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頭條邀請
長陵(明成祖朱棣)
長陵是明十三陵之首,安葬著永樂皇帝和他的皇后徐氏。明成祖朱棣可是一位著名皇帝,遷都北京就是他的決定,可以說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整個中國的政治格局。而長陵是永樂皇帝建北京皇宮(故宮)的第三年(公元1409年)自建的“壽宮”。陵園規(guī)模宏大,用料嚴格考究,施工精細,工程浩繁,營建時日曠久,僅地宮就歷時四年。
為何仁厚的皇帝會中年暴斃
?獻陵(明仁宗朱高熾)
明獻陵是中國明朝第四位皇帝明仁宗朱高熾和皇后張氏的陵墓,坐落在北京西北郊昌平區(qū)境內(nèi)的燕山山麓的天壽山,是明十三陵之一。朱高熾是朱棣的長子,生性端重沉靜,言行識度,喜好讀書。由于他的儒雅與仁愛深得皇祖父朱元璋的喜愛。但身形較胖,導致身體較弱。不過這么一個內(nèi)斂的人,居然會中年暴斃,死因至今還是一個謎。
文人與藝術(shù)家的保護者
?景陵(明宣宗朱瞻基)
明景陵,位于天壽山東峰(又名黑山)之下,是明朝第五位皇帝宣宗朱瞻基與皇后孫氏的合葬陵寢。他是明仁宗朱高熾長子,幼年就非常受祖父朱棣與父親的喜愛與賞識。永樂九年(1411年)被祖父立為皇太孫,數(shù)度隨朱棣征討蒙古。朱瞻基在性格上,與其父朱高熾相似,也具有他父親那種對皇帝作用的理想主義的、然而是保守的想法。朱瞻基是文人和藝術(shù)的庇護人,他的統(tǒng)治的特點是其政治和文化方面的成就。不過這位皇帝也是38歲就去世了。
容易輕信別人的皇帝陵
?裕陵(明英宗朱祁鎮(zhèn))
明裕陵,位于明十三陵天壽山西峰石門山南麓,是明朝第六位皇帝明英宗朱祁鎮(zhèn)和皇后錢氏、周氏的合葬陵寢。裕陵經(jīng)多年風雨已殘破不全,于2001年進行了徹底的修繕。歷史上記載,這位皇帝是一個非常善良、容易輕信別人的人,甭管是好人壞人,都相信,以至于治國時好時壞沒個準兒。他最大的功績就是廢除了“殉葬”制度(過去但逢帝崩,總要后宮多人殉葬)。
這里葬著的皇帝有一副傳世名畫
?茂陵(明憲宗朱見深)
明茂陵,位于明裕陵右側(cè)的聚寶山下,是明朝第八位皇帝明憲宗朱見深和王氏、紀氏、邵氏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寢。明憲宗朱見深,初名見浚。英宗長子。這位皇帝在位初年恢復了朱祁鈺的皇帝尊號,平反了于謙的冤屈,任用賢明的大臣治國理政同時能夠?qū)捗赓x稅、減省刑罰,使社會經(jīng)濟漸漸復蘇。不過在位期間也任用奸邪。他有一副畫作名為《一團和氣圖》,頗為有名。
最勤奮的明朝皇帝陵墓
?泰陵(明孝宗朱祐樘)
明泰陵,位于北京筆架山東南麓,這里又稱“施家臺”,或“史家山”,是明朝第九位皇帝孝宗朱祐樘及皇后張氏的合葬陵寢。朱祐樘,是憲宗第三子。據(jù)歷史記載,孝宗是明代中葉唯一的較為勵精圖治的賢君。不過泰陵損毀卻很嚴重。
明十三陵中磚碑銘文最多的陵墓
?康陵(明武宗朱厚照)
明康陵,位于昌平天壽山陵區(qū)蓮花山東麓,是明朝第十位皇帝武宗朱厚照和皇后夏氏的合葬陵墓。建陵用時1年,總體布局沿襲前制,呈前方后圓形狀?盗晔悄壳鞍l(fā)現(xiàn)的十三陵中磚碑銘文最多的一個陵。該陵建于正德十六年(1521年),占地2.7萬平方米。明末,康陵曾遭到燒毀,在清朝乾隆年間,曾被整修。
超級強勢的明朝皇帝
?永陵(明世宗朱厚熜)
明永陵位于陽翠嶺南麓,是明朝第十一位皇帝世宗朱厚熜及陳氏、方氏、杜氏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寢。說朱厚熜,您還不一定知道是誰,不過他號嘉靖,正是著名的嘉靖皇帝。嘉靖帝的性格偏狹而苛刻,是中國歷史上最為獨特的皇帝,也是繼朱元璋與朱棣之后最為強勢的明朝皇帝。
嘉靖帝在位前二十年中,英明苛察,嚴以馭官,寬以治民,整頓朝綱,減輕賦役,嚴格約束宦官勢力,對外蕩平倭寇,開創(chuàng)了嘉靖中興的局面,可以稱得上是位有作為的皇帝。后期雖然崇奉道教,二十余年不視朝,仍十分勤政,堅持親自批閱奏疏,未曾一日間斷對朝政的過問,始終牢牢掌控著時局。嘉靖帝在位期間進一步鞏固了明朝的統(tǒng)治,為隆慶新政與張居正改革奠定了基礎。
輔佐大臣比皇上還出名兒
?昭陵(明穆宗朱載垕)
明昭陵位于北京昌平區(qū)大峪山東麓,是明朝第十二位皇帝穆宗朱載垕及其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寢。是目前十三陵中第一座大規(guī)模復原修葺的陵園,也是陵區(qū)正式開放的旅游景點之一。
他是嘉靖帝第三子,明世宗病死后繼位。少年因其母親不受寵,所以得不到父皇寵愛。登基前的內(nèi)憂外患使他關(guān)心朝局,對他登基后處理政務有著較大的影響。倚靠張居正等大臣的盡力輔佐,實行革弊施新的政策。 但因為沉迷媚藥,也服這些媚藥助興,導致慌于政事。
隨葬文物出土最多的明皇陵
?定陵(明神宗朱翊鈞)
明定陵是明代第十三帝神宗顯皇帝朱翊鈞(年號萬歷)的陵墓。這里還葬有他的兩個皇后(孝端、孝靖)。定陵早在萬歷帝生前就開始營建。陵墓建成時皇帝只有28歲,直到1620年才正式啟用,該陵墓整整閑置達30年之久。定陵成為十三陵中最大的三座陵園之一(成祖長陵、世宗永陵、神宗定陵)。完全仿照他的祖父世宗的永陵建造。
景泰皇帝一手帶火了景泰藍
?慶陵(明光宗朱常洛)
慶陵,位于十三陵中的長陵西北1.5公里,獻陵西北約0.5公里,北京昌平天壽山陵內(nèi)黃山寺二嶺南麓,是明朝第十四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和皇后郭氏、王氏、劉氏的合葬陵寢。朱祁鈺知人善任,在外依靠于謙,在內(nèi)信任興安,不近聲色,使得大明江山社稷轉(zhuǎn)危為安,可謂是英明之主。但他在天性之間未能盡善盡美,因而使奸臣趁機作亂。雖然他在位僅七年,而且局勢動蕩,不過他還是一手帶火了景泰藍,不然為什么叫“景泰”藍呢。
與魏忠賢共事的傳奇皇帝
德陵(明熹宗朱由校)
明德陵是明朝第十五位皇帝熹宗朱由校和皇后張氏的合葬陵墓,位于天壽山陵域潭峪嶺西麓。德陵是明代營建的最后一座帝陵。朱由校在位期間,客氏與魏忠賢專權(quán),任他們制造“乙丑詔獄”、“丙寅詔獄”等冤獄,殘酷迫害企圖改良明朝政治的東林黨人。魏忠賢等人對東林黨人的迫害不斷激起民變。天啟七年(1627年),落水生病的朱由校服用“仙藥”身亡,終年23歲。
末世皇帝,景山歪脖樹上自縊而亡
思陵(明毅宗朱由檢)
明思陵,位于北京昌平區(qū)天壽山,明思宗朱由檢與周皇后及田貴妃之合葬墓,是明十三陵之一。明思宗是明光宗朱常洛第五子、明朝最后一位皇帝,1628年即位,至1644年明思宗見明朝大勢已去,于紫禁城后景山自縊身亡。由于明朝整體崩壞,早就沒有國力蓋陵墓了,所以有這個石五供,也就還不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