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您好,混跡育兒界的醫(yī)學、藥學、心理學、營養(yǎng)學四棲生物菁媽來回答下這個有意思的問題。

聰明的人小時候就說話早嗎?這個并不一定。

很多科學家,因為他們相對比較內(nèi)向,比較善于思考問題,所以他們可能會比較晚說話,比如天才科學家愛因斯坦4歲才開始說話。所以民間也有貴人語遲的說法。

說話的早晚跟聰明不聰明是畫不上等號

孩子的語言教育

我們發(fā)現(xiàn)有些孩子10個月就會說話,甚至前段時間吉林有一個寶寶23天就會張口叫媽媽。而這個媽媽說在胎兒期就經(jīng)常和寶寶講話。所以說話早晚和我們的教育有很大的關系。

1、胎教

孕期寶寶的聽覺已經(jīng)發(fā)育了,做胎教也有利于寶寶更早的說話。比如爸爸媽媽講故事,媽媽每天和寶寶說話。

2、嬰兒期做話嘮

在孩子還不會說話的時候,家長要給孩子足夠多的語言刺激,比如說一換尿不濕就跟寶寶說寶寶我們要換尿不濕了,喝奶也和寶寶說。寶寶學說話前要先聽得懂大人說話。

3、家里的語言環(huán)境盡量單一

有些家里的話語就像一個八國聯(lián)軍,爺爺說山東話,奶奶客家話,爸爸說白話,媽媽說普通話,幾種語言交替,會讓孩子有點不太適應,這樣的孩子說話也比較晚一些。

4、家長太敏感

孩子的語言是用來表達,達到自己的目的的,比如想要自己需要的東西,如果說不需要自己也表達了,就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那么孩子就會覺得說話不重要,自然就不想那么早說話了。

在孩子學說話的時候,家長盡量想辦法讓孩子開口,比如說孩子想要牛奶,指著牛奶。我們就問他,你要的是什么?是不是牛奶,牛-奶-你說出來媽媽才知道。而不是沒等寶寶說出來自己就主動給孩子拿過來了。

孩子幾時會學說話

我們可能看著有些孩子一歲就會說話,自己孩子一歲還不怎么說非常的著急,事實上大部分的孩子都是到兩歲之后才開始大量的說話,兩歲之前的孩子很多的時候說的就是單詞或者說表達不太清晰的,很多孩子在兩歲之后突然就學會說很多的話,所以家長也不用過于著急。

孩子的聰明與否和什么有關系?

聰明指的是智商,智商跟我們的遺傳有一定的關系,除了遺傳之外,我們更多的也是教育。孩子智商不僅體現(xiàn)在智商數(shù)上,還要綜合社會適應能力,獨立性,社會責任,日常生活,人際交往等等,主要也是后天環(huán)境的影響,無論孩子說話的早晚還是孩子聰明與否,都需要家長后天的教育。

話題:你的寶寶多大開始呢?

更多母嬰育兒知識請關注菁媽育兒。

最佳貢獻者
2

一個人聰明不聰明,與嬰兒時期說話早晚并沒有必然關系。

最簡單的例子:人家愛因斯坦一直到4歲才開始說話,沒有人敢質(zhì)疑愛因斯坦不聰明吧?所以說孩子什么時候說話,與寶寶聰明與否是沒有啥關系的。

孩子說話早晚,主要與以下因素有關系:

1、懷孕期間胎教比較早,神經(jīng)元鏈接相對活躍;寶寶出生之后父母經(jīng)常與寶寶說話,這一類寶寶通常說話比較早。

2、寶寶說話早,還與感覺器官發(fā)育尤其是聽覺系統(tǒng)發(fā)育有關,也就是說寶寶聽力沒有問題。

3、寶寶說話早,還與寶寶的構音器官發(fā)育有關。比如說寶寶舌系短、爬行訓練少,前庭功能刺激不足,這類寶寶說話就會晚一些。

4、寶寶說話早晚,還與孩子的專注力有關,F(xiàn)實當中很多寶寶正沉迷在游戲當中,父母喊了兩遍寶寶沒有答應。這類寶寶說話可能遲一些,但是學習能力卻非常棒。

哪一類寶寶比較聰明呢?

寶寶是否聰明,在懷孕期間就決定了70%(這個過程中還包括基因遺傳、基因突變以及孕期的營養(yǎng)),剩下的30%取決于孩子出生之后的學習興趣和能力,以及家長的引導和科學的教育方式。

除是上面所講的這些因素,從統(tǒng)計學上來說聰明的孩子大多具有下列特征:

1、混血兒或者異族通婚所生的寶寶相對更聰明。有研究資料表明:跨地域、跨種族通婚所生的“混血兒”寶寶不但更漂亮,而且也非常聰明一些。但是,這僅限于東亞人種之間通婚。白人和黑人所生的寶寶其智商水平反而會下降10%左右,這可能與變種基因自身局限性有關。

2、O型血的寶寶比較聰明。比如說粑粑O型血、媽媽也是O型血,這種情況還不用考慮溶血的問題,寶寶也是O型血。這種寶寶天生自帶超強的記憶力,學習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都屬于非常優(yōu)秀的一類。大家能想到的幾個大佬:比如說馬云先生、馬化騰先生、比爾蓋茨先生,這幾位大佬可都是O型血呢!

3、寶寶專注力非常高,觀察事物特別用心仔細,游戲的時候非常安靜,動手能力比較強。這一類寶寶長大之后,想不聰明都難。

總之:一個人聰明與否,與嬰幼兒時期說話早晚并沒有必然的聯(lián)系。當寶寶說話比較晚時(甚至有的寶寶可能到3~4歲才開始說話),除了帶孩子看醫(yī)生之外,家長還應該保持足夠?qū)捜莸臅r間和耐心。

希望以上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如果還有疑問,可以在下方評論區(qū)給我留言。

3

我的孩子六個月時能明確喊媽媽,七月喊爸爸,從來沒叫錯過人,喊叔叔為爸爸的是別人家的笑話。孩子開口說話早,但走路晚多了,一歲零兩個月才走路,別人家娃恨不能十個月就下地跑了,我家是扶著沙發(fā)蹭著走,怕死的要命,是個動嘴不動手滴懶貨!孩子記事很早,兩歲起的事還記得,記憶力優(yōu)于常人,在語言方面,只需花別人一半時間就能達到效果!還有彈鋼琴方面也是,說話早意味著聽力好,語言天賦,音樂天賦就比較明顯了

4

前些天,老公邀請了幾位好朋友,在家里舉行了一個小型的家庭聚會,其中一位朋友帶著3歲多的寶寶,孩子媽媽在聊天過程中透露出她的擔憂,同齡的孩子早就可以出口成章,可自己家孩子只能說一些簡單的詞語,平時也不喜歡表達,擔心是不是智力或者某個方面存在問題,另一位朋友就勸說:”都說貴人語遲,孩子將來肯定會有出息的“。

如何判斷孩子是否說話晚

《美國兒科醫(yī)學會》根據(jù)不同月齡,給出了不同標準:

如果孩子到一歲連簡單的“a”、“o”都發(fā)不出來,就要注意是不是因為生理上的疾病引起,比如聽力障礙、是否有自閉傾向,如果有這些癥狀需要盡早治療。

寶寶說話晚怎么辦

排除生理上的疾病之后,我們就要排查是哪些家庭因素影響的。

1、家里人都不喜歡說話,或者說話很少,寶寶沒有語言方面的刺激,如果有這方面原因,請和寶寶多多講話。

2、家里語言環(huán)境太亂,有研究發(fā)現(xiàn),存在用多種語言溝通的家庭,孩子發(fā)生語言遲緩的情況會高于單語言家庭,寶寶大腦還在發(fā)育階段,多種語言會使接受語言的大腦發(fā)生混亂,所以在家請盡量用一種語言進行溝通。

3、媽媽想得太周到,寶寶剛有點餓,飯菜就喂到嘴里,用手一指,就把玩具幫寶寶拿了過來,媽媽過于貼心,孩子根本不需要表達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這種情況最好讓寶寶多和家里其他成員接觸,讓寶寶有想表達的機會。

說話早就一定聰明嗎?

目前還沒有任何研究能夠證明,說話早的孩子一定比說話晚的孩子聰明,寶寶說話的早晚,受各種因素影響。

說話晚的孩子可能不擅長表達,但是不代表不聰明,像愛因斯坦、費曼、克拉拉·舒曼這些名人,也都是說話比較晚的代表,而他們卻是非常成功的科學家、物理學家、鋼琴演奏家。

所以家長不要糾結孩子說話早還是晚,作為一項人類基本的溝通技能,大部分孩子都能自己跨過這個坎,說話晚并不代表不聰明,是否有出息也不是通過說話早晚來判定的。


高級育嬰師、多平臺邀約原創(chuàng)作者、精選頻道優(yōu)質(zhì)作者,想要了解更多母嬰育兒知識請關注我,用專業(yè)的知識為大家解決育兒過程中煩惱與困惑。

5

孩子成長個性化差異極其的大,每個孩子由于遺傳和后天成長環(huán)境等因素的相互作用,語言的發(fā)育也完全不同,根本沒有一個定律可循。說話早未必聰明,說話晚也未必聰明。

我只能從我自己孩子的成長過程,來說一下自己的看法,提供一個個例而已。

我的孩子是男孩,屬于說話早的那類,一歲出頭就開始清晰的說話了。他的早期語音有幾個特點:

一是他沒有大舌頭口齒不清的階段,從開始說話起,發(fā)出的音就是清晰準確的,不清晰的詞匯他不說,但凡說出來的都是清晰的。這一點我覺得很特別,不知道別家的寶寶是否有跟我家這個同樣的情況。

二是我兒子從開始說話后不久就會使用人稱代詞,比如我,我的,你,你的,他的。而我觀察其他很多孩子說話初期是不會用人稱代詞的,所有稱謂都以自己為中心,比如寶寶媽媽,寶寶車車,寶寶哥哥。會用人稱代詞說明寶寶認識到自己與世界的關系,這是典型的智慧生物特征,越早學會使用人稱代詞的寶寶越聰明,這一點不需要懷疑。

三是會運用自己學會的極其有限的詞匯來表達自己的想法。我家寶寶一歲三個月時,我抱他在花園玩,被樹葉劃了一下小臉蛋,結果孩子對我說:“媽媽,樹葉摸我!边@個表達極其形象有趣,就是用他會說的有限的詞匯組合起來表達的。

所以說孩子說話早是否聰明,還要根據(jù)每個孩子說話的情況來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6

辛桐寶寶認為:現(xiàn)如今沒有確切的資料表明,聰明的人在嬰兒時期說話都比較早。小寶寶說話早晚與自身的發(fā)育情況以及家長的培養(yǎng)教育有一定的關系。說話早的寶寶,語言表達會好一些,會提前學會更多的語句,擁有更多的語言交流和互動。


眾多周知,愛因斯坦是世界上著名的物理學家。他是在5歲的時候,才會說話。當時人們都以為他可能會是個弱智或啞巴,最后的結果證明人們有時會出現(xiàn)錯誤的認知。

一、聰明的含義

聰明指的是一個人天資高、記憶和理解力強等。它的反義詞是:愚蠢。


通過對聰明的解釋,就能發(fā)現(xiàn),聰明與說話早晚沒有關系。

二、關于嬰兒的說話早晚與什么有關系

1.可能與身體發(fā)育有關

比如:智力低下、聽力有障礙等,這需要找專業(yè)醫(yī)生及早干預治療。

2.與孩子生活的環(huán)境、固定照顧人有關

同事家的小姑娘在1歲半時由奶奶帶回老家照顧。

因為住的偏遠,人煙稀少,村里只有幾十個老爺爺老奶奶在家。周圍沒有同齡人和孩子交流,奶奶也不愛說話,被照顧了半年以后,曾經(jīng)“活潑機靈”的小可愛變成了“沉默寡言的”小老太太。

媽媽發(fā)現(xiàn)孩子的情況以后,馬上辭掉忙碌的工作,專職在家照顧孩子。經(jīng)過一年多時間的努力,孩子愛唱愛跳愛說話,終于看到孩子生機勃勃的樣子了。

2歲左右的孩子正是語言發(fā)展的敏感期。在這個時間段,必須要引導孩子說話,多和他說,讓他多聽,聽得多了,慢慢的就可以自己開口了。

3.沒有充分給孩子說話的機會

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因為有了語言,才能相互溝通、交流,是語言催動著社會的發(fā)展。


對于小寶寶而言,因為一直是媽媽在照顧,了解孩子的每一個舉動。

寶寶哭一聲,媽媽就知道孩子餓了,要沖奶粉了; 寶寶看著茶瓶哭,媽媽就知道孩子要喝水了;寶寶腿亂動,媽媽就知道孩子要自己下地……

時間久了,都養(yǎng)成了習慣。媽媽一定要引導孩子語言表達自己的需求,給孩子說話的機會。

交流的方式雖然有很多種,有手勢、眼神、表情、繪畫、音樂等,最簡單、常用的還是語言。語言在我們的互動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很多父母認為,在孩子小的時候順其自然,等長大了自然就會說話了。殊不知,語言也是需要學習和訓練的。

三、說話早的寶寶與說話晚的寶寶相比有什么區(qū)別呢

1.可以提前用語言和家人進行交流。

2.可以提前認識萬物,會說更多的語句。

3.可以和更多人交流,得到更多的語言互動,促進語言發(fā)展。

4.擁有更多人的關注與鼓勵,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及自信心。

四、怎樣幫助寶寶開口說話呢

1.在孩子3個月左右的時候,開始和醒著的寶寶互動,鼓勵他“哦、哦”的發(fā)音,并和你對話。

讓孩子從小就知道說話的作用,除了哭和笑能引起注意,還可以用嘴巴發(fā)出的聲音來呼叫,得到成人的關注。

2.在孩子還不會說話的時候,多用語言和孩子交流,或是在室內(nèi)播放小兒歌讓孩子多聽,進行聲音刺激。

例如我家孩子:

奶奶經(jīng)常在抱孩子時,對著墻上的圖片,說鴨鴨。經(jīng)過一段時間,你只要說起,鴨鴨,他一定會看向有鴨鴨的那面墻;等他能開口說話時,鴨鴨自然而然就會說;抱著他出去玩時,看到鴨鴨,就認識了鴨鴨。

3. 在孩子能開口說話時,多和他說話,并引導他表達。比如:媽媽、爸爸、吃吃、尿尿、 臭臭……

當孩子想要某種東西時,大人不要直接遞給他,讓他一邊指著東西一邊說,給他表達的機會。

學習語言,就是多聽、多說、多學習、多練習、多運用。說話氛圍也很重要啊,只有在高興時,孩子才愿意多說話。

4.鼓勵孩子和愛說話的孩子一起玩。小伙伴這個老師,更適合當語言老師。唯一要注意的是,不能跟著學臟話哦。

5.可以借助繪本?梢赃x擇顏色鮮亮的,大的圖片,生動有趣的內(nèi)容。每天和孩子一起看一看,說一說,幫助孩子增加詞匯量。

綜上所述:語言只是一堆文字,重要的是對語言的使用。在嬰兒時期說話早的孩子,就意味著他優(yōu)先掌握了語言學習這種工具,可以更快速的運用語言學習其他的技能?赡軙斆,但不是絕對的。孩子未來是否聰明,還得看后天的學習力。

7

很多聰明的孩子在嬰兒時期說話都比較早。大部分孩子在1歲左右開始學說話,那個時候還是咿呀學語。1歲多的孩子開始是學與他們經(jīng)驗相關的各個部分,如:媽媽、爸爸、玩具、食物等等。孩子在模仿成人的發(fā)音中學習說話。

聰明的孩子一般指智力水平較高。智力是學習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在《心理學》一書中寫到:心理學家對兒童的智力特征的前10項看法是,好奇心強、愛思考和提問、富有想象力、反應快、富有創(chuàng)造性、觀察能力強、記憶力強、動手操作能力強、模仿能力強和興趣廣泛。如果一個孩子具備以上這些特點,可以說他是個聰明的孩子。

說話較早的孩子可以說明,這個孩子的聽音和模仿能力很強。他能夠模仿父母的發(fā)音來學說話。所以,可以說,這樣的孩子也是聰明的。下面是孩子最初6年內(nèi)的詞匯增長表:

但是,有少部分孩子,他們的語言能力發(fā)展很慢,有的孩子甚至到了3歲左右才開口學說話。這樣的孩子,也并不意味著他們就不聰明。有很多事實證明,語遲的孩子也一樣聰明,因此,父母不用擔心。

我看過一本書,叫《語遲的孩子也聰明》。這本書是美國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院的高級研究員寫的。愛因斯坦就是3歲的時候才說話的。在他開口說話的時候,接觸他的小學老師們還擔心他是一個智障兒童。而且他在說話的時候總是說的不流利,對自己沒有信心。他還會輕聲重復自己說的話。但是卻是這樣一個人,成了物理學家。

諾貝爾獎得主物理學家理查德.費曼直到兩歲才會說話。他的母親成為他擔心了好幾個月。后來突然變得滔滔不絕。

所以大量的事實說明,說聰明的人在嬰兒時期說話較早,因為他們的模仿能力和學習能力很強。不過,語言發(fā)展慢的孩子也不意味著就很笨,他們依然可能成為一位杰出的人物。

8

沒有研究證明,孩子說話的早晚和智商有關,但是孩子說話的早晚代表了孩子的發(fā)育水平,可以說說話早的孩子在發(fā)育上暫時領先說話晚的孩子。

孩子說話的早晚和智商影響不大,和下面這幾個因素有關。

第一個因素,孩子聽的太少,孩子的語言發(fā)展過程會經(jīng)歷聽、說、讀、寫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聽,不是說,和我們學英語是一個道理,想要開口說英語之前,先得讓自己浸泡在英語中。

聽有兩個作用,第一個作用就是培養(yǎng)我們的語感,對與孩子來說,作用是一樣的。

聽的第二個作用就是積累詞匯,有時候孩子一直不開口說話,突然間可能會爆發(fā),一下就能掌握很多詞匯,這就是平時的語言環(huán)境讓孩子有了詞匯的積累。

如何來訓練孩子的聽力。

一定要在胎兒期就開始。胎兒大概在四個月的時候就能聽到肚子外面的聲音,這個時候媽媽就要和寶寶多多的去講話。

二是孩子語言學習的過程中最好不要語言太雜太亂,家里人可以保持一致,對孩子說話的過程中用同一種語言。

三,一定要讓孩子多聽,這里的多聽說的是我們和孩子間的對話,不是說給孩子放故事或者音頻,這是沒有作用的。

第二個因素,聽過之后,讓孩子多說。有了聽力的儲備,需要孩子學會去說。

1.父母要多鼓勵孩子去說;

2.可以陪著孩子練習表達,最好的方法就是指著物來教孩子。比如拿著皮球玩就告訴孩子,手里拿著皮球。幫助孩子穿衣服的時候就告訴孩子,我們在穿衣服。這樣做的目的,一,讓孩子模仿發(fā)音,二,讓孩子儲存詞匯,三把詞匯和實物聯(lián)系起來,幫助孩子建立初步認知。

3.給孩子說話表達的權利。

剛開始學說話的孩子,語言表達慢,有時候要個準備半天才說,父母不要催,不要著急,更不要替孩子來表達,一定要有耐心,等著孩子自己來說。

如果孩子說話早,證明孩子大腦發(fā)育的好,可以說孩子的發(fā)育暫時領先同齡人!

9

以前看過一篇育兒文章,是講寶寶開始發(fā)出聲音時,比如:不不不不,你就可以給孩子更多的語言刺激,長大口型夸張的跟寶寶對話,我女兒四個多月時候,我看到的這篇文章,于是我就照做,哈哈哈果然她說,不不,我就說爸爸,寶寶竟然就學會了。6個月就可以分清楚叫爸爸媽媽了,8個月可以叫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還有一些簡單家庭稱呼了,現(xiàn)在一周二個月可以簡單的說三四個字,比如鳥飛走了,狗狗跑了,爸爸班了,姐姐哭了,媽媽抱抱,佩琪,汪汪隊等等,所以我感覺多跟寶寶對話,她語言發(fā)育就比較早,寶媽們可以試試多和寶寶交流

10

現(xiàn)實生活中,對這個問題有兩種見解:

看到某個孩子不到一歲就能奶聲奶氣地叫爸爸媽媽了,能說話了,不管是自己家人還是親朋或者陌生人,都會忍不住地來一句:這孩子真聰明啊!

年初在網(wǎng)上看到一個6個月大的小孩,在醫(yī)生給他打針時,大哭之中蹦出來三個字“真——疼——啊——”給無數(shù)人帶來了驚喜,贏得了無數(shù)人的贊譽“好聰明的孩子!”

何謂“聰明”?

耳聰目明為聰明。

不過現(xiàn)實中用聰明贊美一個孩子,并不一定是真的這個孩子就完全達到了以后的“耳聰目明”,其中帶有對孩子的喜愛或者由衷的喜悅,這種聰明和以后的學習或者為人沒有直接的關系。

看《王陽明傳》講,王陽明出生后,爺爺給他起名云兒,五歲還不開口說話,著急壞了父母,爺爺受路人啟示,改名守仁,之后不久他開口說話,開口之后,可謂真實是貴人語話遲。當然這可能是有一定的傳奇色彩,不過這也可以讓那些著急孩子說話晚的家長心中有一些安慰的。

其實說話的早晚,應該和孩子的生理發(fā)育有很大的關系,這是一些科學、心理、兒童醫(yī)學專家所研究的話題。做為一個兒童成長長期關注者,我更相信一般孩子說話的時間不會相差太多,如果過早或者過晚都有他一定的條件,尤其是現(xiàn)在種種原因?qū)е,孩子自閉或者孤獨等一些疾病的發(fā)生,做為家長在該需要慎重的時候還是一定要慎重的好!至于說貴人語話遲,也只是一種安慰話吧,樂呵一下就好。更不能主觀地認定說話早就聰明或者就不聰明等,聰明不聰明都沒關系,也不是我們說了算的,只要孩子健康平安地長大有所出息才是家長的心愿!

圖片來自網(wǎng)絡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