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總體而言,80后這個群體是這四代人中承受磨難最多的一個苦逼群體,沒有退體金,面臨全新時代的巨大變革,每一次變革都重點發(fā)生在80后,就算是現(xiàn)在,80后受到的沖擊也是最大的。80后很多人不是不愿意去工作,核心是去哪里工作?工作機會在哪里?去工作的成本和收入之間能不能有一個平衡感,而且現(xiàn)在最處于一個轉折期,所以迷茫時也很正常。

1、一種情況是:找不到工作,特別是外地務工人員,今年找個活計特別難,這種現(xiàn)象情況大家也都可以想象得到,對于城市里的打工一族,情況可能就更加嚴重,工作崗位減少,工作崗們的性質發(fā)生變化,商業(yè)結構被互聯(lián)網(wǎng)沖擊,企業(yè)在轉型,這里就會發(fā)生巨大的旋轉力,把一些人甩出系統(tǒng)外。

2、二是對未來的擔憂,而當下委屈的工作卻無法給予我們更多的安全感,所以迷茫。

比如,80后現(xiàn)在人快到40歲了,為公司付出了時間、精力,年紀越來越大了,這種危機感要比賺錢少更讓人吃慌,沒有保障的工作,甚至工作的這個公司可能沒半年就倒閉了,這種毫無未來的工作,再加上內部人的各種不公平對待,人事之間的磨人的事,簡直是一種煎熬。中年人職場恐懼癥就是這樣產(chǎn)生的。


如何挖掘自身的優(yōu)勢和潛力,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自由地工作賺錢,這可能是未來的一種新形式,工作也是賺錢,賺錢的形式有很多,當一條道行不通或是難時,我們可以嘗試多條路,對嗎?要對自己的人有信心,給予鼓勵,而不是冷漠。


我是孫洪鶴,如果認同我的觀點,可以關注今日頭條孫洪鶴更多的作品,在自媒體上交個朋友,這里就是匯聚共同思維的平臺。

最佳貢獻者
2

不是不愿意去找工作,沒有獨特技能,找不到好的,35歲就是一條死坎。

3

不去工作不上班的原因,兩句話吧:

1、因為不工作、不上班,也餓不死;

2、即使工作了、上班了,也比現(xiàn)在這個狀態(tài)好不到哪去;

感興趣的請關注我,我將持續(xù)地把隱藏在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現(xiàn)象、心理技術,分享給大家。

4

看了一下回答,全都說不到點上去。咱們就不扯什么家里有錢,眼高手低,四體不勤——先問大家三個問題:

第1個問題是:上班等同于工作嗎?

第2個問題是:你覺得現(xiàn)在的年輕人選擇多嗎?

第3個問題是:上班就能改變命運嗎?

資本對勞動的異化

我相信,不經(jīng)過一番深思熟慮,你真的不太好回答這三個問題。其實歸根到底只有一句話。馬克思在1863年已經(jīng)做出了解答:資本對勞動的異化,也是對人的異化!

簡單的說一句,在現(xiàn)在這個資本無孔不入的社會里,勞動不能實現(xiàn)價值,勞動也不能改變命運,階級和關系的嚴重不均衡,導致普通人我上班根本就不可能有出頭之日。

這就使得年輕人逐漸出現(xiàn)“內卷化”,勞動本應該是快樂的,因為勞動是創(chuàng)造價值的?赡贻p人發(fā)現(xiàn)勞動并不能給他帶來一絲一毫的好處,收入只夠果腹,既不安居,何來樂業(yè)?這種家里沒有關系的普通青年,你叫他怎么辦?

別說上班了,他連婚都不想結了,他看不到希望,看不到出路,一眼看穿了后半輩子的生活。而這一切,在30年前的日本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我們只不過在走日本的老路罷了!

因為馬太效應早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強者恒強,弱者恒弱。強者奪弱者,弱者永無出頭之日。

虛無縹緲的前途和命運

有一年我去杭州出差。在坐出租車的時候,正好收音機在播年輕人痛罵互聯(lián)網(wǎng)企業(yè)的996的消息。聽著司機就不舒服了。

他說:這些年輕人眼里面只有錢,太淺!你看我,現(xiàn)在悠哉悠哉開開出租車,賺多少錢我就拿著,我兒子在國外上班也不要他一分錢。

我就知道他下一句要吹什么牛叉。趕緊截住他的話頭說:師傅,你現(xiàn)在有幾套房?他說:哎呀,我沒幾套。前兩年拆了遷,也就分了我七八套房子,比人家差遠了!

你說現(xiàn)在的年輕人有這樣的資本嗎?本來人是主體,勞動是客體,為了勞動而生活,勞動是為了實現(xiàn)人生價值。而現(xiàn)在,金錢已經(jīng)異化成主體,人反而成了客體。上班前途渺茫,別說買房子,連一塊磚都買不到,普通人已經(jīng)徹底異化成螞蟻…那么,我反抗一下,消極對待不行嗎?

以前我們單位有一個年輕人,二十三四歲。真聰明,干活也好,但是用老板的話說就是沒什么工作積極性。

上班永遠是8:59到,下班永遠是7:01。休息日手機是永遠關機的,想找他比登天還難。老板也找他說了幾次,但每次都是事前謙虛,事后屢教不改。

半年之后,有一天突然來跟我說準備干到今年年底不干了。告訴我,在來我們公司之前,他滿共找過三個單位。

第1個和第2個單位他都卯足了力氣干活,別說996了,根本就是997,一兩個月都不休息一天。但是他發(fā)現(xiàn),老板講的永遠是虛無飄渺那一套。雖然薪水也不低,但對于蘇州的房價來說,簡直比虛無縹緲還要讓人絕望。

他說:哥,我打算回家了。這些年攢的錢,興許能在18線的老家付個首付。我和女朋友把蘇州都要跑一個底朝天什么房子也買不起,你說我漂在蘇州還有什么用?

也就是從那個時候起,我不覺得工作能給我?guī)硎裁,同時也失去了奮斗的積極性,得過且過而已。反正在公司累到吐血,也是沒有加班費的。哪怕有加班費,又能如何呢?

說的我根本無言以對,F(xiàn)在的這些超級大城市,階級越來越固化,房價越來越高不可攀。對年輕人來說,奮斗反而變成了一件毫無意義的夢。像我這位同事說的,它拼到死,也不可能在這里立足。

上了年紀的人說他不思上進,這是不思上進嗎?這是迷茫!是無奈!是絕望!

透不過氣的壓力

我爸我媽是洛陽國企老工人,那個時候每個月工資雖然不高。,但國家包圓了房子,教育,養(yǎng)老,醫(yī)療…連澡堂和食堂都有,自己的錢完全可以用來養(yǎng)家。到了90年代只用了不到8千塊錢就買斷了國家的房子,有了房產(chǎn)證。當時他們兩個每個月的工資已經(jīng)快1000塊錢了。

那時候洛陽的房價多少?年輕人干活奮力拼搏,幾年就可以擁有一套房子。現(xiàn)在洛陽的房價呢?哪怕他去了大城市,拿了高薪。到手首先去掉五險一金,再去掉個人所得稅,再交上房租水電,再去掉基本的生活費,你說還能剩幾個錢?

整個社會都陷入了焦慮,階級的天花板已經(jīng)封閉,哪怕你有機會改變人生,也可能被人家頂替。父輩那個年代當一名工人是很光榮一件事,雙職工可以養(yǎng)活三個家庭,F(xiàn)在年輕人不愿意去工廠打工,因為他賺的錢還不夠養(yǎng)活自己。

我小時候,放學做完作業(yè)隨便到處瘋玩,F(xiàn)在我的兒子一天不讓他上8個補習班我心里面就惴惴不安!你會說我對孩子壓榨太過,讓他健康成長?拜托,連科長都不認識的小家庭,不好好讀書,在以后如何養(yǎng)活自己?

資本同時又登堂入室,占據(jù)了輿論的制高點。是尋找各種借口不平等物化,這就出現(xiàn)了消費主義。原本手頭就不寬裕的普通人,又陷入了高物價高消費的泥潭…如果你反抗,還會告訴你是因為你不努力。

這就是為何年輕人不愿上班的根本原因所在,也出現(xiàn)了各種“喪”文化:“別給我談理想,我的理想就是不上班”或者“上班就是浪費時間和青春”。互聯(lián)網(wǎng)的發(fā)達,使得很多人把這個世界看得透透的。

你在拼著命干活的時候。手機一刷,你的老同學出國旅游了;手機再一刷,發(fā)小家里拆遷了;再刷,誰誰的爸爸給他買了一套房子。

而你呢,老爹老娘還等著你寄錢回去買米呢!越來越多的80 90后缺乏斗志,在不斷的挫敗中否定和懷疑自己,最終淪為社會的邊緣人。

但我不愿意給任何人添麻煩,那干脆就在家里面,縮在套子里,就做一個卡夫卡《變形記》中的甲蟲吧。

尾聲:

早在80年代,薩特就已經(jīng)道出了這個世界最大的無奈:

“人為實現(xiàn)自我奮斗,但奮斗永遠沒辦法實現(xiàn)自我!

房地產(chǎn),誤中國。


本回答到此就告一段落了。筆者長期更新美食相關深度文章,現(xiàn)在關注我,可以使您成為餐桌上的靈魂人物。

5

提問題的一定不是80后,應該更年長。更年長應該更成熟,全面看問題是成熟的標志,F(xiàn)在有些題目,如“中國人怎么怎么”、“80后、90后怎么怎么”,都有以偏概全、絕對化認知嫌疑,都有點不成熟。理由有以下幾點:

1,以偏概全的認知,加劇了代購的裂痕。其實我一度也認為80后不如60后70后。一場疫情改變了我的認知。除了鐘南山等老一輩抗疫專家外,大部分是80、90、00后,有些事跡可謂感天動地。尤其是6月23日,中國第59顆衛(wèi)星上天,26年的北斗夢圓滿收官。同時也爆料了30萬研發(fā)團隊的內幕,這30萬人平均年齡31歲。也就是說把六七十歲的老科學家的年齡拉平是31歲。無需繼續(xù)考證,80、90、00后是這只團隊的主力軍。我們可以驕傲的說,子孫都比我們強,這是祖國放心的幾代人,他們是當今民族復興,國家建設的脊梁。



2,對80后的錯誤認知,是一種甩鍋行為。80后是誰生的,正是60、70后生的。60、70后處在時代的轉折期。都是由兄弟姊妹成群,到只準生一個孩子的轉折時期;是經(jīng)過缺吃少穿到溫飽的過渡期。促使這一代人養(yǎng)孩子的彌補式思維定勢,我吃的苦不能再在孩子身上重演。于是省吃儉用也要給孩子創(chuàng)造好的條件,以為條件好了,孩子一定成才。事與愿違的是,忘記了人生下來是一張白紙,在白紙上寫畫什么,全由撫養(yǎng)者決定。充足的玩具、要有盡有的吃穿用具,孩子根本不知道錢的來之不易,形成的觀念是,沒有父母會拿出來。說80后不找工作,盡管是個別現(xiàn)象,也是從家長那里習得的認知。怪罪80后是一種甩鍋行為。



3,孩子的錯誤認知、觀念形成,撫養(yǎng)者要負主要責任。記得不算久遠的一則故事,講的是一個20歲的死刑犯,刑前提出要見自己的母親,準許后母親如期到達,兒子說,我想再吃一口奶,母親準許,結果犯人一口咬掉母親的奶頭。并說,我有今天,都是你教育的結果,F(xiàn)在類似案例不少,揪著母親頭發(fā)要錢的有之;10歲天才少年,認為父親平庸不配作自己父親的有之;把母親活生生的背出去活埋的有之。為什么?問題都出在早期教育,孩子的一言一行都投射著父母的影子。



所以,孩子的問題都是父母的問題,要從自身找答案。而且5歲前好的觀念沒有建立,后來糾正都難。從小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沒有挫折訓練,自信心沒有建立,自尊心沒有形成,就無法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環(huán)境。為什么要去吃苦?啃老族不是更好?這就是答案。

圖片來自網(wǎng)絡。

6

年齡到了,出去根本沒人要了。有一技之長還好,如果做普工的話,幾乎沒有廠要了,有要的廠那工資幾乎壓很低。

至于創(chuàng)業(yè),那幾乎是少數(shù)人,大多80后現(xiàn)在開始有向迷茫了。慢慢等吧

7

今年疫情導致沒工作,也有很多人由于沒有收入導致了很多負債。80后基本都三四十歲了,上有老下有小,迷茫,獨自一人,天天在家想出路,很正常。都是在負重前行。

負重前行導致膽子小,不敢折騰,一旦陷進去,又要好幾年拼搏才能撫平。所以80后確實不容易,進退兩難的尷尬局面。

陽光總在風雨后,相信我們這些負重前行的人,可以積極一點,開心一點,畢竟相由心生,你心態(tài)不好,霉運是趕不走的,所以走出去闖一片天空還是要靠我們自己。但行善事,莫問前程。

8

我也是80后,80后到現(xiàn)在,年齡的跨度是30-40歲之間,正是打拼事業(yè)的黃金時間,也是青黃不接,正在分層的年齡!

為什么有些80后不愿意找工作,很頹廢呢?一句話概括就是“長期被生活,經(jīng)常被失望,自然不愿過多的去期望!”

這就好比當今的日本年輕人,也是很頹廢、低欲望,不想工作,不想社交,不談戀愛,做得最多的就是宅在家里,餓了點份外賣,渴了喝點水,很節(jié)省,很綠色,也很無趣!

因為,社會已經(jīng)很固化,靠自身的努力,改變不了什么,折騰來折騰去,窮的依舊還是那批人,富的越來越富有,資源被少數(shù)人牢牢的抓在手中!

80后這些“頹廢”的人,其實不是他們不想奮斗,相反,他們是被生活折磨得最狠的那批人,想翻身的欲望其實是最高了,但是,就是找不到好的機會,也沒有再去挑戰(zhàn)的資本,手里又沒有可以交換的資源,所以,只能日復一日的,做些連自己都看不到希望的事!

體現(xiàn)在現(xiàn)實生活中可以表現(xiàn)在這幾個方面:

一是工作,到了30幾歲,有些人混上去了,日子過得還行,還有很多人依然處在基層,這就尷尬了,和你的同事很多都是90后,00后,大比人一大截,做著同樣的工作,拿著差不多的收入,公司不請退,自己都厭倦這份工作!

二是贍養(yǎng)父母,父母都是60多歲的人,身體毛病慢慢都體現(xiàn)出來了,有退休金有社保的還好一點,很多人就只有農(nóng)村醫(yī)保,每月有300塊的補助金,根本不夠,每個季度、節(jié)假日都需要給些生活費用,又是一筆開支

三是家庭,首要就是孩子教育支出,其次就是日常生活、娛樂,看病,有些孩子上幼兒園,小學,基本就只有一個人出去工作,家庭收入再次減半!

四是圈子,沒錢,門都不想出,自己沒有混好,出門容易別人看不起,真朋友也沒幾個,以前大家喝酒得湊錢,現(xiàn)在大家喝酒得湊人,有人不一定有人陪你喝;以前因為快樂而喝酒,現(xiàn)在因為喝了酒才會快樂!時代已經(jīng)變了!

就說這幾點吧,歡迎大家補充!

9

身邊很多這樣的,不知道是不是小城市特別多,反正我們這很多。

1.慣壞了,沒上班習慣。一個弟弟小時候家里條件好,讀中專半道從學校跑了,退學了。開始要找工作,他爸爸說“我兒子我養(yǎng),給別人打工丟人!庇谑堑30沒工作。后來家里生意出事了,爸爸進了監(jiān)獄,他找了幾個工作都干不長,整天玩游戲,她媽媽打三份工養(yǎng)他家還債。

上班也是習慣,畢業(yè)就不工作的孩子,時間長了不會上班了。

2.普通本科畢業(yè)不滿現(xiàn)狀的。一個弟弟普通本科畢業(yè),找的工作都不滿意,她媽媽在我們市民政局,說照顧老職工,可以安排事業(yè)單位。他不干,非要去日本留學,去了快10年了,也沒聽說找什么工作了,還總管家里要錢。

能力太低,期待太高,找工作難。

3.家里條件太好了。一個朋友,30多歲,整天打牌,網(wǎng)游,沒看他上過班。他家房租收入就月入10多萬,在一個小城市全家夠花了,還折騰什么?

家里養(yǎng)的起,還上什么班。

10

現(xiàn)在很多80后找不到工作,不是不愿意上班,而是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寧愿多等一段時間罷了。

為什么80后這么難找工作?主要是這幾種原因:

1、很多企業(yè)不招聘35歲以上的員工

目前很多國企帶頭不招聘35歲以上的員工,造成社會上普遍達成一種共識,就是不要年齡大的員工,一般35歲基本上就被排除在外了。另外很多企業(yè)認為,35歲以上的中年人普遍學習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比較差,創(chuàng)新能力不足,所以寧愿招聘小白也不要熟手,其實他們是一種錯覺,35歲以上的人又他們的優(yōu)點比如責任心強,心態(tài)比較穩(wěn)定不易跳槽。



2、很多30多歲的人缺乏職業(yè)規(guī)劃

很多30多歲的人從進入職場的時候就沒有樹立職業(yè)規(guī)劃的意識。他們由于當時年輕而不想規(guī)劃,覺得很多行業(yè)都想試一下,結果遇到其他行業(yè)或者職業(yè)待遇好、或者離家近、工作輕松的工作機會就跳槽,導致自己在一個行業(yè)沒有做深做透,就離開了原來的企業(yè)。而去新一家企業(yè)又得重新開始,甚至有可能因為不適應哪里的管理環(huán)境和氛圍,干不長久就又離職了。

3、企業(yè)效益不好,尤其是遇到疫情影響,造成很多80后失業(yè)

有不少企業(yè)即使沒有疫情也在走下坡路,效益不好遲早會關門的,但是這次疫情讓其早日終結。很多行業(yè)都遭受了很大的損失,尤其是教育、旅游、外貿等行業(yè)。這些倒閉企業(yè)的員工有相當一部分是80后,他們流入職場重新找工作,結果發(fā)現(xiàn)難上加難,自己和90后在職場競爭,如果自身沒有很強的專業(yè)能力,在年齡上就會比較吃虧。在家待著就很正常。

那么80后的他們該怎么辦呢?

解決方案:

1、做好職業(yè)規(guī)劃和職業(yè)定位

做好職業(yè)規(guī)劃,并樹立“剩者為王”的心態(tài),讓他們在自己領域做好垂直度。在自己的專業(yè)領域內不斷做深做精。很多行業(yè)不做5年以上是不可能接觸到深層次的問題,如果能有機會解決這些深度問題,才能使自己成為該領域的專家,這樣企業(yè)不可能讓你離職,即使離職也會很快找到工作,不至于讓人看見找不上工作、呆在家里的狀態(tài)。

2、對于一些企業(yè)短暫出現(xiàn)財務困難的情況,暫時不要離職。

估計熬過一段時間以后就能擺脫困境。如果離職了可能很難找上工作,特別是在今年比較特殊的階段,只要企業(yè)不倒閉就盡量熬下去。否則,今年的職場的慘淡會讓你懷疑人生,不少80后呆在家里就是這個結果。

3、不斷加強學習,提供自己的綜合素質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通過學習自己在專業(yè)或者管理方面的不足,提高個人的綜合素質,增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即使企業(yè)關門,也能很快就找到工作。這樣個人在財務上不會損失很大,也是我們提升綜合素質和能力的重要性之一。

因此,80后部分人出現(xiàn)這種情況不能一概論之。有不少人其實還是想在職場有更好的發(fā)展,只不過暫時遇到困難而呆在家里,所以他們應盡快梳理和改善自己的職業(yè)觀,做好自身的素質和能力建設,做自己命運的主人。



我是青輝云課堂,主要關注職場和經(jīng)管方面的創(chuàng)作及咨詢,有興趣的可以關注我,和你一起成長!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