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覺得老師這樣做是對的,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

我小孩今年恰好也是讀二年級。

孩子在學校犯了錯,老師既然叫家長買40多份面包,那么作為家長的我就好好的配合老師。我會在面包店里買上40多份孩子喜歡吃的毛毛蟲面包,而且還把老師的一份也給買上,然后第2天我親自把面包帶起去,讓孩子給全班孩子分享。

不過在孩子們吃了面包以后,我會教會孩子給老師這么說:“老師,昨天我吃了一個面包,然后老師您叫我爸爸給全班同學都買了面包。那今天他們今天也在學校吃了面包,是不是全班都要給我買一個呀?因為他們也違反了學校的規(guī)定”。

哈哈,給老師制造了一個小小的黑色幽默。確實,現(xiàn)在很多學校為了校園的安全衛(wèi)生環(huán)境,會禁止學生帶吃的東西進校。而且很多學校在校門口的時候,會讓老師包括一些學生值勤代表進行相應的檢查。

但是我覺得孩子在學校吃面包,應該是肚子餓啦。當老師的看見了,教育方式是否能人性化一點呢?我覺得當老師的你可以這么講:“”哇,你怎么在學校吃面包了?早上沒有吃早餐嗎?你可要記住,早上不吃早餐對身體可不好喲!要改掉這個小小的壞毛病,假如你做到啦,老師就更喜歡你了。”

小學生可不像部隊軍人一樣,軍人的天職就是服從呀!而對小孩子的教育管理和談話是不是應該充滿人情味呢?

我是高三探長,關注教育熱點,關注孩子成長,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歡迎關注,留言評論。記得點贊喲

最佳貢獻者
2

學生在學校吃面包是否違反了校園規(guī)則,違反了制度,那么老師提出管理措施也是正確的。換句話說現(xiàn)在二年級的學生都是長身體的時候,在學校的活動量也很大,肚子餓也是正常表現(xiàn)。老師應該在了解學生為何吃面包的情況下再做出判斷,老師可以單獨問明學生緣由,然后告知其學校規(guī)定,校園內不能吃零食,如果肚子餓可以告訴老師,到老師辦公室吃,在教室里吃既不違反校規(guī),同時也會影響其他同學。這樣的方式我覺得學生更能接受,即安撫了學生的心理情緒,也引導了學生的正確意識。老師沒有必要叫學生家長,以及買40份面包,引起班級里的轟動,這樣我感覺做不到殺雞儆猴的作用。以上僅我個人觀點,祝學生們都能有一個快樂的學習環(huán)境!

3

老師這種做法不是在懲罰學生,而是在懲罰家長。

家長可以買40多份面包送到學校去,然后問一下老師,接下來怎辦?是要孩子和家長一起當著全班同學的面把這40多份面包吃掉?還是把面包分發(fā)給班上的孩子?

如果分發(fā)給孩子們,分發(fā)時家長向孩子們說什么?說因為某某某在學校吃面包被老師罰買了40多份,現(xiàn)在給大家每人發(fā)一份,大家一起吃嗎?

如果不讓家長孩子當場吃掉,也不發(fā)給班上的學生,那這么多的面包怎處理?倒進垃圾桶嗎?

真的理解不了,這位老師為什么要這樣懲罰學生?

一、小學低段學生重在習慣養(yǎng)成。

二年級的孩子也就7歲,吃零食,調皮搗蛋,習慣不好,不遵守秩序、紀律,各方面習慣不好太正常不過的事情了。老師嚴格管理,批評教育都沒有問題,但要重在引導教育孩子不能怎么做,應該怎么做。

要讓孩子真正能夠知道他自己什么樣的行為是不正確的,什么樣的行為是不允許的,怎樣做才是正確的。

只有經(jīng)過長期的教育引導和不斷的矯正,孩子的不良習慣才能得到完全的改變,在孩子的心里才能真正建立起規(guī)則感,秩序感,才知道什么事該做,什么事不該做,從而也能夠學會嚴格要求和管理自己。

二、懲戒的主要目的是教育。

我們并不反老師在管理孩子的過程中使用合適的懲戒。但懲戒不是目的,目的還是為了達到教育。使孩子能夠真正的從內心知道自己錯在哪里,并能懂得如何做才是正確的。如果懲戒失去了教育的目的,那就不是懲戒,那就變成了體罰。

三、正確的教育懲戒是有益的,盲目隨意的懲戒是有害的。

孩子在學校吃面包,老師批評教育,并做好正面引導,告訴孩子在教室里,或者上課期間是不可以吃東西的,就已經(jīng)達到教育目的了。

但不知為什么,一個小小的吃面包事情,能被老師放大到要家長買40多份面包,這就不是一個有益的教育懲戒了,還是有害的教育懲戒,這懲戒的其實不是孩子,而是家長,這樣的懲戒低效,無效,甚至還會引發(fā)矛盾。

教育是一件用心、用情、用智慧經(jīng)營的事業(yè)。孩子身上的問題,應該通過正確的方式和途徑加以教育引導,主要目的不是為了懲罰學生,而是為了教育警示孩子,讓他知道什么是該做,什么事不該做,什么事是對的,什么事是錯的,并能夠真正學會自我管理。

4

孩子在學校吃面包原本就是一件小事,老師這樣做是小題大作了。罰而不教,根本達不到懲戒的的目的。甚至搞不好,家長不理解,有可能造成家長和老師之間的矛盾呢。

對于類似這樣的事,老師該怎樣正確教育學生?又該如何將這件事與家長溝通呢?

首先,老師要把孩子帶到辦公室進行認知教育,讓孩子知道錯在哪。

一般的學校都有規(guī)定,不允許學生隨意從家里帶零食,只為培養(yǎng)孩子們養(yǎng)成好的習慣。但是有些孩子不長記性,或者根本就沒有把老師的話聽進去。結果就私自把零食帶到學校里。當老師發(fā)現(xiàn)有孩子在班里吃面包時,需要進行紀律意識教育,為了達到教育的效果,不妨把孩子帶到辦公室,進行單獨教育。事實上,只要老師這樣做了,很容易讓學生知道自己做錯了,不應該再犯這樣的錯。

其次,老師要把孩子在班上吃面包的事告知家長,請家長關注孩子的飲食習慣。

孩子在課堂上吃面包,有幾種可能,一種是家長沒有給孩子做早飯,且孩子起的晚,從家里帶上面包當早點就急匆匆去學校了。另一種是孩子喜歡吃零食,隨手就帶上面包到學校了。老師可以結合這兩種情況和家長交流,先明確學校不允許學生帶零食,必須要在家里吃飽飯,如果家長沒有給孩子準早飯的習慣,不妨帶孩子到外面吃早點。同時要檢查孩子書包,衣兜,如果發(fā)現(xiàn)孩子有零食必須要沒收。

再次,老師要當著全班同學的面,重點強調不允許帶零食進學學校,違者要受到懲罰。

既然老師發(fā)現(xiàn)有同學違反了班級紀律,就必須要進行紀律教育,老師可以不點名的方式,把有同學帶面包或零食的現(xiàn)象點出來,告訴同學們,學校之所以有這樣的紀律要求,主要是防止同學們養(yǎng)成隨意吃零食,在家不好好吃飯的壞習慣。還有防止同學在校外買一些不合格的食品吃壞了,不僅生病,還會影響正常上課。如果再有哪個同學被檢查到帶零食進學校,老師絕不能寬容,必須要懲罰你。至于懲罰方法,老師自己決定。

結束語:通過上面的分析,我相信家長一定清楚了,別看孩子帶面包到學校是小事,但是如果不重視,有可能讓孩子真在校外買一些過期食品,吃壞了算誰的?學校能負這個責嗎?到時家長會不會到學校鬧事?所以,給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包括吃零食習慣,家長必須要高度重視,絕不能當兒戲,這關系到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好習慣養(yǎng)成呢。

5

我們學校也發(fā)生過類似的事情。有個班主任明確要求孩子們不能在教室里吃零食,因為衛(wèi)生不好打掃而且氣味比較濃。和學生一同制定的班規(guī),就是誰要在班里吃東西,就給班里每個同學買一份,共有55位同學。班規(guī)剛制定以后就有一個學生違規(guī)了,在班里吃薯片,當時班主任也很糾結。

但是經(jīng)過深思熟慮,這位老師還是決定按照當時的約定進行懲罰,讓這個孩子買55份薯片。只是這個班主任處理的方法比較巧妙,她讓這個違規(guī)的孩子分期購買。這樣既起到了警戒的作用,又比較有人情味。再回到本問答,我認為如果提前和學生有約定,處罰就不算過分。



規(guī)定不能違反,否則班規(guī)失效,老師的權威受損

雖然題主沒有詳細描述,但是我覺得這40個面包不是無緣無故罰的,應該在班里有提前的約定。很明顯是該生違反了班規(guī),所以老師才按照提前約定來進行處罰。雖然表面上看有些不近人情,但規(guī)定一旦和人情扯上關系,往往失去了應該具有的約束力。如果老師徇私舞弊,說話出爾反爾,在學生面前的權威就會掃地。

所以老師做的沒有錯。很可能孩子和家長表述不清楚,只說了被罰的結果沒有說清原因,讓家長和老師之間產(chǎn)生了不必要的誤會。國有國法,家有家規(guī),每個學校有自己的校紀,每個班級都有自己的班規(guī)。家長應該調查清楚,再來提問。



對于老師合理的處罰,家長應該多一些理解和支持

不知道為什么老師不讓孩子在學校吃面包,可能是在上課時間吃,或者在不適合的地點吃。家長最好調查清楚原因,不要只看結果。

如果老師確實是為了維護校紀班規(guī),是為了糾正孩子的不良習慣。我覺得家長就必須支持老師的處罰。四十個面包和孩子的行為習慣相比,不值一提。如果家長不問青紅皂白就袒護孩子,責怪老師,只會讓老師寒心,也會影響自己在老師心目中的形象。做一個通情達理的家長,更容易得到老師的尊重和信任。

因為兒子違反了班規(guī)被罰給班里買一桶水,我聽說之后馬上就給孩子錢讓孩子去買。雖然我是家長,但我也是老師,非常理解老師絕對不會無緣無故處罰學生。在規(guī)定面前人人平等!



總結:有時老師的管理看起來確實有些不近人情,但是正是因為有了鐵一樣的紀律和嚴格要求,孩子才能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對于老師合理的要求和處罰,作為家長一定要積極支持。這樣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長。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您!

6

作為老師和家長,我很不贊同這種做法!

以前我們學校的老師,為了杜絕班級學生吃小零食的現(xiàn)象,也曾經(jīng)采取過類似的做法,那就是一旦發(fā)現(xiàn)誰吃小零食,那就讓他給全班同學每人買一份。

這個二年級的孩子,在學校吃面包,被老師發(fā)現(xiàn)了,老師叫家長第二天買40多份,估計也是類似的做法,一是為了殺雞儆猴,以儆效尤,二是為了兌現(xiàn)老師的承諾,樹立自己“說到做到”的形象。

據(jù)說,在全國很多地方,很多學校的老師,還在采取這種做法,個人覺得極其不妥。

一、面包算不算是零食?

學生在班級吃零食,被班主任懲罰,那學生和家長也就認了。但是,面包算是零食嗎?贊成面包是零食的請舉手?我個人認為,面包不應該算是零食!

題主所說,這是一個二年級的孩子,這是標準的低段學生,行動力遲緩,還沒有完全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所以,由于起床晚或者上學遲,來不及在家吃早餐,所以家長在路上給孩子買了個面包,讓孩子在班級抽空吃,我覺得這也無可厚非。

因為如果孩子經(jīng)常不吃早餐的話,一是會感到很饑餓,影響上課的聽課狀態(tài),二是會給消化系統(tǒng)帶來損害,容易得胃炎和膽囊炎。我們學校有兩個女老師,就因為上學時期,經(jīng)常吃不上早飯,得了胃炎,經(jīng)常胃出血,現(xiàn)在一年得去省城醫(yī)院復查好幾次,有時還需要手術住院,被胃病折騰得痛不欲生。

二、罰買40多份當不當?

我認為肯定不恰當,既不合法,也不合規(guī)!

首先,這是一種變相體罰,性質和罰站、罰寫、罰錢是一樣的,而且數(shù)量超過了10份,屬于情節(jié)特別嚴重的。

其次,會給家長造成較重的經(jīng)濟負擔,以我們地區(qū)為例,平均工資2000多元,扣除生活費用和養(yǎng)孩子的費用,剩余所剩無幾,一個袋裝面包,最少五元錢,買40多份最少需要200元,相當于五六口之家,一個星期的生活費了。

第三,這也屬于暴力教育的一種,如果真的執(zhí)行的話,肯定會招致家長們的集體反感,社會影響不好,也容易被偏激的家長告到教育局,或者傳到網(wǎng)上曝光,導致老師工作陷入被動。

三、我的看法

我認為,這是一件小得不能再小的事情了,能否處理恰當,完全取決于班主任管理藝術水平的高低。

1、家長先不要上火,也不要采取過激手段,最好采用面談或者打電話的方式,向老師解釋清楚,為什么給孩子帶面包的原因,并向老師保證,這絕對是最后一次,請求老師原諒,如果家庭條件不好的,一定要向老師介紹自己家的家庭狀況。

2、班主任老師一定要學會借坡下驢,在家長說軟話后,一定要及時撤銷處罰決定,并和全班同學解釋清楚,以免進一步激化矛盾。

3、要學會罰小饒大。這樣的事情,我們地區(qū)發(fā)生過很多例,結果也不一樣:罰吃糖的,家長買了30多塊糖,啥事也沒有;罰價格較貴小食品的,被家長告到了教育局,弄得很尷尬。

班級管理是一門藝術,有時候我們得承認,完全合法依規(guī)的管理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但是,非常規(guī)的管理方法,一定要在征求家長同意的基礎上執(zhí)行,并在執(zhí)行的過程中千萬不要激化矛盾,否則真的不好收場。


(圖片來自網(wǎng)絡,如侵則刪)

7

我認為老師這樣做是不對的。

我孩子上小學時,我也會讓孩子帶些吃的裝書包里,有時是個面包,有時是餅干,還有酸奶,不過不是每次都帶,是有時早上沒吃好或者不舒服的時候帶些吃的,擔心孩子餓肚子。學校規(guī)定是上課不能吃東西,但是沒有規(guī)定不能下課吃東西。我認為孩子上學帶點吃的沒啥錯,只要不是上課吃。

老師這樣做,起不到教育作用,只能加深家長和老師間的矛盾

孩子在學校吃面包,老師要求家長第二天買40多份,也就是說每個孩子一份,看似教育孩子不能在學校吃東西,但是這樣沒有一點意義。老師發(fā)現(xiàn)孩子吃面包,可以詢問一下孩子是否早上沒吃早飯,還是在家偷拿的零食,如果是因為早上沒吃早飯,那么抓緊吃完不要影響孩子上課,要是在家偷拿的零食,則可以教育學生下次不能再拿了。

如果是孩子因為某些原因造成的早上沒有吃飯,只要老師適當?shù)奶嵝眩敲聪麓魏⒆涌赡芫蜁苊,特別是因為起床晚造成的早飯沒有吃。如果因為孩子在學校吃面包,而讓家長第二天購買40多個面包,很可能就會造成家長和老師間的矛盾,這樣的結果相信也不是老師愿意看到的。

所以說,在教育學生的時候,老師要注意些方法,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8

題主說,二年級孩子在學校吃面包被老師發(fā)現(xiàn),老師對孩子的懲戒方式是讓家長第二天,買40多份面包,我對老師這樣的方式,表示不贊同。



禁止學生帶零食帶手機進校園,在一些中小學幼兒園,普遍這樣要求。孩子帶零食進校園可能帶來諸多不良因素,臨時產(chǎn)生的垃圾,由于孩子日常的行為習慣不是很好,果皮紙屑到處都是。的確給學校管理上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其次就是,孩子帶零食,學生之間有相互攀比,為零食產(chǎn)生一些小矛盾偶爾 發(fā)生。

記得我們學校在實施營養(yǎng)餐計劃之前,學生每天早上五花八門的各類零食進入校園。早讀前,一段時間教室里各種零食味道彌漫,教室立馬變成了一個小超市。實施營養(yǎng)餐計劃以后,由國家免費為學生提供牛奶、雞蛋以及一些輔助性的小食品。學校也規(guī)定不允許將小零食帶入校園,牛奶雞蛋所產(chǎn)生的垃圾,全部有專人集中收集進行處理。實施這樣規(guī)定之后,校園環(huán)境比之前確實有很大的改善。



關于題主所說,班主任老師發(fā)現(xiàn)孩子帶了面包不予采取,讓每一位讓孩子第二天要買40多份。從一個做老師的角度來講,我覺得可能這位同行當時說的是氣話,因為之前我在處理學生帶小面小零食的時候,在班上你開玩笑的方式告訴學生們,如果誰將零食帶教室,你不能獨自一人吃,需要跟大家來分享。

你吃什么大家都吃什么, 這樣的話只是跟孩子們說說而已,確實沒有去落實過,這也是不妥的。家長和老師坦誠的溝通,不能聽孩子一面之詞,也許這位同行當時說的是氣話,事后也不會讓家長第二天帶40多份面包。



結束語:我想任何一個老師不會糊涂到,讓孩子帶很多份零食,因為這會加重家長的經(jīng)濟負擔。所以希望題主與老師溝通了解真實情況,遵守學校的一些規(guī)章制度。

9

看完題目也許大家都會覺得老師太過分了,實際上,這個問題絕不是先例也不是偶然,一定是老師約法三章還禁止不了的后果。

從上學開始,老師就特殊強調過:

不許帶零食上學;

不許帶電子產(chǎn)品上學;

不許帶課外書上學;

不許帶玩具上學;

尤其是零食,屢禁不止,上課偷著吃零食的不在少數(shù),老師特別氣氛,罰家長給學生買面包,也是無奈之舉。

孩子吃零食家長也有責任,孩子兜里如果沒有零花錢,也不可能買東西吃,老師這是變相的逼著家長幫助老師規(guī)范孩子的行為。

以前,學校內就有小超市,孩子下課就去偷著買吃的,打鈴沒吃完,大口小口的吃,看著可氣又可笑。

現(xiàn)在好了,學校內部不允許開超市,平時大門不開,零食少多了。

二年級的孩子正是立規(guī)矩的時候,一旦放松管束,以后就不好管了。所以家長不要猶豫,挑最好的面包給孩子們送去,別忘了給老師也帶一個,然后帶著孩子去給老師道歉,明確表態(tài),今后決不會再犯。

老師要的也就是這個結果,幾百塊錢能改正孩子的一個壞習慣,是非常值得的,你說呢?

10

按照現(xiàn)在面包的價格,40個至少也得400塊錢,老師這樣做就有點過分了。還是應該以批評教育為主,不能通過這種罰的形式來代替批評教育,很多家長和老師的矛盾,就是因為這種不科學,不合理的處理問題的方式導致。

不過這種奇葩的處理方式歷來就有,我們以前上學的時候,有個學生上課吃瓜子被老師逮著了,然后老師就說你家很有錢嘛,上課都可以在吃瓜子。全班50個人,給每人買一袋。那孩子被逼的沒辦法,最后在家里偷錢給每人買了一袋瓜子。最后竟然因為這個事情鬧到學校,我是被校長罵的慘兮兮的。

而這里的二年級的孩子只是把面包帶到學校吃,也并非是說只在課堂上吃面包,這個處理有點過分了。孩子如果早餐沒有吃好,帶個面包到學校也很正常呀,在課間吃掉,不影響其他同學就行了,F(xiàn)在有些老師為了害怕?lián)熑危诠芾砩舷矚g搞一刀切的事情。而且處理問題的方式也過于簡單粗暴。

正確的方式應該和家長溝通一下,是問一下孩子帶面包到學校來吃的原因是什么?實際上通過這種詢問,也就是告知家長不要再把面包給孩子帶到學校。如此一來,這種事情相信也不會再繼續(xù)發(fā)生。為什么非要孩子給大家都買一個面包呢?萬一買了這些面包有質量問題,我想這個后果會更嚴重吧!

所以,我認為這個老師的處理方式是有問題的,或許有些問題在教育管理當中有難度,非常棘手,不通過嚴厲的方法管不住,但一定要分清楚具體情況,經(jīng)濟處罰手段往往都是很忌諱的,一定要慎重使用。做老師也不容易,管理孩子的初衷是好的,我們不能因為方法的問題讓我們自己陷入困境。

大家覺得呢,歡迎在下方留言分享!

感謝你的點贊和關注!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