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截教的輩分問題,小編覺著確實有些亂,比如說最早出場的石磯娘娘,她自稱是截教仙人,但又不算通天教主的弟子,她在截教當(dāng)中是第二代還是第三代,大家可能都不清楚。
還有就是隨后出場的峨嵋山羅浮洞趙公明。他在截教又是什么輩分?聞太師去請他的時候,稱他為"道兄",而且執(zhí)平輩之禮。聞太師乃金靈圣母的弟子,金靈圣母又是通天教主的二弟子,所以說聞太師是截教的第三代,難道趙公明也是第三代弟子?
但從后文的情節(jié)來看,趙公明根本不是截教第三代,他在與闡教副教主燃燈道人較量時有一番對話,公明曰:"道兄,你乃闡教玉虛門下之士;我乃截教門人。你師,我?guī),總是一師秘授,了道成仙,共為教主。燃燈曰:“你既知道,你師曾說神中之姓名,三教內(nèi)俱有彌封無影,死后見明。"
這段話中,一句"你師,我?guī),總是一師秘授",基本可以判斷趙公明乃通天教主座下弟子,而且他的出場詩句介紹"天地玄黃修道德,洪荒宇宙煉元神"。說明他是玄黃時期就得道的仙人,與燃燈的資歷相當(dāng),他們兩人的地位要高于闡、截二教的二代弟子。
同理,趙公明的三個妹妹三霄娘娘,其輩分自然也與趙公明同輩,而且從三霄娘娘的言行來看,她們也是通天教主的弟子。原著中,三霄娘娘為了給兄長趙公明報仇,擺下九曲黃河陣,闡教十二金仙武功盡廢,這時太上老君和元始天尊只得親自出場:
且說云霄在陣中,猛見慶云現(xiàn)出,云霄謂二妹子曰:“師伯至矣!瓊霄曰:“姐姐此言差矣!他又不是吾師,尊他為上,不過看吾師之面。我不是他教下門人,任憑我為,如何怕他?”
從"師伯"、"吾師"等字眼來看,顯然三霄娘娘也是通天教主的弟子。那么,作為通天教主的徒孫聞太師,他為何叫趙公明為"道兄",稱三霄娘娘為"道友",而不叫他們"師叔"呢?難道是作者許仲琳的筆誤? 其實,這根本不是作者的疏忽,相反,這乃是作者有意為之,如此安排,才真正寫出了截教與闡教最大的不同。我們知道,截教享有“有教無類,萬仙來朝”之美譽。門人弟子多為獸禽異物修煉得道而化形。為謂"有教無類",就是不管你是什么出身,你的動機是什么,只要你愿意來學(xué)習(xí),都可以前來聽課,我教什么你學(xué)什么。也正是因為截教門檻低,歡迎五湖四海,所以才有"萬仙來朝"的盛況。
由于前來聽課的弟子太多,所以通天教主采用的是開放式教學(xué),就像現(xiàn)在大學(xué)里上大課,只要喜歡聽這位老師的課,各院各系的學(xué)生都可以來。顯然,石磯娘娘,十天君、趙公明、三霄等都是這樣的學(xué)生,他們傾慕通天教主,常常來蓬萊島碧游宮聽課,自然要稱通天教主為"老師",但他們算不上是通天教主真正的弟子。
真正屬于截教親傳弟子其實只有四位,即多寶道人、金靈圣母、龜靈圣母、無當(dāng)圣母。另外還有隨侍的蓬萊七仙:烏云仙、金箍仙、毗蘆仙、定光仙、金光仙、虬首仙、靈牙仙。而其他自稱截教弟子者,都只能算是旁聽生,來自四海八荒,年長的和年幼的都有,輩分方面自然很難區(qū)分。所以,聞太師作為截教嫡系的三代弟子,乃是截教正宗傳人,雖是通天教主徒孫,但與截教其他散仙比起來,身份尊貴。故而聞太師見到他們稱為"道兄"或"道友",這樣并不會失了禮數(shù)。即使是見到天皇時期就已得道的趙公明,聞太師也不算晚輩,可以執(zhí)平輩禮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