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林解答:是生理需求重要還是心理需求重要,這個問題在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重要度。
比如,童年家境貧寒,饑不果腹,那肯定是生理需求重要。
而如果到了成年后,物質(zhì)各方面都滿足了。只有內(nèi)心比較空虛,情感沒有依靠點,這個時候就是心理需求重要了。
當然,不同的人物之間,在同一個時間段,哪怕年齡相同,也未必會有一樣的答案。
1、生理需求不只是吃飽
很多人把生理需求簡單的定義為能夠吃飽,能夠穿暖,是片面的。
生理需求是人類最基本、最起碼的需求。如滿足解饑、御寒、睡眠等所需的食物、衣服、住所等方面的需求。
比如,一個人可以吃飽,可以穿暖,但是他的生存環(huán)境比較嘈雜或者他的身體出現(xiàn)了問題,而導致經(jīng)常發(fā)生失眠,甚至嚴重不眠,就會影響到他生命繼續(xù)下去。
這些需求如果不能得到最低程度的滿足,人類就無法繼續(xù)生存和繁衍。因此,生理需求是人類第一需求。
2、心理需求也不只是排解寂寞
那么心理需求也同樣是多方面的,不只是排解一個人內(nèi)心的孤獨寂寞。
心理需求有很多層次,馬斯洛總結(jié)過需要層次理論,其中除了生理需求以外的,包括安全、愛與歸屬、被人尊重、自我實現(xiàn)這都屬于心理需求。
比如,一個人本來生活很貧窮,突然繼承了一筆遺產(chǎn),物質(zhì)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滿足。但是在他人的眼里依然是個“二世祖”,很多人看不起他。
這就會從內(nèi)心上感覺不到自己被尊重,在心理上產(chǎn)生需求不滿足。同樣,也會為幸福的生活帶來痛苦的因素。
3、階段不同,個人狀態(tài)不同,需求的重要度就不同
&1、孩童,生理需求偏重
當我們還不具備自我生存能力的時候,生理需要當然是最重要的了。比如在幼年時,如果離開了父母的呵護,就有可能失去生命。
&2、成年,心理需求偏重
當我們成家了,立業(yè)了,看著生活很幸福。但是覺得婚姻不幸福,家庭不夠圓滿,每日里都是滿面愁容的,甚至有的時候覺得“活著很痛苦”。
&3、有時愁錢,有時愁情
這樣的事情,我們聽過很多。比如一個人,沒錢的時候,覺得活下去很難,生活成了“朝不保夕”。而同樣還是這個人,因為愛人的離開,而失去了活下去的念頭,輕生了。
我是@木林談心理 ,我喜歡用正能量的文字來探討生活中的心理學,給您帶來溫暖的感覺,陪您一路前行,我們一起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