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練琴還是健身醒腦明智選擇。因為,彈琴時,需要手、眼、耳、腦協(xié)調配合,才能彈出令人心曠神怡的曲子來。因此,彈琴幾乎是全身心的活動,更是對大腦反應的一種強化訓練。對于退休后找不到樂子,大量閑暇時間無處打發(fā)的退休群體來說,是阻止腦力衰減、防止積郁成呆的一貼強心劑。從這個意義上說,學鋼琴應該是退休人群的事——小孩子不知道為什么要學琴,沒有積極性;年輕人事業(yè)忙,靜不下心來學,會覺得學琴很難。
我們常常看到公園里上了年紀的人手握兩個核桃,嘰噶嘰噶地磨。走近一看,乖乖,核桃殼被磨得琉光瓦亮!這說明,只要下決心,持之以恒,最后的成果往往是驚人的。把這種精神拿來學鋼琴,一小節(jié)一小節(jié)地學,一句一句地向前推進,是外行興趣愛好者學琴的新途徑。讓鋼琴這一樂器之王同時又發(fā)揮它健身練腦的額外功能。
年齡偏大的外行學鋼琴,最大的障礙也許是不識五線譜。其實,五線譜沒有你想象中那么神秘。正相反,五線譜是世界上最簡單、最直觀的記譜方法。
建議你打開鋼琴蓋板,看看里面的琴弦和擊錘。它的結構是否跟五線譜有點類似呀?是的,五線譜是最形象化的一種記譜方法。它符合西方人的思維習慣——簡單、明了、符號化、無歧義。
那琴板上有100多根琴弦,把它們都畫到紙上,行嗎?顯然不行!那不是太笨了嗎?那么,畫幾根呢?這個,你就不用費心了。專業(yè)愛好者早就為我們測算好了:畫5根!且把線與線之間的空格(間)也算上。并且,這些線和間只用來表示白鍵。黑鍵用升、降符號來解決。
這是把美妙音樂記錄在紙上的最合理的方案。不過,有時5根線還是不夠的。專家也想好了:可以在上面加些線,也可以在下面加些線呀。比如說上、下都加5根,這下,共有15根,外加形成的16個間,總共可以表示31個音!而鋼琴上白鍵總共才52個。如果把鋼琴鍵盤粗粗分成高音區(qū)和低音區(qū),把這兩組音分別交給高音譜號和低音譜號來表示,那么,每個5線譜僅分配到26個音。足夠有余啦!專家們還有個偷懶的好辦法。有時候,他們不愿意多加線,因為線加得太高了,象一堆柴火一樣,既難看又危險,說不定什么時候塌方了。他們說,用8va..........來表示這個區(qū)域的音符需要抬高一個8度。人總是會不斷想辦法來解決實用和美觀的矛盾。100多根線的難題被種種歪點子克服了,誕生了令人神往的大譜表鋼琴譜。
為了不讓高音譜和低音譜分家,專家們把高音譜的下加一線和低音譜的上加一線指定為同一個音,就是那個中央C1。這永遠不會變,除非在它前面標有升號或降號。說到升號或降號,有些初學者還納悶,這些標記,在五線譜中占據(jù)了三條線的位置。它究竟是升或降哪個音呢?特別是集中在高、低音譜號后面決定曲調的一群升號或降號,它們究竟是升或降哪些個音呢?你別笑人家,我原先也老犯這納悶。盡管對于已經入門的人來講,這是顯而易見的事——升號看最中間;降號看那大肚皮所在的位置。
以上是音的高低及在五線譜上的位置表示。作為初學者,道理清楚了,就沒有需要記住和背下的東西。用到的時候,從中央C1往上或往下一個個數(shù),不用的時候根本不用記,免得成為負擔。
由此可知,五線譜中的所有記號都只是人們的一種約定,其中沒有任何知識可言。人們看到那可愛的小蝌蚪,有時尾巴上翹,有時尾巴又下飄,還以為這其中或許具有特殊意義。其實,這只是為了排版上的美觀,根本沒有包含任何樂理上的學問。
至于音的長短表示,那就更簡單了,它與簡譜的表示方式基本一致。你只要記住,每個小節(jié)所分配的時間基本要平均。里面音符少,那這些個音符占的時間就長些,如果音符個數(shù)多,那分配給每個音符的時值就短些。如果你能叫出這些音符的時值,比如8分音符、16分音符就不錯。但叫不出,也沒關系。反復聽聽標準版本的演奏,你就會明白該如何合理分配各個音符的時值了。音的長短,為什么不用秒、毫秒這些確定的概念,而是幾分幾分呢?因為時值的長短,有時候基本靠感覺,就看你彈奏時的心情來處理。當然你要是團隊合作,就不能隨心所欲了,要講究一個共同認可的標準。有時候7連音9連音11連音,專家們彈出來是五花八門,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標準。特別是肖邦的曲子,說是舞曲,可沒有一首可以用來伴舞的,里面自由發(fā)揮時值的空間很大。
至于一首曲子是什么調,什么和聲(和弦),這里面的學問深不可測,你一輩子都學不完。然而,這跟你無關,那是作曲家和音樂評論家的事。除非你想要把簡譜的曲子搬到鍵盤上。那真費勁!
不知道曲子的調子照樣可以把歌曲唱得優(yōu)美動聽。有些作品,標題是某某調某某曲,但其中會多次轉調,外界還堅持把它稱作為某某調作品,其實是不對的啦。
作為開始,你可以測試一下自己的兩只手是否分得開。你可以取一、兩個小節(jié)的簡單譜子來試彈。比如說,巴赫的小步舞曲(這可是復調喲),盯著一、兩個小節(jié)彈,反復試,不厭其煩地試。最后如果兩只手能分開并配合成功,就說明你是一個適合彈琴的料!可以下決心去弄架鋼琴來玩玩了。
自己學彈琴,不用請老師。其原因嘛,就不便多說啦——我們成人礙于自己的面子,不愛看老師有腔調的臉唄。身邊如果有懂音樂的人,遇到一個簡單的問題,虛心請教一下就過關了噻。如果實在有困惑的大問題,可以到網(wǎng)上比如《今日頭條》來請教大俠呀。如今這時代,有的是熱心人。
健身用琴選擇什么樣的琴合適呢?不求最好,只求音色音質自己喜歡就行。不同品牌的琴音色音質都不盡相同的喔。甚至同一品牌的琴中各架琴的音色可能都不盡相同。因為鋼琴成品出廠時都是手工調試的。電子琴和電子鋼琴也是可以考慮的。特別是,當你開始學一首曲子的時候,疙疙瘩瘩、叮啊咚啊,肯定難聽,還會擾鄰。這時候,你插上耳機,或者把音量調輕一點,就OK了唄。
外行學琴,不要拘泥于細枝末節(jié),不要被專業(yè)人士強調的練琴須知所束縛。比如,幾乎所有教材都說彈琴的手形應該象小雞啄米一樣,擊鍵才穩(wěn)準有力。但我們的鋼琴王子郎朗卻不是這么說。他說,手指應該象壁虎一樣,緊緊地貼在鍵盤上、粘在琴鍵上。你說你聽誰的?還有,是不是應該視譜彈。這個因人而異。但我們看到,真正名家表演的時候都是不看譜的。這就給了我們一個啟發(fā):五線譜只是學習曲子時的工具、跳板,真正學會了,就可以扔了。甚至學會一句扔一句,彈的時候就根本不用看譜。
如果你用兩到三個月的時間就能學會一首曲子,這已經是相當不錯的啦。也就是說,你能在一到兩年的時間內就學會5至10首左右的曲子,天天復習(一到兩個小時),就可以把這5至10首左右的曲子保持在手上。那你的閑暇時間就被充分利用起來了,甚至,可能還會覺得時間不夠用了。
不求進度,不趕演出,不應付考級,不面對朋友圈壓力;不追求炫技,只追求意境;也沒有同行競爭。想彈就彈,有空就彈,這種學琴練琴彈琴的體驗真是太棒了。
為了方便你初學入門,附上巴赫的《小步舞曲》譜子。
曲子簡單易學,委婉動聽。彈奏時,可以隨心所欲,不受表情記號約束,任意發(fā)揮。因為我們不賣票,沒有對不起的觀眾、聽眾。我們只追求對意境的享受,兼而鍛煉我們的肢體、大腦,延緩精神和機體的衰老。
所標指位,僅供參考。指法一定是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從這個意義上說,學彈一首曲子,主要是配指位。反復配,反復試,覺得指位配得合理了,順手了,記住了,且反復練得眼光已經能夠先于手指到達下一把位的那鍵時,這曲子也就會彈了。
最后告訴你,優(yōu)美的曲子都喜歡重復。一般四個小節(jié)成一句。其他稍有變形,大多是重復。因此,學會一首曲子并不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