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會這樣問,就是因為后宮之中各種勢力交叉,對于每一個個體來言,她的一舉一動必然也會受到這種勢力的左右。
按照劇中的說法,佩兒是內(nèi)務(wù)府派到碎玉軒的,貌似與世無爭,是個清白的人。但其實如果搞明白當時后宮的勢力分布的話,大家可能就不這么認為了。
別的例子不用舉,就舉甄嬛、沈眉莊、安陵容的例子便可:
當時派到她們宮里的宮女和太監(jiān)絕不是隨便派的,我們后來也知道了,除了沈眉莊身邊被華妃安插進一個茯苓以外,連毫無家世背景的安陵容身邊都被皇后安插了寶娟。
那么作為一進宮就被皇上賜了封號“莞”,還差點被封為貴人,且長著一張“純元臉”的甄嬛,身邊就沒有被安插人嗎?
當時甄嬛的碎玉軒確實安排了很多宮女和太監(jiān),我們通過排除法也能排除出來,當初康祿海背叛甄嬛出走時,留下的人只剩下槿汐、小允子、流朱、浣碧、佩兒。
假如我們前面的推斷是正確的,寶娟和茯苓并非后來被收買的,而是一開始就安插好的,那么甄嬛這里也只有佩兒令人懷疑!
二、
那么佩兒的所作所為有沒有驗證這個觀點呢?
佩兒在劇中出鏡并不多,細細數(shù)數(shù)也就能數(shù)出來了,至少有三件事是佩兒主導的,讓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比如她的第一次露面,當時康祿海在給甄嬛解釋碎玉軒,一陣風刮過,有桂花香,甄嬛一開口,就是佩兒搶答的:
“稟小主,這是新貢的金桂,皇后娘娘特意囑咐的……”
佩兒作為老宮女了,基本的禮儀應(yīng)該懂,她不等康祿海或者是槿汐回答,卻搶先回答,后來也是她引導甄嬛從海棠樹下挖出了麝香,這是一個疑點。
第二件比較讓人匪夷所思的是,她接連兩次都勸甄嬛穿靚麗點的衣服,一次是甄嬛第一次覲見皇后:
“今日是小主第一次覲見皇后,可要打扮得隆重點,才能艷冠群芳呢!”
但是被甄嬛隨便找了個理由敷衍過去,支到外面燒水去了。
一次是甄嬛已經(jīng)得寵,佩兒仍然建議甄嬛穿得鮮亮一些,這次甄嬛就直接反問了:
“你覺得合適嗎?”
第三就是題目講的佩兒在甄嬛避寵時的抱怨了,流朱說小主要喝茶,佩兒不耐煩地講要喝茶也得先燒水啊,而且內(nèi)務(wù)府不給茶葉了,待會兒只能喝水了。
流朱反問怎么昨天還看到你喝茶呢,佩兒一下子就惱了:
“這是在宮里,說話要有依據(jù),你還以為是在你們府里呢?”
三、
佩兒敢頂撞流朱,在槿汐看來,是很不得體的行為:
“佩兒,那流朱姑娘是小主的貼身婢女,你在宮中這么多年,怎么這樣不識禮數(shù)?”
既然佩兒這么不愿意伺候避寵的甄嬛,為什么在康祿海走的時候,她沒有跟著一起走呢?
于是,這三個疑點綜合到一起,得出一個結(jié)論,其實佩兒是皇后的人,理由如下:
當時的后宮,華妃飛揚跋扈,氣勢較大,連皇后都得避讓她三分,所以新人進了后宮后,倆人都在極力拉攏。
皇后見過純元皇后,當然知道甄嬛的優(yōu)勢在哪里,所以她一開始就是希望甄嬛能跟華妃掐起來,為了實現(xiàn)這個目的,她就暗中指使佩兒配合自己。
碎玉軒是華妃把甄嬛派過去的,而且之前住在這里的是芳貴人,眉莊曾經(jīng)帶著甄嬛去過冷宮,見過一個貴人,講的就是被華妃陷害小產(chǎn),所有證據(jù)貌似都指向了華妃。
所以,佩兒才指出海棠樹下的麝香,指望甄嬛能去皇上那告狀,再加上當時被一丈紅的夏冬春,被推到井里的福子,三件事湊齊了,應(yīng)該能打擊華妃一下。
沒曾想,人家甄嬛隱瞞下了這件事,開始裝病避寵去了,皇后的計謀沒能得逞。
后面勸甄嬛穿得靚麗一定,跟華妃爭冠啊,明明不耐煩了,還是不肯走啊,都是基于這個理由,目的是為了完成皇后的指令。
而當初槿汐不走,是因為她知道甄嬛長得像純元皇后,純元皇后對她有恩,所以她不走。小允子不走是因為甄嬛救了他的哥哥,他為了報恩,所以也不肯走。這么看來,佩兒不走,就非?梢闪,肯定是皇后不讓她走啊!
四、
但以上推斷貌似挺合理,其實漏洞百出,因為人家編劇大大出來辟謠了!
“作為編劇,有時初衷也會跟觀眾的判斷有差距,其實佩兒是內(nèi)務(wù)府指派給甄嬛的,無所謂眼線之說,但寶娟應(yīng)當是皇后的人!
這是編劇王小平在回答粉絲提問時,做出的一個回復,以此也就證明我們的方向分析錯了。那么怎么解釋上面提到的三點疑問,又怎么解釋佩兒為什么不走呢?
首先,皇后才是打胎大隊長,她的陰險之處就在于,誰要生孩子,她就針對誰。而華妃喜歡直來直去,她是誰得皇上寵愛,她就針對誰。像這種打胎陰招她還真不會用,不然的話她早就該發(fā)現(xiàn)歡宜香了,而不會自己也中招。
而皇后自然是知道碎玉軒有麝香的,如果真是華妃放的,她早就去揭穿了,何必在聽說甄嬛被派到碎玉軒后,還跟剪秋講:
“可憐莞常在了,就送些桂花過去,幫她添添貴氣吧!”
一句可憐莞常在了,就證明她清楚那里有麝香,送桂花也只是為了掩蓋一下麝香的氣味,以防止被發(fā)現(xiàn)。
而佩兒三句不離皇后,這恰恰證明她不是皇后的人,看看寶娟是怎么做的,藏得有多深?
若佩兒真是皇后的人,甄嬛避寵的時候,她就該動腦筋查一下是不是假的了。畢竟一個這么怕貓的人,能在選秀的時候淡定自若,怎么可能因為見到了一次死人就嚇病了呢?
五、
況且,當初看出小允子剪了甄嬛小像的也是佩兒,真要是皇后的人,不可能在皇后跟甄嬛爭霸時不舉報。當初果郡王掉出小像,被浣碧冒充成小像主人,這場姻緣必然傳的滿城風雨,佩兒完全可以去舉報。
扯遠了,回到題目,佩兒為什么明明對避寵的甄嬛不滿,卻沒有跟隨康祿海而去呢?
首先,佩兒是老宮女了,當然知道宮里的勢利眼,自己的小主一直“病病殃殃”的,導致碎玉軒上下都不受待見,心里自然要抱怨幾句。
而流朱也好,浣碧也好,待遇都比自己強,只有自己在干粗活,偏偏流朱還趾高氣揚的來訓斥她,她心里不痛快,于是頂了兩句。更重要的是流朱很可能是冤枉人家了,說佩兒克扣小主的茶葉,自己喝,換誰也不會高興。
也就是說,佩兒只是抱怨了幾句,并無二心,要是按耍脾氣來講,浣碧可比她厲害百倍,不也是照樣留在甄嬛身邊嗎。
其次,康祿海不管怎么說也是老太監(jiān)了,還是碎玉軒的掌事太監(jiān),人際關(guān)系還是有的,口碑應(yīng)該還行,不然麗嬪不會收他。
但佩兒就不行了,無依無靠的,又不是掌事宮女,她能投奔誰去,又有誰會收她?
畢竟她也是老宮女了,自然明白頻繁跳槽只會降低忠誠度,沒有人會把她當心腹的。
再次,不管她做什么,當著槿汐或者甄嬛的面是斷然不敢放肆的,甄嬛或許她不是很熟悉,但槿汐她是很熟悉的。
槿汐姑姑帶頭表了忠心,她斜眼看了一下,馬上也跪下表忠心。由此可知,她其實跟小印子是一樣的,跟著師傅走沒錯,所以一對師徒走了,一對師徒留下了!
六、
說到底,佩兒確實是個小人物,人有點傻傻的,但還算善良,整部劇中沒有發(fā)現(xiàn)一處在坑甄嬛的嫌疑。即使當初她勸甄嬛穿得靚麗一樣,估計也是希望小主能受寵,自己也好沾光。
實際上不僅她這么認為,連甄嬛的貼身丫環(huán)流朱也是這樣認為的,當初皇上要來碎玉軒,她也是勸甄嬛穿得鮮亮一些。
但佩兒終歸辦事不夠細心,一直沒能進入到甄嬛團隊的核心,后來甄嬛離開宮里時,連一個都沒露面的品兒都給安排去處了,唯獨佩兒沒有做安排。
后來甄嬛再回宮的時候,佩兒找她哭泣,說祺嬪總是欺壓她,她甚至看到了菊青被毒死了。
不管怎么說在甄嬛手下干活,還是相對舒坦一點,佩兒自己都說了:
“在其他小主眼中,我們這些人就是命不值錢的奴才!”
所以,比來比去,還是甄嬛好啊,佩兒最終幫甄嬛干掉了祺嬪,隨后在劇中就沒什么戲份了,估計被甄嬛安排出宮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