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往往最難過的事情之一,就是發(fā)現(xiàn)自己的孩子受到了欺負。看到這個提問,我有一個感受。關注這個問題的父母,你們的意識已不僅停留在解決問題的層面,更上升到了如何預防問題發(fā)生的層面。這是一件令人欣喜的事情。
為什么有些孩子更容易被欺負?我想我們先弄清楚這個問題,就能知道如何盡量防止孩子遭受欺負了。容易被欺負的孩子有三個方面的原因:
1. 孩子性格:較為內向,朋友較少,容易被群體孤立。受到欺負時也表現(xiàn)的較為順從。
2. “與眾不同”的孩子,就像前段時間的電影《奇跡男孩》一樣,當孩子有某些方面的特殊,更容易遭到其他人的欺負。這個特殊可能是身體上的,比如在學校那些過于瘦小或者過于肥胖的孩子。也可能是家庭方面的。
3. 父母的教養(yǎng)方式:父母有兩種教養(yǎng)方式,容易造成孩子更容易收到欺負。一種是比較強勢的父母。父母在家里喜歡讓孩子無條件的聽從自己的意見,會替孩子做許多選擇。很少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和傾聽孩子的想法。這種教養(yǎng)方式會使孩子習慣屈從,不敢有自己的想法,更不敢表達自己的需求。另一種就是溺愛型的父母,他們生怕孩子受一點點傷,當孩子遇到一點困難時,就第一時間沖出去保護孩子。替孩子出頭。這樣孩子不能從生活中去鍛煉處理問題的能力,也就喪失了保護自己的能力。這樣的教養(yǎng)方式容易養(yǎng)出“窩里橫”的孩子,在父母或家人面前很強勢,但到了外面卻膽小,害羞。
無論是以上哪種原因,父母如果早期有意識的采取合理的方式,就會大大減少孩子被別人欺負的概率。父母需要做到以下三點:第一,營造平等、民主、和諧的家庭氛圍。家庭和諧,孩子就有更好的安全感。氛圍平等、民主,孩子就有很多的機會和勇氣表達自己的想法,發(fā)表自己的見解。第二,多讓孩子參加社交活動,尤其是體育活動。孩子社交能力的培養(yǎng),將幫助孩子教到更多的朋友。家庭中的父親也要更多的陪伴孩子進行體育鍛煉,不僅能讓孩子體質變得更好,而且男性的角色又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使孩子變得更勇敢。第三,父母提前教方法。當孩子3歲左右就有物權意識了,我們可以讓孩子選擇一些屬于他自己的東西。并告訴他,對于這些物品他有決定權。如果有別人不經(jīng)過你的同意,拿走、搶走你的東西。你應該如何應對,給到孩子一句話,或者一個具體動作的示范,并反復演練。比如怕有的孩子搶玩具,可以教給孩子這句話:“這個玩具是我的,我還要玩一會。等我玩完再給你玩。”和孩子在家中模擬情境,進行角色扮演。反復陪伴孩子練習。若孩子自己處理不了,也要教會孩子及時向同學、老師和家長求助。
最后也要提醒父母注意,不要對孩子社交問題過于恐懼,孩子們偶爾出現(xiàn)一些爭吵或者肢體沖突是正常的。我們父母自身更應該處理好自己的焦慮,不要把恐懼的情緒傳染給孩子,在孩子未受到身體上的傷害也未向你求助時,不必過分干預孩子的社交。
具體當孩子遇到欺負時父母應該怎么做,您也可以下載“蘭海說成長”APP,觀看《孩子被欺負怎么辦》《如何用游戲提升社會能力》《情緒能力》的相關課程,進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