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是個好問題。
文化保護意識的缺失是根源
1 傳統(tǒng)紙媒體到電子自媒體的時代變遷,極大影響了文化的傳播力度。
現代網絡戰(zhàn)爭以熱點傳播為核心,快上加快,讓人在生活態(tài)度上發(fā)生根本轉變。
沒有人能夠安靜下來,大量的獵奇新聞鋪天蓋地,一個標題一張圖片就完成了傳播任務。
在快速的生活節(jié)奏下,文化類的文章可以說無人關注,也可以說被完全淹沒在無效信息之下,想找都找不到。即使在頭條,文化藝術類文章也是點擊稀少,在首頁推薦中永遠都看不到。
2 書店經營方式的沒落。
書店是最好的文化空間。在快速賺錢為生活核心下,被房產被商業(yè)綁架的年輕人,疲于奔命沒有閑情逸致的時間去品讀文化書店。
沒有時間的放松,也讓人的情緒抑郁,更不可能有興趣去關注文化。以前書店是一個必去的地方,是精神大餐之地,現在多少人多久沒去過書店了,書店已經是被社會遺忘的角落。
3 低俗文化侵占優(yōu)秀文化。
沒有圖書銷售,文化人的賺錢途徑也就消失,傳承文化的人也就慢慢脫離。而網絡文學,是沒有限制的,缺乏標準的,良莠不濟的,也是無法控制管理的。
所有人都在賺錢,書店沒有利益也沒辦法開門。另一個方面沒有文化藝術價值的網絡文學大量興起,占用了所有人的有限時間,消耗了僅有的精力。
文化這種費腦力的,當然不受歡迎!
4 當一代人熏陶不到高級文明,也就不會對文化敬畏,那么文化產業(yè)以及各種古代文物,就意味著慢慢地從我們生活中消失不見。
最后,除了快餐就是低俗。產出者的消失,意味著真正優(yōu)雅完美華麗的大餐,誰也不能隨隨便便的吃到了。
讀書人的地位下降,保護能力下降,誰還有能力可以去保護文化
文化是文明的根基與傳承,是一個民族的未來所在,是緩慢的積累,受益是每一輩人,需要我們認真學習代代相承。
在古代,文化是屬于貴族的階層的,在衣食無憂中,文化才能夠得到大發(fā)展。而現代文化從貴族手中下放到底,不再有階層界限。
雖然文化得到了大傳播,但也造成的文化的廉價,把讀書人應該有的利益剝奪,從而清貧如洗。各個底層都在叫喧,老板是白丁,而讀書的都是打工的。
文化普及,讓讀書人并沒有得到應該有的待遇,而是地位一降再降。讀書人利益做了完美的奉獻,就是這樣的結果,這是真實的諷刺。
試問,在今天高速發(fā)展的社會,一個清貧的生活應該如何繼續(xù)。不給讀書人以尊重,誰還去為文化付出代價。
文化傳承都是幾輩人的力量,需要慢慢地熏陶,付出極大辛苦努力和心血。而現實是,各種不尊醫(yī)不敬師的新聞比比皆是,每個人都在蹭熱度,根本無人關注那些文化知識繼承者的悲哀。
所以,讀書人雖然有能力但也有生活上的麻煩;而沒有麻煩的,都是粗鄙之人。
那么在今天社會中,還有那個階層群體,可以做到沒有利益得失,去付出保護文化的代價。
是貪婪的商人還是無知的小販還是低智的農民還是誰,可以說這些人對于文明傳承毫無意義,除了讀書人根本就沒有人可以做到。
文化保護要不要去做
看看美國疫情管理的魔幻,各種低智都在參與發(fā)聲,到現在半年都動蕩不安。
文化是代表著一個民族最高的智慧,是優(yōu)秀管理者必須的素養(yǎng)。如果讓一個沒有文化傳承的人來管理中國,大家可以想象,那就是災難。
只有讀書人才會把文化看得比命都重要?箲(zhàn)時期的西嶺印社,把文物全部掩埋讀書人舍命保護;更多專家學者在同一時間,帶著故宮藏寶跑遍了大江南北,只為留下文化的血脈。
再看看今天,讀快餐讀網絡小說能產生智慧嗎,顯而易見不可能。而不去保護文化,缺失了培養(yǎng)文化的土壤,又怎么能夠培養(yǎng)出優(yōu)秀合格的領導精英階層。文化精英的缺失,會讓整個民族都會被奴役而滅亡。
所以,文化是根基,也是命脈,文化保護必須做,這對民族未來無比重要。
國家為保護文化環(huán)境所做得努力
從意識形態(tài)上,讓人們對文化重視起來,一人力不如群眾力。
中央電視臺,在文化宣傳上加大力度,如故宮修文物的宣傳,中央詩詞大賽等。
國家大力補貼各地方文化館,宣傳各種文化藝術普及教育課程,很多人都有受益。
國家對地方文化的保護。如地方博物館的修建,提倡各地方恢復綠水青山,以及各種歷史文物建筑修復。
還有以博物館為單位的文化產業(yè)的帶動發(fā)展,各種周邊產品的推廣。
非遺傳承人的認定,以及宣傳保護,也是重要的手段。
國家一直在努力保護文化,從未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