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麻楂是我們膠東半島對一種野菜的稱呼,這種野菜學名稱銀柴胡,我們方言稱為山麻楂菜,也有的寫作山苜楂或者山木楂。這種野菜并不是農村山上隨處可見,它對生存環(huán)境要求極高,一般只生長在高山上,丘陵平原地帶不易生長。在我們膠東半島,招遠、蓬萊、棲霞等山區(qū)經?梢砸姷。但在我們招遠本地,西部和北部的山區(qū)可以見到,南部和東北南的丘陵地帶沒有生長。
晏子從小在招遠東南部農村長大,知道這種野菜是20多歲以后在城里工作,和朋友們一起去北部羅山爬山,才認識了這種野菜,因為感覺確實好吃,才會每年和朋友們一起到山上去采摘這種野菜。近幾年經常到西部的靈山上采摘,招遠西部的霧云山一帶也有分布,基本上都是在較高的山上,山根下極少有生長。
這種野菜是多年生草本植物,也是一種地道的中草藥植物,葉子對生,嫩葉翠綠,經開水焯后浸泡可食。每年清明節(jié)以后到5月上旬,是最佳采集期。到5月中旬以后抽桿硬化,便無法食用了。做為一種純粹的山野菜,它是百分之百的綠色天然食品。它不僅味道鮮美,而且還富含營養(yǎng),如果說其營養(yǎng)價值,值得一提的是它富含維生素C及鈣、鋅、鐵等微量元素,至于葉綠素、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粗纖維這些正常野菜所含的營養(yǎng),那就更不必說了。常食山麻楂,可以軟化血管、調節(jié)內分泌和幫助消化。
這種野菜具有山野菜的特殊滋味和氣味,但是食用必須經過開水焯后浸泡24小時以上,如果不浸泡就吃,肯定苦澀難咽。至于說吃法,主要是涼拌、熱炒和做餡包包子包餃子。包餃子適合比較嫩的小芽,包包子可以略微老一些。涼拌可分辣椒油攔和大蒜拌兩種,飯店通常用大蒜拌,晏子比較喜歡用辣椒油拌。記得那年朋友們一起聚餐,晏子用辣椒油拌了一盤山麻楂,朋友們最后連湯都喝了一干而凈,至今朋友們聚會時大家還會提起。辣椒油拌山麻楂做法非常簡單,取浸好的山麻楂葉待用,鍋內加油燒熱,加上幾個大料和大蒜瓣嗆鍋,油微涼一下加上紅辣椒調出辣椒油,再將山麻楂下鍋,加入咸鹽、味極鮮醬油、香油、蠔油調勻即成。熱炒是加入肉絲,不過極少這種吃法,另外個別地方也有用之做小豆腐的,但不多見。包餃子和包餃子,應該加入適量韭菜調合,多放五花肉。因為這種野菜喜歡大油水,做餡時最好加點純凈水,不要使餡太干。要求吃餃子和包子時一咬就有水那樣的感覺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