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美國和西方國家各種制裁、壓制俄羅斯,但不怎么敢“玩真的”,因為俄羅斯真的會“動真格的”。
而美國人的襲擾,說白了就是一次次地試探你有沒有膽動真格的。
比如,1973年11月28日,當時正是第一次中東戰(zhàn)爭之際,當天,美軍一架RF-4C偵察機從伊朗軍事基地起飛,向北“悄悄地”進入蘇聯(lián)領空。
蘇軍飛行員葉利謝耶夫駕駛一架米格21,升空攔截,在判定是美軍偵察機后,開始對美機進行追擊。
美軍偵察機趕緊加速向伊朗空域方向駛?cè),葉利謝耶夫則向美機發(fā)射了AA-2空空導彈。
一看蘇聯(lián)人“玩真的”,美機在做了規(guī)避動作避開導彈之后加速逃離,葉利謝耶夫隨即貼近到距離美機2-3公里空域,再次發(fā)射導彈,不過還是被美機規(guī)避掉了。
當時RF-4C偵察機是美軍1970年代才開始裝備的最新型偵察機,而米格21在1950年代就開始服役,在性能上有明顯差距。
不過,在速度上,偵察機自然要吃虧一些。
于是,葉利謝耶夫駕駛戰(zhàn)機,全速沖向美機,而此時,只要給偵察機1-2分鐘的時間,即可離開蘇聯(lián)領空,就安全了。
葉利謝耶夫沒有給美機這一分鐘多點的機會,他直接開著戰(zhàn)機就撞了上去,在地面的雷達屏幕上,之間2個光點迅速接近,然后重合在一起,隨后光點逐漸消失……
葉利謝耶夫選擇了和美機同歸于盡,事后,蘇聯(lián)政府授予葉利謝耶夫“蘇聯(lián)英雄”稱號。
還有航行自由,美國人雖然開著艦船在全世界暢通無阻,但每每靠近俄羅斯領海領空,美軍都會非常小心,即使挑釁,也要控制在一定范圍之內(nèi),以免讓俄羅斯“動真格”。
1988年2月,在蘇聯(lián)黑海艦隊基地以南7海里附近,兩艘美軍軍艦“約克城”號和“卡倫”號開始接近蘇聯(lián)領海,進行偵查。
蘇軍軍艦“忘我”號立刻通過無線電要求美艦離開,美軍軍艦沒有搭理。
眼看美軍沒什么反應,蘇軍軍艦發(fā)出最后警告“你艦已經(jīng)進入蘇聯(lián)國境,請馬上離開!”
美軍不但不聽,反而加速駛向克里米亞半島,突入蘇聯(lián)領海。
正當美軍得意洋洋的時候,突然從無線電里聽到蘇軍的警告:我們奉命向你撞擊。
隨后,兩艘蘇聯(lián)軍艦加速追了過來,一艘對一艘,狠命地撞了一下美艦,“約克城”號左舷受損,欄桿索和魚叉反艦導彈的發(fā)射架受損嚴重,“卡倫”號救生艇和吊艇架被撞壞。
考慮到導彈發(fā)射架里有實彈,一旦爆炸后果不堪設想,于是,美艦迅速轉(zhuǎn)向,加速逃離蘇聯(lián)領海。
當然,蘇軍未予追擊,事后,雙方官方都“口稱誤會”,蘇聯(lián)說那天“不巧兩艘軍艦的船舵失靈了”。
2019年7月上旬,10個北約國家出動900余人、30多艘軍艦和幾十架飛機在黑海烏克蘭附近海域舉行了"海上微風-2019"的聯(lián)合軍事演習。
作為對應,俄羅斯黑海艦隊嚴陣以待,在關鍵的克里米亞半島,俄軍將所有的反艦導彈和防空導彈全部豎起。
在北約軍演期間,俄軍最新型的多用途隱身護衛(wèi)艦(類似于“宙斯盾”系統(tǒng)的戰(zhàn)艦)突然突入北約軍演區(qū)域“圍觀”,啟動反艦導彈的保險,一副隨時進攻的態(tài)勢,美軍嚇了一大跳,緊急下令暫停軍演,和俄軍迅速進行緊急溝通。
美國忍不住了,白宮發(fā)表聲明,呼吁俄羅斯“保持克制,有話好好說”,俄羅斯扔下一句話:停止軍演,退出黑海,不然免談。
其實么,美軍就喜歡“試探戰(zhàn)術(shù)”,趁你不注意,踩你一腳,再退回來,看看你的反應,如果你沒什么表示,那他接下來就要給鼻子上臉了。
俄羅斯呢,沒有打嘴炮的習慣,一般是收到“邀請”直接開干,表示不在乎“同歸于盡”,這北約、美國就吃不消了。
所以么,軍事方面的摩擦,美軍一般都會控制在俄羅斯能接受的范圍之內(nèi)。
不然,一旦越界,搞不好美國大兵的命就沒了。
而對于俄羅斯來說,作為一個打敗過拿破侖、希特勒的世界大國,美國這點小伎倆,真不算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