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真實的歷史里,秦叔寶在唐朝究竟有個什么樣的地位呢?這個可以看一下李世民所立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從中就可以看出秦叔寶在唐太宗時期究竟是怎么樣的地位。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是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李世民命畫家閻立本在凌煙閣所繪的真人大小的畫像,那我們來看看這個名單吧。

第一長孫無忌,第二李孝恭,第三杜如晦,第四魏征,第五房玄齡,第六高士廉,第七尉遲敬德,第八李靖,第九蕭瑀,第十段志玄,第十一劉弘基,第十二屈突通。

第十三殷開山,第十四柴紹,第十五長孫順德,第十六張亮,第十工侯君集,第十八張公謹,第十九程知節(jié),第二十虞世南,第二十一劉政會,第二十二唐儉,第二十三李勣,第二十四秦瓊。

我們挑幾個我們比較熟悉的武將,比如第七的尉遲敬德,第八的李靖,第十九的程知節(jié),也就是程咬金,第二十三的李勣,第二十四的秦瓊,也就是秦叔寶。

說句最簡單的話,秦叔寶在唐太宗時期的地位就是第二十四位,民間將尉遲敬德,也就是尉遲恭和秦叔寶當做兩大門神,為什么尉遲敬德的名次這么高呢,遠遠在秦叔寶之上,甚至還在李靖之上呢?

因為尉遲恭救了李世民兩次,第一次是尉遲恭跟著李世民去打獵,剛好碰上了王世充的幾萬騎兵,當單雄信率著騎兵來追趕李世民的時候,是尉遲恭將單雄信一槍挑下馬來,然后護著李世民殺出重圍的。

第二次是在玄武門之變的時候,李世民騎馬追趕李元吉,剛好衣服被樹枝給掛到了,墜馬于地,李元吉拿著弓想要扼殺李世民,是尉遲恭及時趕到,一聲把李元吉喝住,李元吉松手,跑向武德殿,被尉遲恭一箭射死的。

我們再來說說程咬金,在玄武門之變后,程咬金被封為右武衛(wèi)大將軍,食邑七百戶,而秦叔寶是左武衛(wèi)大將軍,也是食邑七百戶,就從功勞上面是差不多的,但是因為唐朝是左尊,所以秦叔寶要比程咬金稍微高一點。

因為不管是在瓦崗寨,還是王世充,還是投奔唐軍后,秦叔寶都要比程咬金稍微高一點,那么為什么程咬金的排名反而要比秦叔寶要高呢?

主要是秦叔寶在玄武門之變后,就一直生病,所以表現(xiàn)的機會就越來越少了,到貞觀十七年的時候,程咬金就在秦叔寶之上了。

不過,秦叔寶能排名在二十四名也不錯了,畢竟赫赫大名的李勣也只比他高一名,排在第二十三名。

最佳貢獻者
2

秦瓊,字叔寶,隋末唐初名將。

武德二年,秦瓊與程咬金等人投奔李唐,唐高祖李淵安排其到秦王李世民府上。李世民對他禮遇有加,直接授予馬軍總管職位,并且跟隨自己一同鎮(zhèn)守長春宮。后唐軍征討宋金剛,唐軍李孝基戰(zhàn)敗,多名唐軍大將被俘。李世民派秦瓊率部在美良川擊破凱旋而歸的宋軍大將尉遲恭,大勝。而后,唐軍以秦瓊等為先鋒,決戰(zhàn)宋軍大獲全勝,宋金剛逃走,尉遲恭降唐。

兩次大戰(zhàn),秦瓊赫赫戰(zhàn)功,李淵賜給其黃金百斤,雜彩六千段,先封其為秦王府右三統(tǒng)軍,后加封上柱國(榮獲“上柱國”,不論官職,均受正二品待遇,換成現(xiàn)在等量代換就是“特級戰(zhàn)斗英雄”,一種對戰(zhàn)斗有功之人的表彰)。甚至李淵慰勞秦瓊說:”你不顧妻兒遠道而來投奔我,如今又立下這樣的大功,我的肉都可以割下來給你吃,更何況是賞賜一些仆婢和財帛呢!

武德四年,唐軍攻打洛陽,此時竇建德與王世充結盟,率部十幾萬軍馬馳援洛陽。于是唐軍分兵,李世民率秦瓊等將領前往虎牢關抵御援軍竇建德,雙方大戰(zhàn),秦瓊率部下十余名精銳騎兵先行沖破敵軍大陣。終竇建德被俘,王世充投降。

秦瓊戰(zhàn)功累累,獲封翼國公,獲賞賜黃金百斤,帛七千段。

武德九年,參與玄武門事變。李建成、李元吉被誅殺后,其官拜左武衛(wèi)大將軍,封邑七百戶。

貞觀十二年,秦瓊病死,追贈徐州都督,陪葬昭陵。李世民特意在秦瓊墓前造石人馬以彰顯秦瓊的戰(zhàn)功累累。

秦瓊終是一代武將,身為先鋒,身經(jīng)百戰(zhàn)毫不為過。但是在李世民登基后,秦瓊這類武將終究會被邊緣化,就拿秦瓊本人來說,投奔李唐時已經(jīng)追隨過五個主公,底子太過不白,而且玄武門事變,秦瓊態(tài)度較為中立。但因其武勇,充當李唐先鋒破軍斬將,赫赫戰(zhàn)功才有上述封賞。唐太宗上位,重用的還是長孫無忌、魏征(關隴集團(李淵為其中八柱國之一)和關東家族)還有秦王府老舊部十八學士等人。

不過太宗也算有義,未作出過河拆橋,卸磨殺驢之事。秦瓊逝去次年,封秦瓊為胡國公。數(shù)年后,把秦瓊等二十四名功臣畫像掛入凌煙閣,供自己懷念。

歡迎關注,祝你幸福。

以上。

3

首先說,秦叔寶是個勇將,他并不象隋唐演義上所說的那么差,才排十三杰的第十三名,而是當時一等一的勇將,和關羽一樣能在萬馬軍中取上將首級,是個歷史記載的“萬人敵”,后世評價“此人勇悍”、“叔寶善用馬槊,拔賊壘則以寡敵眾,可謂勇矣”、“秦武衛(wèi)勇力絕人”、“秦瓊躍馬挺槍,刺驍將于萬人中,勇在力也!,據(jù)新舊唐書記載,秦瓊跟隨李世民征戰(zhàn),每遇到敵方有大將耀武揚威,就派秦瓊單槍匹馬沖上前去斬其首級。

秦瓊曾經(jīng)保過許多位主人,最后才保了李世民。開始他保的是隋朝,在來護兒手下為將,后來又保張須陀,曾跟張須陀鎮(zhèn)壓農(nóng)民義軍盧明月和孫宣雅,跟隨裴仁基鎮(zhèn)壓瓦崗軍李密。后裴仁基兵敗李密投降,秦瓊也隨裴投降了李密,開始與隋朝為敵,敗隋軍宇文化及。后王世充襲擊李密,李密兵敗,秦瓊被王世充所俘,降王世充。因不恥王世充為人,改投李唐。如果說呂布三姓家奴,其實秦瓊不知投了多少主人。

秦瓊武藝高強,并不象評書中所說當什么大元帥,而是常常被李世民當做先鋒破敵,在擊敗宋金剛、收服蔚遲恭、戰(zhàn)敗王世充、平滅竇建德、平叛劉黑闥等戰(zhàn)役中立下大功,并參與了玄武門之變,秦瓊一生大小二百余戰(zhàn),屢受重傷,加封上柱國,翼國公及黃金、彩緞等許多物質,玄武門之變后被拜為左武衛(wèi)大將軍,食實封七百戶。逝后追贈為徐州都督,胡國公,陪葬昭陵,李世民特意下令在秦瓊墓前造石人馬,用以彰顯秦瓊的戰(zhàn)功,其在李世民心目中地位很高。但這個地位是相對而言的,秦瓊排在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末就是證明,原因是他是先鋒戰(zhàn)將而不是統(tǒng)帥立功,二是玄武門之變中只是參與而不象其他人一樣立下大功。

4

說起隋唐諸將,我腦海里常出現(xiàn)一個畫面:兩支大軍已經(jīng)擺開陣仗,都虎視眈眈的看著對方,準備一舉把對方拿下。忽然,一方的前鋒主將忽然領著一隊人馬沖向對方陣營,看勢頭,應該是想沖散對方陣形后再折回來打個對穿,沒曾想,在跑出一百多米后,這支隊伍集體下馬,回頭向主子施禮,并說:“對不起,我們就不在您手底下混了”。然后……向對方投誠去了!這么狗血加神反轉的劇情不是小說、電視劇里的,而是真實發(fā)生的隋唐時期(公元619年二月),王世充與唐軍在河南九曲會戰(zhàn)前的事情。那個叛逃的前鋒主將就是在民間鼎鼎大名的秦叔寶秦瓊。

秦瓊,字叔寶,齊州歷城(今山東濟南市)人,是隋末唐初名將。他生于哪一年不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很年輕時就加入了隋朝軍隊,成為了一名光榮的朝廷士兵,在當時的名將,隋軍的頂梁柱來護兒手下供職,因為作戰(zhàn)非常勇猛,來護兒很喜歡他,稱贊他“此人勇悍,加有志節(jié)”,認為他日后“當自取富貴”。后來,因朝廷需要,秦叔寶又被調到張須陀(另一個大隋朝的頂梁柱)麾下效力,主要的戰(zhàn)績是與羅士信一起,以二千伏兵,配合張須陀統(tǒng)帥的萬余人,大破十倍于自己的賊眾。后來,張須陀戰(zhàn)死,秦叔寶又率部下到裴仁基帳下任職,這個時候,秦叔寶三個字已經(jīng)傳遍了大江南北。

彼時,隋朝已經(jīng)走到窮途末路的地步了,到處戰(zhàn)亂紛起,特別是隋朝的主心骨楊廣被宇文化及干掉后,本想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的秦叔寶一下子心里空落落的,在萬般無奈之下,只得跟隨裴仁基投奔了瓦崗軍領袖李密,但是“桃李子”并不是指李密,瓦崗軍也被其它割據(jù)勢力吞噬了。沒辦法,亂世之中,想得遇明主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秦叔寶只得轉投王世充,但王世充為人奸詐,對待部下也不公允,傷了我們秦大英雄的心。而正好這個時候李淵在太原也舉起了反旗,秦叔寶恍然大悟,原來“桃李子”說的是唐國公李淵呀,遂與程咬金等人一起商量要投奔李唐,然后,就發(fā)生了文章開篇的那一幕神反轉。

加入了大唐正統(tǒng)后,秦叔寶認為自己已經(jīng)得遇明主了,可以一展心中抱負了,心里那個得意呀。李淵把他安排在自己二兒子秦王李世民手下,秦叔寶跟隋秦王南征北戰(zhàn),干得那叫一個帶勁。其主要戰(zhàn)功如下:先敗宋金剛,再破尉遲敬德,并逼降了尉遲敬德,讓大唐又得一員虎將;再后來,討伐王世充,滅之;攻打竇建德,降之;劉黑闥作亂,驅之。至此,大唐版圖內(nèi)已經(jīng)沒有太有威脅的武裝割據(jù)勢力了。

但是,對于新主子李世民來說,還有一個巨大的威脅,那就是來自于皇位爭奪戰(zhàn)對手的明槍暗箭。是誰呢?李世民的哥哥李建成。中國歷史上的皇位都是滿含血和淚的,最終,秦叔寶隨李世民干掉了李建成、李元吉,協(xié)助李世民登上了最高的那個位子。而秦叔寶也因此被拜為左武衛(wèi)大將軍,食實封七百戶。

但是,寶刀總有鈍銹的時候,英雄也有垂暮的那天。玄武門事變后,或許是因為以前戰(zhàn)場上流血太多,或許是明白了飛鳥盡,良弓藏的道理,秦叔寶經(jīng)常生病,還見人就說:“……屢中重瘡。計吾前后出血亦數(shù)斛矣,安得不病乎?”這一病,就病了十二年,后來大唐平叛及守衛(wèi)疆土的戰(zhàn)役,秦叔寶一個都沒參加,不過,他也不是什么事都沒干,傳說中,他還在閑暇時到唐太宗李世民門口站過崗,并憑此讓郁壘神荼下了崗,成了自唐以來廣大老百姓的門神。

貞觀十二年(638年),秦叔寶病死了,死后被追贈為徐州都督,陪葬昭陵。唐太宗李世民還特意下令在秦叔寶墓前造石人馬,用以彰顯秦瓊的戰(zhàn)功。

后來,又過了幾年,貞觀十七年(643年),李世民命閻立本畫了二十四名功臣的畫像掛入凌煙閣,以供自己懷念,后人景仰,秦叔寶因其前半生的功績排在了第二十四名。

5

秦叔寶在唐朝的地位,基本是被邊緣化的。

首先,唐初的政權結構基本是繼承前代,西魏-北周-隋-唐,一脈相承。其核心就是陳寅恪先生說的“關隴集團”。

這個集團的家族及其姻親,組成一個龐大的統(tǒng)治網(wǎng)絡,壟斷了當時中國的官職、軍職、田地、商業(yè)。所以我們看到的是:宇文赟荒唐無道,楊堅稱帝了;楊廣覺得翅膀硬了想單飛,分分鐘被教做人。

背后,就是關隴集團在起作用。李淵從太原起兵后,一路勢如破竹的入關,并且在半年之后就能稱帝,也是關隴集團在支持。

577年,北齊被關隴集團把持的北周滅國,秦叔寶的爺爺戰(zhàn)死沙場。那么即便到了唐朝,他們也不會和秦叔寶談笑風生的。

其次,秦叔寶的個人經(jīng)歷比較復雜,歷史不清白。

隋末天下大亂以來,秦叔寶在來護兒、張須陀、裴仁基、李密、王世充手下任職,虎牢大戰(zhàn)后王世充敗亡,這才與程咬金等人一起投奔李唐。

你看看,等到秦叔寶到了李世民帳下的時候,已經(jīng)換了五個主公。雖說他也是隨著部隊轉戰(zhàn),身不由己。但真要算起來,肯定不如殷開山、柴紹、長孫、獨孤等人親切。

最后,秦叔寶的定位就是武將。

619年,秦叔寶和程咬金投奔李唐后,被李淵派到李世民府上任職。從此,他跟隨李世民南征北戰(zhàn),抓住了建功立業(yè)的最后機會。

619年,宋金剛攻陷晉州,李世民前往征討,秦叔寶是前鋒。

620年,李世民進逼洛陽打王世充,秦叔寶和程咬金、尉遲敬德、翟長孫共同率領1000騎兵,組成玄甲軍,充當先鋒。戰(zhàn)后被封為翼國公。

你沒看錯,四個人率領1000騎兵,人均200,也就是個加強連長。

622年,劉黑闥造反,秦叔寶作為先鋒去平叛。

626年,秦叔寶迎來了最后的戰(zhàn)場——玄武門。在這里他隨李世民殺李建成、李元吉,事后被拜為左武衛(wèi)大將軍,食實封七百戶。

總而言之,秦叔寶是一個敵人的兒子在流轉多個陣營后,投奔過來的猛將。

這樣一個人,哪怕生在關隴集團的核心家族也不會有多大的作為,何況他還是北齊余孽。

能有現(xiàn)在的名氣,首先要托小說、演義的作用。

然后呢,誰叫人家跟了一個好主子,到最后的關頭還跟主子去干殺頭的買賣,不給個功臣地位,實在說不過去。

但是,李世民登基后,重用的還是關隴集團(長孫無忌、杜如晦)、關東豪杰(房玄齡、魏征)、秦王府故舊(十八學士)。

像秦叔寶、程咬金、尉遲敬德這樣的沖鋒猛將,迅速被邊緣化。

6

在民間傳說中,秦叔寶威名赫赫,乃是隋唐英雄中名氣最大,最受人敬重的一位豪杰。此人號稱“馬踏黃河兩岸,锏打三州六府”,各路英雄見到秦瓊,都如水滸傳中見到宋江一般,納頭便拜。

在《西游記》中,秦瓊更與尉遲恭一起,成為門神,護衛(wèi)李世民。兩人畫像所到之處,妖魔鬼怪辟易。由此之后,秦瓊與尉遲恭被定格為門神形象,從明清到民國,直至如今,已然出現(xiàn)在千家萬戶門頭。

那么,秦瓊在歷史上的地位如何?

唐太宗評定開國功臣,選出二十四人畫像供入凌煙閣中,史書稱之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在凌煙閣功臣中,秦瓊秦叔寶名列其中。秦叔寶一生戰(zhàn)功赫赫,是隋唐時期名震天下的萬人敵。在五千年歷史中,是極為罕見的真正于萬軍之中斬將奪旗的超級猛將!

但是,他在凌煙閣排名很慘,竟然是最末一名。

為何在民間名氣最大的秦叔寶,在唐太宗李世民心目中地位這么低呢?

主要有兩個原因:

其一,秦叔寶是中途加入李世民集團,當時李世民集團已經(jīng)頗為成熟,實力強勁。秦叔寶屬于錦上添花型,排位自然靠后。

二十四功臣中,排名第一者是李世民的大舅子長孫無忌,此人從晉陽起兵就追隨李世民,居功至偉,排名第一名至實歸。排名第二的叫做李孝恭,是李世民的堂兄。在李家皇族中此人最為了得,名列第二也在情理之中。之后諸如杜如晦、房玄齡,那是李世民身邊的高參,后來的當國宰相,地位崇高。

在民間傳說中,尉遲恭處處不如秦叔寶。秦叔寶是隋唐十八條好漢上半截,尉遲恭是下半截,兩人一個用金锏,一個用金鞭,經(jīng)常爭鋒,但每次都是秦叔寶力壓一頭。

其實,尉遲恭在凌煙閣排名第七,遠在秦瓊之上。

尉遲恭也是半路加入李世民集團,為何他就受到重用呢?

其二秦叔寶一生遠離政治紛爭,沒有在玄武門現(xiàn)身。

秦叔寶和尉遲恭不同、他投靠李唐之后屢立戰(zhàn)功,頗得唐高祖李淵器重。因此,他對于李淵頗為感恩。在太子李建成與李世民之間的兄弟殘殺中,并不是毫無原則的倒向李世民。

因此,在玄武門之變中,尉遲恭沖鋒在前,關鍵時刻射殺李元吉,救下李世民。

凌煙閣功臣幾乎都參與了玄武門之變,可是,作為大唐主力戰(zhàn)將的秦叔寶卻沒有。

魏征評價一針見血:秦叔寶是良臣而非忠臣!

秦叔寶忠于的并非李世民個人,而是大唐江山社稷。

因此,李世民對秦叔寶雖然十分敬重,但從感情上來說,也較為疏遠。

在權力斗爭中,站隊十分重要。若非秦叔寶早成大名,屢有戰(zhàn)功,他根本連凌煙閣都入不了。

7

在隋唐演義中,秦瓊秦叔寶的形象是最高大的,尊稱秦二哥或秦二爺。江湖送號“馬踏黃河兩岸,锏打九州三十六府一百單八縣,鎮(zhèn)山東半邊天,孝母似專諸,交友賽孟嘗,神拳太保!” 在瓦崗寨上是兵馬大元帥,投唐之后,輔保李世民,后來也是兵馬大元帥,封護國公。他姑父是北平王羅藝,表弟羅成,姨夫是長平王邱瑞,前干爹是靠山王楊林。但在歷史上并非如此。

秦瓊是山東齊州歷城人。最早在隋將來護兒手下,再跟張須陀、投裴仁基。歸降瓦崗寨李密,投奔王世充,再歸大唐?梢娞酆芏。

在大唐歸到親王李世民麾下,任馬軍總管。因功績先后授秦王府右三統(tǒng)軍,加上柱國,封翼國公。參與玄武門事變,隨李世民誅殺李建成、李元吉,事后授左武衛(wèi)大將軍,食實封七百戶。貞觀十二年,病死,追贈徐州都督,陪葬昭陵。次年改封胡國公。貞觀十七年,李世民命閻立本畫凌煙閣二十四名功臣像,秦瓊位列最后。

歷史上沒有羅成這個人,羅藝等與秦瓊也沒有關系。他的祖父叫秦方太,父親叫秦愛,不是什么北齊高官。但秦瓊被尊為門神爺,卻是地地道道的。

8

秦瓊,唐太宗李世民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以勇武過人而聞名,是一個能在千軍萬馬中斬將奪旗的勇將,基本上沒有獨自統(tǒng)軍一方的經(jīng)歷,用現(xiàn)在的話說是一個王牌打手和保鏢。李世民登基后,秦瓊被封為左武衛(wèi)大將軍的高官,但是因為久病纏身,基本上不參與朝政,于貞觀十二年病逝。

秦瓊出身于官宦世家,屬于士族中的中等偏上的家族,代代為官。后來秦瓊的祖父和父親厭倦了朝代頻繁的更替、殘酷的政治斗爭,因此就歸隱田園了,但是秦瓊是出仕了隋朝的,只不過棄文從武,投身軍旅。秦瓊本身就是一個單純的軍人,沒有什么遠大的政治抱負。最開始跟隨隋朝名將來護兒、張須陀、裴仁基手下征討農(nóng)民起義軍;后來投靠瓦崗軍李密也不是自己的選擇,而是跟著長官裴仁基去的;再后來瓦崗軍敗亡,秦瓊被俘投降了王世充;最后秦瓊投靠李唐也不是因為看出了天下形勢,而是因為不恥王世充為人奸詐,在好兄弟程咬金等人慫恿下才去的;就連秦瓊的明主李世民也不是他自己選的,而是唐高祖李淵將他安排在秦王李世民府上任職。

單從秦瓊跟隨的人上看,秦瓊換過的領導比號稱“三姓家奴”的呂布都多,但是秦瓊比呂布強的地方就是不論在誰的手下任職都會忠于職守,戰(zhàn)斗到最后一刻,不會出賣領導的利益,是一個忠義兩全,善始善終的人物。比如瓦崗軍與宇文化及軍大戰(zhàn),李密中箭落馬被圍困,是秦瓊拼死將他救出;秦瓊鄙視王世充,要出走李唐,也沒趁機損害王世充的利益去討好李唐。再加上秦瓊是天下聞名的勇將,所以秦瓊不論是投靠李密、王世充、李世民哪個人的時候都受到禮遇。

619年秦瓊加入秦王李世民麾下才算是遇到明主了,李世民的軍事韜略配合上秦瓊的勇武成為了勝利的保障。李世民每次出征必定將秦瓊帶在身邊,在掃平宋金剛、王世充、竇建德、劉黑闥等各路諸侯的戰(zhàn)爭中,秦瓊都是先鋒功勛卓著,受到李淵和李世民的厚待,在投靠李唐的第三個年頭、公元621年就已經(jīng)是上柱國、翼國公的高爵了。

626年的玄武門之變對于李世民手下誰參與了有兩種說法,一種是李世民率領長孫無忌、尉遲恭、侯君集、張公謹、劉師立、公孫武達、獨孤彥云、杜君綽、鄭仁泰、李孟嘗等人;一種是李世民率領長孫無忌、尉遲恭、房玄齡、杜如晦、宇文士及、高士廉、侯君集、程知節(jié)、秦瓊、段志玄、屈突通、張士貴等人,因此秦瓊到底參沒參加玄武門之變難以確定。

不過唐太宗李世民登基后,秦瓊基本上不參與朝政,閉門在家養(yǎng)病。歷史記載是秦瓊一生征戰(zhàn),歷經(jīng)大小戰(zhàn)斗二百余場,渾身傷痕累累,年老后暗傷爆發(fā)因此久病纏身,于貞觀十二年病逝。

9

秦瓊秦叔寶是我們非常熟悉的唐朝名將,但我們大多對秦叔寶的認識來源于一些文學作品和影視作品,像《隋唐演義》,《隋唐英雄傳》等等,小說中的秦叔寶絕對可以稱得上隋唐時期的第一名將,經(jīng)常擔任出征大帥,鮮有敗績,地位崇高,而這畢竟是小說里的說法。那么歷史上真實的秦叔寶到底是怎樣的呢?他在唐朝有著怎樣的地位呢?下面我將從以下四個方面來為大家解讀真實的秦叔寶,想必大家看完,對秦叔寶在唐朝的地位自然會有分曉。

秦叔寶在唐朝的官職

秦叔寶初投李唐時,授予了馬軍總管之職,后來因戰(zhàn)功卓著,擊敗尉遲敬德,拜為秦王府右三統(tǒng)軍,平滅宋金剛后,被李淵加封為上柱國。ㄌ瞥瘯r上柱國是一種勛職,多授予軍功卓著的將軍們,為從一品,可以享受正二品的待遇,而這些人的實職往往在三四品以下。)后來,隨李世民平定竇建德之后,被封為翼國公(國公是一種爵位,屬于其中較高的一級,僅次于親王和郡王),玄武門之變后,秦叔寶官拜左武衛(wèi)大將軍,而這個屬于秦叔寶的實職,是正三品級別。這也是秦叔寶所擔任的最高實職!秦叔寶死后被李世民追贈徐州都督,改封為胡國公。

秦叔寶在兩代帝王心中的位置

秦叔寶在李淵時期被加封為上柱國,李淵時期授予武將上柱國勛職的僅秦叔寶一人,連唐朝的戰(zhàn)神李靖都未曾獲得過如此榮耀,可見秦叔寶是多么被李淵所器重的。

秦叔寶在李世民心中的位置有個分水嶺,那便是玄武門之變前后,前期秦叔寶絕對是李世民非常其中的將領,每逢戰(zhàn)事,必帶秦叔寶出戰(zhàn),拜為先鋒大將。但由于在玄武門之變時,秦瓊和李靖,李績等人一樣,都是保持中立態(tài)度,并沒有實際參與到這場宮廷政變當中,在李世民心中的地位大打折扣,事后拜為左武衛(wèi)大將軍,但后來也沒有再參與過什么有影響的大事當中。貞觀十三年,李世民為了紀念當年的功臣,命閻立本畫秦瓊等二十四名功臣的畫像掛入凌煙閣,而秦瓊位列最后一位,可見在李世民心中,秦瓊雖有一席之地,但并不受李世民器重,只是對他有一些懷舊之情罷了。

唐代后世帝王對秦叔寶的態(tài)度

一些為國家立下過汗馬功勞故去的舊臣經(jīng)常會得到后世君主的表彰,賜予一些封號或追贈一些封爵,但秦瓊似乎被后世君主所淡忘,并未獲得過一些,追贈的封爵。

在百姓心中的地位

在唐朝并沒有明確的一些記載,但不過從后世的一些傳說故事和文學作品可以推斷,秦瓊在唐朝百姓心目中地位還是不錯的!元明時期,秦瓊和尉遲恭逐漸變成了民間所供奉的門神;在清代出現(xiàn)的小說《隋唐演義》當中,秦叔寶便是一個非常有名的將領,他的鋒芒絕對是當時的隋唐英雄中最有魅力,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人。與秦瓊相關的故事更是在后世廣為流傳,像秦瓊賣馬、傳槍遞锏等等。由此,可見秦瓊在民間百姓的心目中,地位還是很高的。

好了,現(xiàn)在大家應該對秦叔寶在唐朝時期的地位有一個結果了吧!

“品歷史人文,悟真理人生!睂Wv史文化的探索,我是靈魂的感觸!更多精彩內(nèi)容,請關注我的頭條號哦!

10

玄武門之后,秦叔寶基本屬于退休狀態(tài),不問世事,不能說被李世民邊緣化了,而是自我邊緣化了。

《隋唐演義》里,秦瓊是個統(tǒng)帥級英雄,最后成了大唐的天下兵馬大元帥。到了《薛仁貴東征》里才將帥位給了另一個門神鄂國公尉遲敬德。還讓李世民搭上了一個女兒。而唐史里,秦瓊是員有勇有謀的猛將,李世民的最得力的先鋒官,能打的尉遲敬德毫無脾氣。

大唐建國之后,秦瓊因為連年征戰(zhàn),加上年事已高,基本處于在家養(yǎng)病的半退休。玄武門之變時,秦瓊選擇了中立,因為唐高祖李淵對他有知遇之恩,這也是他位列凌煙閣二十四臣之末的主要原因。

玄武門之變之后,李淵下詔禪位,李世民登基成為千古一帝---唐太宗。而秦叔寶也看透了帝王家的權利游戲,索性就不問政事了。據(jù)傳,他經(jīng)常帶著唐高祖賜予他的一套瓷器去找李淵喝酒聊天,從不避諱。給李淵晚年的太上皇生活送去了難得的慰藉。

貞觀十二年,戎馬一生的胡國公秦瓊秦叔寶病逝,陪葬昭陵。貞觀十七年,李世民設立凌煙閣二十四臣,秦瓊排在第二十四位,遠低于他的首下敗將--高居第四位的鄂國公尉遲敬德。這有他在玄武門之變時選擇中立的原因,也有他大唐建國之后不問政事,多在家養(yǎng)病,還有他去世過早的原因。

至于史書上說他參與了玄武門之變,我覺得不足為信,這從李世民繼位以后秦瓊的自我邊緣化就可以看出來。

總體來說,秦瓊對大唐的貢獻尤其是建國前的貢獻,還是很大的。也就憑借著這些貢獻,他登上了凌煙閣。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