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告訴大家,胡大海既不是福將也不是草包,乃一位英雄人物。程咬金和牛皋是福將,但二人不完全是草包。具體分析如下:
胡大海(?—1362年),字通甫,泗州虹縣人。
凡是喜歡聽傳統(tǒng)評書的的,大概都聽過《大明英烈》,反正我是聽過不止一遍。熟悉《大明英烈》這部評書的,一定對胡大海這個人物印象深刻。他在評書里是個很搞笑的人物,是個大活寶。有了他的存在,增添了許多喜劇情節(jié),使評書更加生動曲折,逗得聽眾哈哈大笑,越聽越想聽。
胡大海的身形特點是胖,老了之后更胖,如果稱一下足有300多斤。性格特點是熱心腸,看重兄弟感情,人緣特別好。作為武將嘛,他的武藝稀松平常二百五,但是嘴上特能白活,常能逢兇化吉遇難呈祥,立下大功,是員福將。像這樣的評書人物還有不少,你像程咬金、孟良、牛皋等,都是很有聽眾緣的主兒。
在評書里,胡大海是亂石山七雄結(jié)拜的老二,早年在北口販過私牛,亂石山事發(fā)后被元軍打散。后來和朱元璋、丁德興做了山大王,公開反對元朝。他在武科場亂擺牦牛陣,誤打誤撞救了眾舉子。跟著朱元璋定滁州,走馬取襄陽,打下金陵。他還數(shù)次在危急之中搬兵求救,為朱元璋解了大圍,是大明的開國元勛。胡大海對年輕一輩的英雄特別照顧,跟常茂、胡強、朱木英等人打得火熱。后來,朱元璋殘害功臣,他還抱打不平,保著燕王朱棣攻打朱元璋?傊痪湓挘蠛>褪恰洞竺饔⒘摇返臅,是個喜劇明星。
不過,上面說的是評書里的故事,都是虛構(gòu)的,歷史上的胡大?刹皇沁@樣。胡大海,字通甫,泗州虹縣人,從朱元璋剛剛起義開始便跟隨左右,為朱元璋東征西討。他起于微末,大字不識,但是氣度過人,手下將士無不尊崇佩服。他治軍極嚴,大軍所過之處不妄殺人,不掠婦女。他跟隨朱元璋渡江作戰(zhàn),屢有建樹,累軍功成右翼統(tǒng)軍元帥,后隨鄧愈戍守,平定境內(nèi)。在元軍大舉來犯時,城下迎戰(zhàn),大敗元軍,攻至建德。胡大海因此功晉升為樞密院事。
評書里的胡大海是個長壽星,但歷史上的胡大海死得早,并且死得慘,令人惋惜。胡大海不是戰(zhàn)死沙場,也不是死于政敵,最后的結(jié)局竟然是被俘虜殺死的。在攻下嚴州時,胡大海收降了蔣英、劉震、李福等三員苗將,把他們留在自己麾下。但這三人并不真心歸順,又密謀作亂。
至元二十二年(1362年)二月七日,這三人布下圈套,準備暗害胡大海。這天早晨,他們假裝請胡大海到八詠樓觀弩。胡大海不知是計,欣然前往。蔣英派黨羽跪在胡大海的馬前,告蔣英的狀,訴說蔣英的罪過。胡大;剡^頭來看蔣英,還沒來得及說話,蔣英突然拿出袖中的槌子,向胡大海的腦袋猛擊,擊中腦部,胡大海倒地而亡。史書上沒寫他死于多少歲,據(jù)估計不足四十歲。
胡大海死得很冤枉。他就死在過于愛才,見苗將眾人勇猛無雙,便心生惜才之意,對他們信任有加,最后得了這么一個悲慘結(jié)局。蔣英等人被抓住后,朱元璋用他們的腦袋來祭奠胡大海,為他報了仇。明朝建立后,胡大海被追封為越國公,畫了肖像供在功臣廟,名列第七位。人”。
程咬金大家很熟悉了,
程咬金這人很有意思,評書中是個福將,總能逢兇化吉,在歷史中老程也算是福將,雖然和評書中沒法比。
評書和歷史不同。
評書講究四梁八柱,程咬金是難得的書筋人物,插科打諢,詼諧幽默,他又有書領(lǐng)的功能,只要是故事進行不下去時,老程一出場,故事的轉(zhuǎn)折就來了。
或者沖出重圍,搬來救兵,或者輪著大板斧上殿為功臣討公道。
所以評書中不喜歡讓老程早死。
評書中的程咬金從《隋唐演義》的隋朝末年販賣私鹽到《薛剛反唐》中武則天退位,打開薛家的鐵秋墳,程咬金哈哈大笑一笑而逝,這一年他120歲。
所有關(guān)于唐朝的精彩評書,幾乎程咬金都有份出演。
這有點像明朝評書中的胡大海。
胡大海評書中的設(shè)定有點類似程咬金,一般擔當書筋類的人物,《明英烈》中胡大海沒被朱元璋炮打慶功樓給打死,后來在《燕王掃北》的評書中還有戲份。
而歷史上胡大海在明朝建國以前,就在杭州被降將蔣英暗算死了,但是評書中難得有這樣有趣的人,評書演員不愿意讓他這么輕易去世,于是編了很多情節(jié)給他們續(xù)了幾十歲的生命。
程咬金也是這樣,他在唐高宗麟德二年,公元665年就去世了,活了77歲,也算高壽,但是評書中不想老程這么早去世,又給他續(xù)命到神龍元年公元705年,武則天退位老程才去世。
其實歷史中程咬金也是個福將,他的福表現(xiàn)在他眼光毒辣.
程咬金人生的每一步都走對了,玄武門之變他積極參與,是督促李世民趕快行動的幾個人之一,后來李世民僥幸成功,程咬金成了從龍之臣,受到重用,在凌煙閣上的排名甚至還在秦叔寶之上。
后來李治即位,咬金自翠微宮奉敕統(tǒng)率飛騎軍護衛(wèi)皇太子李治回朝繼位,并且衣不解帶忠心耿耿的在左延明門外連續(xù)宿衛(wèi)三個月。
后來雖然他也干過殺降等事情,但是事后高宗皇帝都沒有深究,老程平平安安的活到了老死,在那個隋末唐初的亂世,在唐朝初年波詭云譎的朝政亂局中,程咬金每一步都沒走錯,也真的是福將了。
牛皋這個人物我們大家最熟悉,岳飛的把兄弟,
牛皋是岳飛手下大將,宋史將他和張憲和楊再興合為一傳,足以證明即使在戰(zhàn)功赫赫的岳家軍里,牛皋也是排得上號的實力派人物。
史書上的牛皋,和《說岳全傳》里那個帶點憨厚、帶點運氣,功夫一般的形象有較大差距。他在歸屬岳飛指揮之前就在抗金戰(zhàn)爭中獨當一面,早就展露頭角, 歸入岳飛軍中后更是屢立戰(zhàn)功。
岳飛被害,他算不上岳飛親信,并沒有受到太大株連,仍然帶兵,并不像另一員大將張憲那樣被連累殺害,直到幾年后,都統(tǒng)制田師中大宴各路將領(lǐng),牛皋酒席上莫名中毒,回來就死了。
當時就有人懷疑是秦檜命令田師中下得手:這倒是極有可能的。自從殺了岳飛,主和派和主戰(zhàn)派就已經(jīng)勢不兩立,牛皋一來曾是岳飛手下,至今還手握兵權(quán),二來一直以“南北通和,不能以馬革裹尸”為恨事,明顯跟秦檜不是一條心,有機會自然還是除掉為好。
這樣一個悲劇人物,到了演義小說里,基本上就成了搞笑的配角,主要作用就是在岳飛發(fā)號施令時插科打諢,調(diào)節(jié)下氣氛,再憑運氣打贏幾仗,就連他的死亡也充滿了喜劇效果,民間傳說氣死兀術(shù)、笑死牛皋,說的就是牛皋跟著岳飛的兒子攻打金國,在戰(zhàn)場上活捉了當年的老對手金兀術(shù),把金兀術(shù)活活氣死,牛皋則哈哈大笑,一口氣上不來,笑死在了戰(zhàn)場上。雖然這在正史中是完全沒影的事。
細數(shù)一下,演義小說里,歷朝歷代類似牛皋之類的角色還真不少,他們有個統(tǒng)一的名稱:福將!墩f唐》里面有個程咬金,典型的莽漢又有點農(nóng)民的狡黠,武藝雖然只有三板斧,再強的高手有時也能被唬住,居然有段時間還在群雄云集的瓦崗寨當上了第一把手的混世魔王,秦瓊羅士信徐茂功都成了他的手下。
宋朝除了牛皋,還有楊家將里的孟良焦贊,從楊老令公到楊六郎再到楊文廣,甚至穆桂英帳下,都有這兩個人在胡說八道。到了明朝,自然有胡大海,也是這樣的角色,就是到了近代,“主席指哪我們打哪”的少林寺和尚也是格外得寵。
這些演義里的角色都有幾個共同點,一是忠誠,不管是對上司還是朋友;二是憨厚,永遠吃虧是福,可往往實際上并沒有吃什么虧;三是有點本領(lǐng),一般的敵手不在話下,甚至比自己能力強的對手也能干掉幾個;四是運氣好。局勢險惡本領(lǐng)不夠用的時候,往往也能靠運氣扭轉(zhuǎn)戰(zhàn)局。
小說為什么熱衷于塑造這一類型的人物呢?當然是因為在中國文化的環(huán)境中,無論是領(lǐng)導(dǎo),還是百姓,都喜愛這樣的角色,忠誠是儒家文化竭力樹立的美德,憨厚是忠誠的補充,這兩者在很多人眼里是相輔相成的。
有了這兩樣,如果沒本領(lǐng),那也容易被人看成一個弄臣,最好還是要有一技傍身。至于運氣,那就更符合大眾的口味了,誰不希望天上掉了大餡餅砸到自己頭上?就算砸不到自己頭上,看著別人中個頭等獎也是挺過癮的。至于其人在歷史中是否真如演義中描述得那樣,又有誰關(guān)心呢?宋史中的牛皋,比說岳全傳里的牛皋,就乏味多了。
因為要吸引聽眾,在評書中總會有各種個性鮮明趣味十足的角色。本事一般,但是運氣十足的所謂“福將”就是其中一類人物。而程咬金、牛皋、胡大海就是這類福將的代表。而他們也廣受人們?nèi)罕娤矏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