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導讀:現(xiàn)實生活中,如果孩子生病,做寶爸寶媽總是心急如焚,恨不得病痛的是自己,而讓孩子好好的。

那么,為什么有的孩子總生病,而有的孩子卻少生病,甚至不生病呢?到底是家長的原因還是孩子的原因呢?

我自己就是從小到大愛生病的人,而且我家姐弟三人從小都愛生病。我想這和我母親在懷孕期間一直抽煙有很大的關系吧。小孩愛生病,除了遺傳因素以外,我想是家長的原因占得多一些。

因為孩子那么弱小什么都不懂,家長呵護得好的話,寶寶就健康,家長沒有做到科學育兒的話,孩子就容易生病。記得前幾年在報紙上有一篇文章《家長不懂吃,害了下一代》就是說的這個道理。

很多人覺得什么人都可以做全職媽媽,其實要做一個懂得科學育兒的全職媽媽沒有那么簡單的。

說白了,總生病的孩子免疫力低下,而很少生病甚至不生病的孩子免疫系統(tǒng)比較完善。如果把疾病比作小偷的話,免疫系統(tǒng)就是為我們看門的保安。保安強健有力而又有責任心的話,小偷沒有辦法破門而入偷東西的。如果保安自己病病歪歪的,又沒有責任心的話,小偷就自然光顧了。

要想孩子少生病或者不生病的話,首先得提升孩子的免疫力了。那么,如何提升孩子免疫力呢?

1.兩周歲內(nèi)的孩子除了吃好輔食以外,還有堅持母乳喂養(yǎng)。

2.除了一日三餐吃好,做到葷素搭配外,最好還要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zhì),以強健孩子的體質(zhì)。

3.孩子保持充足的睡眠和適當?shù)倪\動很有必要。

結語:家里買菜做飯的那位家長建議學習學習營養(yǎng)知識,才會懂得科學搭配食材,讓家人吃得健康少生病。

最佳貢獻者
2

看到這個問題忍不住來回答一下。

為什么有的孩子總生病,有些孩子很少生病甚至不生病呢?

我現(xiàn)在是一名二胎媽媽,老大今年三周半,剛上幼兒園半年,老二七個月,都是純母乳喂養(yǎng)。

看過我以前的問答的人都知道,我家老大屬于很少生病的那一類孩子。

生老大之前我的育兒知識幾乎為零,都是她出生以后才開始慢慢摸索和學習。

老大十個月之前那是一點毛病都沒有,十個月那會長了一顆牙才發(fā)燒了,一度燒到40℃,還依舊活蹦亂跳的。

到了醫(yī)院量體溫才知道溫度那么高,測了一下血常規(guī),喂了美林后溫度慢慢退下來了。

到現(xiàn)在老大這三年里沒輸過一次液,連頭孢都沒吃過,可見有多省心。

老二呢,到現(xiàn)在七個月了,支氣管炎就得過兩次,支氣管肺炎也得過一次,真的是不省心的娃娃。

按道理說,兩個孩子都是純母乳喂養(yǎng),而且都是我自己帶的,怎么就差距這么大呢?

我也分析過,原因也有幾個。

一 睡眠質(zhì)量

兩個娃娃都是高需求寶寶不愛睡覺,但是老大晚上睡的好,基本一覺到天亮。

老二呢,說句慚愧的話,到現(xiàn)在都是夜醒頻繁,睡眠訓練對他來講就是渣渣。

二 生活環(huán)境

帶老大那會我很少去一些人多的地方,基本接觸不到流行病毒,但是再冷的天都會抱出門去呼吸冷空氣,以此來鍛煉老大的肺部。

老二出生那會老大剛好去幼兒園,集體生活也意味著細菌和病毒多,回到家就親親抱抱弟弟。那次老二支氣管肺炎化驗結果顯示病毒感染,我一度懷疑是老大帶回來的,因為我很少去人多的地方。

三個人體質(zhì)

雖然兩個娃都是同一個媽生的,但是真的存在體質(zhì)不一樣的。

去到中醫(yī)那看,說我老大屬于體熱型,容易積食但是抵抗力不錯,老二呢屬于寒濕型,特別容易一著涼就生痰,也就是西醫(yī)說的炎癥。

一般孩子六個月以內(nèi)自帶抗體,家長只要靜心照顧,是不會生病的。

六個月以后要生成自身免疫力,需要接觸細菌和病毒形成抗體,也就是增強了抵抗力。一些免疫力弱的孩子在碰到細菌和病毒時體內(nèi)白細胞對抗不了就會生病了。

(圖片來源網(wǎng)絡,侵權刪)

這種情況一般到三周歲以后就會好很多,家有愛生病的孩子也只能慢慢的等待了。

3

為什么有的孩子總生病,而有的孩子卻少生病,甚至不生病呢?這是跟大人有關還是跟孩子本身有關?

我認識的一個小男孩,3歲多了,用他姥姥的話說,孩子連一次藥丸子都沒吃過。據(jù)姥姥說,孩子媽媽在備孕期間,就特別注意,跟孩子爸爸都積極健身,科學備孕;妊娠期間,媽媽能做的都自己做,飲食均衡,生活習慣也很有規(guī)律, 孩子出生后 孩子媽媽每天給孩子做撫觸,經(jīng)常帶孩子出來活動,孩子的飲食也一直都很講究搭配。而在一歲后,除了是霧霾天,孩子基本每天都出來,小家伙黑黑壯壯的,看著身體就特別結實?梢姾⒆拥捏w質(zhì)跟先天和后天喂養(yǎng)護理有關。

(圖片來源網(wǎng)絡,侵權聯(lián)系刪除)

排除先天遺傳的一些不健康的體質(zhì),后天喂養(yǎng)特別重要,尤其是3歲前的孩子。我一姐們,她的孩子都四歲半了,體重才28斤,身高101厘米,跟同齡孩子明顯偏小。因為她媽媽本身就比較挑食、偏食,孩子添加輔食時,飲食就很單一,所以孩子特別挑食,再加上后來零食也吃的多,孩子就更不吃飯了。孩子特別容易生病,每次換季她都得去醫(yī)院,輸液打針。

像我姐們的寶寶,也不是早產(chǎn)兒,出生時都正常。后來經(jīng)常生病,跟后天的喂養(yǎng)護理有很大關系:

1.一生病,就去醫(yī)院掛針,每次孩子一生病,她媽就特別緊張,為了快點好,輸液打針覺得最快。其實寶寶正處在發(fā)育期,抵抗力系統(tǒng)尚未成熟,容易受外界病菌感染致病,如果治療時經(jīng)常使用消炎藥。藥物在殺死病菌的同時,也會破壞體內(nèi)益生菌,進一步導致孩子自身抵抗力低下,令孩子更容易生病。

2.孩子挑食偏食嚴重,某些營養(yǎng)素缺乏,比如鐵、鋅等微量元素。平時愛吃零食,孩子愛喝飲料,不愛喝水,也讓孩子的健康有隱患。

3.家里人特別緊張,所以每次給孩子穿的也比較多。因為孩子不愛吃家里的飯,經(jīng)常買漢堡等食物,孩子常消化不良,形成了循環(huán)。

古話說,要想小兒安,三分饑與寒。大多數(shù)寶寶生病都是腸胃系統(tǒng)和呼吸系統(tǒng)疾病,所以父母要科學喂養(yǎng)護理孩子,是寶寶少生病的第一步。

國高級育嬰師,十年母嬰護理經(jīng)驗,學前教育專業(yè),多網(wǎng)絡平臺原創(chuàng)作者,青云獎獲得者。關注母嬰健康和1-10歲孩子的成長!同時也是二胎媽媽,育兒路上我們在一起!感謝您的閱讀和關注!

4

我覺得,很大一部分在于家長照顧情況的細心程度以及孩子的體質(zhì)情況。

下面,我來分享一下我?guī)蓚孩子的經(jīng)驗,供大家參考一下,如有不足之處,還請大家指出,謝謝!

我是80后,二寶寶媽,兩個孩子年齡相差一歲七個月。目前的現(xiàn)狀是,完全一個人帶兩個孩子,家中老人都在老家。

我家老大的體質(zhì)不太好,小的時候,總是愛生病。這個,和我最開始的照顧有很大的關系。在家老大出生第三天的時候,列行日常檢查的時候,發(fā)現(xiàn)孩子有黃疸,就直接抱去醫(yī)院的兒科照藍光,住了一周的院。這一周,小小的孩子,一天24個小時,自己睡在照藍光的小箱子里面,腳上打著抗生素,把免疫力破壞了。

導致我家老大出院之后,不到一個月又發(fā)燒到40度。然后又陸陸續(xù)續(xù)的因為急性腸炎、皰疹性咽峽炎、感冒發(fā)燒之類的住院過幾次。

總而言之,兩歲之前,老大體質(zhì)就是特別不好吧,F(xiàn)在回想起來,都怪我自己,當時老大黃疸值才17.8,完全不用去照藍光的。哎,第一次當媽,啥都不懂,坑了孩子。

后來,我努力的給孩子增強免疫力,想著通過食療和運動、曬太陽之類的給孩子好好補補。

通過這三年的努力,我家老大的體質(zhì)確實變得很不錯了。從三歲開始,到現(xiàn)在快六歲了,這中途雖然也有過小感冒,并且還發(fā)燒過一次,但從來沒去過醫(yī)院住院。我都是用食療之類的給孩子治療好。

通過我家老大的經(jīng)歷,我家老二我就不會再輕易給他使用抗生素之類的了。

我家老二出生的時候,同樣也被查出新生兒黃疸,但這次,我不慌了,直接把老二抱回家,吃點梔子黃,讓老二曬曬太陽,黃疸就消下去了,沒打針,沒住院。

老二現(xiàn)在四歲了,除了一次因先天性瘺管動手術住院了之外,再也沒住過一次院,并且很少感冒之類的。

我的育兒心得總結:

1、能不用抗生素,就盡量別給孩子用抗生素,作為父母,必須要知道,是藥三分毒的危害性,重視抗生素將會給孩子帶來的副作用!

2、多讓孩子曬曬太陽,多進行室外活動。最好的藥,便是新鮮的空氣。要想擁有一個健康的孩子,千萬別忽視室外活動對孩子的重要性。

3、一定要重視運動。有的家長怕孩子累著,不讓孩子運動。有的家長太愛自己的孩子了,以至于含在嘴里怕化了,棒在手心怕摔了。其實,這種育兒方法,完全就是錯誤的。不經(jīng)歷過風雨的孩子,又怎能見彩虹呢?有的時候,孩子的磕磕碰碰,反倒對孩子的成長特別有利。適當?shù)剡\動,對孩子的體能和生長發(fā)育,非常有好處的。

4、重視營養(yǎng)均衡,及時糾正孩子的挑事不良習慣。

5、重視睡眠質(zhì)量,到點一定要讓孩子睡覺,養(yǎng)成午睡的好習慣。

5

現(xiàn)在總是聽到很多家長抱怨說孩子經(jīng)常生病,作為一名5歲男童的媽媽這一點我是深有體會。我也和所有的媽媽一樣心中對一個問題充滿了疑問,那就是為什么有的孩子總生病,而有的孩子卻很少生病。身邊也有這樣的例子,我家的寶寶就是經(jīng)常生病,而鄰居家姐姐的兩個孩子大的11歲,小的兩歲半,她的孩子很少生病。那個11歲的外甥女不但很少生病,而且身高非常占優(yōu)勢,她的學習成績也很棒。和姐姐聊天的時候,姐姐提到過這個自己的大女兒,從小到大只感冒發(fā)燒過三次,我聽到這里羨慕不已。


我認為孩子經(jīng)常生病可以歸納為三方面的原因,體質(zhì),喂養(yǎng)和環(huán)境

1體質(zhì)

從體質(zhì)上來看我的寶寶屬于早產(chǎn)的寶寶,出生的時候體重極低,當時在醫(yī)院的新生兒科住了一個月才回到家。那個時候正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在家里照顧他的時候我也是提心吊膽,但好在他在出生后的前6個月表現(xiàn)都非常不錯,除了喂養(yǎng)比較困難之外,并沒有生病。但是等到了第2年的夏天,也就是說他6個月之后一開空調(diào)他就發(fā)燒了。從此之后咳嗽發(fā)燒喘腹瀉之類的問題就隨之而來。

而且和其他的寶寶相比,他的消化功能比較弱一些,所以一些營養(yǎng)科的醫(yī)生也建議給寶寶吃一些益生菌。但不知是寶寶年齡的緣故,還是所選擇的益生菌品牌不合適,總之他在三歲之前吃益生菌也沒有起到多大的效果。后來我們還給他做了一段時間的小兒推拿。


2喂養(yǎng)

當然,喂養(yǎng)不當也是影響寶寶身體素質(zhì)的主要因素。在寶寶三歲之后,他上了幼兒園從此以后他吃飯明顯比之前好了很多。但是,寶寶的舌苔容易變得又厚又白,而且也會伴隨著口臭。通常,出現(xiàn)這種情況過幾天之后他就容易發(fā)燒。很多醫(yī)生說這種情況屬于積食,當然,有的時候孩子也會咳嗽。我們也給他貼過中藥貼,雖然中藥貼能夠快速退燒,但是也很容易反復。也就是說退燒2~3周之后容易再次出現(xiàn)這種情況。

后來聽從了推拿醫(yī)生的建議忌口。雖然,現(xiàn)在很多的家長主張給孩子吃一些新鮮的水果,但因為現(xiàn)在的水果大部分都性質(zhì)寒涼,而且水果的成長周期過于短,所以,推拿醫(yī)生不建議像我們家這種腸胃虛弱的寶寶吃水果。如果孩子非常喜歡吃,那么,醫(yī)生建議給他吃蘋果或者是桃子。其他的零食膨化食品漢堡包之類的更是不能接受。在這里提一句我發(fā)現(xiàn)給寶寶吃油炸食品吃上幾次之后他也容易積食。


3環(huán)境問題

因為工作的原因我們帶寶寶去上海待過一段時間,那個時候?qū)殞氈挥幸粴q半。我很驚喜的發(fā)現(xiàn)在上海待的那大半年的時間寶寶身體狀況非常不錯,只咳嗽了一次。腹瀉的問題也沒有發(fā)生。當然,我們在給寶寶飲水的時候飲用的是桶裝水。后來,我們家人在一起討論這個問題的時候覺得可能南方的氣候比較濕潤,對于我們家這種腸胃虛弱的寶寶來講更適合他成長一些。

在陪著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和很多媽媽交流過孩子生病的問題。寶寶班上的一個同學特別喜歡吃東西,而且他的體重要比標準體重高一些,但是這個寶寶也非常容易生病。在和他媽媽交流的交談的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很多胃口比較好的孩子,如果吃東西的時候不知道飽,過度的吃東西,那么對身體健康也會有一定的影響。


用保健品增強體質(zhì)?

相信很多媽媽會和我一樣想給孩子補維生素補鈣或者是購買其他的保健品,但從我自身的經(jīng)驗來看如果孩子不是極度偏食或者是身體極度差,那么是不建議給孩子盲目服用營養(yǎng)補充劑的。有一段時間別人總是跟我說也許你家的寶寶缺乏微量元素或者是缺乏其他的元素。我也帶著寶寶去認真的檢查過,檢查確認孩子任何元素都不缺乏。

寶寶經(jīng)常生病,媽媽們該怎么做!

還有一個問題要說的就是情緒問題。媽媽們不要過于憂慮,為了緩解我的憂慮情緒,我也購買過一些網(wǎng)課,比如海蘭老師推出的心理課。也購買過一些緩解焦慮的書籍。在一些科普性的文章中也指出如果媽媽過于焦慮總是擔心孩子生病,那么這種焦慮的情緒會反射在孩子身上,孩子也會變得更加小心翼翼,這樣容易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

在育兒的道路上就是媽媽們帶著寶寶一路打怪獸升級的過程,希望所有的寶寶都能夠健康成長。

6

這個我分享一下我的經(jīng)驗。

我有2個寶,我一個人帶,基本很少生病,一年生病2-3次,這個可能有2個原因。

1.養(yǎng)娃的方式有關—糙養(yǎng)。給娃娃吃飽了,穿的衣服合季節(jié),其他隨便他怎么玩,臟不怕、累不怕。

2.如果生病了,不會馬上帶去看病,讓娃娃自己先扛扛,實在不行吃藥,再不行才帶去看醫(yī)生,但不會讓娃娃打點滴。有一次娃兒高燒到39.8度,把我媽嚇慘了,說一定要帶去看醫(yī)生,我給娃娃先物理退燒再配點藥吃,再帶去給醫(yī)生瞧瞧,開了點藥,反反復復燒了3天才好。其實每一次發(fā)燒都是鍛煉提高娃兒抵抗力的好機會。小兒常見的感冒發(fā)燒、拉肚子、扁桃體發(fā)炎、手足口我家娃兒都經(jīng)歷過,去診所做什么治療一般是吃藥,吃藥不起作用就貼膏藥,一般2、3天就能好。

7

孩子老愛生病,是因為陽氣不足,抵御能力差。這樣的孩子都會比較內(nèi)向(陽氣不足,活力低下),畏風寒濕寒(包括汗?jié)裰鴽?,易發(fā)炎發(fā)燒,還不愛吃飯,爸媽的心都操碎了。怎么辦呢?孩子體質(zhì)的好壞來自先天父母的遺傳和后天的喂養(yǎng),父母的遺傳是無法改變的,關鍵要看后天的喂養(yǎng),小孩沒有特殊的情況最好不要吃補品(包括鈣片、維生素…等),容易產(chǎn)生依賴性,小孩是純陽之體,各方面潛力很大,需要父母的開發(fā)。我小孩小時也經(jīng)常感冒發(fā)燒,經(jīng)常半夜送醫(yī),好煩人,后來回鄉(xiāng)下父母家了,奶奶看孫子體弱,每天用米湯沖倆雞蛋(自家的)給他吃,村子里小孩多,每天跟著大伙去田野玩耍,上山摘野果子,雖然曬的有點黑,但活動量多。后來才發(fā)現(xiàn)回家?guī)讉月了還沒生過病,胃口也好了,知道會餓了。所以說孩子是寶沒錯,但不能圈養(yǎng),每天捧在手心也不是辦法,長大了也會依賴別人。要每天帶他(她)們到戶外去曬曬太陽,多活動活動,特別是孩子多的地方,每天活動多了就會產(chǎn)生熱能,加速氣血循環(huán),才能補充陽氣,身體才會有活力,營養(yǎng)也要跟上,飲食要正常,不管是心理還是生理都會充滿陽光。有很多人聽說自己身體差了,陽氣不足了,就拼命的補,舊病沒去新病又來。自古以來在養(yǎng)生方面都有一句名言: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動補。在我多年的經(jīng)驗來看,營養(yǎng)主餐和運動量都要保持,才能保持身段與健康,大人小孩都一樣,老家有一句話,叫圈養(yǎng)的不如放養(yǎng)的就是這個道理。

8

我家小孩今年5歲半,四歲前平均每個月要得一次感冒,支氣管炎、肺炎曾經(jīng)都是我們家的常客。但從四歲半開始,基本沒有再去過醫(yī)院,即使感冒,一兩天就自動痊愈,不像之前必須掛水才行。因此,以我家小孩為例,我認為孩子是否經(jīng)常生病,主要還是跟父母的養(yǎng)育方式有關,主要強調(diào)三點:

1、避免太多精細的養(yǎng)育

我家孩子上幼兒園之前,我們給予他的可謂是最全方位地照顧,家里裝了凈水機、空氣凈化器、消毒柜、除螨機,從不在外面吃飯,出門都帶口罩,一天拖三次地……

即便如此精細的照顧,小孩還是體弱多病。后來因為工作的原因,小孩讓外公外婆帶回老家三個月,每天的生活在我們看來都很“糙”,小孩反而還長壯了,沒得過一次感冒。

于是回來后,我們不再刻意去營造純凈無毒的環(huán)境,讓小孩接觸自然的生活,身體反而越來越好起來。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孩子自身的免疫力也再不斷適應變強。

2、減少用藥,盡量依靠自身免疫力

之前小孩一生病就是去醫(yī)院,不吃藥不打針,我和寶媽心里就不踏實。在我們在看,只要能快速讓寶寶痊愈,吃多少藥都愿意,醫(yī)生都認識我們了。

后來,醫(yī)生告訴我們,藥用多了,病毒會產(chǎn)生抗藥性,而且也不利于小孩自身免疫系統(tǒng)的成長。平時的普通感冒,并不需要用藥,日常生活多注意,提高自身體質(zhì)才是關鍵。

如今,我和寶媽在小孩生病時就淡定了許多,飲水、休息為主,特殊情況才對癥用藥,孩子的體質(zhì)隨著年齡地增長也好了很多。

3、運動和飲食是增強體質(zhì)的關鍵

為了幫助我家小孩提高免疫力,我和寶媽分別為孩子制定了詳細的運動和飲食計劃。

運動方面:去年開始報了跆拳道班,每周兩次課,每節(jié)課兩個小時。每天飯后,帶孩子到樓下花園散步或者騎車。

飲食方面:早上保證一杯酸奶,睡前一杯牛奶,每天至少一個水果,剩下就是日常的飯菜了,有肉有菜有湯。

這一年多來,我家小孩的身體明顯強壯了很多,而且每天都活力十足。


總而言之,如果孩子總是生病,與其糾結是否天生體弱,還不如從生活方式和環(huán)境入手,幫他們變強。

孩子的健康成長要靠他們自己去適應、去變強,作為家長的我們,只要做好他們最堅強的后盾就好,盡量避免越俎代庖。

我是銘兒爸爸,80后奶爸,以一個父親的視角,每天與您分享孩子成長路上的點點滴滴,感謝您的點贊和轉(zhuǎn)發(fā),期待您的關注和交流~

9

很多家長都會很疑惑,自己明明也很用心的照顧孩子,可是孩子就是比別人家的孩子更容易生病,時不時就要去醫(yī)院報道一次,很煩惱。那為什么有的孩子總生病,而有的孩子卻少生病,甚至不生病呢?這確實跟家長的照顧方式有很大關系,一些散養(yǎng)的孩子感覺生命力特別頑強也很少生病,而一些精養(yǎng)的孩子總是動不動就生病。

難道是因為自己還不夠精?并不是,照顧孩子有些東西該注意是得注意,但又不能太過注意。舉個吃輔食的例子,如果媽媽總把寶寶的輔食制作的太過細致,長時間不調(diào)整,那么寶寶的腸胃就會一直適應這種輔食,換一種輔食寶寶的腸胃接受能力就會變差,就容易出現(xiàn)各種問題等等,照顧孩子也是一個道理。

俗話說“要想小兒安三分饑與寒”。

1、孩子穿太多,反而容易受涼引發(fā)感冒

很多爸媽把孩子照顧的太過細致,生怕孩子會生病,就把孩子保護的很好,天氣稍微一冷就趕緊加衣服,讓孩子穿的暖暖的,而孩子天性好動,這不動還好,一動起來衣服全都濕透了,如果沒有及時處理的話,反而更容易著涼生病,所以家長不用給孩子穿的太多,比較小的孩子可以多一件或者半件,大一些的孩子更大人穿一樣就行,孩子運動量大的時候,可以少穿一些也沒什么事的。

2、不要給孩子吃的太飽

老一輩人帶孩子,總是擔心孩子吃不飽,當孩子不吃了,老人還會嘮叨,然后追在孩子屁股后面,又給孩子喂幾口飯,這樣孩子一不小心就容易吃多,而且追著喂飯對孩子的腸胃消化也不好,腸胃不好的孩子吸收就差,自然更容易生病。

孩子吃飯吃到七八分飽足以,吃得過多對孩子身體沒好處反而還會增加腸胃負擔,甚至影響孩子生長發(fā)育。

3、增強運動提高身體免疫力

戶外運動是正在生長發(fā)育的寶寶必不可少的,讓孩子在戶外活動,能幫助孩子鍛煉身體,還可以讓孩子呼吸道新鮮的空氣,如果總是待在家,沒什么運動,體質(zhì)也會比較差,而且總待在家里空氣肯定也是沒有戶外新鮮的,再加上家里人要是感冒了,稍不注意可能傳染給寶寶了。

我是飯飯媽一個集“十八般武藝”于一身的媽媽,在育兒的道路上摸索出了各種育兒心得,也有了一套自己的帶娃技巧,如果你在育兒過程中遇到的任何問題,歡迎隨時和我一起探討一起解決,臨走時別忘了關注我喲,么么噠。

10

確實是這樣,有的孩子經(jīng)常生病,有的孩子偶爾生病。朋友家的孩子比我家孩子大了一歲多,我們兩人都是順產(chǎn),并且都是母乳喂養(yǎng),但是兩個孩子的體質(zhì)相差很大!

我家孩子一直很少生病,偶爾生病就是感冒或者積食,過上兩三天自己就過去了。三歲后上幼兒園也是偶爾請假!

朋友家的孩子就不一樣了,孩子體質(zhì)很差,生病后經(jīng)常會輸液,上幼兒園后孩子總是班里最早病倒的那批孩子,一到冬天經(jīng)常性請假!

對比來看,孩子的體質(zhì)和撫養(yǎng)人有著很大的關系!我女兒之所以身體體質(zhì)比較好,和科學育兒是分不開的!

想要孩子從小有一個好的體質(zhì),可以給父母們一些建議:

1.最好堅持科學育兒?茖W育兒就是遵守孩子發(fā)展的自然規(guī)律,比如孩子輔食是4-6個月添加,那么就不要過早去吃;寶寶一歲前不能吃鹽,那么最好不要去吃鹽。

2.堅持母乳喂養(yǎng),母乳喂養(yǎng)可以在孩子生命早期給孩子身體提供抵抗力,母乳喂養(yǎng)的孩子抵抗力相對會好一些。

3.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早睡早起,按時吃飯,每天保證1個小時戶外活動,每天保證喝水量。

規(guī)律的生活會帶給孩子安全感,身體的舒適感會讓孩子遠離疾病。一定要保證每天的喝水量,充足的水可以避免孩子上火,生病。1歲以內(nèi)的寶寶每天的液體量120-160mg/kg,1-3歲的液體量為100-140mg/ kg,可以根據(jù)孩子的體重來推算!

4.少吃零食,不挑食,營養(yǎng)均衡。想要身體好,一定要讓孩子不挑食,少吃零食。

5.父母需要具備基本的醫(yī)藥知識,知道孩子日常生病怎樣護理,盡量避免去輸液!

孩子的抵抗力是在平時的生活中一點點積累起來的,所以想要孩子抵抗力好,就要從日常的生活細節(jié)中多注意!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