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名叫做“小神童”,十五歲就被譽為“小老藝人”,皆因他虛年6歲就登臺表演,9歲走紅,15歲就掌握了一百多段傳統(tǒng)相聲,在相聲界年少成名的那一撥兒里,他算是成材年齡最小的一個了。
李伯祥沒啥文化(可以說是文盲級別了),從小就跟著家父李潔塵學習相聲,李潔塵特長是“貫口”,干爹劉寶瑞被譽為相聲界的“單口大王”,有這么兩位爹仔細教著,難怪成名如此之早。
要說李伯祥的相聲水平,咱們后輩人只得欣賞的份,虛6歲登臺到如今他老人家都81歲了,相聲說了75年!有什么事情是做了75年還做不到極致的?
不過李伯祥的相聲響當當,卻很少上大型晚會之類的節(jié)目,他不像姜昆那樣在電視上露面多,也不像郭德綱辦起德云社在全國都打出了名氣,但是在本土老相聲迷心里,他的地位可是相當高的。
“快、爆、脆、準”是他的特點,他的記憶力別說我們這些觀眾,連同行都是佩服得緊,比如說,去某地演出時,路邊那些商店招牌他都過目不忘,然后臺上演出時,他就把這些商店名稱編排成一個小貫口,立刻就拉近了與觀眾的距離,這樣的本事,去哪兒都是受歡迎的。
除了過目不忘的本事,他那倒口也是挺牛的,據(jù)說是因為在南方工作生活過不少時日,各地方言都模仿得惟妙惟俏。
李伯祥11歲時就拜了趙佩茹為師,趙佩茹大師以用字準確、細致入微聞名相聲界,曾與馬三立搭檔以捧哏為主,包括侯耀文、常貴田等人一共收有33名弟子,在相聲界那也是泰斗級的人物。李伯祥在這樣的熏陶下,自然是汲取各家精華,提煉出了自己的特長——貫口。
(李國祥和杜國芝是金牌老搭檔)
要說李伯祥的貫口,目前還沒人敢跟他較個高下,別看他沒文化,那出口成章的本事一般人都是望塵莫及,好比他總愛做“壓軸”,前面的相聲演員上臺,他就在臺側(cè)聽著,待到自己上臺,既可以拿前面演員說的東西侃上幾句,也能避免重復。
李伯祥說相聲編貫口的素材,多是來源于自己平日聽收音機,以及收集剪報得來。所以他的記憶力也是超絕的,基本上聽到的東西,都能存到腦子里,然后快速編排出觀眾喜聞樂見的段子。
他編的《周游世界》就把200多個國家組合了起來,有板有眼、韻律十足,各種生僻國家城市的名字,在李伯祥嘴里跟竹筒倒豆子一樣的蹦出來,吐字清晰聽著又快又脆,大家可以搜來聽聽。
別以為李伯祥就會相聲,他也挺懂足球,曾經(jīng)還上央視和韓喬生一起評說過世界杯足球,甚至當場即興編排貫口,真是讓球迷大開眼界。
李伯祥在相聲界名氣是不太高,甚至還不如自己的徒弟有名氣,但是能耐卻不小,喜歡相聲的朋友實在不能錯漏了這個大師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