咨詢師王萌分析道:“家長在陪寫作業(yè)的過程中,如果表現(xiàn)出暴躁等情緒行為時,會使孩子處在高壓的狀態(tài)下,從而很難調(diào)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也難以更好地運用學習經(jīng)驗來處理作業(yè)問題。而在這個時候,孩子的所作所為,更多依賴于與情緒相關(guān)的腦區(qū)做趨于自動化的反應。從而變得手忙腳亂,很難達到預期目的。



數(shù)據(jù)顯示:

超過七成家長曾因“寫作業(yè)”發(fā)過火

最新發(fā)布的《中國中小學寫作業(yè)壓力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在中國,91.2%的家長有過陪孩子寫作業(yè)的經(jīng)歷,其中每天陪寫的家長高達78%。根據(jù)報告,過去3年時間,我國中小學生日均寫作業(yè)時長由3.03小時降低為2.82小時。但即便如此,今年的最新數(shù)據(jù)仍是全球水平的近3倍。比如,同為亞洲國家,我國中小學生寫作業(yè)時長是日本的3.7倍,韓國的4.8倍,而與其他歐美國家相比,差距也比較明顯。

  

報告還顯示,陪寫作業(yè)也已成為親子關(guān)系的一大殺手。有75.79%的家庭曾因“寫作業(yè)”發(fā)生過親子矛盾:“事兒多,一寫作業(yè)就要干這干那”“磨磨蹭蹭,半天寫不出來幾道題”“太笨了,怎么也教不會”……不少受調(diào)查的家長提到,陪寫作業(yè)成為幸福感下降的原因之一。此外,學生年級越高,家長陪寫作業(yè)的時間越長,有7%的高中生家長每天陪寫作業(yè)超過4小時。



陪寫作業(yè) 

“參與感”很重要

  

生氣歸生氣,話說回來,到底怎么才能陪孩子好好寫作業(yè)呢?一起看看專家怎么說?王萌老師分析:“家長之所以會督促孩子寫作業(yè),那是因為部分孩子排斥寫作業(yè)。當孩子一放學回家,你就用命令的語言和孩子溝通,孩子大腦接收到的信息其實是:被命令、被控制。那么孩子大腦首先輸出的回應信息其實是‘拒絕’,而不是‘行動’。所以說,當你一催促,孩子基本就已經(jīng)在本能抵抗了,可想而知,取得良好結(jié)果的幾率也就微乎其微!

  

在這里,讓孩子學會“放輕松”顯得尤為重要。經(jīng)過一天的學習,放學后的孩子處于能量大量消耗的時刻,家長可以準備一些水果和小零食,等孩子補充好能量后,再去完成作業(yè)。當孩子心情處于放松狀態(tài)的時候,王萌老師支招:“這時候,就讓孩子來‘當老師’,家長可以和孩子聊聊今天的學習內(nèi)容,認真傾聽孩子講述他在學校學到的東西。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會自覺地將當天的學習內(nèi)容復習一遍,為一會兒寫作業(yè),打下好基礎!痹谶@個過程中,家長不要忘記給予表揚,孩子會獲得成就感,繼而形成良性循環(huán)。

  

而在真正寫作業(yè)的過程中,上文已經(jīng)提到:孩子特別反感來自家長的“施壓”。所以這一過程就要充分展示家長的“參與感”。具體怎樣來做?王萌老師建議:“溝通時,希望家長將祈使句,變成疑問句。例如,‘趕緊去寫作業(yè)!兂伞酉聛,我們是不是應該完成作業(yè)?’‘你能不能快點寫,別磨蹭。’變成‘寶貝,老師說過寫作業(yè)時應該注意什么呢?’”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讓孩子減輕“被動接受”的感覺,由“被動接受”變成“主動思考”。

  

同樣在孩子遇到不會做的題,或者粗心做錯題的時刻,家長也要學會轉(zhuǎn)換說話方式;蛟S家長覺得你直接告訴孩子答案會更便捷,但卻忽略了孩子思考的過程。不妨一邊鼓勵,一邊引導,由孩子自己想出來的方法,會更加印象深刻,也能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平時注重培養(yǎng)孩子“主動性”

  

許多家長總是羨慕“別人家”孩子可以主動寫作業(yè),那不妨試著在“學齡前”就培養(yǎng)孩子的主動學習意識。太原市小學階段市優(yōu)秀教學能手、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張曉燕建議:“家長要從一年級以前就培養(yǎng)孩子的學習意識。最好在每天晚上的特定時間,制造與孩子一起游戲、一起閱讀的時間。在入學后,孩子就能對新學習生活無縫對接。一年級的孩子年齡小,家長的陪伴對于孩子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習慣,有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在這個階段,要讓孩子明白學習是自己的事情。”

  

與此同時,張老師還表示,在孩子寫作業(yè)時,家長最好也做一些“泛學習類”的事兒。比如:閱讀、看報……要讓孩子明白,家長也是在努力學習中。更何況,以身作則,本來就是父母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3

首先,要明確的一點是,作業(yè)是誰的作業(yè)?學習是誰的事情?

曾經(jīng)有很多孩子被問:“你到底為什么要學習?”相當一部分孩子的回答是:“我是為了我的父母而學習!

在這里,就出現(xiàn)了錯位的情況,孩子覺得學習是為了父母,所以沒有從內(nèi)心生發(fā)出學習的主動性。沒有主動性,就很難有自覺、高效的學習。

所以在寫作業(yè)這件事情上,父母需要做的首要的事情是把學習的主權(quán)還給孩子,讓孩子感覺自己是學習的主人,學習是自己的事情,而不是為了家長和老師而學,這樣孩子才會從心底愿意去好好學習,專心、認真地去寫作業(yè)。

把學習的領地還給孩子,就意味著父母要減少對作業(yè)的參與程度,孩子能獨立完成的任務,父母要忍住不插手不干預,放手讓孩子去做。只有在孩子需要的時候,父母才提供一定的支持和幫助。

4

現(xiàn)在給孩子做輔導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而且越長大,孩子的學習壓力也是逐步增長,對于很多年輕的家長來說,本來工作就很忙了,然后回家看到年齡可能都不是很大的孩子可憐巴巴的一個人在哪里絞盡腦汁的學習更是心疼,就想上去幫助,可是現(xiàn)在的孩子的作業(yè),哪有那么好做。而且是難到讓人害怕。

俗話說的好,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現(xiàn)在的教學模式是越來越生動,對于孩子的學習。不僅在量上有很大的保證,而且做的作業(yè)絕對是要鍛煉孩子的思維,所以很多大人對于輔導孩子學習就是一件很頭疼的事了。情有可原,一年一年的教學都在改革,自己學的知識可能在孩子身上也是沒有用的。

所以輔導孩子寫作業(yè)。一定不能抓狂,一旦抓狂就什么也忘記了,感覺自己會越來越跟不上孩子的思維,當然就會覺得吃力所以要學會用靈活的大腦去思考。然后慢慢的就漸入佳境了。輔導孩子也就不是一件難事了,實在是覺得困難就破罐子破摔好了。當然還是要冷靜,讓孩子自己去學習。不要著急。

5
  1. 首先家長們和老師要充分有效地溝通,家長可以表明一下自己的情況,相互之間要有一定的商量。
  2. 其次就算是家長要幫助孩子做一定的輔導,也要注意方式和方法。注重的思維方式的引導,不能要孩子對家長有強烈的依賴性。家長不要因為嫌引導麻煩,而直接幫孩子完成作業(yè)。
  3. 老師讓家長輔導孩子作業(yè),可能會有點想要讓家長更多地參與孩子的學習與成長。所以時間平時時間的安排也要盡可能合理性。
  4. 確實有遇到要自己的不懂問題也可以請教老師,多理解老師的教育方式。在輔導的時候可能會輕松些。
  5. 家長要摸索一下適合教育和輔導孩子的方式和方法。
6

有體會,作業(yè)多

7

也就是要怎么樣輔導孩子做作業(yè)才不生氣。

由于孩子因為年齡小缺少自律性,生性又愛玩愛動。所以我們家長要約束孩子讓他自覺得學習,養(yǎng)成好的學習習慣。

首先我們來分析下孩子不肯做作業(yè),或者不認真做作業(yè)的原因。在家長要孩子學習做作業(yè)的時間里,有沒有和孩子愛看的電視節(jié)目有沖突?如果有我們讓一步,提前或者往后一點,因為這個時候讓孩子做作業(yè)學習,孩子心不在,沒有注意力認真不起來。讓孩子完成了他要做的事,或者告訴孩子完成了作業(yè)就可以去做他喜歡的事了。這個時間上和孩子協(xié)商好。

家長在輔導的過程中,不要盯著孩子的作業(yè)看,更不能吼,叫,比方說“這個字在怎么怎么寫,那道題這么簡單的怎么做錯了!”就算孩子做錯了也要等孩子做完,再讓他自己檢查,當遇到孩子不會的,家長指導他自己找學習資料。家長一定要有耐心,記住萬一將來孩子的人生不如意,會不會內(nèi)疚和后悔,在他最需要的時候,你卻沒有幫助他。

只有最親的人造成的傷害是最深的,所以我們家長要有耐心、多鼓舞!

8

謝謝邀請!

最近一直很火的問題!網(wǎng)絡上更是各種段子無數(shù)!但凡陪過小孩子輔導作業(yè)的爸爸媽媽們,估計很容易會心一笑,能一直陪作業(yè),卻從不會發(fā)脾氣的估計少之又少吧!

面對自己的孩子,各位可都是親媽親爸啊,當時控制不住自己發(fā)完脾氣的各位,后來估計又會有很多人自責吧,想想自己的孩子其實也是很不容易的,畢竟孩子還小,學業(yè)壓力大啊,孩子們也真心是很辛苦的,往往每天覺都不夠睡。作為孩子最親近,最信任的父母,在孩子們最需要幫助的時候,不應該成為他們的對立面,而是要勇敢負責任地和孩子站在一起,真正幫助孩子們建立良好的習慣,改正錯誤,不斷成長和進步。下面給大家一些簡單的建議供大家參考:

1、目標:首先和孩子一起確立他的學習目標,比如本學期的學習目標,可以是提升薄弱的科目,也可以是改掉以前不好的習慣,家長要有正確的觀念傳導給孩子,目標不要太遠期,不用太大,要讓孩子認為是自己通過努力可以實現(xiàn)的。有時候也可以是明天或者一星期內(nèi)的小目標,當每一個小目標逐步實現(xiàn)后,家長和孩子都會共同增加自信的,尤其是孩子,不斷的實現(xiàn)小目標,不斷的成功,自信和良好的習慣都會帶給他們愉悅感,讓他們逐步愛上學習的。明確的目標也會讓孩子和家長對每一次小失誤或者每一次的錯題有更加正確處理的心態(tài),不急于求成,而是逐步改進,逐步積累。學習本來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良好的心態(tài)自然會讓您心情舒暢,減少發(fā)脾氣的幾率。

2、理解:針對小學生,尤其是低年級的孩子們,本來就還沒有發(fā)育完全,對于一些男孩子普遍更是成熟的比女孩子晚,家長要能充分的理解孩子,理解他們的心理和生理條件。比如:有老師曾統(tǒng)計,在同一張考卷上,全班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漏答了同一道題,就說明可能是孩子的視覺發(fā)育不完全,集體沒看見那個空。所以家長作為孩子最親近的人,一定要理解孩子,才能讓孩子充分信任你。

3、共同面對,共同承擔:各位親爸親媽們,自己的親骨肉啊,無論如何,記得要和孩子站在一起,無論孩子做對了還是做錯了,作業(yè)寫得好壞,考試成績?nèi)绾,首先都要選擇和孩子一起面對,勇敢地面對現(xiàn)狀,然后,一起發(fā)現(xiàn)問題,找到暫時不好或做錯的原因,陪孩子一起改正錯誤,讓孩子知道自己并不是孤立無助的,而是擁有著父母的愛和信任,成績不好,有些小缺點并不可怕,自己一定可以克服困難,越來越好的!如果可以和孩子共同承擔結(jié)果,相信你就不應該對孩子發(fā)脾氣了吧,要怪要罵您該反省自己才對啊。

最后,在臨近期末之際,特別要友情提示一下三件大事:

  1. 看孩子試卷要沉得住氣:切記孩子是你親生的,他不會,是因為遺傳了你!

  2. 考完試別問考的好不好,先給孩子一個大擁抱,再請孩子好好吃一頓,畢竟他也辛苦一學期了!

  3. 出成績切記要淡定:控制好體內(nèi)的洪荒之力!這個世界上最寬廣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廣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廣的是考試范圍,比考試范圍更寬廣的是看成績時家長的胸懷!

9

只要記住像對待領導一樣,對待你的孩子,就能心平氣和的輔導作業(yè)了!

10

謝邀

輔導孩子寫作業(yè)這個問題,確實有點麻煩。個人意見覺得,很多家長發(fā)火,主要是自己不懂。

舉個例子,我小表弟,經(jīng)常就被他媽罵。小表弟成績馬馬虎虎,寫作業(yè)也總遇見難題,在思考,他媽媽就罵“整天就知道偷懶,不寫作業(yè)!

或者是遇見什么問題了,問他媽媽,他媽媽就說“自己上課沒聽嗎?這么簡單的都不會,自己看書去。”其實他媽媽也不會,但是不好意思說自己不會,只能這么說。

說白了,換個角度思考一下,其實大人也不是萬能的,孩子也是會遇見困難的。所以說大人如果自己不懂也要說出來了,這樣才能相互理解。

發(fā)脾氣,只會讓孩子產(chǎn)生逆反心理。個人意見,僅供參考。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