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藝名叫做“小神童”,十五歲就被譽為“小老藝人”,皆因他虛年6歲就登臺表演,9歲走紅,15歲就掌握了一百多段傳統(tǒng)相聲,在相聲界年少成名的那一撥兒里,他算是成材年齡最小的一個了。

李伯祥沒啥文化(可以說是文盲級別了),從小就跟著家父李潔塵學習相聲,李潔塵特長是“貫口”,干爹劉寶瑞被譽為相聲界的“單口大王”,有這么兩位爹仔細教著,難怪成名如此之早。

要說李伯祥的相聲水平,咱們后輩人只得欣賞的份,虛6歲登臺到如今他老人家都81歲了,相聲說了75年!有什么事情是做了75年還做不到極致的?

不過李伯祥的相聲響當當,卻很少上大型晚會之類的節(jié)目,他不像姜昆那樣在電視上露面多,也不像郭德綱辦起德云社在全國都打出了名氣,但是在本土老相聲迷心里,他的地位可是相當高的。

“快、爆、脆、準”是他的特點,他的記憶力別說我們這些觀眾,連同行都是佩服得緊,比如說,去某地演出時,路邊那些商店招牌他都過目不忘,然后臺上演出時,他就把這些商店名稱編排成一個小貫口,立刻就拉近了與觀眾的距離,這樣的本事,去哪兒都是受歡迎的。

除了過目不忘的本事,他那倒口也是挺牛的,據(jù)說是因為在南方工作生活過不少時日,各地方言都模仿得惟妙惟俏。

李伯祥11歲時就拜了趙佩茹為師,趙佩茹大師以用字準確、細致入微聞名相聲界,曾與馬三立搭檔以捧哏為主,包括侯耀文、常貴田等人一共收有33名弟子,在相聲界那也是泰斗級的人物。李伯祥在這樣的熏陶下,自然是汲取各家精華,提煉出了自己的特長——貫口。

(李國祥和杜國芝是金牌老搭檔)

要說李伯祥的貫口,目前還沒人敢跟他較個高下,別看他沒文化,那出口成章的本事一般人都是望塵莫及,好比他總愛做“壓軸”,前面的相聲演員上臺,他就在臺側(cè)聽著,待到自己上臺,既可以拿前面演員說的東西侃上幾句,也能避免重復。

李伯祥說相聲編貫口的素材,多是來源于自己平日聽收音機,以及收集剪報得來。所以他的記憶力也是超絕的,基本上聽到的東西,都能存到腦子里,然后快速編排出觀眾喜聞樂見的段子。

他編的《周游世界》就把200多個國家組合了起來,有板有眼、韻律十足,各種生僻國家城市的名字,在李伯祥嘴里跟竹筒倒豆子一樣的蹦出來,吐字清晰聽著又快又脆,大家可以搜來聽聽。

別以為李伯祥就會相聲,他也挺懂足球,曾經(jīng)還上央視和韓喬生一起評說過世界杯足球,甚至當場即興編排貫口,真是讓球迷大開眼界。

李伯祥在相聲界名氣是不太高,甚至還不如自己的徒弟有名氣,但是能耐卻不小,喜歡相聲的朋友實在不能錯漏了這個大師的作品。

最佳貢獻者
2

在相聲行里面,從業(yè)者的水平分為四類:帥、賣、怪、壞,而說到李伯祥,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賣

當然了,這個賣不是賣東西,而是賣口才,賣自己的貫口

李伯祥善于賣,人送外號李快嘴。

今年81歲了,仍然能夠上臺演出。而且,貫口的底氣依然很足。

除此而外,他能夠出名無非是得了他父親的光。

沒錯,他父親就是李潔塵,李潔塵不知道是誰?他有一個徒弟名為趙心敏。趙心敏不知道是誰?

沒關(guān)系,趙偉洲都知道吧?有名的狗氣,有名的不會叫爸爸,先會叫的師父。對啦,他是趙心敏的兒子。

李潔塵因為常和劉寶瑞、趙佩茹合作說相聲,關(guān)系又不錯。所以,理所應(yīng)當?shù)睦畈榫桶萘粟w佩茹為師。

趙佩茹如果不熟悉,那么侯耀文應(yīng)該都知道吧?沒錯,就是侯耀文的師父。

也就是說侯耀文和李伯祥是師兄弟的關(guān)系。

可氣的是,李伯祥有一徒弟名為戴志誠。而戴志誠和侯耀文之間的關(guān)系就不用贅述了吧?這可是親師叔啊,戴志誠也能下的去手。

話說回來,還說李伯祥。

李家雖然算不上相聲大家,但是也算是相聲名家。李伯祥生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也是受盡了熏陶。6隨登表演,15歲就成了眾人口中的小老藝人,也是他有這個天分。從藝75年了,81歲的高齡仍能夠登臺說貫口,這份扎實的基本功可不是虛的。

至于其他的夸贊的話就不多說了,別的答主說的都很棒。

有一點需要說明的是,辛苦操勞了一輩子,也僅僅是在天津相聲圈子里面小火了一把。稱得上是相聲名家,可也僅此而已。畢竟,能夠像郭德綱那樣的除了說好相聲,還要操持者辦相聲園子、小劇場的人可沒有幾個。

李先生一生收了十八個徒弟,最出名的就是戴志誠和王平。

王平就不多說了,很有才氣,相聲也扎實,只是英年早逝讓人可惜。

唯獨這個戴志誠,讓人們說他什么好呢?

3

舊社會走出來的藝人,要論本事都差不了。

畢竟那個年代說相聲真是為了活命,本事不行就得餓死。

而且?guī)煾到虒愕臅r候,也沒有所謂的人權(quán)意識,看著熊孩子摸不得碰不得的,那個年代稍微有點不靈光,直接就是全武行,語言暴力都沒有,直接開大。

李伯祥在業(yè)界流傳最廣的學藝經(jīng)歷,就是劉寶瑞跟他爹一起躺床上抽大煙,他跪著背貫口,錯一個字就一腳踹大門口去。要知道這人抽著大煙亢奮啊,力量跟脾氣都是爆表的,李伯祥先生當時挨了多少腳才背下來一段貫口,之后就一輩子都忘不了了。

最可氣的是他老爹李潔塵,看著兒子挨打還感謝劉寶瑞,說這是給兒子賞飯吃。

所謂是抽煙有害健康,抽大煙害兒子健康啊~

就這么教育出來的人,是現(xiàn)在那些繡花枕頭流量明星比得了的嗎?

其實小神童也未必真的那么神,主要還是硬灌出來的,加上給他喂飯的人都很牛,所以李老自己水平就高了。

1949年11歲的李伯祥去北京啟明茶舍演出,拜一代相聲大師趙佩茹為師,從此小神童正式成為相聲門里人。

單口大王劉寶瑞,貫口大師李潔塵,捧哏大神趙佩茹,三人調(diào)教出一個李伯祥,這配置肯定差不了。

李伯祥的相聲水平自然是最頂尖的一級,快速火爆迅猛的風格,另外繼承了他父親的貫口本事,經(jīng)常在出其不意的地方加一段貫口,把觀眾都能聽蒙了。比如《老老年》說豆腐,他也能順一段貫口出來,換一個捧哏估計就被他老人家擠兌死了。

而這種炫技式的表演,也容易得罪同行。李伯祥跟馬家老死不相往來的矛盾,也是這么留下的。

當年一場演出,馬三立是攢底李伯祥壓軸,結(jié)果李伯祥也這樣瘋狂炫技,把活使得很大,等他演完觀眾情緒也透支,中途退場了不少,最后馬三立上場的時候已經(jīng)攏不住觀眾了。少馬爺也是不吃虧的主兒,后來有一次李伯祥攢底馬志明壓軸,馬志明也這么玩一出,把李伯祥的攢底攪合黃了。

于是老李跟老馬成了徹底的冤家,馬三立去世相聲名家基本都去了,唯獨李伯祥沒去。去年德云社回天津開晚會,李伯祥第一次跟郭德綱同臺,其實節(jié)目方同時邀請了馬志明,但李伯祥去了,馬志明就變成了第二天天津晚會的嘉賓。

所以說靠手藝吃飯的江湖人,自己能耐大也不能太張揚,太過于仰仗炫技式表演,很容易就把同行得罪了,而且自己動不動使大活兒,一般搭檔也兜不住。

而李伯祥先生的成就,跟杜國芝的捧哏有很大關(guān)系,全盛時期正是杜國芝先生兜著,李伯祥先生才能在舞臺上瘋狂炫技。而杜老仙逝之后,李伯祥先生的表演下滑不少,可能也跟年齡有關(guān)系,但那種揮灑自如的臺風確實回不來了。

總而言之,李伯祥先生一個相聲演員,有過一段輝煌的過去,也有讓觀眾記憶的精彩瞬間,還有那么多傳奇的經(jīng)歷,已然是祖師爺賞了一大碗飯,吃得飽飽的了。

4

相聲名家李伯祥今年已經(jīng)超過80歲,身體比較健康,因此直到現(xiàn)在還經(jīng)常看到他活躍在京津兩地的相聲舞臺上。在舞臺上自成老李,繼續(xù)給現(xiàn)場觀眾送來笑聲,看上去有些駝背,但聽上去嘴皮子還是那么利索。

相聲演員中從小學相聲的人不少,比較長壽的人也不少,但藝術(shù)生命能夠有李伯祥這么長的,不多。

李伯祥,1938年生,生于北京,后居天津。自幼跟隨父親李潔塵學習相聲,6歲登臺,人送綽號“小神童”,后拜趙佩茹為師。1979年調(diào)入天津曲藝團任相聲演員。他擅使貫口活,快而不亂,慢而不斷,為人稱道,被稱為“李快嘴”。1970年代后期開始與杜國芝合作,堪稱“黃金搭檔”。代表作品包括,《報菜名》、《地理圖》、《大戲魔》、《聊天》、《兩面人》等。李伯祥收有徒弟鄭健、戴志誠、王平、呂小品等。

相聲神童六歲登臺

1943年,濟南的相聲大會開張,他和父親李潔塵被請到濟南。相聲新場子開張有個規(guī)矩,第一個表演的必須是個小孩兒,沒結(jié)過婚的。虛歲6歲的李伯祥就被叫上臺開張,就說了人生中第一段相聲《六口人》。他6歲,說《六口人》,預示著六六大順。那是李伯祥第一次登臺,打那開始就進入相聲圈。

“小神童”的綽號,是李伯祥在南京表演時候留下的。南京夫子廟有個茶館場子叫金谷戲茶廳,觀眾買茶進來聽。李伯祥在那兒就算登大臺了,那時候9歲。這時候就不是開場表演了,而是攢底,也就是最后出場,和父親一起說。不能總說《六口人》,就得說功夫型的像《報菜名》《八扇屏》《開粥廠》。

后來李伯祥最為人稱道的是他的貫口活,嘴皮子非常利索,然而李伯祥小時候是個大舌頭,說話并不清楚,為什么能練成后來那樣呢?就是因為挨打。練不好就打。父親打過,父親的好朋友劉寶瑞也打過,打一次,就記住很多,不能再犯毛病。

表演敬業(yè)不惜力

但李伯祥并沒有拜劉寶瑞為師,而是拜了趙佩茹。李潔塵跟趙佩茹要好,在給李伯祥過百天的時候,常寶堃、趙佩茹他們都來道喜,李接觸抱著大胖小子跟趙佩茹說,他將來要是干別的也就算了,比如當總統(tǒng)當市長什么的,但如果說相聲那就是你徒弟。到1949年春天,在天津南市的群英戲院舉行擺知儀式,李伯祥正式成為趙佩茹的大徒弟。

除了嘴皮子利索,李伯祥的表演還特別善于調(diào)動觀眾情緒,比如表演小段兒《雇三輪》的時候他曾在臺上翻跟頭,觀眾都炸堂了。這樣高難度的舞臺動作,一直到李伯祥69歲還說、還摔呢。后來老伴兒給他下了個命令,不許再翻跟頭了,怕摔著。

李伯祥愛相聲,說了一輩子相聲,現(xiàn)在還在說,作為老先生非常敬業(yè)。

對得起相聲藝術(shù)

有一件往事值得提一提。60多歲的時候,有一次李伯祥到河北電視臺錄節(jié)目,電視臺給他開了一個記者會,有一位記者問,李老師您記憶力那么強,這些段子您什么時候才會忘?

李伯祥說,我沒法說是85歲還是86歲,我給你舉個例子,如果真的百年之后我躺在棺材里,棺材蓋還沒蓋上,有人過來問我說老李你先別走,那個段子怎么說來著?我就告訴他這么說這么說。問完了嗎?那位說問完了,我這再走。

“我舉這么個例子是說,不會忘的。我小時候恨相聲,別人上學我學相聲,后來慢慢感覺出來沒有它不行。這是我的飯碗,是我的革命工作,娶妻生子養(yǎng)家糊口,千萬觀眾喜歡我,我就憑相聲啊,所以我愛它。

祝愿李伯祥先生健康長壽。


娛樂答不休,我是鄭捕頭。歡迎關(guān)注。

5

感覺除了嘴很快以外。沒看出來水平高在哪里。他很厲害的是貫口,到現(xiàn)在80來歲的人了,貫口水平依然不減當年,說明基本功非常的扎實。值得現(xiàn)在的年輕相聲演員學習。

李伯祥的相聲以傳統(tǒng)先生為主,這個和天津的馬志明先生一樣,而且兩個人年齡也差不多,都是師出名門,所以可以做個橫向的比較。和馬志明的相聲相比,感覺李伯祥的相聲節(jié)奏很快,加上李先生個小,眼睛也小,透著一股子機靈勁,但是一快,就感覺整套活下來,感覺很雜亂無章,而馬志明先生則比較沉穩(wěn),感覺馬志明的的傳統(tǒng)相聲在現(xiàn)在無人出其左右,可以聽聽《報菜名》,或者 《文章會》,在對比聽下李伯祥的同名段子,會感覺高低立現(xiàn)。

感覺李伯祥的反應(yīng)能力或者表演風格和郭德綱很像,場面比較火爆,但因為經(jīng)常在電視上演出,沒有郭德綱段子那么的隨意,說實話,我知道 李伯祥這個人,但他的段子我聽的很沒感覺,覺得他算個中流砥柱,但不能算個超一流。比一流的選手差點,但比現(xiàn)在的相聲演員高很多個臺階。

所謂文無第一,武無第二,相聲這個東西,大家都是聽個樂呵,就像我們聽別人說話一樣,可能有的人口吐蓮花,你也不喜歡,有的人可能磕磕絆絆,但也能讓你聽的余音繞梁,個人覺得好就行了。至于水平,大家仁者見仁。

6

李伯祥的相聲兩個字,貧,鬧。說話象搶一樣,自以為是本事,卻讓人覺得輕符,沒底蘊,沒內(nèi)涵,沒有馬三爺那種值得回味,咀嚼的幽默感。

7

李伯祥的相聲很有特點,嘴快,善于說貫口。也屬于著名的相聲表演藝術(shù)家之列。比郭德綱強多了。他在的時候,哪有郭德綱什么事。

8

坦白的說,李老爺子的風格比較風火,講究場面火爆,不是我喜歡的那種類型。

(憑著老爺子的這個業(yè)余愛好,人就應(yīng)該挺能“鬧”)

話說回來,不喜歡不是說就不好。

這里先為老爺子說兩句:當年和少馬爺鬧的那些個間隙,我覺著不能全怪李老爺子。

主要責任還是在主辦方。

明明知道李伯祥先生的節(jié)目風格就是往爆了走、往大了去,您還安排人家倒二?

這不是給攢底的找不快活么?

所以,節(jié)目安排也是門學問,要多動動腦筋。

當然,實在要請李爺?shù)苟残,不過要以暴(爆)制暴(爆),

攢底的換高英培先生就成……

﹌﹌﹌﹌﹌﹌﹌﹌﹌﹌﹌﹌﹌﹌﹌﹌﹌﹌﹌﹌

閑話少說,回到正題:

喜歡聽李伯祥先生的,十有八九都是沖著怹的貫口去的。

但凡貫口不過四種使法:

第一種講究娓娓道來,比如馬三立老人,劉寶瑞先生;

第二種講究吐字發(fā)音,比如趙振鐸、劉文亨兩位先生;

第三種講究高門大嗓,臉紅脖子粗,比如XXX;XXX。

李老爺子屬于第四種,絮絮叨叨風風火火。乍一聽覺得特別趕、特別急,其實氣口、節(jié)奏都有條不紊。

再加上李老爺子獨特的“復讀機功能”:

“紅丸子、紅丸子白丸子、紅丸子白丸子熘丸子……”

還有獨特的“話三樣”功能(一個意思三樣說法):

“我太不應(yīng)該了,我不禮貌,我對不住你,你向我道歉……”

由此,李老爺子的貫口獨樹一幟,“李快嘴”、“李大白活”的稱號實至名歸。

﹌﹌﹌﹌﹌﹌﹌﹌﹌﹌﹌﹌﹌﹌﹌﹌﹌﹌﹌﹌

到這里,廣大觀眾對李老爺子有兩個誤解:

第一,李伯祥先生只擅長羅列型貫口,比如《報菜名》、《地理圖》。

其實對敘述型貫口,老爺子也不差。您可以聽聽怹的《文章會》,別有一番風味。

第二,老爺子把桿兒的活是《報菜名》。

做為聲名赫赫的“文”字四杰、現(xiàn)在少有的,在舊社會有買賣的生意人,憑著《報菜名》闖天下,豈不是太丟人了?

人家把桿兒的是《醋點燈》和《財迷回家》,那才是獨一份兒!

﹌﹌﹌﹌﹌﹌﹌﹌﹌﹌﹌﹌﹌﹌﹌﹌﹌﹌﹌﹌

至于題目中提到的“藝術(shù)水平”如何,不是我這種無名小輩能夠評價的。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甩下現(xiàn)在絕大多數(shù)相聲演員幾扔,還是可以的。

至于喜不喜歡聽,擇著來就是了。

最后,偶爾見著老爺子還在使《周游世界》。

看著真挺不落忍的,到后來氣可都有些兒不順啦。

八十多歲的老人啦,能站在臺上已然不容易了,別再使這些費勁的活兒了。

老人家好好的、健健康康的吧……

以上……

9

李伯祥是上一代相聲藝人的代表之一,帥賣怪壞四個字,李伯祥是賣字的代表。論能力肯定是一流的。但是年歲已高,只能作為老前輩學習敬仰了?隙o法再在江湖上論短長了。李伯祥那一代相聲藝人,人才濟濟,名家輩出。不像今天如此凋零。讓人懷念。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wù)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