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我們傳統(tǒng)的育兒觀念中孩子是不能豎著抱的,因為豎著抱容易傷到孩子的頸椎。那么新生兒真得不能豎著抱嗎?

新生兒可以豎著抱

新生兒橫著抱的時候,頸椎的受力是橫向的;當(dāng)寶寶豎著抱的時候,頸椎的受力是豎著的,但是沒有研究證明拿著豎立對孩子來說有害。只是新生兒的頸椎不足以支撐腦袋,所以在孩子豎抱的時候需要扶住孩子的大腦袋。

我們也可以看看明星的做法,比如林志穎當(dāng)時抱著自家的雙胞胎的時候,就是豎著抱的;剛剛出生的寶寶醫(yī)生也會建議讓孩子趴在媽媽的身上,這被稱作袋鼠育兒法。

新生兒豎抱的注意事項

0-1個月的寶寶被稱為新生兒,所以以每次豎抱的時間不要超過10分鐘;

1-3個月的寶寶,孩子脖頸的力量會不斷的增加,這個時候豎抱的時間不要超過15-20分鐘;

3-6個月,寶寶已經(jīng)可以抬起自己的頭了,這個時候,豎抱的時間可以由孩子來決定。

豎抱的姿勢有哪些

袋鼠育兒法。拖住孩子的屁股和頸部,把孩子的頭偏向一側(cè),讓孩子的臉貼住胸口。如果把孩子的頭抬得高一些,把臉轉(zhuǎn)向一側(cè),這被稱為高位豎抱法,也就是平時大家拍嗝的時候讓孩子趴在肩上。

面對面豎抱。大人一只手拖著孩子的脖子,一只手拖著孩子的屁股,讓父母和孩子臉對臉。

寶寶豎著抱的時候

很多媽媽發(fā)現(xiàn)孩子豎抱之后就不愿意在橫著被抱了,這是因為孩子豎抱嘗到了甜頭。

豎抱開闊了孩子的視野,可以讓孩子看到更多的風(fēng)景,所以豎抱可以刺激孩子的視覺發(fā)育和孩子的認(rèn)知。

豎抱增加了孩子和父母的互動,讓寶寶和父母的肌膚接觸面積更大,可以有效刺激寶寶大腦發(fā)育,更有利于孩子大腦發(fā)育。

豎抱更容易滿足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心里需求。能夠讓孩子獲得更多安全感,有利于孩子的心里健康發(fā)展。

所以說,孩子是可以豎抱這,只要注意好時間和姿勢,抱起來完全沒壓力。

最佳貢獻(xiàn)者
2

我們都知道,小寶寶剛出生不久,身體的很多部位都是非常脆弱的,所以對小寶寶的抱姿也有很多講究,不正確的抱姿,很可能會傷害到寶寶的脊椎。

那么怎樣抱小寶寶才是正確的呢?

1、橫抱

這是抱新生兒的最佳方法,沒有之一。橫抱時需要將寶寶仰面抱在手臂中,用左手托住寶寶的背、頸、頭,右手托住他的小屁股和腰,這種的抱法能使寶寶的頭部和肢體受到很好的支撐,保證了寶寶的舒適度,同時也安全。

2、豎抱

新生兒盡量不要豎抱,如果非要豎抱的話,一定要注意將寶寶的頭部托住,盡量不要給寶寶的脊椎施加壓力。

等到寶寶三個月的時候,這時橫抱已經(jīng)不能滿足他對外界強(qiáng)烈的求知欲了,此時豎抱的次數(shù)就可以比之前增加了,但是豎抱的時間不宜過長。豎抱的時候,讓寶寶靠在寶媽的肩膀抱著。寶媽一只手支撐寶寶的臀部,另一只手扶住寶寶的頭頸部,使寶寶靠住媽媽的肩膀,直臥在媽媽的懷里。這樣的抱法能讓寶寶換個角度看到不同的世界,寶寶會比較興奮。而且豎抱對于溢奶、吐奶的寶寶也是很有幫助的。

(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

3、飛機(jī)抱

這個適用于安撫一直哭鬧的寶寶,尤其是腸脹氣或腸絞痛的寶寶。媽媽用前臂挽住寶寶的胸部和頭部,確保孩子的臉朝外,并且頭部能夠從媽媽的手臂獲得支撐,用另一支手輕拍或安撫寶寶的背部。

(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

4、朝前抱

這應(yīng)該也算是豎抱的一種,不同的是這種抱法是讓寶寶的背部躺在媽媽的胸上,一只手托住他的小屁屁,另一只手挽住他的胸部,時時刻刻注意孩子頭部的支撐情況。

需要注意的是朝前抱要確定寶寶的背部乃至頭部的重量都靠在媽媽身上才可以。

總的來說,3個月前的小寶寶最好采用橫抱,3~6個月的寶寶就可以豎抱了,但要根據(jù)寶寶的實際情況來掌控豎抱的時間,過了6個月的寶寶,抱的姿勢就有很多種了,不過最重要的還是要注意安全。

3

當(dāng)寶寶離開被羊水包圍的恒溫子宮,來到這個陌生世界時,TA們是需要我們給予特殊的呵護(hù)。新生兒出現(xiàn)后,人們抱TA的首發(fā)是很有講究的,由于寶寶出現(xiàn)30天以內(nèi),頸肌還未完全發(fā)育,軟軟的身子還不能支撐占身子1/4的頭部重量,所以若抱的姿勢不對,容易造成斜頸,不利于寶寶健康發(fā)育。

一、新生兒常見的 3 種錯誤抱法

1、搖晃抱寶寶

很多新手寶媽在看見新生兒哭或從睡夢中醒來時,都會抱著寶寶搖晃。殊不知,這種做法若掌握力道不準(zhǔn),則會會對寶寶造成傷害,可能你覺得力道不錯,但寶寶就不一定覺得舒服,并且搖晃力度不對,還可能會導(dǎo)致寶寶頭部及其他部位受傷。

2、豎著抱寶寶

新生兒頭部重量占全身1/4,若豎抱寶寶,很容易將寶寶頭部重量全部壓在頸部和脊椎上。對于未滿3個月齡的寶寶來講,TA們的頸椎還不能完全支撐整個頭部,所以就很容易傷害寶寶的脊椎,當(dāng)時可能很難發(fā)現(xiàn),但會影響寶寶生長發(fā)育。

3、長時間抱寶寶

由于新生兒所需的睡眠時間比較長,每天至少需20小時的睡眠,所以除了喂奶、洗澡或換尿布時需抱寶寶之外,其余時間不應(yīng)該過度抱新生兒,否則不利于寶寶骨骼生長。

二、不同月齡的寶寶應(yīng)該怎么抱?

1-2個月齡的寶寶:橫抱

由于這時的寶寶剛剛離開媽媽的身體,身體各器官還未完全發(fā)育成熟,所以此時是很需要媽媽的懷抱。這時需要重點保護(hù)寶寶的頭和腰部,寶媽寶爸在抱時,將寶寶頭枕在右手

臂彎里,左手則托著寶寶背和腰部,并夾住寶寶雙腿,托住寶寶整個下肢,右手臂需比左手臂高10㎝左右。橫抱法可將寶寶的脊椎和手肘保持在同一水平線上,有利于保護(hù)寶寶的脊椎。

3-4個月齡的寶寶:斜抱

對于這個月齡的寶寶來講,體重比出生時增長了一倍,脊椎和骨骼也得到了發(fā)育,所以已經(jīng)不能只滿足橫抱了,但此時也不可采取豎抱,最適合這個月齡寶寶的抱法便是斜抱。平時喂奶或拍嗝時,也可用斜抱來完成。過早豎抱,久而久之就容易傷害寶寶脊椎,造成駝背,甚至還可能會出現(xiàn)斜頸的現(xiàn)象。

5-6個月齡的寶寶:豎抱

6個月齡以上的寶寶骨骼和脊椎發(fā)育已經(jīng)相對比較好些了,那么此時這可采取豎抱。而豎抱的方法也是很有講究,需一手托住寶寶頭、頸及背部,防止寶寶背部脊椎向后翻到,另一只手則需托住寶寶臀部。

4

國內(nèi)最大的育兒誤區(qū)之一就是只能橫抱,不能豎抱!你可以去查資料,沒有任何一個權(quán)威機(jī)構(gòu),任何一本權(quán)威資料禁止豎抱。實際上,豎抱也有很多好處。只要注意豎抱的姿勢正確。

為什么國內(nèi)的育兒理念總是說不能豎抱?

因為嬰幼兒的脊椎發(fā)育不完善。所以嬰兒直立起來的時候,頭直不起來,腰也直不起來,彎曲的身形是對脊椎造成最大壓力的。而橫抱的時候,壓力會平均分布,脊椎受到的壓力會比較小。這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前提是,姿勢不正確才會造成豎抱有風(fēng)險。姿勢正確的情況下,對孩子脊椎造成的壓力和橫抱是差不多的,不存在豎抱比橫抱危險的說法。

正確的豎抱姿勢是,孩子的頭靠在你的肩膀上,大人的手托住寶寶的屁股和腰部,或者是一手撐著寶寶的脖子,一手撐著寶寶的屁股和腰部。這樣豎抱,就降低了寶寶脖子和腰部的壓力。

豎抱有很多好處

可以緩解胃食管返流和吐奶的癥狀

寶寶趴在你胸口,聽著你的心跳,更有安全感

寶寶視野比較好,有助于大腦的發(fā)育

除了橫抱和豎抱,還有很多適合的姿勢。如飛機(jī)抱,可有效緩解腸絞痛。坐懷抱等等。無論哪種抱姿,只要保持寶寶的頭,頸部,腰部是一條直線,就不會對孩子造成傷害。如圖所示是飛機(jī)抱的正確姿勢


最后要強(qiáng)調(diào)一下,無論哪種抱姿,都不應(yīng)該長久的抱著,應(yīng)該經(jīng)常變換姿勢。除此以外,孩子應(yīng)該在醒著的時候多趴著玩,有利于他神經(jīng)發(fā)育和肌肉的鍛煉。就是美國兒科學(xué)會提倡的tummy time。

楊校長談育兒,致力于傳播科學(xué)育兒知識,培養(yǎng)高情商高智商的孩子,我們一路同行

5

怎樣的抱姿才正確?那先需要了解嬰兒脊椎的形狀。

嬰兒脊椎的形狀跟成人不同,由于在胎兒時期時蜷縮在母體內(nèi)的關(guān)系,嬰兒的脊椎即使在出生后的很長時間,都保持著C字型,要到6個月以后才慢慢地變直,直到后來呈S型。

因為新生兒的脊椎是C型的,而且頭部沉重,頸部無力,抱寶寶的時候,一定要護(hù)住頭頸部。


分享如下幾種正確的抱姿。

1.平抱

這是最常見的抱姿,將寶寶的頭放在媽媽的肘關(guān)節(jié)上,媽媽的整個手臂托住寶寶的背部和臀部,另一只手從另一個方向護(hù)住寶寶屁股。這種抱姿能讓寶寶整個處于媽媽的懷抱之中,會特別有安全感。



2.拍嗝式抱法

這是很多寶寶都喜歡的一種抱法,有的寶寶一橫抱就打挺,但是換成這種拍嗝式的豎抱,就立馬安靜下來。這種抱法的要點是,寶寶的頭要靠在媽媽的肩頭,媽媽的一只手托住寶寶的屁股,另一只手護(hù)住寶寶的脖頸和背部,防止他亂晃動。



3.趴式抱法

一般在寶寶發(fā)生腸絞痛或腸脹氣的時候采用這種抱法,能緩解寶寶不適。讓寶寶以俯臥的姿勢趴在媽媽的手臂上,臉朝外,媽媽的另一只手可以輕拍安撫。


4.面對面抱法

將寶寶的腳朝向自己,一只手托住寶寶的頭和后背,另一只手托住寶寶的臀部,這種抱法能讓寶寶一眼就看到媽媽,非常適合親子互動。不過,這個動作對媽媽的臂力要求較高,不可長時間使用。

總結(jié):不管是哪種抱法,都要固定好寶寶的脖頸,以免發(fā)生危險。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能幫到你!

6

因為寶寶的脊椎是直的,而且還沒有發(fā)育成熟,身體的各個部分包括骨骼都比較柔軟,如果錯誤的姿勢抱寶寶,對他們的發(fā)育成長會造成重大的影響。

下面請看一個新西蘭男人教你如何抱小孩!快點帶上孩子爸看一看!有趣又好記!

各種趣味抱法

1

搖籃抱


一個小祖宗(單手抱)


兩個小祖宗(雙手抱)


溫馨提示

抱寶寶時,動作要輕柔,適當(dāng)始終微笑地注視著寶寶的眼睛,動作不要太快太猛,即使在寶寶哭鬧時,也不要慌亂。多數(shù)寶寶喜歡用平穩(wěn)的方式抱著自己,這使他們感到安全。

2

正常豎抱


正抱


反抱


護(hù)住寶寶上身,比如用下巴


溫馨提示

滿月后,可適當(dāng)豎抱,6個月以后,豎抱,在抱寶寶之前,應(yīng)洗凈雙手,拿掉手上硬物,以免劃傷寶寶嬌嫩的肌膚,雙手冰冷不宜抱孩。

3

正反面抱

孩子面向自己


孩子面對別人


溫馨提示

滿3個月前,寶寶頸部力量很弱,還無法支撐自己的頭,所以在抱起和放下寶寶的過程中,應(yīng)始終注意支撐著他的頭。

4

花式抱法

就像抱個箱子或者啤酒


就像在手拿電話


就像在跳舞


溫馨提示

每次開心的游戲之后,最好能靜靜地抱寶寶一會兒,讓他安靜放松一下。


5

情景抱法

像一個窮鬼在后面


藏起你的啤酒肚


英式橄欖球


另一種英式橄欖球


溫馨提示

將寶寶放下時,最安全的姿勢是讓他背部向下仰躺在床上。

6

假想式抱法

電線桿上的鳥


向壞人炫耀的小超人


向其他孩子炫耀的小飛人

溫馨提示

多數(shù)寶寶都喜歡玩在空中蕩來蕩去的游戲,如果寶寶不喜歡,應(yīng)立即停止飛飛游戲,改用其他更具有安全感的抱姿。


有沒有覺得很有趣

不過呢最好不要抱太久

抱久了你也累

寶寶更累

7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無意之中寶爸寶媽傷害寶寶脊柱的幾大行為:

一、抱姿不當(dāng)或損害寶寶脊椎

“出生不久的寶寶,頭大身子小,頸部肌肉發(fā)育不成熟,不足以支撐起頭部的重量,所以抱寶寶時,一定要托著他的頭!毙律鷥旱念^占全身長的1/4,出生1至2個月的寶寶頸肌還未完全發(fā)育,肌肉無力,豎著抱寶寶時,寶寶腦袋的全部重量都壓在頸椎上,很容易造成脊椎損傷,可能影響到寶寶將來的生長發(fā)育,所以寶媽建議,沒滿月的寶寶要橫著抱,不宜豎抱。即使拍嗝,時間控制在十幾分鐘之內(nèi)。

那么,該該怎么抱新生兒屬于正確的抱姿呢?

1、手托:用左手托住寶寶的背、頸、頭,右手托住他的小屁股和腰。這一方法比較多用于把寶寶從床上抱起和放下。


2、腕抱法:將寶寶的頭放在左臂彎里,肘部護(hù)著寶寶的頭,左腕和左手護(hù)背和腰部,右小臂從寶寶身上伸過護(hù)著寶寶的腿部,右手托著寶寶的屁股和腰部。這一方法是比較常用的姿勢。


3、不要久抱

新生兒不適宜久抱。

第一.容易使新生兒身體受傷。

第二.新生兒需要很長的睡眠時間,久抱影響他安睡。

第三.影響新生兒的正常呼吸。

第四、久抱必需用厚的衣物包裹,會影響新生兒的正常發(fā)育。

第五.久抱影響新生兒的生活姿態(tài)。

二、床墊或墊被過軟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嬰兒的脊椎特點:

胎兒和新生兒的脊柱從側(cè)面觀看沒有成人特有的彎曲,幾乎是直的,當(dāng)小兒開始抬頭時(生后2~3個月),就出現(xiàn)頸椎前凸,當(dāng)6~7個月小兒開始能坐時,就形成胸椎后凸。當(dāng)1歲時小兒開始站立及行走,就形成腰椎前凸。最初這些彎曲是不恒定的,當(dāng)小兒仰臥時仍可伸平。小兒的兩塊脊椎骨之間,軟骨層特別發(fā)達(dá),所以在體位不正或長時間一側(cè)擴(kuò)張,都會引起脊柱變形。所以,新生兒睡覺使用的床墊跟被褥不宜太軟。

三、抱不離手

為了讓寶寶少哭鬧或睡得更好,一些家長習(xí)慣將孩子抱在懷里,時間長了,不僅會讓寶寶產(chǎn)生依賴心理,變成只有大人抱著才肯睡、一放下就醒的習(xí)慣,也不利于寶寶的呼吸換氣,并使脊柱長期處于彎曲的狀態(tài),如果這一狀態(tài)得不到及時糾正,會增加寶寶駝背的幾率,影響寶寶的正常發(fā)育。即使喂奶,把寶寶喂飽拍完嗝及時放下,不僅減輕自己手部肌肉腰部肌肉負(fù)擔(dān),還有利于寶寶生長發(fā)育。

四、過早讓寶寶坐立

“三翻、六坐、八爬......”,家長不要過早讓寶寶坐立,應(yīng)讓寶寶自由發(fā)展,否則反而不利脊柱的發(fā)育。因為坐姿對脊柱要求非常高,寶寶在6個月以前脊柱未發(fā)育到相應(yīng)的狀態(tài),無法承擔(dān)身體的重量,脊柱就會變得脆弱并影響發(fā)育,甚至彎曲變形。 同時應(yīng)當(dāng)慎用背帶,背帶會使寶寶保持垂直的姿勢,這對于寶寶脊柱來說是一種過高的要求,垂直姿勢會使脊柱受鐓壓和扭曲,9個月大的寶寶才能垂直豎立。

五、坐的時間過長

嬰兒的骨骼柔軟,背部肌肉也缺乏力量,支持能力不足。出生6個月以內(nèi)的孩子,如果坐的時間過長,不僅可能駝背或脊柱側(cè)彎,還會影響內(nèi)臟器官發(fā)育。

8

很多人都說不敢抱新生兒,因為寶寶剛出生的時候,全身都是軟綿綿的,把它放哪里就是哪里,動都不會動。

因為脊椎也發(fā)育不完善,抱起寶定時如果不托住她的頭,那軟弱無力的脖子是沒辦法支撐他的大頭的。這樣會導(dǎo)致頭就是搖來晃下,可能會導(dǎo)致受用力。

抱寶寶有有三種方式

1、把寶寶放在在人的臂彎里面

寶寶的頭靠在大人的手肘里,而手掌托著屁股,別一邊手從兩腳間伸到屁股下面也托著屁股,整個讓寶寶躺在大人的手臂里面

2、拍嗝常用的抱法

寶寶豎起來全身靠在大人身上,寶寶的下巴靠著大人的肩膀上,大人輕輕向后昂身體。一手護(hù)著寶寶的頭部,另一手托屁股。

3、單手躺抱法

大人的手從寶寶的屁股穿過后背,扶著頭部,讓寶寶平躺在大人一條手臂并貼近身體的一側(cè),然后用手掌托住他的頭部。另一邊手要拿東西時可以這樣抱,但是孩子要比較小,沒那么重,也不用抱太久。


這種主要是三種抱寶寶的方法,而我們的寶寶平時經(jīng)常在床上,從床上抱起寶寶時也要注意:

平躺時抱著:

五指張大放到脖子下面面,另外一邊手從寶寶身體的另一側(cè)放在寶寶的身體下面,環(huán)形著把寶寶抱起來。

趴著時怎么抱:

盡可能把寶寶輕輕的翻過來平躺再抱。

如果趴著直接抱要注意

張大手掌,從下面托起寶寶的下巴,另一個手臂放在腰腹下面,配著張開手指,撐住他的腹部和大腿,緊緊的環(huán)抱,把她輕輕地抱起來。

我們要防止寶寶受傷就要知道以下五點:

0-3個月寶寶頭大脖子軟,抱著時一定要托著頭。不要長時候抱。

3個月前寶寶整個脊椎發(fā)育不完善,一定要有東西托著或者靠著。

3個月之前除了拍嗝時一次抱15分鐘-30分鐘之外少豎抱。

滿月了可以經(jīng)常放孩子趴著可以鍛煉脊椎。

6個月后孩子學(xué)坐了,整個脊椎發(fā)育慢慢成熟,豎抱就輕輕托著也可以了。

碼字不易,歡迎關(guān)注。

菁媽,混跡育兒界的醫(yī)師,藥師,營養(yǎng)師,心理咨詢師四棲生物,家有菁妞,各平臺原創(chuàng)作者,希望給焦慮的媽媽們一點支持和幫助。

9

今天帶孩子打疫苗,看到不少家長抱孩子的姿勢或多或少都有錯誤,所以這個問題必須答!

“豎抱”不是錯,不拖住頭頸部才是!

  1. 橫抱可以,但別讓寶寶“頭頸”耷拉
不少家長以為,小寶寶頭頸部還沒有辦法靠自己支撐,所以完完全全不可以豎著抱,只能打橫抱著。

然而,橫著抱不是你的錯,錯的是你讓寶寶的頭“耷拉著”!

我今天抱著孩子排隊體檢時,就仔細(xì)觀察了身邊的家長們,也跟他們聊聊天。

有的寶寶很小,還不到2個月,家長抱著孩子時,卻只抱緊了腰和屁股,上半身頭頸部都“耷拉”在家長胳膊之外。隨著家長走動,寶寶的頭一晃一晃的,看得我很是心疼。

注意:寶寶三個月以內(nèi),頭頸部力量很弱,維持任何姿勢都要靠外力支撐頭頸部。

家長抱寶寶時,一只手拖住屁股和腰,另一只手一定要拖住寶寶的后背-頸部-頭這一線,給寶寶足夠的支撐力!(圖來自網(wǎng)絡(luò),侵刪)

豎抱沒問題,只要拖住“頭頸”

別再說不可以豎著抱寶寶啦,姿勢正確就是完全可以的!

還是那句話,只要確保寶寶頭頸部有足夠支撐力,豎抱就很安全。

下圖這位爸爸就給我們做了很好的示范。(圖來自網(wǎng)絡(luò),侵刪)

最后叮囑一句:無論橫抱豎抱,盡量讓寶寶的脊柱和頭頸在一條直線上,不要“扭著”。

我是小毛阿姨,專注母嬰育兒營養(yǎng)健康,關(guān)注我,獲得更多專業(yè)母嬰營養(yǎng)健康知識和貼心育兒經(jīng)驗分享!

10

錯誤抱姿,會悄悄毀掉孩子的脊椎,該如何正確抱寶寶呢?


“家有愛哭寶,閑來無事要抱抱”。寶寶安全感的缺乏以及對媽媽的依賴,會特別喜歡被抱在懷里的感覺,尤其是被豎抱著,視野開闊可以滿足寶寶的好奇心,來回張望尋找新鮮的事物。


可是媽媽們你知道嗎?寶寶的頭比較重,脊椎還比較軟,你的抱抱有可能在不知不覺中悄悄毀掉寶寶的脊柱。

常見錯誤抱法:

1、過早豎抱,過早的豎抱會將寶寶的壓力都集中在脊柱上,不利于脊柱發(fā)展。

2、護(hù)不住頭,托不住腰。寶寶頭部重量大,頸椎難以支撐頭部重量,所以在抱寶寶的時候一定要托住頭。當(dāng)然還有柔軟的腰部。


寶寶脊柱發(fā)育有什么特點?

人體的脊柱是呈S型的,但寶寶剛出生的時候可是呈C型的,隨著寶寶的抬頭、學(xué)坐、學(xué)走,才逐漸發(fā)育成S型。

所以,寶寶的抱姿一定要符合寶寶脊柱的發(fā)育規(guī)律。


寶寶頸部肌肉和背部肌肉發(fā)育不完善,到3個月的時候頭才能初步直立,頸椎支撐住頭部的重量。因此,在3個月前,抱寶寶最講究的就是托住寶寶的頭。


1-2月抱姿:

1-2月的寶寶主要是平抱,或者采用角度較小的斜抱(半臥抱)。肘部護(hù)著寶寶的頭,左腕和左手護(hù)背和腰部,右小臂從寶寶身上伸過護(hù)著寶寶的腿部,右手托著寶寶的屁股和腰部

也可進(jìn)行短時間豎抱,但是注意一只手托住寶寶臀部,一只手托住寶寶的頭,讓寶寶頭靠在媽媽的肩上,大約呈C型。


3-5月抱姿

3到五月的時候?qū)殞氼i椎、肌肉已經(jīng)逐步發(fā)育走向完善,媽媽也可以從平抱、半臥抱逐步轉(zhuǎn)向豎抱了。豎抱有兩種抱法,一種是寶寶面向前抱,一種是寶寶面對媽媽。

6個月以后,寶寶的頸部已經(jīng)有了足夠的力量,不需要借助外力也能支撐起自己的大腦袋了,這時候家長就可以以多種豎抱姿勢為主,讓寶寶更加靈活的扭轉(zhuǎn)小腦袋,來探索這個未知的世界了。


抱新生兒的注意事項

1、不要過早抱寶寶,3個月內(nèi)的寶寶應(yīng)以躺為主,偶爾抱抱也應(yīng)以平抱,斜抱為主,不宜豎抱。


2、不要頻繁、不要長時間抱寶寶,一方面對寶寶脊柱發(fā)育不好,另一方面會讓寶寶依賴抱著的感覺,媽媽你會很累。


3、3個月內(nèi)的寶寶一定要輕起輕放,護(hù)住寶寶的頸部、頭。


4、如果寶寶經(jīng)常一放就醒,媽媽可以抱寶寶的時候在寶寶身下墊一個毛巾,往床上放寶寶的時候連毛巾一起放下。往床上放寶寶的時候讓寶寶屁股先靠在床上,將一只手慢慢抽出,媽媽胸部緊貼寶寶,待放穩(wěn)后再抽出另一只手。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wù)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