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凡成事難,毀功易。春秋的首霸齊桓公后來是如何一步步毀掉自己的江山的呢?
我們知道,齊桓公也是在諸公子爭位中取得勝利,繼位為齊國國君的。他繼位以后,表現(xiàn)出了他的賢明大度,在鮑叔牙的一力推薦下,他大膽任用了以前與自己為仇的管仲為相國,管仲是歷史上的名相啊,很有治國才能。管仲做了相國后,在齊國的政治、經(jīng)濟、軍事、外交等方面進(jìn)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使得齊國綜合實力大增,在春秋諸侯國中,大提尊王攘夷,討伐不臣侍周天子的諸侯國,規(guī)范春秋各國秩序,在周天子的支持下,成了各諸侯國的盟主,齊桓公也成了歷史上有名的春秋五霸的首霸。然而齊桓公四十一年,管仲因病去世,沒過兩年,齊國就陷入了五公子爭位的斗爭中,齊國迅速衰敗下去。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呢?首先,齊桓公九合諸侯,稱霸天下,已經(jīng)不再是剛繼位的歷精圖治的齊桓公了。他居功自傲,獨斷專行,已聽不進(jìn)與自己不同的意見。管仲臨死,曾告誡齊桓公,豎刁、易牙、開方三人不近人情,不可重用,但齊桓公不聽。其次,管仲沒有向齊桓公舉薦一個可以繼承自己相位的人。管仲臨死前,齊桓公曾征求管仲的意見,問誰可接替他的相國位置。齊桓公提出鮑叔牙等人,問詢管仲可否,管仲都列舉了各人的短處,認(rèn)為不可接替,結(jié)果直到管仲死,也沒確定一個合適的人來接替他。其三,齊桓公另立太子。齊桓公最早確立了公子昭為太子人選,但后來因?qū)櫺胰O衛(wèi)姬,就改立了萇衛(wèi)姬之子公子無詭為太子。本來板上釘釘?shù)氖,卻說改就改,這讓其他公子也有了覬覦太子位之心。其四,重用豎刁、易牙、開方三個奸臣。豎刁為了能做到常陪齊桓公身邊,就將自己廢身宮刑;在一次夜里,齊桓公醒了感到肚中饑餓難忍,因身邊沒現(xiàn)成肉食,作為齊桓公廚師的易牙就回到家中將自己幼子殺掉取肉烹煮,和調(diào)五味進(jìn)奉齊桓公食用;開方本是衛(wèi)國公子,因得到齊桓公喜愛,就不顧本國父母苦苦相求,毅然與父母決裂,來侍奉齊桓公。三人的這些“忠君”之事,很是感動齊桓公。管仲在日,齊桓公要重用他們,被管仲勸阻,說明他們?nèi)说淖龇ㄌ唤饲,不是常人所能理解的,不可用,就?qū)逐了豎刁、易牙。但等管仲一死,齊桓公就馬上招回豎刁、易牙,將三人委以重任。三人得權(quán),在朝中玩弄權(quán)術(shù),搬弄是非,興風(fēng)作浪,一下子就搞亂了朝政。他們?yōu)榱霜毎猿V,還利用齊桓公年老病重,不能上朝之機,將齊桓公囚于后宮,任何人不準(zhǔn)進(jìn)見,限制齊桓公吃飯喝水,活活把個齊桓公囚死。三人的弄權(quán),直接導(dǎo)致了五公子爭位。其五,五公子爭位。齊桓公改立公子無詭,生前又將公子昭托付給宋襄公,齊桓公死后,在豎刁、易牙、開方三人的搬弄下,五公子相互攻打,使齊國陷入混亂。甚至齊桓公去世兩個多月,尸體腐爛,停尸房爬滿了尸蟲,竟無一人過問,出來安排喪葬后事。后來,易牙和豎刁進(jìn)宮殺了許多大夫,并擁立了無詭為君,太子昭逃到宋國,無詭即位后才安葬了齊桓公。無詭死,公子昭在宋國護(hù)送下又繼位為君。以后這五子依靠各自勢力,依次為君,如此在動蕩中一直延續(xù)了四十余年,使得齊國大傷元氣。王室不和,君位不穩(wěn),國力衰弱,使各自輔佐的權(quán)臣得勢,相互爭權(quán)奪利,君弱臣強,最終導(dǎo)致“田氏代齊”,齊國田姓代替姜姓做了國君。
因此,想治理好一個國家,那是很不容易的,但要想毀壞一個國家,那是分分鐘的事。齊桓公在管仲輔佐下,歷精圖治四十余年,才讓齊國國強民富,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齊桓公的霸業(yè),但就因為沒有選好接班人,重用了奸邪,最終導(dǎo)致齊國一敗涂地,以后再也沒能稱霸諸侯。相反,晉國在晉文公之后,因不間斷有忠直能臣輔佐,使晉國在此后春秋爭霸中,一直保持了百余年的霸主地位。前事不忘后事之師,在以后歷朝歷代中,接班人的選取確定,都直接關(guān)乎王朝的存亡繼絕,盛衰成敗,確實值得讓我們今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