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不買手機背后其實暗示著青春期的孩子與父母的關(guān)系。如果只是就事論事,那問題將會層出不窮,手機之后還會有衣服、鞋子等問題;如果父母了解孩子在青春期不同階段的不同特點,并且采用相對應(yīng)的態(tài)度,那手機這樣的問題就不會成為一個問題了。
對此問題,我的看法是:
面對青春期的孩子,父母需要持有高度支持和高度要求的明確態(tài)度。
01
15-17歲青春期孩子的特點
孩子從“為什么我不能”逐漸進入→“我如何才能變得重要”階段,他的生活焦點由“追求自由”逐漸進入→“卓爾不同”階段。
1)叛逆、冒險、勇于嘗試、標新立異、理想化、不切實際等這些都是這個階段孩子的特征。
2)孩子需要成人的幫助,比如說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建立良好的個人行為準則等。
這里有兩點要明確:
支撐這2點需要建立2個意識:
3)孩子會像哲學家一樣思考。因此,多問孩子,多傾聽孩子,這是最好的與孩子的聯(lián)結(jié)方式。
4)追求自由是孩子的行為特征。因此,父母要放開手,盡可能的讓孩子自己去選擇。
02
父母應(yīng)該怎么和孩子相處?
1)避免陷入2個誤區(qū)
1、父母“裝傻”。面對孩子對自己的質(zhì)疑,會王顧左右而言他,或者不承認自己當時的諾言。這樣的結(jié)果只能失去孩子的信任,親子關(guān)系也會漸行漸遠。
2、父母仍然在用對待小孩子的方式對待青春期的孩子。比如說,嘮叨、說教、懲罰等教育方式。這只能引來孩子的對抗和叛逆,“不聽話”是再正常不過的反應(yīng)了。
2)我有3個建議,希望能幫到你
建議一:事關(guān)孩子自尊的事情,要高度支持。
1、因為處于青春期階段的孩子常常會有“假想關(guān)注”、“怕低人一等”、“自卑”等心理狀態(tài)。所以對于孩子的衣食住行的基本物質(zhì)條件,父母需要給予滿足。
2、買手機的事情是個可以孩子交流的契機,也是教育孩子的機會。比如說,可以借此了解孩子的朋友圈,他在和誰聯(lián)系。和孩子談?wù)勱P(guān)于友誼的理解;可以和孩子談?wù)劷疱X和財富的關(guān)系,聊聊錢是怎么來的,錢應(yīng)該怎么花。
建議二:事關(guān)他人的事情,要高度要求。這里有個關(guān)鍵點容易被忽視,很多家長關(guān)于“原則性”的事情,其實都是他們自己定的,也就是這是“自家”的事情,還涉及不到與“他人”的關(guān)系。所以說,當孩子的行為規(guī)范違背主流價值觀時,比如說法律、社會規(guī)范等約定俗成的事情時,必須對孩子高要求,不然就是沒有家教。這是作為家長的基本責任,不能隨意放任孩子,這樣也就不會落入“驕縱”孩子的陷阱之中。
建議三:父母需要透過孩子要手機的表面看到事情內(nèi)在的本質(zhì)——他想要什么。
個體心理學之父阿德勒說:每個人行為的背后都是有其目的的。
孩子也同樣如此。孩子需要手機,上網(wǎng)課只是手機用途之一,更多的是需要和同伴聯(lián)系,在同伴中擁有自己的位置。因為進入青春期的孩子,他與同伴關(guān)系已經(jīng)超越了家庭關(guān)系,他在尋求同伴的接納和認可。
03
總結(jié)
父母在面對青春期孩子的時候,需要轉(zhuǎn)變過去的教育思維——由保姆式轉(zhuǎn)換為教練式,需要深入了解孩子的青春期特點,這樣才能在孩子需要幫助的時候給予他最有力的支持,否則所有的教育行為都將是沉重的枷鎖,嚴重阻礙孩子的成長,只會帶來孩子的叛逆和反抗。
在孩子的青春期里,父母們其實就可以看出他的生活方式,因為孩子在這個階段已經(jīng)接近于成年人了。
最后,我想用個體心理學之父阿德勒的一段話來結(jié)束今天的話題:
青春期是人成長中的一個重要過程。在這個時期,如果家長用放任或過度干預的方式養(yǎng)育孩子,將會妨礙和阻止十幾歲的孩子順利完成其完整的成長。如果我們能夠深入了解孩子,給予孩子更加獨立自主和表達自我的機會,那么在孩子的青春期這一階段,我們將看到他們更好的表現(xiàn)。
【陪娃兒讀書的娃兒她爸】獨特觀點(第116篇)
——END——
“我一直在努力學習像阿德勒一樣思考和生活,我相信我們可以帶著勇氣去幸福的生活!
我是【陪娃兒讀書的娃兒她爸】,以我70后中年男人的家庭教育經(jīng)驗和你一起,我們共同進行一次有深度的思考,找出一個有溫度的答案。
謝謝持續(xù)關(guān)注我,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