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生就是一場戲,事事何必較真。
二,為了小事發(fā)脾氣,回頭想想又何必。
三,連續(xù)深呼吸,想想別人生氣我不氣。
一,人生就是一場戲,事事何必較真。
二,為了小事發(fā)脾氣,回頭想想又何必。
三,連續(xù)深呼吸,想想別人生氣我不氣。
謝謝邀請!
人都會有情緒,推薦幾點控制情緒的方法僅供參考:要承認自己情緒的弱點、要控制自己的欲望,遇事不要沖動,深呼吸使自己保持冷靜,要學會正確認識、對待社會上在的各種矛盾!
我是從事心理學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心理老師左叔,我來回答你的問題。
對你提出的“怎樣才能使情緒一直平穩(wěn)、保持冷靜?”,我的理解就是如何提高一個人管理情緒的能力,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解答這個問題。
第一,情緒是我們每個人都有的一種心理功能和生理反應,是我們在遇到外界刺激時表現(xiàn)出的一種情感和生理反應。例如悲傷、痛苦、憤怒、驚訝、恐懼、厭惡、蔑視、愉悅等,情緒對我們的生活具有重要意義,情緒有積極作用,可以在我們遇到危險時警醒我們,情緒也有破壞作用,在我們生氣發(fā)泄時傷害他人。情緒是天生的,與生俱來,我們特別是消極情緒,有時它會讓我們非常不舒服,有時也會被消極情緒帶著走。是啊,為什么有時候我們會變得情緒化、會憤怒,會失去理智呢?
第二,有位情緒心理學家說過,生氣可以,有情緒可以,但是你不能情緒化,有情緒你就說出來。那么,如何才能讓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情緒平穩(wěn)、遇事冷靜,少些情緒化呢?這就是我們情緒心理學家常說的每個人都要提高自己的情緒管理能力,情緒管理最核心的是培養(yǎng)我們的感受力,即感受自己、感受他人情緒的感受力,并把這種感受說給他。
第三,掌握情緒管理的四項關鍵經(jīng)驗;一是情緒識別;從識別人的表情開始,在人際互動中,我既能識別自己的情緒反應,也能識別出他人的情緒反應;同時,我知道此時此刻自己處于負面情緒之中,或他人處于負面情緒之中;身體的感受,心里的感受。二是情緒理解;我知道自己此時有不良情緒,而且可能會被自己或他人觸發(fā);自言自語或告知他人,我此時在情緒之中(我有些煩),讓我自己待一會;同時也可以解釋某個人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情緒。三是情緒表達;我能把自己主觀的情緒體驗(高興、驚奇、生氣、害怕)通過語言行為(口語)、非語言行為(面部表情、身體動作、頭部動作)傳遞給其他人。四是情緒調(diào)節(jié);我能對自己情緒的主觀體驗(感受)進行監(jiān)控、評估和調(diào)整,同時也能對自己情緒表達進行調(diào)控。
希望心理老師左叔的回答能對你有所幫助,如有不同的看法請在心理老師左叔的評論區(qū)留言,我們可以繼續(xù)探討,分享彼此的觀點。
再次感謝你對心理老師左叔的邀請!
感謝邀請,我想這并不是很容易得到的一種心理能力,希望通過我的分享可以讓你對此有更多的理解。
情緒控制能力,我個人認為,無論你是否有其他的能力,這種能力絕對是我們生活和工作當中的重要基礎心理能力,所以,是值得我們?nèi)ゲ粩嗤晟频摹?/p>
作為情商五大要素之一,情緒控制的能力并不是每一個人天生就具備的心理能力,這和我們的成長環(huán)境以及教養(yǎng)者的影響非常的大,也就是說,你的心理成長過程是否是在情緒穩(wěn)定的環(huán)境下影響的,如果不是,那么,即使是成年之后,甚至終身都不一定具備。
并且,性格形成是我們十幾年、幾十年的思維方式以及行為習慣的積累,所以,想要改變并不容易。但是只要掌握方法的訓練,是可以有一定改善的。
很多人不會控制情緒,更麻煩的是,不理解自身的情緒波動到底從何而來,所以,想要改變,第一步便是清楚我們自身的心理過程,增強自我感知的能力。
到底有多少情緒的波動是具備現(xiàn)實基礎的呢?
簡單來說,到底有多少情緒的影響原因是值得你去憤怒、悲傷的呢?
例如:你因為和他人爭辯一件事情而變得憤怒,那么,這件事情值得你憤怒嗎?我相信很多人都會如此,爭辯不出結(jié)果的時候便會用情緒去反擊。
在生活中,無論是工作、戀愛還是突發(fā)事件,總有一些事情其實是不值得我們生氣或者產(chǎn)生其他負面情緒的,但是,情緒就是這么難以控制。
我個人認為,情緒難以控制主要集中在這樣的幾個方面:
1、自我沖突產(chǎn)生的負面情緒,簡單來說,就是我們對自我的了解與外界現(xiàn)實處境不統(tǒng)一,例如:我們本身不具備某種能力或者對自我進行了不合理的預估,但是現(xiàn)實結(jié)果可能卻并不如我們想象般美好。
表面上的負面情緒可能是潛意識當中對于自我批判產(chǎn)生的心理矛盾,這種情緒在與他人爭辯,工作當中最容易出現(xiàn)。
處理思路:想要合理的處理這種情緒,最重要的就是建立客觀、清晰的自我認知,也就是自身的優(yōu)劣勢、有所能和無所能,只有將自身與現(xiàn)實合理的匹配,才能達到最好的自我實現(xiàn)的心理需求?傊涀,誰也不是全能和完美的,我們要勇敢承認自身的弱點。
2、思維方式出現(xiàn)問題;為什么出現(xiàn)負面情緒?很多其實都是很小的問題,是壓根不值得的,但是,因為沒有建立積極、良好的思維方式,所以,情緒就會被引入負面的渠道。
例如:很多人喜歡與人爭論,爭論到最后,傷人傷己,沒有任何意義,但是,這個過程中就有兩種可能的心理過程。一個就是前面說到的心理沖突,還有就是思維過程沒有將各種事件進行分類。
舉個我自己的例子:我將一些事件進行分類,不涉及到原則的問題不去爭辯、不涉及到尊嚴的問題不去生氣、不涉及到家人的問題也不去擴大影響。所以,我既不會讓事件發(fā)酵,同時,也不會影響到我的情緒。
剛開始不容易,但是,一旦潛意識接受了這種規(guī)則,那么,這種自我控制也就會開始建議,這并不是壓抑,而是利用積極的思維以及行為方式去影響的。
我個人認為,可以先嘗試這樣的兩種思考,這種能力的建立與發(fā)展并非幾個月能夠形成,可能需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積極心理的積累。
謝謝邀請!一說到情緒的控制力,也是我們普遍認同的,就是你要控制你的情緒。然而,我想告訴你們的是但凡想要控制情緒的,效果都不好,有人說我控制住了,那也只是壓抑住了而已。試想一下一股洪流噴涌而來,你想控制住它,于是用堵的方式,于是它也許會暫時停在那里,記住只是暫時停在那里,只要噴涌這股洪流的源頭沒有解決,那在你不確定的時候,時不時的會再次爆發(fā),那么你所能承受的,儲蓄這些洪流的空間能有多大?自然會巋然絕提、一瀉千里。儲存的越多,爆發(fā)時的能量越大!你們一定看過老實人的憤怒吧!
因此,在心理學上,不會提倡控制情緒,而是會先學會懂得情緒,因為懂得,所以了解情緒的來龍去脈,了解它的脾氣秉性,因為了解,而在情緒來的時候,懂得與它和諧相處,懂得引導它安全的通過。
對于情緒而言,所有的感覺都是真實的,同時也是非常個人的,有人會說因為他人做了什么說了什么才引起了我的情緒。你會發(fā)現(xiàn)一群人在一起聊天,你說了一句話,這句話當中其他人都覺得沒什么,可是或許就有人覺得你說的這句話是針對他的,并因此而對你產(chǎn)生憤怒(情緒),你會覺得冤枉(情緒),試圖向他解釋,你會發(fā)現(xiàn)你的解釋并沒有什么用,因為他的感受是主觀的。這個主觀的感受決定了他對你說的話的判斷,這樣的判斷決定了他會有什么情緒。有的人主觀上很容易解讀別人說話是不是惡意的,也就動不動會產(chǎn)生情緒,動不動生氣,動不動受傷,俗稱玻璃心。
故而情緒的源頭來自于我們的主觀感受,也就是發(fā)生的人事物對我來說意味著什么,改變情緒的產(chǎn)生,基本和改變自己的主觀意念相關。
當情緒已經(jīng)產(chǎn)生了之后,抗拒其實并沒什么用,越抗拒,它給你的感覺越強烈。反而承認了,這樣的感覺會很快過去,比如在生氣的時候,如實的承認我現(xiàn)在很生氣,非常生氣,你用說的不斷表達出來:我現(xiàn)在很生氣,非常生氣。多重復幾次,那個生氣的感覺就會慢慢退潮。這里有個關鍵要訣,就是生氣的時候,不用第二人稱“你”來表達,而用第一人稱“我”來表達。只要你用第二人稱“你”來表達,會形成言語攻擊,你會發(fā)現(xiàn)越說越生氣。而用第一人稱“我”來表達的時候,情緒感受被“看到”,一旦被“看到”,情緒就會慢慢的消退,而不是大家以為的說出來會更加厲害。大家不妨試試看,和你想象的不一樣哦!
作者:曹蕾,一轉(zhuǎn)之念平臺專職心理咨詢師、心靈成長講師,所授課程有:《幸福密碼解析》,《生活與工作平衡》,《婚姻關系和諧之道》,《做孩子的好導師》《NLP智慧語言模式》,《做情緒的主人》等。
一轉(zhuǎn)之念管理顧問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百家號、新浪微博同名簡稱“一轉(zhuǎn)之念”。一轉(zhuǎn)之念是由多位心理學家、企業(yè)高管組成的一個心理、管理咨詢類平臺,此平臺致力于用最簡單、直接、有效的管理、咨詢方式,解決有關于個人(情緒、職場、婚戀、親子、成長)、團體(學校、企業(yè)、組織、社團)的困擾。
一個年輕人,昨天晚上和男朋友吵個架,今天上班所有的情緒都寫在臉上,每個人看她都覺得不對勁;究梢詳喽ǎ翰豢按笥。
情緒外露的人,做不成什么大事。先處理心情,才能再處理事情。
在公司做錯事被老板罵了幾句,一拍桌子“老子不干了”,走了。
這不是有個性,你是心理脆弱。
真正有本事的人,會學會忍耐,有一天帶著成功離開。走進老板的辦公室,一封辭職信撂在桌子上,“親愛的領導,一年以前,你罵我是笨蛋,現(xiàn)在笨蛋要走了,謝謝你這一年來對我的栽培和教誨,再見”,轉(zhuǎn)身,走人,帥出一臉血……
沒有不委屈的工作,只有玻璃心的員工,永遠不要讓你的脾氣比你的本事還大。
沒有能力就不要表演真性情
這個社會的游戲規(guī)則是,有實力才有發(fā)言權(quán)。
當你在公司沒有存在感的時候,誰會在乎你的真性情?
在你成為強者之前,所有的委屈都必須吞咽和妥協(xié),因為沒有人會在乎弱者的眼淚。沒有什么感同身受,只有成為強者,你才有機會睚眥必報。
你要明白一個道理:老板不是法官,對他來說,重要的不是對錯,而是利弊。
成年人的世界里微笑只是一個表情,對討厭的人和事露出微笑,是我們必須要學會的惡心。
要想人前顯貴,必須背后受罪。能忍多大的事,就能成多大的事,你只能在自我感覺良好之前取得盡可能多的成就。
發(fā)脾氣是一個人的本能,而控制脾氣是你要學會的本領。
碰到一點壓力就把自己變成不忍重負的樣子,碰到一點不確定性就把前途描摹成黯淡無光,碰到一點不開心就搞得似乎是自己這輩子最黑暗的時候……一丁點的小悲情,渲染的天崩地裂,你咋不去當演員呢?
你應該像彈簧一樣,受壓越大,反彈越強;不能像橡皮泥似的,一壓就扁了。
讓你不堪重負的不是壓力,而是你承受壓力的方式。
蘭博基尼最早是生產(chǎn)拖拉機的,當年它的創(chuàng)始人費魯齊歐·蘭博基尼很喜歡跑車,買了一輛法拉利。他發(fā)現(xiàn)車的離合有點問題,于是向法拉利投訴,法拉利的創(chuàng)始人根本沒鳥他,甚至還挖苦他,大概的意思是“你個鄉(xiāng)巴佬,回去玩你的拖拉機吧”。
然后,一個偉大的品牌誕生了……
女人之間不用吵架,比她漂亮就行了;男人之間不用打架,比他有錢就行了。
對冷嘲熱諷的回擊,最有效的方法是證明自己,像一個巴掌扇在他的臉上,要多響有多響,要多爽有多爽……
永遠不要做一個“怨婦”
這個世界上,最無能的事就是抱怨。
已經(jīng)發(fā)生的事,埋怨一點用沒有,唯一的辦法就是解決。
職場中有兩種人,雄鷹和鴨子。
遇事時,雄鷹采取行動,積極、果斷、冷靜;而鴨子只會叫喚,叫來叫去無非是一些無意義的托詞、借口、閑話和抱怨。
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一個士兵如果不去處理好眼前的任務和敵人,而是只顧著給將軍提意見,吐槽軍隊如何弊端、垃圾、應該怎么改,這個仗還能打嗎?
有的職場新人,瞎操心太多,小太監(jiān)不應該琢磨皇帝怎么應付三宮六院,一個也就做做保健的人,成天擔心皇帝大保健的事,這不是吃飽了撐的嗎?
離職后不要說老東家的壞話。
記住,聰明人不會這么做。你曾經(jīng)在什么樣的公司工作,你就是什么樣的人。說過去的公司不好,只是證明了你的無能,說明你就只能在這么差的公司上班。
你喋喋不休的說前任多么渣,無論真渣還是假渣,聽者的結(jié)論都是:你當年太瞎。
挫折經(jīng)歷得太少,才會覺得雞毛蒜皮都是煩惱。
抱怨只會讓人覺得你委屈、可憐,無助于解決任何問題。不要隨便晾曬傷口,你不知道別人會撒云南白藥,還是會撒鹽,或者招來蒼蠅……
你是員工,別那么多懷才不遇的抱怨,那說明你的能力還撐不起野心。
你是老板,你沒有資格抱怨,情懷都是被委屈憋大的,誰不是一邊當老板一邊裝孫子?
有傷的地方,如果去探索,不是抱怨,就會收獲。曾經(jīng)受傷的地方,會生長出來思想。
切忌一言不合就發(fā)飆
嗓門大不代表你有道理,臉通紅不意味著你是關二爺可以主持正義。
生活中要記住兩件事:不在生氣時做決定,不在高興時許承諾。
我們總有很多機會發(fā)飆。
你干好了,遭人嫉妒;你做得差,讓別人看不起;開放點吧,人家說你騷;保守了,人家說你裝;你待人好,人家說你傻;精明一點,人家說你奸;熱情了,人家說你浪;冷淡了,人家說你傲;你就是再好,也有人挑你的刺……
可是,你為什么要活在別人的評論里?
你永遠不能指望他人感受你的感受,除非,他有一天遭遇你的遭遇。
學會用體面的方式表達情緒,否則你的情緒就會被看輕,會被視作性格缺陷,絕少人會關心你痛苦的原因及其背后的事件。
成年人的世界,誰會在意你快不快樂,只會關心你有用沒用。
我原來是個暴脾氣,現(xiàn)在我每次要發(fā)飆的時候,問自己三個問題:
一,這事是別人的錯嗎?
很多時候,可能是事情中間有誤會,或者我們對別人有誤解。閑談莫論人非,靜坐常思己過,先從自己身上找問題。
二,這事值得生氣嗎?
如果你為雞毛蒜皮的小事生氣,你就是一個小肚雞腸的人。你仔細想想會發(fā)現(xiàn),幾乎沒有幾件事真的值得你吹胡子瞪眼睛。
三,生氣能解決問題嗎?
能力越強的人越是好脾氣,他們明白發(fā)脾氣是無法解決任何問題的,解決問題的唯一方法就是面對它,然后冷靜地解決掉。
這個方法幫助了我,我現(xiàn)在很少發(fā)脾氣。
樂觀和善良,是這操蛋人生里的強心劑,能讓我們在兵荒馬亂的世道里唇紅齒白的活下去。
如果真的遇到“我說大海真漂亮,你說淹死過很多人”的主,躲遠點就是了,畢竟,我們的心愿是世界和平。
當你厭惡你身邊的人,你表達厭惡最好的方式不是和他們爭吵,而是自己要努力奮斗,有機會了離開他們。那樣,他們就永遠從你的生活中消失了。
嚴師才能出高徒
如果你總是被BOSS罵,你應該慶幸,他愿意罵你。
換個角度看問題,你有一個嚴厲苛刻的老大,是一種幸運。
一個好的管理者,是場上暴君,場下朋友,工作魔鬼,生活好人。
放縱紀律,對制度寬容,是對員工的不負責;以雷霆手段,顯菩薩心腸,幫助員工成長,提升收入,獲得更體面的生活,才是最大的責任。
作為管理者,千萬別讓員工說,你是一個好人,但不是一個好老板。
訓不走的員工,值得培養(yǎng);抗壓強的員工,值得重用。
沒能力,有脾氣,說不得的員工,都不是大材。
管理,嚴是愛,松是害。如果真的愛你的下屬,就考核他,高要求、高目標、高標準,逼迫他成才。低要求、低目標、低標準只會養(yǎng)了一群小綿羊、老油條、小白兔,這是對下屬最大的不負責,只會助長他們的任性、嫉妒和懶惰。
什么事都嚴格監(jiān)督的領導,會讓你變成超人;什么都放任你的,你永遠沒有長進!
任何公司都不會給員工安全感,再強大的人,在溫順的環(huán)境中都會失去狼性!
你要么變成狼,要么被狼吃掉。
最不給員工安全感的公司,其實給了真正的安全感,因為逼出了你的強大,你的成長,也因此你才有了未來。
使我們痛苦者,讓我們強大。
學會把自己當做主管或老板,在工作中,培養(yǎng)當主管或老板的格局和能力,遲早有一天你會成為真正的主管或老板。
識別你的情緒類型~
主要情緒
次要情緒
系統(tǒng)情緒
超越情緒
主要情緒,能使人進步和提高;
次要情緒,阻礙人的進步和提高;
系統(tǒng)情緒,不是個人情緒,是他人應有的情緒,在個人身上的體現(xiàn);噬喜患碧O(jiān)急,就屬于系統(tǒng)情緒;
超越情緒,能讓人做出偉大的事情來。
你要識別自己的情緒類型,從而了解,是哪種情緒類型主要你的人生。該摒棄,就摒棄;該利用就利用;該開發(fā)就開發(fā)。
同時,要掌握情緒的四種力量~
自知力
理解力
運用力
擺脫力
自知力,無論何時何地,都要知道自己處于哪種情緒;
理解力,情緒不是外界人事物引起,而是我們對事物的看法和評價;
運用力,根據(jù)不同情境,運用自己情緒的能力;
擺脫力,能迅速的有效的擺脫情緒困擾。
我是一個比較愛沖動的人,曾經(jīng)得罪了很多人,包括至愛的親人!而無意中說出的那些話,每每讓自己后悔不迭。好心辦壞事,是我最大的遺憾。
好在親人們都知道我的性格,都不和我一般見識,所以,生活也就在親人們的諒解中緩緩向前。
直到有一天,我和同事因為一件小事鬧了個紅臉。那本不是什么大事,只不過,固執(zhí)己見,互不相讓。最后,還是領導出面,平息了這場糾紛。
事后,領導找到我,向我分析那件事情的來龍去脈。入情入理的分析,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勸慰,讓我感到自己的渺小。
不久。我主動找到那位同事,不想,沒等我說“對不起”,那位同事先向我認了錯。霎時,一種理解的情懷向我涌來:同事,都是因為共同的理想走到一起,都是緣分。
我想起單位領導的一件家事。領導和妻子鬧了別扭,下班進屋前,領導沒有直接開門,而是,輕輕敲門。半晌,門開了,領導向妻子道了歉,一場誤會就這樣化解。
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凡事多替他人想想。我們都是生活的孩子,都是滄海一粟,人生不過幾十載,原諒別人,也就是與自己和解!
情緒是需要疏導和宣泄的,如果沒有疏導和宣泄,情緒就不太容易控制,特別是分量非常大的情緒,比如憤怒,恐懼。
在生活中,還有在我咨詢的過程中,我們通常會發(fā)現(xiàn)很多這樣的人,他的人生很順利,沒有什么大的挫折。但是他就是控制不住他的脾氣。經(jīng)常會忍不住就爆發(fā)。通常這是他內(nèi)在的情緒的分量,積壓時間太久,分量太大。這個時候往往一件非常細碎的小事,都能激發(fā)起他巨烈的情緒反應。過后他也會非常后悔,并且不知道自己發(fā)生了什么。到下一次還是這個樣子。
所以如果是這種情況,你問他,他通常會說她的媽媽也是這樣。為什么說媽媽而不是爸爸呢?因為孩子在三歲之前跟媽媽有一個共生期。如果三歲之前他有一個脾氣暴躁的媽媽。那這個孩子會完全吸收他媽媽所有的情緒。以至于這個孩子長大之后,他都不知道他這種劇烈的情緒是從哪里來。他也很難有控制自己情緒的能力。因為他沒有一個能夠?qū)W習控制情緒的榜樣。
這很有意思,因為很多媽媽都認為,孩子三歲之前是沒有記憶的,你不管對他怎么樣,或者你把他丟到奶家姥姥家,他都不會記得,在她三歲之后把孩接回來或者對她好,是沒有問題的。恰恰這是最大的問題。人的基本安全感恰恰是在三歲之前形成的。是的,我們之所以認為這個時候的孩子沒有記憶是因為,他還不能把他所遭遇的事情用文字描述出來,所以我們認為他沒有記憶。但是雖然它不能用文字描述出來他的身體,感受它的每一個細胞,都已經(jīng)記住了當時發(fā)生的一切。被送到爺爺奶奶家養(yǎng)的孩子又巨大的不安全感,被遺棄感,憤怒。被媽媽把壞情緒影響到孩子,這個時候把媽媽的壞情緒也全吸收到自己內(nèi)在了。
所以這樣的人長大之后,他們很難控制自己的情緒。當然不是說就沒辦法了,首先這個人需要意識到自己有這么大分量的情緒,然后呢,通過心理學的方法,去把這些分量很大情緒宣泄和處理,剩下的一些,他就可以耐受了。處理情緒之外還需要去處理,他小的時候,未被滿足的期待,還有被遺棄感等等這些傷痛。把所有這些處理好之后,這個人內(nèi)在和諧一致了,他的情緒自然就會平復下來,不需要刻意控制。因為當他有情緒的時候,他可以去表達自己的情緒,而不是用情緒去表達。
以上是我個人的觀點,大家可以和我有不同的觀點,我尊重每一位和觀點和我不同的人。
也就是說,我們的情緒不會輕易的因為一件事、或被別人的情緒和意志左右。那么只要做到:
一、不要用“萬一……怎么辦”,“當……時,我絕對受不了”,“要是……的話,我就會瘋”等類似的災難化或恐怖化的思維模式來思考事情。
二、不要用“我必須……”,“我應該……”,“我只能……”,“我非……不可”或“你應該……”,“你知道你必須……”,“你應該更多地……”等絕對論者思維方式來要求自己和別人。
三、不要類似“誰會在乎呢?”,“天不沒塌嗎?”,“別煩我”,“那又能怎么樣”等合理化思維模式來自欺欺人。
很多焦慮的人大多是災難化和絕對化思維模式,焦慮情緒是由恐懼,內(nèi)疚,痛苦和憤怒組合起來的復合情緒。日常的表現(xiàn)就是緊張,易怒。
當我們在人群(各種人際關系)中時,絕對論者思維會讓我們的人際關系變差。同時也會讓我們?nèi)菀讘嵟筒焕碇。合理化思維,同樣會讓我們給人留下不負責、消極怠工等負面印象?墒莿e人的批評指責等同樣會讓我們的情緒隨著別人起舞。
我是德潤心語,喜歡把心理學理論知識轉(zhuǎn)化成通俗易懂的、有溫度的文字。歡迎在評論區(qū)留言互動。你的心事可以私信給我,我們共同學習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