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里的大量水銀很可能是就近取材,并且很可能是由【巴寡婦清】提供的。不過深度35米是不可能的,按照幾厘米的來算,就有100噸了,如果水銀的深度達到35深,以當時的生產(chǎn)力來說是達不到的。
《史記·秦始皇本紀》中的記載,秦始皇陵內(nèi)“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相機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
從“相機灌輸”中可以看出,地宮水銀是以某種機器驅(qū)動著,以便形成川流大海、生生不息的效果,類似于一種“永動機”的效果。曾有瑞典科學家探測到秦始皇陵地宮內(nèi)很可能有一直徑為25米的青銅環(huán)狀物,這會不會就是那個“永動機”?
水銀有防腐的功能,并且極易揮發(fā),所以,考古學家檢測秦始皇陵的封土土壤時,才能檢測到超量的水銀。水銀還有劇毒,所以,一定程度上還能防盜墓賊。
考古學家探測到地宮長約140米,寬110米,高度在30米,其中墓室長約為50米,寬80米,高15米。我們可以根據(jù)這些數(shù)據(jù),大致推測一下水銀的體積。除去墓室的面積,地宮內(nèi)還有大概11400平方米。而1立方米水銀質(zhì)量為13.6×103千克。
所以,假使水銀的深度達到1米,那就有155040×10×3千克了,也就是155040噸!這是當時的生產(chǎn)力遠遠達不到的。所以,地宮內(nèi)水銀的深度很可能不超過10厘米。并且,除了墓室外,地宮內(nèi)很可能還有其它的陪葬之類的,也會占據(jù)一些空間,所以,考古學家推測,地宮內(nèi)的水銀可能在100噸左右。
100噸,這在當時已經(jīng)是一個天文數(shù)字了。而這些水銀很可能是就近取材,就在秦始皇陵不遠的陜西旬陽就有汞礦群,這些汞礦至今仍在開采中。考古學家在這些礦群中發(fā)現(xiàn)了近千個是在古代就被開采了的。并且,當?shù)厝嗽谶M礦前會祭拜一個女子,這個女子又是誰?
《史記·貨殖列傳》中記載的一個女人引起了學者們的注意——巴寡婦清。“巴寡婦清,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數(shù)世,家亦不訾!“丹穴”就是丹砂礦,也就朱砂,是古代煉制水銀的原材料。對于寡婦清家族的丹砂礦的規(guī)模,《漢書》中有:“巴寡婦清,其家族數(shù)代壟斷丹砂經(jīng)營!“壟斷”這個詞直接體現(xiàn)了其家族的丹砂礦的規(guī)模。
以往都認為“巴寡婦清”的“巴”指的是四川,其實,也有可能指的是大巴山,而陜西旬陽在古代是屬于大巴山的范圍的,所以,“巴寡婦清”很可能是“大巴山的寡婦清”的意思。正是因為寡婦清及其身后的家族貢礦為秦始皇陵地宮提供了大量水銀,所以秦始皇才會為其建“懷清臺”。不過,這也是一種推測。
從交通運輸方面來說,就近取材也是更合理的方式,陜西旬陽距離陜西大約有100公里,中間隔著秦嶺。這在當時,可以說是一個最佳的選擇了。至于巴寡婦清是不是陜西人,或者巴寡婦家族有沒有為秦始皇陵地宮提供水銀,這些都有待進一步確認。
我是阿斗,文物考古聊歷史,歡迎點贊關注留言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