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問同門銷售哪家強?那必須要佩服大眾,把同門銷售玩的如此透徹,只要外觀有變化就成兩款車了,明銳和速騰之間的較量可能缺乏新意,它們雖各自為營,產(chǎn)品卻有著很多相似之處,就連換代也是緊跟腳步的節(jié)奏。
其實不少人都明白,所謂汽車制造平臺包括一整套生產(chǎn)制造(發(fā)動機、變速箱、底盤)以及品質控制設備,可供不同的車型共用,以此達到節(jié)約成本的目的。平臺化造車也決定了不同車型在發(fā)動機的布局方式、懸掛結構與參數(shù)、車架與發(fā)動機連接布局等方面的相似性。
這也是目前市面上所有主流汽車制造商采取的方式,但在各個車廠中將平臺概念宣傳得最好的無疑是過去幾年在市場上如日中天的大眾品牌,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個掀起神車風潮的平臺下兩款命運迥異的車型——速騰與斯柯達明銳。
速騰和明銳的工藝和技術特點想必大家都已經(jīng)了若指掌,四輪獨立懸掛、超長度激光焊接、雙面鍍鋅高強度鋼板等等。雖然某些技術特點在老款速騰和目前在售的明銳上并未有所體現(xiàn)。但還是成為了消費者眼中比較靠譜的產(chǎn)品,不過這樣一對兄弟車型在市場上境遇卻大為不同。
感覺速騰和明銳交織的命運就好比“既生瑜,何生亮”。 大眾在國內(nèi)贏得“神車”之稱,速騰功不可沒。如果說過去兩年A級車市場有“標桿”一說的話,速騰毫無疑問就是那根標桿,新速騰的銷量一直火爆到?jīng)]朋友。
如果從紙面產(chǎn)品力來看,速騰硬朗耐看的外觀、出色的內(nèi)飾做工用料,全面的安全配置,再加上大眾對消費者“TSI+DSG”動力總成的洗腦式傳播,造就了這樣一款意料之中的神車。
就算是速騰出現(xiàn)了斷軸事件,銷量還是沒有受到多大影響,可見速騰的在消費者心中的地位已經(jīng)無可撼動。不管有再多的負面新聞,速騰也不愁賣,說明以前的速騰是被認可的。
作為斯柯達打開中國市場的開山車型,明銳和速騰同宗同源,在車架和技術使用上幾乎和速騰如出一轍,配置也幾乎相同,售價還更低。當大家都在詬病速騰減配時,似乎都忘記了保持著原汁原味的明銳在角落里默默抹眼淚。
這對明銳來講自然是件很尷尬的事情,根據(jù)問問君幾次對老款明銳的體驗而言,明銳的行駛操控性能和乘坐舒適性和速騰真心沒有任何大的區(qū)別和差距,各種設計上小細節(jié)甚至甚至還略有勝出。
如果單純看實力,我覺得明銳更值得選擇,價格優(yōu)勢,配置優(yōu)勢,穩(wěn)定性也不比速騰差,皮實、耐用已成為了明銳的招牌標簽。如果選擇速騰更應該先去看看價格更低的明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