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今年已經(jīng)62歲了,愛好攝影幾十年,在大學期間用海鷗120膠片相機建立學校攝影愛好小組,為同學拍照沖洗照片。十五年前,我又重新拿起相機,主要以拍攝風光為主,當時使用的尼康8700數(shù)碼相機,后來先后使用過多種類別的相機。一是單反相機,2013年前使用尼康D200、D700;二是索尼微單相機,從2010年至2016年使用NEX-5、NEX7、ILCE-A7R;三是數(shù)碼一體機,先后用過松下的LX3、LX5,2016年使用索尼黑卡RX10M3;四是手機外掛相機,包括索尼QX30和QX1以及DXOone;五是手機,先后使用手機蘋果5S、蘋果6puls、華為M10、P20Pro和M20Pro,可以說是一個真正的“過來人”。五年前,已經(jīng)不玩單反的,一年前不玩微單了,現(xiàn)在基本上以手機拍照為主,同時使用松下卡片機DCZS220(15倍變焦),作為拍照大變焦照片時使用,還有經(jīng)常使用大疆無人機‘曉’來航拍,F(xiàn)在我的攝影器材一個小包就可以裝下了。至于步入老年,是否繼續(xù)使用單反,還是口袋備機或手機攝影,這要看具體情況了:

第一,看你喜好的攝影題材來確定。如果你從事商業(yè)攝影、體育攝影,或者愛好拍攝野生動物和鳥類,那就必須繼續(xù)使用單反相機或者微單相機了。至于單反和微單的區(qū)別,頂級的微單成像質(zhì)量已經(jīng)和單反不差上下,單反的鏡頭群多于單反,微單比單反輕一些,如果使用長焦鏡頭拍攝,微單也輕便不到那里去,從發(fā)展趨勢來看,微單早晚有一天有可能取代單反。

第二,看你的攝影作品使用分享方式。如果你是簽約攝影師,可以靠出售照片來創(chuàng)收甚至謀生,那么那就必須繼續(xù)使用單反相機或者微單相機了。實際上現(xiàn)在的數(shù)碼一體機比如索尼的黑卡系列,其畫質(zhì)已經(jīng)十分出眾,也完全可以用于商業(yè)目的的拍攝。

第三,如果你不是以上兩種情況,我建議隨著年齡的增大,還是用手機拍攝為好,并使用一個大變焦的口袋機備用。手機攝影操作簡單、成像直觀、處理方便、分享快速,所有這些都可以在手機上迅速完成。近一年來,手機的拍照功能越來越強大,特別是Mate20pro這款手機,除了原有的手持夜景模式、3倍變焦變焦和5倍混合變焦等功能,而新加入的超廣角和超微距,則讓拍照功能進一步增強。今年我去婺源皖南拍攝,基本上使用的手機,照片發(fā)到朋友圈一片贊譽,好多人不相信是用手機拍攝的照片。

想了解更多的手機攝影知識和技巧,可以關(guān)注我的《今日頭條》個人主頁《董宏偉手機攝影》。

最佳貢獻者
2

無論什么年齡,只要身體體力好用什么相機都好,體力不好不玩攝影了唄。

3

作為一個攝影愛好者,當我步入老年之后,我真的不敢確定是否真的還會有時間再拿起相機進行拍照,我今年三十出頭,再過30年以后,相機能發(fā)展到什么水平,真的無法想象,也許那時候單反微單都已經(jīng)淘汰,新生物品誕生取代微單和單反,這也不是沒有可能的。

但是就目前來講,我們在攝影的時候很容易發(fā)現(xiàn)周邊的老年人也在進行攝影,目前的老年攝影團還是比較多的,老年人退休以后在家里基本上都是一個人,沒有人交流,出去攝影會接觸更多的人,也會有更多的話題,攝影也會讓自己多走動走動。

那么年齡再大一些的老年人,我估計就不會在使用單反相機了,因為畢竟沉重的單反相機,老年人拿在手里不方便,由于身體年齡太大的原因,有可能會抓握不牢,從而使單反相機掉落。單反相機也不會再分辨什么P檔A檔的模式。簡單輕巧的卡片機,會讓老年人更加的喜愛。其實老年人攝影的本質(zhì)不在于攝影,而在于出去游玩的開心和在拍攝中獲取的知識以及收貨大自然的美景。

我是支持老年人攝影的,當然也有不少比較健壯的老年人在耄耋之年自然可以拿著單反拍照,而且水平很高,所以不要輕視你身邊的任何一個人。

4

這個問題有意思啊。年老的時候攝影,用什么設(shè)備。我們這個還是要取決于老人自己的身體情況和對攝影的追求了。

即使年紀比較大了,但身體非常哈,爬山涉水問題不大,端起相機手不抖,身體棒棒的和小伙子一樣,用過單反拍又有什么不可呢?當然,老年人攝影,身體第一,不要逞強。

老年人玩攝影,輕輕松松玩攝影,快快樂樂去旅行。小微單,手機都可以拍照攝影,絕對可以拍出非常好的作品。千萬不要為了威風 ,比派頭,攀比而買太多,太重的器材。

一個小微單,廣角、長焦2只鏡頭,可以了。如果喜歡拍拍人文,再配一個定焦大光圈。足夠了!

從發(fā)展的眼光看,攝影器材的輕量化,手機化一定是方向。老年人使用微單和手機攝影,完全可以的。微單不用說,非常成熟了,全畫幅和APS-C的都OK。

手機攝影的功能越來越強,拍完之后還可以手機修片,及時的分享,更是符合老年人攝影的需求。對大多數(shù)老人來說,攝影就是強身健體,修身養(yǎng)性。走走拍拍,快快樂樂,輕輕松松的享受影像帶來的天倫之樂,多好。

5

無論是不是進入老年,我個人都是相機、手機并用的狀態(tài),相機、手機拍攝題材和用處不同。

相機,特別是全畫幅單反、無反相機配合一定焦段、素質(zhì)的鏡頭所能拍出來的畫面,目前仍是手機不可能做到的。比如在棚內(nèi)拍攝一件比較微小的產(chǎn)品,例如首飾之類的,這手機肯定完成不了啊。本著對客戶負責的態(tài)度,也必須要使用單反相機、微距鏡頭、影室閃光燈多燈布光來完成拍攝。再比如拍攝一場體育活動紀實,也肯定得用相機啊,快門速度可控、可換長焦鏡頭、可以確保畫質(zhì)寬容度,這些手機怎樣做到?就算拋開這些有些專業(yè)的領(lǐng)域不說,就拿老年人熱愛的風光攝影來說,如果只是用手機拍拍,這倒也沒什么問題,也有用手機拍的很好的高手,但是高手畢竟是少數(shù)。在歷經(jīng)千辛萬苦來到一個風光秀美之處的時候,拍攝一張風光片,是不是很需要寬容度?是不是很需要一支確保畫質(zhì)的高素質(zhì)鏡頭?是不是很需要廣角或長焦?是不是不想留下遺憾?當然還是要用相機拍攝了,這樣才能對得起這趟旅程嘛!就更別說老年人比較鐘愛的拍花、拍鳥等題材,這些題材更需要器材作為支撐。真的熱愛攝影,有些題材肯定是要用相機拍攝的,用手機拍花、拍鳥、拍風光,都會覺得對不起所熱愛的攝影。

當然,手機也有手機的攝影用途,特別是在智能手機影像功能突飛猛進的當下,很多專業(yè)攝影人事都將手機列為了拍攝器材之一。很多題材使用手機拍攝更加方便,那些對畫質(zhì)要求不高,拍到比拍好更重要的題材,比如街頭攝影、生活隨拍等題材。自從手機攝影功能大幅提升之后,這些紀實為主的題材就爆發(fā)出了巨大的潛能,因為手機的隱蔽性、低侵略性、便攜性、后期快捷性、分享屬性大幅提升了紀實類題材創(chuàng)作手段。手機能拍到的畫面,相機未必有時間來準備好去拍攝,特別是一些隨機發(fā)生的畫面感很好的抓拍創(chuàng)作。比如走在街頭,看到一名搞街頭卡通造型宣傳的年輕人疲憊地坐在路邊休息,覺得畫面感不錯,想要拍攝下來,隨手用手機就可以記錄。手機不會驚擾到被拍攝主體,能讓他保持最自然的真實狀態(tài),也不會引起路人圍觀注意。如果使用相機,還沒等相機從單反包里掏出來、取下鏡頭蓋、調(diào)整曝光等一些列行為的時候,可能年輕人就又重新戴上卡通頭套開始了工作,而且還會引起路人的注意。

所以說手機、相機都有各自在攝影方面的價值,如果真的熱愛攝影,都能發(fā)揮它們的價值。如果考慮到進入老年后身體不如年輕時那樣強壯了,對于大設(shè)備攜帶起來比較吃力了,但如果還能拍得動,我覺得還是有必要繼續(xù)拿起相機的,一是可以鍛煉身體,二是有拍攝動力,三是有個退休愛好精神上能夠得到滿足感,利還是大于弊的。可以適當縮減器材,不要再搞過于專業(yè)的長槍大炮了,可以改用微單等體積略小的系統(tǒng)。

6

退休之后就三件事:一寫作,二玩琴,三玩攝影。所以,拍照哪能不用相機?

攝影又分四種情況,會分別使用不同的器材:

1. 每年會帶老婆一起,跟一兩家好朋友結(jié)伴出游,這時重點在“游”,我會帶兩臺類似富士X-T2/T3這樣輕便的微單+10-24和55-200一長一廣兩鏡頭。隨身一個小挎包,一套在包,一套在手,全程不用換鏡頭,做最貼心的照相師傅,偶爾順手拍幾張風景。??

2. 計劃每年跟攝友出去一次,以攝影為目的,會盡量多帶器材,全幅單反或微單+一堆鏡頭是必須的。如果經(jīng)濟條件許可,我還會買一臺無反中畫幅+幾個常用鏡頭帶上。這是我人生最后的夢想!??

3. 日常出行,朋友聚會,我會帶一臺類似于佳能G1X3這樣小巧、顏值不低于富士X100T這樣的變焦小相機(目前還沒誕生),我能接受的最小感光元件是半幅,我能接受的最小光圈是2.8-4。相信等我退休時一定會有這樣的小相機,它將是我的隨身機。

4. 剩下就是在家呆著,或陪老婆逛街、買菜,那就只能用手機拍了。

7

我今年60歲了,從十三歲開始玩相機,從135,120,到單反,到數(shù)碼。

為了攝影,我還玩起了摩托車,這樣方便很多,F(xiàn)在也是這樣,摩旅攝影,釣魚是主要愛好。

單反配齊了設(shè)備真的很繁雜,遇到機會出手也比較慢,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用手機了。

隨著手機拍照功能的不斷進步,作為日常拍照基本也夠用了,況且,我覺得手機攝影更具有挑戰(zhàn)性,更重要的是它的投入不大,操作也比較便利。

當然,論片子品質(zhì),當然單反更勝一籌。要完成一些要求比較高的素材,還非單反不可。(附幾張手機照片華為p20)





8

我現(xiàn)在都脖子痛,腰痛腿疼,每次出去都不想拿相機,只要沒拿就后悔,等跑不動了,只好手機攝影也不錯其實!

9

雖然你提到的是業(yè)余攝影愛好者,但是這個當中還是有著不同需求的差別。

其他幾位老師回答的各有千秋,讀了以后也非常受益。

但是我還是想在這里表達一下我個人的觀點。

本人也是從業(yè)余攝影愛好者起步的,上學的時候和同學一起玩。膠片的沖洗和放大就是跟同學學會的。

參加工作以后,當過幾年攝影記者。也參加過攝影比賽,攝影作品拍賣,出畫冊呀什么的。

最早用的照相機都是純機械的。后來加入了電子感光元件可以測光。再后來除了自動測光以外,又增加了自動對焦。相機也從膠片機變成了數(shù)碼相機。

盡管現(xiàn)在手機的拍照功能已經(jīng)非常厲害了。但是我們都知道其中除了電子和光學部分以外,還有很強的運算能力。比如AI智能識別,大光比,機內(nèi)HDR等。也出了10倍光學變焦。這些先進的技術(shù),的確令人非常欣喜,給予拍照極大的方便。

但是經(jīng)過40多年的攝影實踐在我的腦海里面對于相機的認識仍然是電子光學系統(tǒng)。AI算法再好也不如光學營造的效果自然。

正如同有了數(shù)碼相機,仍然很多人在癡迷膠片相機。

而事實上在高級風光攝影領(lǐng)域,我們常用的APS-C畫幅,135全畫幅,甚至是645中畫幅,都難以滿足大尺寸印刷的需求。

國際上對于風光攝影最主流的器材選擇,仍然是偏向于膠片拍攝。

而是在這個領(lǐng)域里面也并非指的是135全畫幅。最基本的是612、617中畫幅,或者是4×5雙軌相機。有些優(yōu)秀的風光攝影師使用5×7、8×10甚至更大幅面的大畫幅相機。

退休以后時間更加充裕了,很可能會在大幅面風光攝影上做一些嘗試。手機攝影在一定程度下也還會作為一個輔助的拍攝手段。但是真正出作品還是要靠大畫幅膠片相機。#我的旅行日記#

10

作為一個偽電腦愛好者,使用電腦二十年,使用相機的歷史有三十多年,從最早的120相機、135相機到后來的卡片機,到現(xiàn)在用的單反相機,用了這么多年,除了獲得周邊朋友、同事的認可外,也沒有任何的成就。平時照片編輯后發(fā)美篇和微信群,也能夠獲得不少的點贊。

原來卡片機用于戶外騎行時的拍攝,單反用于外出旅游時的照相。以后手機像素越來越高后,卡片機、單反的使用率下降了不少。

年過五十的人,外出旅游的次數(shù)增加了,但帶單反的熱情在下降,主要是由于單反攜帶不方便,外出本身帶的東西較多,單反無論乘車、照相都比較麻煩,況且普通人照相的技術(shù)也不會超過攝影師,現(xiàn)在用手機照相的效果也能夠與單反相似了。

現(xiàn)在國人很流行帶單反,一群單反大叔排在一起,擺半天架子,抓拍一個焦點,但最終誰看呢,又有誰的作品獲勝了呢,不過是自娛自樂罷了。

作為一個三十多年拍攝者,留下時代的印記是最重要的,至于那些光影和像素,都是次要的。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