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的確是執(zhí)行的是窮兵黷武的策略。
因為蜀漢的重要人物在民間都是很正面的形象,比如劉備關羽張飛桃園三杰義,關羽是武圣,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趙子龍一身是膽。所以很多人喜歡蜀漢。但是喜歡歸喜歡,史實歸史實,蜀漢窮兵黷武也是事實。
諸葛亮北伐打的旗號是恢復漢室,蜀漢的主體是誰?
巴蜀之民,恢復還是不恢復漢室,我們不從大義的角度去聊,從巴蜀之民的角度去聊,你覺得北伐對巴蜀土著有沒有好處?
北伐成功,巴蜀之民還是巴蜀之民,北伐失敗,巴蜀之民還是巴蜀之民。
所以北伐之時,巴蜀當?shù)毓賳T都是很反對的,比如陳壽的老師譙周就是極力反對的。他還寫了《仇國論》來詳細論述。后來投降最積極的也是此公,為什么?因為不發(fā)生戰(zhàn)爭是保護巴蜀之民最好的方式。他們打心底是站在巴蜀之民而不是蜀漢的角度去考慮。
有些人說蜀漢為什么連個史官都不設,還有些人說為什么打到成都,劉禪就選擇投降。
道理也在這里,因為得不到蜀地老百姓的支持。
雖然劉禪在位四十多年,也提拔了不少巴蜀當?shù)氐墓賳T,但核心的還是這些外來的人掌控。
不管劉備集團還是劉璋集團,他們都是外來的,他們對巴蜀之民采用的是壓制的方式。曾經有巴蜀土著趙韙想奪權,可惜被劉璋打敗,因為東州人拼死護衛(wèi)。東州人也是外來人。
蜀漢集團的情況有點像哪里呢?有點像那個島的以前的結構,這里就不點明了,知道也不要說破。
劉備集團將蜀漢只是作為基地,因為凡偏安巴蜀最后都只有滅亡一路。這一點諸葛亮和劉備都十分清楚,所以不管是劉備和諸葛亮只要一找到機會就會想打出去。比如劉備拼了家底也要和東吳拼,諸葛亮北伐也是這個道理。
到了姜維時期,偏安已經成了現(xiàn)實,此時再北伐的意義與諸葛亮時期的北伐的意義就完全不同了。因為根本不可能打出去了。
窮兵黷武是諸葛亮和劉備的必然選擇,因為不想被滅,想要出去,必須如此,所以隆中對時益州是沃野千里,到了出師表時就成了益州疲敝。
諸葛亮北伐的軍費還是從討伐南中時,將那些頭領的財富沒收后得來的,否則短短幾年,諸葛亮怎么可能弄到這么多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