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都可怕。沒有一個健康的心態(tài),就會做出不一樣的答案。俗話說,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整天傳播負能量,說富人的錢來路不正,窮人就是好吃懶做,這樣的心里,對個人,對家庭,對社會都是不負責任的,應該徹底清除,用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看待社會,社會是平等的,機會是均等的,個人是優(yōu)等的,只要認認真真認清自己,揚長辟短,仇富心里和仇貧心里就不會出現(xiàn)。

最佳貢獻者
2

仇富心態(tài)比仇貧心態(tài)更可怕!

為什么這么說?

這是有充足的歷史證明:

古代的文人其實也看不慣富人,孟子早在2000多年前就寫出: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從這句話里透顯一個矛盾的心理,愛之深,恨之切,孟子自己就一心想得到梁惠王的賞析,而梁惠王開口就是,叟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國以利而趨之,孟子當然不知道經(jīng)濟建設,搬出他師傅那套學說:君王要施仁義,先義后利,才能齊家治國平天下。表面上看,孟子賣學說,實際上跟賣與帝王家有什么區(qū)別,口口聲聲說富貴不能淫,自己不也是受不了貧窮,孔子周游列國,說到底就是想找到一個長期飯票,本質上都有向富貴屈服之嫌,向富貴靠攏沒有錯,一方面吃著富貴,同時又暗暗詆毀富人,貧窮也不是錯,但是徹底的赤貧卻會導致人格的缺陷甚至人格分裂。這里要請出一位重量級的嘉賓來證明,他不是普通人,他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這個從小在歷史書上認識的皇帝,其貌不揚,從插圖中可以得知,他小時候遭受過饑荒,挨過地主的壓榨(據(jù)地理學家考證,當時正處于最近一次小冰期),家人先后餓死,他僥幸活了下來,還陰差陽錯地成了起義軍首領,一路打到大都,把蒙古人趕回了老家,自己做起了皇帝,他這一生,是苦難的一生,英雄的一生,驚恐的一生,他在皇帝任上,沒少折騰,因為受苦太深,見不得富貴,更是痛恨貪腐,所以他做了祖沖之都做不了的事,發(fā)明了大寫的壹、貳、叁、肆、伍、、、徹底杜絕小寫一、二、三上的小聰明,同時把聰明擴散到心理學領域,他總覺得這些官員都在打他的主意,尤其是開國那些功臣,退朝后都不知道他們在家到底想些什么,是不是在密謀呢?他坐在紫禁城里橫坐不安,非常驚恐,于是他派遣太監(jiān)打著慰問的幌子去各家摸底,先是拿一些危及朝綱的話題試探,看看臣民反應,如果臣民答案如他所設,就立即緝拿,很快問斬,其實任何人在預設的問題中都很容易中招,因為答案或答題傾向就那么一種,而他越是這么想,越覺得自己懷疑的無比正確,三兩下就把開國功臣給解決了,總算可以安穩(wěn)的睡個覺了,過了一段時間,不知又哪根神經(jīng)不對,又開始做噩夢,整天提不起精神,上朝也沒個準點,臣子們等得不耐煩,在上奏時難免帶點情緒,說話時稍稍語速快了點,細心的皇帝全掃描在眼里,隨即啟動猜疑開關,捕捉每一句話每一表情背后的動機,并把表情對應猜忌預設的程序,當大臣奏完時,一個不折不扣的罪名也同時生成實驗報告,結果是,當場推出午門斬首,搞得文武百官人人自危,家屬們每天能見到活著的老爺回家都要燒香慶賀,而他更加驚恐了,滿世界沒有一個放心的人,他開始懷疑皇帝這個職位,他媽的,這還是人做的嗎?誰發(fā)明這個職位?人人都想當皇帝,只有當過皇帝的人才知道,皇帝真不好當,是的!皇帝是不好當,但絕沒有到他這樣的程度,他這是人格缺陷發(fā)展到人格障礙,再由人格障礙升級到人格分裂。這不是他的錯,是他痛苦的童年造成,是他赤貧的過去投下的陰影。一個赤貧的人千萬不能當皇帝,否則這個國家必亂。古羅馬的貴族們早在2000多年前就發(fā)現(xiàn)了這一點。所以羅馬的執(zhí)政官大多是貴族出身,平民只能做保民官。說到底是心態(tài)的平衡問題,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就是因為沒有一個人關心,所以他需要天下人都知道他,才能內心平復,朱元璋一生猜忌別人,就是因為小時被地主壓榨得太狠。好不容易媳婦熬成婆,也該找回點平衡。

3

"仇富"一詞,成了富人的一塊心病,錢兒雖然堆成了山,卻又成了富人的心理負擔:在世花不完,死了帶不走,自感一生一世的痛苦,反而死不瞑目,這也成了富人永久抺不去的心病。

"仇貧“一詞:卻成了全國人民脫貧的巨大動力,人人聽黨的話,奮勇向前,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為實現(xiàn)共產(chǎn)主義,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英明領導之下,人人雙手鋪開幸福路,一鼓足氣,直奔小康!。這,就是每個中國人仇貧的原因。朋友,我這樣一的了釋你們明白了嗎?!

其實,那些富豪也都是在仇貧的路上一路奔波過來的人。反倒仇視別人說起仇富來了。朋友:你說可笑不可笑?!

4

財富、社會資源分配不均是根源,兩者都是極端心態(tài),很危險,都會加劇社會矛盾,撕裂族群裂痕,導致社會動蕩不安,燒殺搶掠,恐怖暴力叢生,哪有安全感。像利比亞可自由買賣奴隸,索馬里海盜、中東恐怖襲擊,一天都不消停。窮的要思變,富的要奴役窮的,最終就勢不兩立。越鬧就越窮,越窮就越鬧,社會矛盾更無法調解。所以希望社會發(fā)展能夠達到均衡,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大家都安居樂業(yè)。

5

不論“仇富”還是“仇貧”,如果真是心里在“仇”,那不僅很不地道,而且毫無意義。但如果是出自“愁”,那還是有點兒憂國憂民正能量情懷的。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