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真正的“良相”,曹操算一個。看到此,估計會有人憑那句“操名為漢相,實為漢賊”的名言向我提出質(zhì)疑了。別急,看完了我的論述,您或許就同意我的說法了。
東漢末年,黃巾起義爆發(fā),在鎮(zhèn)壓黃巾軍的同時,也涌現(xiàn)出了一批擁兵自重的地方勢力。外面一團亂,宮里面更不消停。靈帝死,何進、十常侍互相殺戮。董卓進京后,雖說又立了個漢獻帝,但也不過是形同虛設(shè)。從此,便徹底的天下大亂了!
中國有句老話,叫“亂世出英雄”,曹操,便是在這個亂世中脫穎而出的一個大英雄。
曹操,給人們留下的最深印象就是奸詐。事實上如此嗎?下面,咱舉幾個例子分析一下他。
一、挾天子以令諸侯
“挾天子以令諸侯”,被人們說成是是曹操一大“罪狀”。對內(nèi)挾持皇帝,為己所用。對外以天子的名義發(fā)號施令。用小周瑜的話說,就是:“名為漢相,實為漢賊!”對此我以為:此說法純屬“大謬”也!
當(dāng)年,漢獻帝不過是一個十幾歲的孩子,如果曹操不把持權(quán)力,而讓他主持全局的話,他能掌控的了當(dāng)時那個混亂的局面嗎?“挾天子而令諸侯”,無疑對控制全局有著很大的積極作用。公元220年,曹操去世,曹丕篡漢稱帝后,劉備、孫權(quán)才先后稱帝的。所謂的“三國”時期,也就從此而開始。這就是說,在此之前,名義上還是漢家天下。劉備也好,孫權(quán)也罷,在曹操控制的漢獻帝面前,也只能夠是“俯首稱臣”。要您說:這群龍有首好呢還是群龍無首好?所以,我認為:針對當(dāng)時的混亂局面,避免各地出現(xiàn)眾多的“草頭王”,“挾天子以令諸侯”著實是曹操的一大英明之舉!
二、曹操,具有人格魅力真性情的人。
曹操,給人留下的第二個壞印象就是“寧教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逼涠嘁伞⒑荻局戮褪菤⒘藚尾菀患。對此,咱心平氣和的“協(xié)商”一下:一個被董卓通緝、急急如喪家之犬的人,為了保全自己,他的所作所為是不是也是被逼無奈之舉呢?大家罵他之時,難道就不去想一想、他是因何才走到這一步的呢?
面對著董卓的種種罪惡,王允等眾大臣也只能是哭。而曹操卻能夠笑對死亡,前去刺殺。您想想:即使他殺死了董卓,面對馬上回來的呂布,他還能活嗎?僅憑這一點,曹操就是一個有膽有識、視死如歸的大丈夫!
在漢獻帝面前,他雖然專權(quán)。但是他不專權(quán),又如何能夠?qū)嵤┧囊幌盗写笳结樐兀繉τ跐h獻帝本人,他并沒有虐待。不僅將自己的三個女兒都嫁給了漢獻帝,即使在“衣帶詔”事件暴露之后,他也沒有把漢獻帝打入冷宮。這足以說明他為了天下大局而表現(xiàn)出的寬大胸懷。
總之,沒有曹操,就沒有天下的統(tǒng)一?吹竭@兒,您或許會說:“最后統(tǒng)一全國的,是司馬炎呀?”是,您說的是。可要是沒有曹操打下的雄厚基礎(chǔ),他司馬家族能得到天下嗎?
在下邳,曹操攻城之前,誘導(dǎo)呂布投降時,陳宮在布側(cè)大罵:“曹操奸賊!”一箭射中其麾蓋。操指宮恨曰:“吾誓殺汝!”遂引兵攻城。
然而,當(dāng)曹操抓到陳宮后,卻早已把一箭之仇放在腦后了。書中所描述的那段情形怎么看怎么讓人感動不已:徐晃解陳宮至。操曰:“公臺別來無恙?”宮曰:“汝心術(shù)不正,吾故棄汝!辈僭唬骸拔嵝牟徽帜魏为毷聟尾?”宮曰:“布雖無謀,不似你詭詐奸險!辈僭唬骸肮灾^足智多謀,今竟何如?”宮顧呂布曰:“恨此人不從吾言,若從吾言,未必被擒也。”操曰:“今日之事當(dāng)如何?”宮大聲曰:“今日有死而已!”操曰:“公如是,奈公之老母、妻子何?”宮曰:“吾聞以孝治天下者,不害人之親;施仁政于天下者,不絕人之祀。老母、妻子之存亡,亦在于明公耳。吾身既被擒,請即就戮,并無掛念!辈儆辛魬僦狻m徑步下樓,左右牽之不住。操起身,泣而送之。宮并不回顧。操謂從者曰:“即送公臺老母、妻子回許都養(yǎng)老,怠慢者斬。”宮聞言,亦不開口,伸頸就刑。眾皆下淚。操以棺槨盛其尸,葬于許都。
看完此段,我唯一的一句話就是:曹操,真乃性情中人——是也!
討伐張繡時,時值麥?zhǔn)臁榱吮Wo農(nóng)民的收成,曹操下令:“毀壞莊稼者,斬。”不承想自己的馬因鳥而驚,竄入麥中,踐壞了一大塊麥田。于是,找來行軍主簿,擬議自己踐麥之罪。并以“吾自制法,吾自犯之,何以服眾?”而掣所佩之劍欲自刎。在眾人的勸阻下,乃以劍割自己之發(fā),擲于地曰:“割發(fā)權(quán)代首。”使人以發(fā)傳示三軍曰:“丞相踐麥,本當(dāng)斬首號令,今割發(fā)以代!庇谑侨娿と,無不懔遵軍令。
對此情節(jié),就連羅貫中都以后人的話將曹操說成是“拔刀割發(fā)權(quán)為首,方見曹瞞詐術(shù)深!笔聦嵣瞎嫒绱藛?
征討呂布時,曹操手下大將夏侯惇被曹性一箭射中左目。惇大叫一聲,急用手拔箭,不想連眼珠拔出,乃大呼曰:“父精母血,不可棄也!”遂納于口內(nèi)啖之?匆娎?古人將頭發(fā)也同樣視為受之父母,不敢輕易毀之。不要說那會兒,就是到一千多年后,漢人為了保護自己的頭發(fā),不是還遭到了多爾袞“留頭不留發(fā),留發(fā)不留頭”的屠殺嗎!所以說,作為位高權(quán)重的曹操能夠做到這一點,已經(jīng)稱得上是楷模了!
在曹操大半生的戎馬生涯中,平袁紹、滅袁術(shù),降張繡、擒呂布等等等等,不僅平定了諸多的割據(jù)勢力,也為后來的國家統(tǒng)一奠定了雄厚的基礎(chǔ)。從歷史的高度上評價,這樣一個既有雄才大略,又有真性情的人,如還不能算做“一代良相”的話,那么,還有誰能擔(dān)得起這個稱號呢?
曹操,名副其實的“良相”,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