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主所問“買車找熟人和不找熟人價格會相差很大嗎?”
一般汽車價格,進價、最低銷售價(低于這個價格就賠錢)、制定的統(tǒng)一銷售價格(包括贈品,公司有利潤,銷售顧問也有提成)。這個問題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辯證探討。
一、利潤高的優(yōu)惠大,利潤低的優(yōu)惠小。
大家知道,有些高檔車、豪華車、品牌車官價定位很高,還沒上市媒體都吹遍了,上市后30–60萬元及以上,一至三個月內降價6-10萬元之間,買這種車找熟人優(yōu)惠兩萬、甚至更多有可能。產品官宣價不高的,找熟人優(yōu)惠兩萬,值得推敲。
二、與主機廠簽訂全年包銷合同的。
完成全年大部分任務年底沖量,會存在平進平出就賣,找熟人優(yōu)惠兩萬有可能。
三、庫齡長,盡快消化。
畢竟量不多,酌情處理,回籠資金,降低資金占用費,綜合比較,找熟人買車優(yōu)惠兩萬有可能。
四、活動展車、商品養(yǎng)車也是新車
找熟人購買,有可能優(yōu)惠兩萬元。(這種可能性不大,一般會告訴客戶的。但,很快就會被員工搶購了,客戶根本挨上號或者得不到信息)。
五、所謂熟人是該公司高管或者董事長,考慮到面子或者其他關系,優(yōu)惠兩萬元有可能。(這種情況賠錢也得處理好關系,畢竟不是經常性。)
六、大部分中檔車,配置全、智能化,官宣價不高,從主機廠進車就不便宜,銷量不錯的,全部毛利加起來不過兩萬,凈利潤會是多少?誰給你優(yōu)惠兩萬?
七、再一種可能,優(yōu)惠兩萬是從官宣價基礎上直接優(yōu)惠兩萬,有可能,但不一定便宜。
八、車型買斷,本地區(qū)自家經營,找熟人買車優(yōu)惠兩萬有可能。
綜上所述,自己談價格、找熟人給的價格,怎么比較這兩萬元的界定?按照常理,沒有人按照官宣價購買的(如果真的官宣價格,會有優(yōu)惠政策貨補貼的),4S店都是在官宣價的基礎上給予客戶一個低于官宣的價格,客戶在此價格的基礎上再與銷售顧問、店長(銷售經理)、甚至總經的價格討價還價與網上的價格進行比較,有的客戶也會咨詢親朋好友、及周圍同款車司機價格,4S店為了不流失此客戶或者從競品中奪回來,放棄銷售顧問提成和公司利潤,但絕對不能賠錢)最后雙方達成共識簽訂合同。但這種情況是階段性的(比如車展等),無利潤不掙錢誰開店?
最終結論:那些官宣市場定價高,上市后又降價幅度大的,利潤空間大的,找熟人買車優(yōu)惠兩萬有可能。那些官宣定位價不高的,利潤空間不大的車型找熟人買車優(yōu)惠兩萬自己打個問號先問問自己吧!?。浚?
筆者俺尊重題主的觀點。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本人僅代表自己的職業(yè)經理人經驗觀點供大家參考,不爭論,敬請同行師父斧正!
文章來源:千年松樹6393撰寫
圖片來源:千年松樹6393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