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后期,朝堂之上出現(xiàn)了宦官黃皓擅權。劉禪非常寵幸黃皓,黃皓也掌握了一定權力,尤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蜀漢政策的推行。黃皓擅權期間,排擠忠良。一些大臣在黃皓的打擊之下,要么被處處掣肘,要么不被重用。羅憲本可以成為蜀漢棟梁,由于黃皓得不到重用。姜維身為蜀漢最重要的軍事官員,也由于黃皓的原因不敢回朝。蜀漢滅亡,黃皓在一定程度上要負一定責任。
為什么諸葛亮不趁著黃皓羽翼未豐的時候,將其誅殺,消除蜀漢的威脅。
由于受到《三國演義》和民間文學的影響,諸葛亮是一個被神化的人物。不少人認為諸葛亮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蜀漢滅亡都可以預料。實際上諸葛亮只是一個凡人,他的能力也有限。諸葛亮能做到的就是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做好自己的事情。諸葛亮在世期間,在各個方面已經做得非常好,蜀漢的大小政事,諸葛亮基本上都要過問。史書記載,凡是杖責二十以上的刑罰,諸葛亮都要親自過問。
諸葛亮不是一個善殺之人,但是對于危害蜀漢政權或者有損于北伐大計的人絕對不客氣。諸葛亮當政期間,也曾經誅殺過大臣和親信,也曾經流放過大臣。諸葛亮沒有殺掉黃皓的原因,肯定因為當時黃皓對于蜀漢政權沒有威脅。
史書沒有記載黃皓的生卒年月,所以我們也無從知道黃皓的年齡,所以不太清楚黃皓是不是和諸葛亮一個時代,或者諸葛亮死的時候年齡有多大。其實我們也不用管黃皓的年齡。只要看看諸葛亮在世的時候,黃皓有沒有做出什么有損于蜀漢的行為即可。通過史書可以得知,諸葛亮在世時,黃皓并不顯赫,更沒有達到弄權的地步。黃皓發(fā)跡之時,已經是在后諸葛亮時代。蔣琬、費祎、董允在世之時,黃皓一直沒有表現(xiàn)的機會,官職也不高。史稱:
后主漸長大,愛宦人黃皓。皓便辟佞慧,欲自容入。允常上則正色匡主,下則數(shù)責於皓。皓畏允,不敢為非。終允之世,皓位不過黃門丞
董允已經是后諸葛亮時代的人物,董允時代黃皓的官職不過是黃門丞。諸葛亮時代,黃皓的級別肯定會更低。諸葛亮時代的黃皓,充其量也就是一個小太監(jiān)。諸葛亮時代,像黃皓這樣的小太監(jiān)比比皆是。諸葛亮完全沒有必要殺死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太監(jiān)。
董允去世之后,陳祗不僅不再限制黃皓,反而和黃皓相互勾結,黃皓才逐漸有了參與政事的機會。陳祗死后,黃皓失去了最后的牽制力量,開始擅權。劉禪對于黃皓也是言聽計從,任由黃皓擅權,黃皓才真正把持朝政。此時已經是258年,距離諸葛亮去世已經24年。諸葛亮再厲害也不知道蜀漢會出現(xiàn)一位擅權的太監(jiān)黃皓,更無從殺死黃皓。
黃皓擅權之后,離間皇族關系,拉攏朝政,打擊反對者。姜維曾經建議劉禪處死黃皓,但是被劉禪拒絕。姜維害怕被黃皓迫害,只得在沓中屯田,蜀漢政權和軍權出現(xiàn)了分離。
黃皓能夠擅權,甚至讓姜維害怕,說明他有一定智慧。史書中評價黃皓“便辟佞慧”,這個評價雖然不是褒義評價,也不完全是貶義詞。從黃皓的履歷來看,他有一點小智慧,也知道如何自保。黃皓這樣的人,肯定知道如何察驗觀色,更懂得如何在險惡的宮廷中求得生存。
諸葛亮時代,劉禪都得夾著尾巴做人,都沒有掌握任何實權,更不用說黃皓。黃皓肯定知道諸葛亮的為人,也不敢在諸葛亮面前表現(xiàn)地“過于活躍”。劉禪就算喜歡黃皓,也不敢表現(xiàn)出來。如果劉禪表現(xiàn)出寵幸宦官的勢頭。諸葛亮極有可能會斬草除根。諸葛亮時代的黃皓自然會夾著尾巴做人,劉禪也不敢表露出對黃皓的寵幸。
諸葛亮死后,黃皓才敢逐漸顯露自己的本性。董允對黃皓不感冒,董允活著的時候,黃皓也不敢太過分。董允死后,黃皓便和陳祗互為表里,逐漸掌握政權。陳祗死后,黃皓趁機開始了自己的擅權之路。蜀漢滅亡之后,鄧艾本來想殺了黃皓。但是黃皓通過手段,成功地買通了鄧艾身邊人,最終免于一死。
蜀漢滅亡,黃皓確實需要負一定責任。但是也不能把所有責任推給黃皓。黃皓雖然擅權,基本上在劉禪許可范圍內擅權。蜀漢的大權一直掌握在劉禪手中,而不是黃皓手中。只要劉禪愿意,隨時都可能打倒黃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