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記》中,最精彩的該是收大鵬精這一回,因為靈山都空了,滿天神佛都去請大鵬精回山,只是少一個孔雀大明王菩薩,表面避嫌,實則避險。
靈山不空
靈山是如來的大本營,講經(jīng)的地方,如來妙口一開,“敷演大法,宣揚正果,講的是三乘妙典,五蘊楞嚴(yán)。但見那天龍圍繞,花雨繽紛。”
靈山諸佛,聽得如癡如醉。
兩只老鼠多聽了幾句,成精了,黃風(fēng)怪,金鼻白毛老鼠精,可想而知,如來的大雷音有多霸道,所以不容有失!
當(dāng)初如來去捉孫說過一句話,“汝等在此穩(wěn)坐法堂,休得亂了禪位,待我煉魔救駕去來!
這話的意思就是,叫大家安心修煉,勿要妄動舉止,亂了禪位,三千諸佛、五百羅漢、八金剛、四菩薩,都要守本心,歸其位,至于是誰會驚了靈山,亂了禪位,在捉大鵬怪時初現(xiàn)端倪。
因為捉大鵬怪時靈山空了!
大鵬怪的來歷
唐僧等人來到來到獅駝嶺,這次運氣就不怎么好了,仗著一根金箍棒混完了取經(jīng)路的孫這次抓瞎了。
青獅白象大鵬這三兄弟收拾的孫三師弟想哭都哭不出來,就連在如來佛手掌上都能翻筋斗的孫,在大鵬面前,打也打不過,溜也溜不掉,最后哭著跑去找如來了。
一不小心扯出了如來與大鵬的親戚關(guān)系。
原來鳳凰涅育有一女一子,大女兒孔雀、小兒大鵬,這個大女兒可不怎么讓人省心,趁如來修行時直接一口給吞了,好在后來修出了金身才保住了性命,成佛之時剖開孔雀的脊背,跨上了靈山。
這時孔雀受傷兇性大發(fā),從雪山追到靈山,與如來等人大戰(zhàn)了一場,最后體力不支被抓。如來本來想殺了孔雀報當(dāng)初吞殺之仇,但諸佛勸止了,靈山用人之際,況且如來與孔雀的這段糾葛,便是因果。
如來入腹便有母子之實,破體而出便是孕育之象,所以不可傷害,否則便有弒母之嫌。如來便不殺孔雀。
孔雀也逃不出去,最后只能無奈妥協(xié),留在了靈山,做了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薩!
可想而知,這次孔雀大鬧靈山,對佛界震動極大,對孔雀的武力有了深深的戒備之心,對于孔雀之弟大鵬也相當(dāng)重視,因此捉大鵬靈山傾巢而出。
避險而非避嫌
如來曾忌憚孔雀的實力,出行吩咐眾佛勿亂了禪位,實則佛界也有相爭,孔雀也屬其一。
如今要收孔雀親弟弟大鵬,好果孔雀兇性大發(fā),幫助大鵬脫身,兩人聯(lián)手,恐怕比孔雀大鬧靈山還要劇烈,因此收大鵬孔雀絕對不能隨行。
有了這層關(guān)系,哪怕孔雀早已放下了俗世之情,但畢竟有姐弟之實,為了避嫌,孔雀就應(yīng)該置身事外!
孔雀的兇性,連如來都敢吞,如果激起了護弟之心,這場大戰(zhàn)不僅會失去抓大鵬的機會,還有可能造成孔雀的離去,這對正缺人手的佛界損失太大,因此不但不能讓孔雀前住,更派出了最豪華的佛界陣容,做到捉拿大鵬萬無一失。
如來率過去、未來、見在三尊佛像,文殊、普賢、五百阿羅漢、三千揭諦神前去鎮(zhèn)壓,面對這豪華陣容,大鵬仍然兇性十足,當(dāng)眾佛之面抓拿孫。
被如來困住,大鵬絲毫不買帳。
大鵬與如來交鋒
大鵬困住難展翹,氣勢洶洶責(zé)問如來為何發(fā)難?
如來說大鵬占獅駝嶺為妖,已經(jīng)多生孽障,只有回靈山潛心修煉,才能早登極樂。
如來一來扣實了大鵬的罪證,并有唐僧等人證,破壞取經(jīng)之路罪成,捉拿大鵬便師出有名!
大鵬詭辯道佛界吃齋素,過的日子貧窮困苦,哪有自己吃肉快活,而且威脅如來餓壞了他,便是罪過。
如來則說他乃四大部洲之主,眾生瞻仰,只要有祭祀之物,便先落在大鵬之口。
大鵬搬出鳳凰、孔雀的面子,威脅如來,以不適佛界困苦生活為由,餓壞了他家人便會不依不饒,定要討回公道治如來的罪。如果就以眾生祭祀之物皆先喂大鵬堵住了所有退路,大鵬這時才知如來必捉自己之心。
大鵬作了最后次努力,結(jié)果還是掙不脫,逃不了,而姐姐孔雀也沒出面,這臉肯定丟定了,只能皈依佛界。
如來道:“我管四大部洲,無數(shù)眾生瞻仰,凡做好事,我教他先祭汝口!
如來對吃貨豬八戒不能成佛也說出了同樣的理由,“凡諸佛事,教汝凈壇”,只因為“口壯身慵,食腸寬大”,跟大鵬一樣吃不飽!
豬八戒豬妖,大鵬是飛禽,所以如來滿足其口欲便達到收服的自的,以極低的代價得到了佛界的兩大助力。
其實這是西游記的一個設(shè)定,低人一等的飛禽走獸是不配成佛的,豬八戒以豬妖之身一開始就失去了成佛的資格,影射當(dāng)時貧困百姓思想的愚昧,帝王即使畫一個飽腹的大餅,也能讓其安心做個順民。
綜上,在《西游記》滿天神佛都去捉大鵬精回山,只是少了一個孔雀大明王菩薩,其實是如來的精心考慮,以避嫌阻止了孔雀出現(xiàn)在大鵬面前,防止兩人姐弟情深出現(xiàn)變故,齊齊反出佛界。如來捉拿大鵬勢在必得,為的是壯大佛界力量,取經(jīng)之路其實就是天庭、靈山搶奪人才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