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甄嬛當初進宮就是不情不愿的,進宮又親眼見夏冬春因“一丈紅”領(lǐng)盒飯、福子墜井,越發(fā)不想侍寢了。在溫實初的幫助下,甄嬛裝病騙過了所有人。碎玉軒不得勢,康祿海們紛紛投靠新主,佩兒卻留下來了。

當然,佩兒留下來并不是心甘情愿的,和流朱一番對話,可以看出佩兒也不是省油的燈。伶牙利齒,連流朱也說不過她。

流朱質(zhì)問她:“昨天我看你的茶杯里還有茶葉,怎么今天小主要喝就沒有了?”沒想到反嗆道:

這件事發(fā)生在碎玉軒遣散了康祿海等人之后。佩兒能夠留下來,我認為槿汐的作用占了很大一部分。

宮里的宮女太監(jiān),稍不慎就會領(lǐng)盒飯,槿汐侍候過純元皇后和太后,深得太后和喜愛,是宮里比較年長的掌事宮女。從低級宮女到掌事宮女,用斬五關(guān)過六將來形容也并不過份,槿汐的為人處事,佩兒是看在眼里的。特別是剛來不久,槿汐就深得甄嬛信任,對甄嬛也極度忠誠。在沒有找到更好的下家之前,跟著槿汐應(yīng)該是不會錯的了。

第二個原因,是沒有找到更好的下家。

康祿海離開碎玉軒,是因為麗嬪已經(jīng)接收了他。掌事太監(jiān)走了,下面的小太監(jiān)也就跟著走了。而掌事宮女沒走,小宮女們也沒有更好的去處。繞來繞去,似乎又繞到了崔槿汐身上了。

后來甄嬛生下朧月出宮,甄嬛安排了宮女太監(jiān)的出處,似乎把佩兒忽略了。

后來,佩兒輾轉(zhuǎn)到了不得寵的欣常在處,因為伺候過甄嬛,天天被祺嬪打罵,心中的酸楚大概只有她知道了。甄嬛回宮后,利用佩兒的傷,狠狠的打壓了祺嬪一回。佩兒也因禍得福,成了甄嬛陣營里的一員。

最佳貢獻者
2

甄嬛一入宮就見識到了宮中辣手無情和爾虞我詐,為了保全家人和自己竟然聯(lián)合溫實初裝病避寵!其他一同進宮的秀女都漸漸侍寢得寵,甄嬛就一直病懨懨的不能侍寢。宮中的人向來勢力又拜高踩低的,甄嬛不得勢,整個碎玉軒也就不得勢。

外面的人為難也就算了,可是碎玉軒里的宮女太監(jiān)也開始人心動蕩。尤其是太監(jiān)首領(lǐng)康祿海,帶著他的兩個徒弟首先背叛甄嬛,投奔麗嬪了,好一個見異思遷,背主求榮的奴才。

除了這幾個太監(jiān),其實宮女佩兒的心也是左右搖擺的,盡然和流朱懟起來了。

那天一早,流朱催佩兒趕緊燒水泡茶給小主喝,結(jié)果佩兒很不情愿,很不高興的說:“要喝茶,自然要先發(fā)了爐子再燒水,讓小主等著吧!還有這個月,內(nèi)務(wù)府連小主份例的茶葉都沒送來,等下小主只能喝水了!绷髦焓莻忠心耿耿的好丫鬟,只要是敢不尊重甄嬛的人,她一論敢說敢罵。她怒道:“昨兒我見你喝的水里還有茶葉,怎到小主這兒就沒了?難不成是被你自己喝了?”沒想到佩兒竟牙尖嘴利得寸進尺,她回嘴道:“這是在宮里,你是說話做事要有憑據(jù)的,還以為這是在你們府里呢!”

還好槿汐姑姑出來撞見這一幕,說了一通,才消了火,不然怕是要打起來!既然佩兒呆在這真的不高興,干事不情不愿的,為何沒像康碌海一樣走了呢?我覺得有三個原因。

第一,沒有好的下家

在宮里換小主跟換工作跳槽一樣,沒有更好的,誰敢裸辭。康碌海已經(jīng)找好麗嬪這個高枝了,佩兒沒有啊,所以她短短不敢隨便走人。

第二,膽小柔弱,勢單力薄

佩兒雖然心里不情愿到底還是藏著掖著的,隱而不發(fā)的,不想康祿海他們明目張膽,宣之于口,這是因為佩兒性格比較膽小柔弱。而且康碌海走的時候,還有兩個徒弟一起撐腰。佩兒呢?只能孤零零的走,槿汐絕對不會走的,所以她勢單力薄。

第三,槿汐的一番教導

碎玉軒的宮女都是聽槿汐教導的,佩兒也是不例外的,槿汐那么忠肝義膽,舍命護主的人教導出來的人怎么可能輕易就背叛小主。

佩兒和流朱懟的時候,槿汐是這樣說的:“佩兒,那流朱姑娘是小主的貼身婢女,你在宮中這么多年,怎么這樣不識禮數(shù)。茶葉沒有了,去內(nèi)務(wù)府領(lǐng)就是了!

簡簡單單幾句話就告訴佩兒要尊卑有別,忠心事主的道理!

所以最后甄嬛清理宮里有異心之人時,佩兒表了自己的忠心,而不是背主求榮!

3

《甄嬛傳》中碎玉軒的宮女“佩兒”是不按常理出牌的角色,看似可有可無的小人物,本以為她會和“康祿海”等人一樣很快“殺青”下線,本是偶爾穿插出現(xiàn)的“小人物”,本是一把爛牌,卻活到了最后。

“佩兒”在甄嬛不得勢期間,口出怨言,康祿海等人離去時,“佩兒”卻反常表忠心

甄嬛入宮初期稱病蟄伏期間,碎玉軒中以“康祿海”為首的宮人心生異心,認為甄嬛病懨懨的,跟著甄嬛沒有前途,決定去投奔麗嬪。甄嬛趁機試探了宮中其他宮女、太監(jiān)的忠誠度。



1、“佩兒”前腳還在抱怨、對“流朱”惡語相向

流朱:“小主要喝碗熱茶,你怎么還不端來”?

佩兒:“要喝茶水,自然是先發(fā)了爐子再燒水了,讓小主再等會吧。還有這個月內(nèi)務(wù)府連小主份例的茶葉都沒送來,等下只能喝水了”。

流朱:“昨兒我見你喝的水里還有茶葉,怎么到小主這里就沒了,難道是被你給喝了”。

佩兒:“這是在宮里,說話要有依據(jù),你還以為是在你們府里呢”

說這話的時候“佩兒”是一臉的不耐煩,對“流朱”的態(tài)度十分惡劣,一臉的不屑,傲嬌的很。

(雖然“流朱”和“佩兒”都是宮女的身份,“流朱”是甄嬛的陪嫁丫頭,按宮里的規(guī)矩,“流朱”的身份要比“佩兒”的身份尊貴一些的。但是此刻“佩兒”絲毫沒有讓著“流朱”的意思)

2、流朱、浣碧、小允子、槿汐這四人效忠甄嬛,理由充分

浣碧、流朱:不必多說,她們兩人是甄嬛的陪嫁丫頭,自然是誓死跟著甄嬛的。

小允子:因為甄嬛曾經(jīng)有恩于他,小允子為報恩愿意跟著甄嬛。

槿汐:因為甄嬛“五分容貌、五分性情”與純元相似,純元當年有恩于槿汐,此時槿汐雖未明說,但是她也有理由效忠甄嬛。

3、“佩兒”為何明明前腳還滿臉不情愿,后腳“佩兒”卻又表忠心、不離開呢?

前腳佩兒還對流朱惡語相向,滿腹牢騷、抱怨,小編本以為她會像康祿海等人一般,趁機離開碎玉軒,在甄嬛試探他們忠心與否時,佩兒卻沒有按常理出牌,對甄嬛表忠心。

(1)“佩兒”并只是一時不爽,抱怨一下,并不是心生異心

由于甄嬛長期未侍寢,宮里人一向拜高踩低,內(nèi)務(wù)府也因為甄嬛不得寵,而屢屢克扣碎玉軒的份例。主子不得寵,奴才自然跟著遭罪,“佩兒”作為碎玉軒的一份子,衣食起居自然都是最差的,估計還要經(jīng)常受到宮里其他人的欺辱。

所以她與“流朱”頂嘴,也許是偶爾心情不好,跟“流朱”一番發(fā)泄也是有可能的?赡苤皇且皇切闹胁凰欤г挂幌,對甄嬛并沒有生二心。


(2)“佩兒”入宮多年,可能一直跟隨著槿汐,她是看槿汐效忠甄嬛,所以也隨即表示留下

甄嬛說想要離開的“佩兒”是在槿汐表示效忠甄嬛后,她才跟隨著表態(tài)的,所以“佩兒”有可能一直跟著槿汐,就像“小印子”一直跟隨著“康祿海”是一樣的。

(3)“佩兒”可能是皇后指派到碎玉軒的宮女,她身負使命,雖然在碎玉軒待得不爽,但是因為礙于皇后的指派,所以不得不留下。

從后面甄嬛二次回宮后,“佩兒”與皇后并沒有什么聯(lián)系,顯然“佩兒”是皇后指派到碎玉軒的內(nèi)奸的可能性不大,這里小編也只是偶然想到了這一點,寫出來僅供大家參考吧。

編劇在“佩兒”這個小角色上還是頗費心思的,卻也存在漏洞

“佩兒”雖是不起眼的小人物,但是編劇在此處設(shè)置了小小的劇情反轉(zhuǎn),觀眾都以為“佩兒”會離去,但是卻未按套路出牌,留了下來。編劇有意將這個不起眼的小角色作為日后的一個“引線”。

“佩兒”在甄嬛不得勢的時候選擇留下來,按道理甄嬛應(yīng)該加以厚待才對。但是后來甄嬛生下朧月后即將出宮修行時,為碎玉軒其他的宮女、太監(jiān)都盡力安排好,卻沒有好好替“佩兒”安排,“佩兒”才被分到了“欣貴人”的儲秀宮,因為祺嬪是儲秀宮的主位,“佩兒”在儲秀宮里受盡折磨。

甄嬛:“小允子是不能離開紫禁城的,我安排了他去伺候惠貴人;品兒去伺候敬妃;流朱死了,浣碧若想留在宮里,我也可以安排你,去伺候惠貴人或者是敬妃;至于槿汐,你從前是伺候太妃的,不如還是回去吧;至于其他人,也各自換個差事就是了”。

甄嬛安排了小允子、品兒、浣碧、槿汐(當然浣碧和槿汐都隨著出宮了),都算是妥當?shù)陌才牛芭鍍骸币菜闶钦鐙稚磉叺睦先肆,也算是忠誠,卻只能淪落為“其他人”,并沒有妥善的安排。小編感覺甄嬛離宮沒有為“佩兒”有任何安排,后面回宮卻將“佩兒”作為眼線,這個劇情安排的并不巧妙。

其實素日里甄嬛與欣貴人的關(guān)系也不錯,小編感覺編劇完全可以加上一句甄嬛為“佩兒”考慮才指派到“欣貴人”那里。

總結(jié):“佩兒”的案例說明跟對人很重要,不要這山望著那山高,中間吃點苦受點罪不要緊,要緊的是眼明心亮走對方向,才會有好的結(jié)果。

4

這個問題很多人都想過,當初看《甄嬛傳》時也覺得她肯定會走,但是為什么沒走呢?

一、

當然,如果看原著書的話,大家會發(fā)現(xiàn),佩兒其實是好幾個人,但是到了電視劇中,被整合成了一個人。

所以,我們所有的分析,都是基于電視劇《甄嬛傳》來分析的。如果從陰謀論的角度思考問題的話,我們肯定要先問一下,佩兒究竟是什么來路,她到底是誰的人?

我們看《甄嬛傳》,每每劇情發(fā)展,總會問上一句,她到底是誰的人?我們不妨先按這個思路推導一番,后面再講正確答案,一定要看到最后哦。

之所以會這樣問,就是因為后宮之中各種勢力交叉,對于每一個個體來言,她的一舉一動必然也會受到這種勢力的左右。

按照劇中的說法,佩兒是內(nèi)務(wù)府派到碎玉軒的,貌似與世無爭,是個清白的人。但其實如果搞明白當時后宮的勢力分布的話,大家可能就不這么認為了。

別的例子不用舉,就舉甄嬛、沈眉莊、安陵容的例子便可:

當時派到她們宮里的宮女和太監(jiān)絕不是隨便派的,我們后來也知道了,除了沈眉莊身邊被華妃安插進一個茯苓以外,連毫無家世背景的安陵容身邊都被皇后安插了寶娟。

那么作為一進宮就被皇上賜了封號“莞”,還差點被封為貴人,且長著一張“純元臉”的甄嬛,身邊就沒有被安插人嗎?

當時甄嬛的碎玉軒確實安排了很多宮女和太監(jiān),我們通過排除法也能排除出來,當初康祿海背叛甄嬛出走時,留下的人只剩下槿汐、小允子、流朱、浣碧、佩兒。

假如我們前面的推斷是正確的,寶娟和茯苓并非后來被收買的,而是一開始就安插好的,那么甄嬛這里也只有佩兒令人懷疑!

二、

那么佩兒的所作所為有沒有驗證這個觀點呢?

佩兒在劇中出鏡并不多,細細數(shù)數(shù)也就能數(shù)出來了,至少有三件事是佩兒主導的,讓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比如她的第一次露面,當時康祿海在給甄嬛解釋碎玉軒,一陣風刮過,有桂花香,甄嬛一開口,就是佩兒搶答的:

“稟小主,這是新貢的金桂,皇后娘娘特意囑咐的……”

佩兒作為老宮女了,基本的禮儀應(yīng)該懂,她不等康祿海或者是槿汐回答,卻搶先回答,后來也是她引導甄嬛從海棠樹下挖出了麝香,這是一個疑點。

第二件比較讓人匪夷所思的是,她接連兩次都勸甄嬛穿靚麗點的衣服,一次是甄嬛第一次覲見皇后:

“今日是小主第一次覲見皇后,可要打扮得隆重點,才能艷冠群芳呢!”

但是被甄嬛隨便找了個理由敷衍過去,支到外面燒水去了。

一次是甄嬛已經(jīng)得寵,佩兒仍然建議甄嬛穿得鮮亮一些,這次甄嬛就直接反問了:

“你覺得合適嗎?”

第三就是題目講的佩兒在甄嬛避寵時的抱怨了,流朱說小主要喝茶,佩兒不耐煩地講要喝茶也得先燒水啊,而且內(nèi)務(wù)府不給茶葉了,待會兒只能喝水了。

流朱反問怎么昨天還看到你喝茶呢,佩兒一下子就惱了:

“這是在宮里,說話要有依據(jù),你還以為是在你們府里呢?”

三、

佩兒敢頂撞流朱,在槿汐看來,是很不得體的行為:

“佩兒,那流朱姑娘是小主的貼身婢女,你在宮中這么多年,怎么這樣不識禮數(shù)?”

既然佩兒這么不愿意伺候避寵的甄嬛,為什么在康祿海走的時候,她沒有跟著一起走呢?

于是,這三個疑點綜合到一起,得出一個結(jié)論,其實佩兒是皇后的人,理由如下:

當時的后宮,華妃飛揚跋扈,氣勢較大,連皇后都得避讓她三分,所以新人進了后宮后,倆人都在極力拉攏。

皇后見過純元皇后,當然知道甄嬛的優(yōu)勢在哪里,所以她一開始就是希望甄嬛能跟華妃掐起來,為了實現(xiàn)這個目的,她就暗中指使佩兒配合自己。

碎玉軒是華妃把甄嬛派過去的,而且之前住在這里的是芳貴人,眉莊曾經(jīng)帶著甄嬛去過冷宮,見過一個貴人,講的就是被華妃陷害小產(chǎn),所有證據(jù)貌似都指向了華妃。

所以,佩兒才指出海棠樹下的麝香,指望甄嬛能去皇上那告狀,再加上當時被一丈紅的夏冬春,被推到井里的福子,三件事湊齊了,應(yīng)該能打擊華妃一下。

沒曾想,人家甄嬛隱瞞下了這件事,開始裝病避寵去了,皇后的計謀沒能得逞。

后面勸甄嬛穿得靚麗一定,跟華妃爭冠啊,明明不耐煩了,還是不肯走啊,都是基于這個理由,目的是為了完成皇后的指令。

而當初槿汐不走,是因為她知道甄嬛長得像純元皇后,純元皇后對她有恩,所以她不走。小允子不走是因為甄嬛救了他的哥哥,他為了報恩,所以也不肯走。這么看來,佩兒不走,就非?梢闪,肯定是皇后不讓她走啊!

四、

但以上推斷貌似挺合理,其實漏洞百出,因為人家編劇大大出來辟謠了!

“作為編劇,有時初衷也會跟觀眾的判斷有差距,其實佩兒是內(nèi)務(wù)府指派給甄嬛的,無所謂眼線之說,但寶娟應(yīng)當是皇后的人!

這是編劇王小平在回答粉絲提問時,做出的一個回復,以此也就證明我們的方向分析錯了。那么怎么解釋上面提到的三點疑問,又怎么解釋佩兒為什么不走呢?

首先,皇后才是打胎大隊長,她的陰險之處就在于,誰要生孩子,她就針對誰。而華妃喜歡直來直去,她是誰得皇上寵愛,她就針對誰。像這種打胎陰招她還真不會用,不然的話她早就該發(fā)現(xiàn)歡宜香了,而不會自己也中招。

而皇后自然是知道碎玉軒有麝香的,如果真是華妃放的,她早就去揭穿了,何必在聽說甄嬛被派到碎玉軒后,還跟剪秋講:

“可憐莞常在了,就送些桂花過去,幫她添添貴氣吧!”

一句可憐莞常在了,就證明她清楚那里有麝香,送桂花也只是為了掩蓋一下麝香的氣味,以防止被發(fā)現(xiàn)。

而佩兒三句不離皇后,這恰恰證明她不是皇后的人,看看寶娟是怎么做的,藏得有多深?

若佩兒真是皇后的人,甄嬛避寵的時候,她就該動腦筋查一下是不是假的了。畢竟一個這么怕貓的人,能在選秀的時候淡定自若,怎么可能因為見到了一次死人就嚇病了呢?

五、

況且,當初看出小允子剪了甄嬛小像的也是佩兒,真要是皇后的人,不可能在皇后跟甄嬛爭霸時不舉報。當初果郡王掉出小像,被浣碧冒充成小像主人,這場姻緣必然傳的滿城風雨,佩兒完全可以去舉報。

扯遠了,回到題目,佩兒為什么明明對避寵的甄嬛不滿,卻沒有跟隨康祿海而去呢?

首先,佩兒是老宮女了,當然知道宮里的勢利眼,自己的小主一直“病病殃殃”的,導致碎玉軒上下都不受待見,心里自然要抱怨幾句。

而流朱也好,浣碧也好,待遇都比自己強,只有自己在干粗活,偏偏流朱還趾高氣揚的來訓斥她,她心里不痛快,于是頂了兩句。更重要的是流朱很可能是冤枉人家了,說佩兒克扣小主的茶葉,自己喝,換誰也不會高興。

也就是說,佩兒只是抱怨了幾句,并無二心,要是按耍脾氣來講,浣碧可比她厲害百倍,不也是照樣留在甄嬛身邊嗎。

其次,康祿海不管怎么說也是老太監(jiān)了,還是碎玉軒的掌事太監(jiān),人際關(guān)系還是有的,口碑應(yīng)該還行,不然麗嬪不會收他。

但佩兒就不行了,無依無靠的,又不是掌事宮女,她能投奔誰去,又有誰會收她?

畢竟她也是老宮女了,自然明白頻繁跳槽只會降低忠誠度,沒有人會把她當心腹的。

再次,不管她做什么,當著槿汐或者甄嬛的面是斷然不敢放肆的,甄嬛或許她不是很熟悉,但槿汐她是很熟悉的。

槿汐姑姑帶頭表了忠心,她斜眼看了一下,馬上也跪下表忠心。由此可知,她其實跟小印子是一樣的,跟著師傅走沒錯,所以一對師徒走了,一對師徒留下了!

六、

說到底,佩兒確實是個小人物,人有點傻傻的,但還算善良,整部劇中沒有發(fā)現(xiàn)一處在坑甄嬛的嫌疑。即使當初她勸甄嬛穿得靚麗一樣,估計也是希望小主能受寵,自己也好沾光。

實際上不僅她這么認為,連甄嬛的貼身丫環(huán)流朱也是這樣認為的,當初皇上要來碎玉軒,她也是勸甄嬛穿得鮮亮一些。

但佩兒終歸辦事不夠細心,一直沒能進入到甄嬛團隊的核心,后來甄嬛離開宮里時,連一個都沒露面的品兒都給安排去處了,唯獨佩兒沒有做安排。

后來甄嬛再回宮的時候,佩兒找她哭泣,說祺嬪總是欺壓她,她甚至看到了菊青被毒死了。

不管怎么說在甄嬛手下干活,還是相對舒坦一點,佩兒自己都說了:

“在其他小主眼中,我們這些人就是命不值錢的奴才!”

所以,比來比去,還是甄嬛好啊,佩兒最終幫甄嬛干掉了祺嬪,隨后在劇中就沒什么戲份了,估計被甄嬛安排出宮了吧!

5

劇中佩兒算是一個忠誠的奴婢,善良、心細,屬于頭腦簡單,想什么說什么的類型。

佩兒的戲份雖然很少,但是我細數(shù)的這些特質(zhì)都一一體現(xiàn)了出來。

先說心細。除夕夜合宮宴飲的時候,甄嬛因?qū)ν夥Q病在宮中與宮女太監(jiān)們剪紙作樂。大家都忙著看主子剪的窗花好看的時候,只有佩兒一個人發(fā)現(xiàn)了小允子剪了小主的小像藏了起來。

甄嬛住進碎玉軒有一段時日了,大家都沒有注意到,只有佩兒發(fā)現(xiàn)海棠花下的螞蟻不尋常,繞著走路,仿佛避開什么東西。甄嬛也是因為佩兒的細心觀察進而才發(fā)現(xiàn)了海棠樹下埋藏的麝香。

接下來就要說佩兒頭腦簡單了,她雖然發(fā)現(xiàn)了螞蟻舍近求遠,卻不明白其中奧妙,她覺得螞蟻真傻。

還有甄嬛第一次拜見皇后和拜見太后時,佩兒都是希望甄嬛能夠盛裝覲見。


都說明了她確實看問題簡單;但也同樣說明她是個忠仆,從她的角度出發(fā),她確實是為了主子好,誰不希望自己的主子在后宮能成為人上人,自己做奴婢的也能跟著沾光呢?

甄嬛避寵的那段時間,宮里的人漸漸勢力起來,越來越不把碎玉軒當回事,連碎玉軒的首領(lǐng)太監(jiān)也是蠢蠢欲動想要跳槽。佩兒覺得自己的日子沒盼頭,自己的小主連想要爭寵的心思都沒有,奴婢的榮辱就在小主身上啊!她抱怨,是替主子著急,也為自己的前途擔憂。



再者,崔槿汐提到:佩兒是宮里的老人了。朝三暮四的奴婢必然不會有什么好下場,佩兒是那么心細的人,入宮這么多年必然見了不少這樣的事情,況且她的本性還是很善良的,后宮待久了,誰還沒點勢力眼呢?但抱怨歸抱怨,佩兒并沒有想過要離開。

6

伺候得一臉不快也不過是不給茶葉罷了,

心直口快的丫頭而已,何必要斤斤計較這些細節(jié)呢?本以為跟了甄嬛是榮華富貴,樣樣不虧,卻沒有想到自己的小主卻要避寵,一直病怏怏的,換做是現(xiàn)在,本想有一番作為的你,偏偏碰見一個不思進取的上司,你怎么想?佩兒只是為甄嬛不爭寵,搞得內(nèi)務(wù)府不重視碎玉軒生氣罷了。

至于后來與流朱拌嘴,也是因為流朱說她藏茶葉的緣故。

佩兒不給茶葉,伺候得不得到,不過是看著甄嬛不爭寵,著急生氣的緣故,沒有害甄嬛的心。

而后來?康祿海等人背叛時,甄嬛對待幾人的態(tài)度也不是窮兇極惡一般,

該給的還是給了,況且,甄嬛平時怎么對小允子幾個人的,甄嬛作為一個主子,是不會苛待下人的,這些佩兒是知道的,所以走是不會走的,干生氣是自然的了。

何況,佩兒在宮里無依無靠,不像康祿海等人,可以投靠麗嬪,從后來佩兒被分到欣貴人宮中就知道,佩兒是沒有靠山的。沒有靠山的人?怎么可以隨心所欲呢?

左不過就是個奴才,走了又能得到誰的垂憐呢

7

非常感謝邀請!

甄嬛避寵,她宮里的首領(lǐng)太監(jiān)康祿海見甄嬛失勢便帶著他的徒弟另撿高枝飛走了。宮女佩兒也是一臉的不情愿,連浣碧和流朱都使喚不動她了。

那為什么佩兒沒有離去呢?個人有以下幾種觀點:

一:康祿海畢竟是個老太監(jiān),能當一宮的首領(lǐng)太監(jiān)的人畢竟還是有些本事的,所以麗嬪把他叫過去辦事也是可以理解的。而佩兒畢竟只是一個小宮女,本事不大,處于基本沒人要的境地。所以她很有可能是無處可去。

第二:佩兒是一個小宮女,估計她人緣不廣,路子不野,家里有沒有背景和錢財,所以沒有特殊的理由是走不出碎玉軒的。

第三:從劇情中看,佩兒是很聽瑾汐的話的,也許佩兒本身就是一直跟著瑾汐的,就好比康祿海的徒弟一直跟著康祿海一樣。所以,瑾汐沒有走,佩兒也就沒有離開了。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wù)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