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很開心受到的問題邀請,再一次啰嗦的自我介紹一下,我叫問天,是一名職業(yè)的陰陽師,雖然對測量業(yè),我并非專業(yè)人士,但我很愿意把我知道的部分,分享給大家。
講到中國古代建筑,尤其是建筑的向址,就不得不提到一個工具,就是羅庚(也就是大家常說的:羅盤)。羅庚是依據(jù)指南針的指向原理,表明方向,而把一個圓形的三百六十度,分別對應(yīng)到東南西北等八方,又以八方的地理特征和氣候特征,以八卦來歸納,而為了具體分類,則將對應(yīng)該八卦和方向地理特征的天干標(biāo)示,和地支標(biāo)示加入,在加入乾坤艮巽四個八卦名詞,因?yàn)楣湃说母芍?biāo)注法內(nèi),戊己為中央的標(biāo)示,故而減去這兩個,最后成為二十四山向,順便也便于被八方整除。
而古人認(rèn)為子午向,也就是正南北向,是天地正道的體現(xiàn),標(biāo)示這君王的威儀,故而故宮在羅庚上的體現(xiàn)是0對180度,正子午向。這個是沒有誤差的。
但是在地理測量中,有一個專業(yè)詞匯,叫做“地磁偏角”,地磁偏角是個什么呢?也就是說,我們地球的軸心線,和南北磁極的磁力中心,不在一個點(diǎn)上,有一個誤差的區(qū)間。
而這個誤差值只可以被測量得出,而無法完全靠理論進(jìn)行計算。在我國北宋時期,一位學(xué)者“沈括”在其《夢溪筆談》中,便記載了地磁的南北極與地理的南北極并不完全重合,存在磁偏角的言論。原文是這樣說的:“常微偏東,不全南也”。而到了近代,通過具體的測量,科學(xué)家們得到了地磁極是接近南極和北極的,但并不和南極、北極重合, 一個約在北緯72°、 西經(jīng)96°處;一個約在南緯70°、東經(jīng)150°處。磁北極距地理北極大約相差1500km.的結(jié)論,這樣就為我們提供了整個地球來說,軸心線,也就是地理北極與磁北極,地理南極與磁南極,大約呈11.5度左右的磁夾角,這就是地磁偏角,而因?yàn)榈厍蚴菆A形的,所以在不同的地理位置上。這個誤差值還有所懸殊。
下面是中國現(xiàn)在各地區(qū)的磁偏角參數(shù):
地名 磁偏角漠河11°00' w齊齊哈爾9°54'w哈爾濱9°39'w長春8°53'w滿洲里8°40'w沈陽7°44'w旅順6°35'w北京5°50'w天津5°30'w濟(jì)南5°01'w呼和浩特4°36'w徐州4°27'w上海4°26'w太原4°11'w包頭4°03'w南京4°00'w合肥3°52'w鄭州3°50'w杭州3°50'w許昌3°40'w九江3°03'w武漢2°54'w南昌2°48'w銀川2°35'w臺北2°32'w西安2°29'w長沙2°14'w贛州2°01'w衡陽1°56'w廈門1°50'w蘭州1°44'w重慶1°34'w遵義1°26'w西寧1°22'w桂林1°22'w貴陽1°17'w成都1°16'w廣州1°09'w柳州1°08'w東沙群島1°05'w昆明1°00'w南寧0°50'w湛江0°44'w憑祥0°39'w?0°29'w拉薩0°21'w珠穆朗瑪0°19'w西沙群島0°10'w曾母暗沙0°24'e南沙群島0°35'e烏魯木齊2°44'e而經(jīng)過科研結(jié)果表明,地球磁極還存在著一定的移動和逐步減弱的現(xiàn)象。按照現(xiàn)在的測量數(shù)據(jù),我們的地磁北極的緯度在以逐年遞增 0°.004的速度移動;而其經(jīng)度每年向西增加 0°.007。
所以故宮的角度和經(jīng)緯儀測量得到的地理角度,是有懸殊的。
但是中國古人發(fā)現(xiàn),其世界上萬事萬物都會受到磁的干擾,古人將其稱為磁場,相信大家也有這樣的記憶,我們地球是依靠地磁場和大氣層來隔絕宇宙射線和太陽輻射的,而我們的動物,電子設(shè)備,植物等等,它們的生長,工作,發(fā)育等等規(guī)律也都和磁有著關(guān)聯(lián)或受到其影響。
所以古人發(fā)明的羅庚,在測量的時候,雖然不合乎地理測量的經(jīng)緯線,但是卻恰恰符合了當(dāng)?shù)卮艌龅拇帕ΜF(xiàn)象,而為我們提供了磁的位置信息和規(guī)律,方便我們測量中國建筑所需的信息。
謝謝大家能耐心的看完問天這這篇文章,問天不是地理測量專家,只能為大家分享這些已知的知識。問天在此拋磚引玉了。最后,有緣的各位朋友們。福生無量天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