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光緒的一后兩妃中,珍妃是最出眾的,在她剛嫁入深宮的時候,一切看上去挺美。

隆;屎笫谴褥馍付ǖ,相貌不行,性情也很木訥,自進入紫禁城那天起,光緒就不待見她,只是迫于慈禧的威嚴不好發(fā)作罷了;珍妃的姐姐瑾妃也是個平常女子,跟光緒也只是相處漠漠,談不上壞,也談不上好;只有生性乖巧、善解人意、相貌頗佳的珍妃是如意的,每天侍奉光緒左右,共食共寢,同歡共樂,光緒很喜歡她,史書上說“德宗尤寵愛之,與皇后不甚親睦”。

不光是光緒,慈禧在起初的一段時間里也很喜歡珍妃,據(jù)記載:珍妃初入宮時,頗得慈禧歡心,教以雙手寫字。后慈禧賜群臣福、壽、龍、虎等字,均妃代筆。

然而這一切對珍妃而言,不過是曇花一現(xiàn)。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珍妃的悲慘命運即有她自己的問題在。

第一缺少規(guī)矩。珍妃喜歡照相,常艷裝露容,任由內(nèi)監(jiān)拍照。這事多了,慈禧就皺眉了,常以“宮嬪不應所為”加以斥責。對她戲著男裝,慈禧更認為是放浪不羈,大逆不道。

第二不知深淺。珍妃有愛慕虛榮,奢侈用度的毛病。為了花銷無憂,她仗著光緒的寵幸,居然聯(lián)合宮中太監(jiān)賣官賣爵。因為在光緒身邊很會吹枕頭風,她賣出去的官不少,而且有的官職還挺大,最終弄得光緒都看不下去了。光緒因?qū)櫮馨,但到了慈禧那里就沒那么簡單了,敲打警示光緒,慈禧一開始借的就是這個事。

為此,珍妃遭過慈禧當眾扒衣毒打,其不幸的命運從這時其實就已經(jīng)注定了。

第三不知收斂。珍妃是個聰明,爭強好勝,但絲毫沒有城府的女人。跟慈禧相處的時候,她就常常在慈禧面前逞能,侍奉慈禧披覽奏章的時候,她從旁窺測,為了顯示自己能耐,她經(jīng)常提前說出慈禧的批答內(nèi)容。不僅如此,下來還要跟旁人炫耀。

殊不知,這是大忌!

慈禧怎能容忍第二個像自己一樣的女人出現(xiàn)。

另一點就是高調(diào)支持光緒變法,在她看來,這么干好像就能跟慈禧叫板了是的。

殊不知,這是找死!

有這幾點,尤其是光緒變法觸及了慈禧的底線,珍妃接下來的命運便可想而知了。

戊戌變法一失敗,慈禧將光緒幽禁在瀛臺的同時,毫不留情地就把珍妃打入了冷宮。

這其實就是待死了。

1900年八國聯(lián)軍侵入北京,慈禧挾帶光緒西逃,珍妃沒份同行,被強制留下來那就意味著必須死了。

就這樣,逃離京城前,慈禧命令李蓮英指揮崔玉貴、王德懷將珍妃朝井里推,光緒見此情景,心如刀絞,跪地求情,但換來的只能是慈禧的厲聲斥責。

據(jù)說,自知必死無疑的珍妃喝令太監(jiān)不準靠近,徑自走到一口八角琉璃井邊,縱身跳了下去。之后,崔玉貴馬上向井內(nèi)投了兩塊大石頭,珍妃就這樣死了,年僅二十五歲。

又據(jù)說,珍妃死前對慈禧說了些大不敬的話,這些話甚至可以理解為詛咒。

慈禧西逃期間,據(jù)說常做噩夢,夢見珍妃渾身水濕,遍體血跡,目眥欲裂地前來索命。為擺脫驚嚇之恐,慈禧便假惺惺地施以恩惠,希望以此平息珍妃冤屈亡靈。

1901年,慈禧從西安返回京城,一方面為了掩人耳目,一方面為了擺脫恐懼,于是便對外宣布,珍妃是為了免遭洋人侮辱從而投井自盡的,給予恢復貴妃名譽。

此時距離珍妃慘死井中已經(jīng)一年多了。打撈珍妃遺體的時候,因為井口太小,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打撈出來。有詭異的說法說珍妃的尸體完好無損,這是不可能的,早已慘不忍睹了。

最終,其弟將之草草埋在了西直門外田村。

1915年3月,珍妃棺槨從北京移到了清西陵。11月,貴妃葬儀,最終落葬光緒陵寢崇陵旁的崇妃園寢。

冤死之魂就此才得以安息。

但20世紀30時代,清西陵曾發(fā)生過珍妃墓被盜事件,但有的說被盜的其實是她姐姐瑾妃的墓——

最佳貢獻者
2

慈禧西逃,不想帶珍妃,把她留下還不放心,所以她只能死。




八國聯(lián)軍進北京,慈禧擔心被抓,怕奪她的權甚至要她的命,趕緊西逃。逃跑又不是出游,當然是被保障的人越少越好,隊伍小了行動方便,所以人員盡量精簡。珍妃就在精簡之列。

戊戌變法后,慈禧要換掉光緒,遭到西方列強反對,沒有換成。雖然是個傀儡,但光緒卻是慈禧的權力來源,慈禧要發(fā)號施令,必須走到哪把光緒帶到哪。

珍妃也參與了戊戌變法,她把老師文廷式和堂兄志銳弄來幫助光緒,因此戊戌變法后,她也被囚禁起來。慈禧西逃時,珍妃相當于在服刑。慈禧西逃,帶上珍妃毫無用處,完全是多余的。不帶珍妃 ,她又是一個不安定分子,慈禧離開北京,失去了對珍妃的控制,她要是從禁所逃出來,說不定會干出什么事來,慈禧對她不放心,不如殺掉省心。這是原因之一。

還有一條原因也很重要,光緒喜歡珍妃,遠離隆裕皇后,戊戌變法后,光緒被軟禁瀛臺,珍妃被囚禁壽藥房,兩人分開后,慈禧希望光緒能親近隆裕,但還是沒有效果,慈禧想借機把珍妃干掉,讓光緒斷了念性,逼光緒就范,親近隆裕。

很多人認為,珍妃被殺是因為她說“皇帝應留在北京,處理與洋人交涉事宜”,激怒了慈禧,慈禧才動了殺心。實際上,慈禧見珍妃之前就決定要殺她了,如若不然,緊急出逃的慈禧沒有必要單獨和珍妃見面。



根據(jù)把珍妃投井的崔玉貴回憶,珍妃讓光緒留在北京的話是在與慈禧見面時說的。

慈禧說,“形勢緊迫,我要和皇帝出去避一避,帶上你不方便,不帶你,恐怕洋人來了,看你年輕貌美,玷污你,壞了皇家名聲,所以你就自決罷!”珍妃不想死,于是說了讓光緒留下的話。慈禧心想,你這是要奪我的權!所以非常生氣,說,“你死到臨頭,還嘴硬!于是命崔玉貴和一名宮女一起把珍妃投進井里。從慈禧的話里也可以聽出來,慈禧出逃前去見珍妃,目的就是要整死她。

所以,豫有得認為,慈禧殺珍妃決不是因為一句話,而是有目的的,這目的就是切掉光緒的情感寄托,逼他就范,希望他能夠和隆裕親近。

3

其一:光緒皇帝特別寵愛珍妃,疏遠隆裕皇后,因裕隆是慈禧的侄女。慈禧為侄女打抱不平,借著珍妃穿了珍珠旗袍。當著眾人面,對珍妃一頓毒打。沒想到這樣羞辱珍妃,還是沒能讓光緒冷淡珍妃!

其二:珍妃這女子漂亮,但是她花錢無節(jié)制,打賞下人又太大方,每年例銀300兩不夠花,這珍妃為了弄到更多的錢,和姐姐兩人做出賣官鬻爵的拙劣勾當。而慈禧不允許后宮女人插手朝廷之事。

其三:這珍妃非常支持光緒的戊戌變法,給光緒帝發(fā)展了不少維新人才(如文廷式,志銳)。大家也知道,戊戌變法的最終目的是革掉慈禧的權利,而慈禧肯定是不允許這樣的事情發(fā)生的。

4

公元1900年,八國聯(lián)軍進攻北京紫禁城。慈禧太后帶著光緒皇帝倉皇出逃,臨走前命人將幽禁于北三所的珍妃推入水井溺亡。慈禧跟珍妃有何深仇大恨呢,為何非得置珍妃于死地呢。愚以為可能有這些原因。

其一、慈禧與珍妃其實早有嫌隙。珍妃從小在廣州長大,而廣州自鴉片戰(zhàn)爭后,就是著名的通商口岸。珍妃從小耳濡目染,接受西方思想熏陶,思維與慈禧相比,更加活躍開放。自珍妃13歲進宮后,由于活潑可愛,年齡又小,光緒皇帝非常寵愛她。而慈禧呢,思想守舊,慈禧對珍妃的行事和作風越來越不滿。史載光緒二十年(1894年),慈禧以“忤逆太后、尚浮華不尊家法”的罪名重罰了珍妃。珍妃受到了“褫衣廷杖”(脫了衣服打板子)的重罰,這種刑罰對后妃來說是極為罕見的?梢姶褥浅2粷M珍妃舉止言行,二人嫌隙較大。

其二、戊戌變法后,二人矛盾激化。甲午中日戰(zhàn)爭慘敗后,光緒目睹國家危亡,力主變法。珍妃作為西學引領者,參與其中,對慈禧來說實際是犯了后宮干政的大忌。慈禧是典型的“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在她的臨終遺言居然是“以后不要再有后宮干政”,可見慈禧是非常抵觸和惱怒珍妃的行為的。慈禧發(fā)動戊戌政變,光緒皇帝被囚禁在“瀛臺”,珍妃牽連其中,被軟禁在北三所.

其三、慈禧擔心珍妃與光緒聯(lián)合篡政,最終令太監(jiān)崔玉貴處死珍妃。八國聯(lián)軍的入侵,慈禧和光緒面臨逃亡。后人根據(jù)太監(jiān)崔玉貴講述,有書《宮女談往錄》記載,臨行前,珍妃希望慈禧將光緒皇帝留下,與八國聯(lián)軍和談。這正是慈禧非常忌諱之處,之所以慈禧堅決處死珍妃,是為自己清楚后患。這一點只是懷疑,正史是沒有記載的。

其四、有野史記載珍妃賣官受賄,但我覺得不會,珍妃出身名門,不會在乎這點不義之財,何況是給光緒皇帝和自己抹黑,自然不太會做這種事。

其五、慈禧為了清朝皇家體面,不能留珍妃。對慈禧來說,珍妃罪行累累,既不能讓他和光緒繼續(xù)攪和在一起,又不能留在紫禁城,因為珍妃知道的事情又多,又是姿容較好的皇室后妃,既不能和八國聯(lián)軍和談,更不能讓八國聯(lián)軍玷污,只能由自己處死。

以上種種,是關于慈禧為何處死珍妃的幾種想法,各位看官以為如何,歡迎分享。

5

光緒二十四年(1898),戊戌變法失敗,光緒帝被幽禁于西苑流臺。珍妃也因干政被拘禁于紫禁城中的北三所,兩名宮女日夜輪流看守,門從外面鎖上,飲食從門下送入。

珍妃原來所居的景仁宮被封,她手下的太監(jiān)也受到牽連,不是被處死,便是被罰作苦役或驅(qū)逐。慈禧還諭令所有太監(jiān),不準為珍妃傳遞信息,如果查出,就地正法,絕不姑息。

光緒二十六年(1900)七月,八國聯(lián)軍侵入北京,慈禧太后攜光緒帝、皇后、瑾妃等逃往西安,珍妃卻沒有在隨行之列,在出逃之前,她墜井而死。

關于珍妃的死,民間有種種說法。有人說珍妃是自己跳井而死的,慈禧西逃前,因為不能帶太多人,所以讓珍妃回娘家避禍?烧溴蛔R大體,死活要跟隨。

慈將一怒之下便讓她去死。沒想到珍妃性格倔強,說死馬上就跳井死了,旁人攔也攔不住。這是慈禧的后人說的,但是這一說法并沒有人認可。

既然不能帶太多人,命珍妃回家避禍,那么讓珍妃的姐姐瑾妃隨行又是何道理呢?光緒二十七年(1901)春,議和成功,遠在西安的慈禧派崔玉貴回京探聽消息,并命內(nèi)務府打撈珍妃的遺體。

珍妃的遺體在井中泡了一年多,已經(jīng)膨脹變形了,再加上井口又小,打撈了很久才被打撈上來,內(nèi)務府置辦棺材,將其遺體裝殮入棺,簡單潦草地葬于阜成門外恩濟莊的宮女墓地。

同年十一月二十九日,慈禧從西安回到北京。次日,發(fā)布了一道懿旨,將珍妃的死說成是“倉猝之中,扈從不及”,節(jié)烈可嘉,并追封她為貴妃。

珍妃的姐姐瑾妃懷念她,在珍妃井附近設置了一個小靈堂,供奉著珍妃的神位,親書“精衛(wèi)通誠”四個大字,以頌揚珍妃對光緒帝的一片真情。

民國二年(1913),在瑾妃(時為端康皇太妃)的要求下,宣統(tǒng)帝溥儀將珍妃遷葬光緒帝景陵妃嬪園寢。1921年,溥儀以珍妃“溫恭夙著”,追諧為“恪順皇貴妃”。

6

珍妃肯定是在光緒二十六年七月二十一日前后投井而死,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珍妃到底是在什么情況下投井的,是自己投井,還是被扔下去的。是慈禧太后迫害,還是珍妃有特殊情況,這些其實都沒定案。

目前來講,比較可信的資料是1930年的《故宮周刊》,里面記錄了當時清宮太監(jiān)唐冠卿,以及曾經(jīng)伺候過珍妃的白宮女,以及光緒二十五年出宮的劉宮女的說法。另外,小德張的承繼孫張仲臣等人留下了文史資料,也可以進行佐證。

這些整合起來,一共有五種說法。

第一。慈禧太后和光緒在出發(fā)之前,慈禧太后想要迫害珍妃,于是讓珍妃殉死。珍妃不從,被崔玉貴投入井中。

第二。慈禧太后和光緒在出發(fā)之前,慈禧太后想要迫害珍妃,于是讓珍妃殉死。珍妃從命,自行投入井中。

第三。慈禧太后和光緒在出發(fā)之前,慈禧太后想要迫害珍妃,于是誆騙珍妃,說后妃們先后投井。珍妃相信了,自行投入井中,慈禧太后卻反悔。

第四。慈禧太后和光緒在出發(fā)之前,崔玉貴說珍妃不愿隨行,怎么辦。慈禧太后說,“那就讓她投井”。崔玉貴照做了,回報慈禧太后,慈禧太后很后悔,說“那只是我一句氣話”。

第五。慈禧太后和光緒在出發(fā)之前,原準備帶珍妃一起隨行。當時珍妃患天花病重,表示不能隨行,希望出宮回家。慈禧太后不允許其出宮回家,所以倉促之下讓珍妃投井。

目前的研究其實是比較傾向于第五種說法的,因為慈禧一行人多帶一人少帶一人并沒區(qū)別,珍妃肯定是因為一些緣故不方便隨行的。

7

關于珍妃之死,并沒有任何史料能夠明確的記載其致死的原因,當然珍妃大致死在慈禧出逃前,所以我們潛意識就覺得慈禧應該背這個鍋。但背鍋歸背鍋,慈禧“害死”珍妃的細節(jié)卻有眾多版本。

我們不說光緒這個皇帝能力如何,但其思想至少比宮內(nèi)老朽們要先進的多,所以對于西方先進的技術和思想,光緒還是蠻愿意接受的。作為愛妃的珍妃自然支持夫君,并努力和他一起去嘗試新鮮的事物,偶爾拍個照、偶爾穿個連衣裙、偶爾騎個自行車,也偶爾說幾句洋文,可以說天真爛漫的珍妃本就不該存在于皇宮禁地之中。

但之后珍妃和慈禧漸漸有了矛盾,最終珍妃遭到了囚禁,而囚禁的原因大致有兩方面:一是珍妃借著光緒的關系為他人買官,這一舉動直接侵犯到了李蓮英等人的利益,二是珍妃支持光緒的戊戌變法,慈禧氣不打一處來,就先挑軟柿子捏了。

再后來珍妃出現(xiàn)大致就是在慈禧出逃的時候了,在慈溪出逃前,她特意召見珍妃,用封建社會的貞潔觀為其“洗腦”,說洋人進攻定會羞辱你,為了成全你的名聲,也為了保住皇家的名聲,你就自裁吧。珍妃當然不愿意,于是慈禧就讓崔玉貴把她強行推到了井里。

還有說法是慈禧收拾行李和仆人出逃前珍妃也歲大部隊趕來,看到慈禧慌張的模樣是又氣又恨,隨后她義正言辭的懟慈禧,也說光緒是一國之君應該留京斗爭到底,慈禧大怒,命人把她推到井里,一旁的光緒哭著央求太后放珍妃一馬,但慈禧拒絕。

最后一種說法頗為慘烈,八國聯(lián)軍進城后慈禧等人都換上了便裝準備出逃,當然也準備帶著珍妃一起走,于是讓人把珍妃放出來。此時的珍妃披頭散發(fā)身穿旗袍特點實在是過于明顯,慈禧大怒讓她換衣服,但珍妃說自己是重病在身,行動不便,懇求慈禧讓她回娘家避難,慈禧當然不同意,珍妃干脆就跪在地上不走了。慈禧暴脾氣又發(fā)作了就讓崔玉貴把珍妃扔進了井里。

所以無論哪個版本,殺死珍妃的罪人都和慈禧逃不了關系,但無論真相如何,當時的珍妃也比慈禧有骨氣多了。


文/邏輯文史游

所以珍妃死與不死對大局絲毫造不成任何影響。

8

慈禧賜死珍妃這事兒,說實在話,外人(包括哪些所謂的研究清史的)都說不出個子丑寅卯來,畢竟這事是發(fā)生在皇宮大內(nèi)的,你怎么可能知曉具體細節(jié)呢?所以今天咱另辟蹊徑,節(jié)選一個當年伺候過慈禧太后的宮女親口說的回憶錄,從這個里面?zhèn)让嫱诰虼耸碌募毠?jié)。各位看官也權當茶余飯后的消遣,別較真兒。

事件:珍妃被殺。

事件發(fā)生時間: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8月15日。

事件經(jīng)過(老宮女口述):“雖然這事已經(jīng)過了幾十年了,我約摸還能記得一些,那一天的下午,輪到我侍寢,我就在太后寢宮的旁邊在金磚的地方上候著,老太后就在屋子里睡午覺,宮內(nèi)除了知了叫也沒其他動靜了,但是到了下午,老太后突然自己坐起來了,而且臉上明顯不高興,一絲笑容也沒有,而且嘴角向左邊歪得更厲害了,我們經(jīng)常伺候的都知道,這是她心里頭憋著氣吶,我趕緊上去伺候,結果老太后一反常態(tài)的洗了一把臉后,平常抽的煙也沒吸,我們給準備好的涼水鎮(zhèn)菠蘿也沒吃,一個人就出了門,當然老太后是住在宮內(nèi)(紫禁城)的樂壽堂,我緊忙趕上前伺候,結果老太后說“你們不用伺候”。我就沒敢跟著,眼瞅著太后一個人走進了頤和軒。

大概半個多時辰,我眼瞅著老太后鐵青著臉從頤和軒出來了,半句話都不說,我當時是在廊子上迎老太后回來的。結果在晚上的時候,就聽說老太后出去就在頤和軒賜死了珍妃,她讓人把珍妃推到頤和軒后邊井里去了。這個人好像是崔玉貴。說當時珍妃頂撞了老太后幾句,老太后氣頭上就。。。。我所知道的事就是這些,第二天,光緒二十六年的七月二十一日早晨,我們突然就出宮了,說是奔西走。

所以從這個老宮女的回憶中,可以看到,慈禧處死珍妃,是非常秘密的,并非大張旗鼓的,根本不是坊間謠傳的那樣,在慈禧西逃的當天發(fā)生了珍妃攔車事件(指珍妃攔在車前大嚷:皇帝不能離開京城,要逃你慈禧自己逃跑就好了。)慈禧震怒,當眾命人殺了珍妃。

(此為珍妃井,當年就是在這里處死的珍妃)


9

珍妃與光緒帝的情真意切,然而珍妃與慈禧太后卻矛盾重重,這是為什么呢?

開朗秀麗的珍妃:

珍妃五官清秀、端莊大方;性格活波可愛,敢說敢笑;她思想新潮,討厭默守陳規(guī),與光緒皇帝性格互補。

無枷之囚光緒帝:

光緒帝親政以后,慈禧太后仍然牢牢掌握實權,光緒帝成了任人擺布的傀儡。

1895年,甲午中日戰(zhàn)爭,清政府慘敗,每年撥款400萬兩白銀建造的北洋水師全軍覆沒。光緒帝痛定思痛,決心實行戊戌變法,以求自強。

然而變法僅僅持續(xù)10天,就被慈禧太后停止而失敗。慈禧太后將光緒帝幽禁于中南海西苑瀛臺,光緒帝成了無枷之囚。

珍妃雖然是光緒帝的寵妃,但卻被慈禧太后厭惡:

珍妃的到來給清規(guī)戒律森嚴的皇宮帶來了朝氣,給光緒帝沉悶苦澀的生活帶來歡笑,所以深得光緒帝的喜愛。

但是,慈禧太后并不喜歡珍妃。原本珍妃就不守大內(nèi)清規(guī),甚至做出女扮男裝跟光緒帝照相等出格的事,令慈禧很反感。

一丈紅:

后來,真正招致慈禧厭惡的事情是珍妃伙同她弟弟賣官鬻爵的不法勾當。丑事敗露后,慈禧太后非常生氣,將珍妃降為貴人,并賜了“一丈紅”。

看過《甄嬛傳》的粉絲都知道“一丈紅”。所謂一丈紅就是用板子責打嬪妃宮女,直到鮮血淋漓。據(jù)清史書記載,珍妃是唯一被使用過此刑罰的后妃。

珍妃之死:

1900年,八國聯(lián)軍入侵,慈禧太后不顧國難民險,帶領光緒帝等人倉皇逃跑。珍妃阻攔道:“國難當頭,皇上不該離開京城!”

慈禧太后聽到這以下犯上、不知天高地厚的言論后,惱羞成怒,搶白道:“你死到臨頭了,還胡主張什么?” 然后繼續(xù)冷笑道:“現(xiàn)在兵荒馬亂的,洋人進來,要是出了什么事情,會丟了皇家體面!對不起祖宗!”

說畢,命珍妃趕快自盡,珍妃不從,慈禧太后命太監(jiān)崔玉貴將拼命掙扎的珍妃投入井中,然后又投入兩塊石頭。這就樣,年僅25歲的珍妃從此香消玉殞。

10

光緒17歲那年,慈禧給光緒選妃。慈禧把自己的親侄女隆裕嫁給光緒做皇后,而光緒更喜歡年僅13歲的珍妃,慈禧就讓珍妃和她姐姐瑾妃都做了光緒帝的嬪妃。

珍妃,原戶部右侍郎長敘之女,他他拉氏。據(jù)《國聞備乘》記載:珍妃生性乖巧,討人喜歡,工翰墨、善棋,日服侍帝左右,與帝共飲食共樂,德宗猶寵愛之。

珍妃飽讀詩書,學習能力很強,宮廷禮儀繁雜,甄妃一學就會。例如在請安的時候,頭飾和耳墜不能不動,有不能搖擺的幅度過大,頭要傾斜,但是又不能太斜。這些,隆裕老是掌握不好角度。從這一點上看,慈禧很是喜歡珍妃。

那為啥婆媳兩人反目成仇了呢?

珍妃讀過很多西方書籍,對西方很多新鮮的事務很感興趣,尤其是相機。珍妃通過關系從外國人手里買來了相機,一有空,就在宮里玩擺拍,甚至還拉上光緒和太監(jiān)們玩。而慈禧討厭相機,認為相機是妖術,燈光閃耀,會奪人魂魄。

慈禧多次警告過珍妃,不能在宮里照相。珍妃就領著一位戴姓的太監(jiān)到外邊去照相。最終,慈禧把那位太監(jiān)處死了。受到警告的珍妃不敢再玩照相。婆媳二人的隔閡就此種下。

珍妃讀過西方書籍,支持光緒帝進行變法,以求自強。并把自己的堂兄和老師介紹給了光緒,此二人成了帝黨的重要人物。

要想變法成功,必須掌握實權,掌握實權又必須向慈禧奪權。珍妃支持光緒帝發(fā)動政變,奪回屬于自己的權力。

這犯了慈禧“后宮不的干政”的大忌。再加上珍妃為了增加生活收入,偷偷從光緒那里要了幾個官職,賣了換錢。慈禧知道后,非常生氣,決定要懲罰珍妃。

庚子七月十九日,八國聯(lián)軍進攻北京,宮中一片慌亂。慈禧在出逃之前,已經(jīng)深思熟慮要逼珍妃自盡。

慈禧讓人把珍妃帶到頤和軒。那里一位侍女也沒有,空落落的只有老太后一個人坐在那里。

珍妃進來之后,先叩頭,道吉祥,然后一直跪在那里聽候訓話。

慈禧說:“洋人要打進城里來了,外頭亂糟糟,誰也保不定怎么樣,萬一受辱,那就丟盡了皇家的臉面,對不起列祖列宗!

珍妃:“我明白,我不給祖宗丟人!

慈禧:“你年輕,容易惹事,我避一避,帶你走不方面!

珍妃:“您可以避一避,可以留皇上坐鎮(zhèn)京師,與洋人周旋!

這句話刺痛了慈禧:“你死在臨頭了,還大膽胡說!”

珍妃:“我沒有應該死的罪!”

慈禧:“不管你有沒有罪,都得死!”

珍妃:“我要見皇上,皇上沒讓我死!”

慈禧:“皇上也救不了你。把她扔進井里,來人吶……”

就這樣,太監(jiān)總管派太監(jiān)王德環(huán)連揪帶推,把珍妃推到貞順門內(nèi)的井里面。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