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你的邀請和提問:張學良是個什么樣的人?
張學良是著名愛國將領,電影西安事變主要說的是國共合作中,張學良和楊虎城“兵諫”蔣介石,勸導國民黨與共產(chǎn)黨合作,實行共同抗日政策,這個是國共第二次合作中一件具有重要里程碑的事件,張學良在事件中起了積極重要的積極作用。
張學良的父親是張作霖,張作霖乳名老疙瘩,他喜歡別人叫他“張大帥”,張作霖自幼出身貧苦農(nóng)家,參加過中日甲午戰(zhàn)爭,后投身綠林,勢力壯大,清政府無力征剿,就將其招安。張作霖協(xié)助清廷剿滅杜立三等土匪勢力,后又消除蒙患,維護國家統(tǒng)一,逐步提升,先后擔任奉天督軍、東三省巡閱使等,號稱“東北王”,成為北洋軍奉系首領。成立東三省陸軍整理處,與孫中山、段祺瑞及盧永祥結成同盟。第二次直奉戰(zhàn)爭勝利后,張作霖打進北京,任陸海軍大元帥,代表中華民國行使統(tǒng)治權,成為國家最高統(tǒng)治者。在位期間曾多次抵制日本人的拉攏,拒絕簽訂賣國條約,張作霖對日本人的拉攏政策采取模糊態(tài)度,從而得罪日本人,1928年6月4日張作霖返回東北途中,火車被日本關東軍預埋的炸藥炸成重傷,史稱“皇姑屯事件”,當日送回沈陽官邸后即逝世。
張作霖去世后,為了防止日本人繼續(xù)報復,對外密不發(fā)喪,緊急發(fā)電報給在外地的張學良速回奉天,電報內(nèi)容是“速回奉天,大帥傷重,但不要緊”,張學良趕回奉天后,在6月21日張學良率兄弟姊妹14人正式發(fā)布訃告,宣布張作霖已于當天去世。
“皇姑屯事件”后,日本人對東北三省虎視眈眈,國民黨內(nèi)部軍閥也連年征戰(zhàn),張學良在立場上更傾向于蔣介石,張學良于1928年12月29日通電全國,宣布奉系遵守三民主義,服從以蔣介石為首的南京國民政府,服從于南京政府領導,此一舉措起了積極正面的作用,張學良宣布服從于南京政府領導,挫敗了日本帝國主義企圖肢解東北、圖謀獨占的陰謀詭計,維護了民族利益和國家領土的完整。易幟后的東北三省結束了奉系時代割據(jù)一方的局面,在軍事、外交諸方面直接聽命于中央。但對蔣介石建立的南京國民政府政權的建立和鞏固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增強了抵制日本侵略的力量,延緩了日本在中國東北建立傀儡政權的計劃。張學良宣布東北易幟也是對外抗擊侵略、維護民族利益的愛國之舉。
張學良就是這樣在危難之中掌管東北軍,人稱:“少帥”。張學良接管東北軍以后,因為資歷淺薄,原來東北軍內(nèi)部的高級將領對張學良不服氣,其中就有高級將領楊宇霆、常蔭槐,此二人飛揚跋扈,從來不把張學良放在眼里,經(jīng)常稱呼張學良的乳名“小六子”,后來兩人因為成立“東北鐵路公署”而和張學良產(chǎn)生沖突,張學良下令東北警務處長高紀毅將此二人強殺與“老虎堂”,(因為廳堂內(nèi)放了兩只東北虎模型,而被稱為“老虎堂”),人稱“揚長而去”,隨后張學良電告南京國民政府“槍斃張楊”。
張學良從小受過良好的儒家教育,同時又接受西方教育,能講一口流利的英語,他從小在東北長大,知道百姓疾苦,看到因為戰(zhàn)爭中無家可歸的流浪老人他痛哭流涕,心生憐憫之心,從而想到救勞苦大眾于水深火熱之中,他在北洋陸軍講武堂畢業(yè),掌管東北軍的時候,能夠體恤士兵,知道官兵勞苦,在戰(zhàn)爭中能夠身先士卒,他宣布奉系軍閥服從于南京政府領導,從而提前結束民國軍閥混戰(zhàn),他在西安事變中實行“兵諫”,從而促成了“第二次國共合作”,不顧自身安危,“兵諫”蔣介石后,發(fā)生著名的“西安事變”,他是仗義行俠的一生,隨后又上飛機跟隨護送蔣介石回南京,他的一生功大于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