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和狗都是大家常見的動物,但是,貓和狗是有很大的區(qū)別的。一個人可以圈住一條狗,讓狗成為真正的圈養(yǎng)動物。
只要人類給它們喂養(yǎng)食物,就可以延續(xù)他們的生命。狗也是不會害羞的,他們在光天化日之下,在人們的眾目睽睽當中,在大街上,在角落里,在公園當中,在任何一個地方,都是能夠完成交配的任務的。
所以,我們不用擔心狗延續(xù)生命這件事。
但是,貓就不一樣了,你見過貓在大眾面前交配過嗎?這事貓真的是干不出來的。
貓必須要放養(yǎng),不可能完全圈養(yǎng)的。也就是說它是有特定的時期,是需要外出的。這就注定了,貓大部分時間是不可能待在家里的。
它們即便是在外面,你也不用擔心它會餓死,因為它們是有生存能力的,捕捉老鼠、鳥類和魚,都是可以讓它們生存下去的。
當然了有人就會抬杠,城市里的人養(yǎng)貓,就不讓它出去。這個也是有可能的,不過,這樣的貓肯定是被閹割了的貓。
若是正常的貓放在家里,是很折磨貓的一件事,這樣的貓也是活不長久的。
所以說不閹割的貓,它們的生理特征就注定,它們是不可能常年在家里待著的,因為它也是要繁衍后代也有七情六欲的。
貓出去的時候,往往也就順便把繁衍后代的事情給辦了。
當然了貓一般都是有發(fā)情期的,大部分是集中在春天的時候。貓交配的時間,一般都是會選擇晚上沒有人的時候。
在農村生活的人,肯定都是有會聽到夜里傳來貓的慘叫聲的,甚至是撕心裂肺的慘叫,讓人聽到有一種毛骨悚然的感覺。
這就是所謂的“貓叫春”,其實動物當中也就是有“貓叫春”。其它動物,都是不存在這種說法的。
這個叫聲和貓平日的叫聲是不一樣的,為何會產生這么大的區(qū)別呢,就是因為貓在“叫春”的時候,就是想要吸引來異性,還有可能是不止只有一個異性。
若是來了若干個,就有可能發(fā)生一場激烈的搏斗,最終勝出的一個貓,就可以和“叫春”的母貓交配了。
這該死的愛情來得有點慘烈呀!
在貓交配的過程中,母貓發(fā)出的聲音是特別的凄慘的,為何它們在這個時候,會發(fā)出這么凄慘的聲音呢?不應該是歡樂嗎,難道它們是在向其它的貓炫耀或者秀恩愛嗎?
當然不是了!
只能說是疼得發(fā)出這樣的參加聲!
因為公貓的生殖器上,是有長著很多的尖刺的,這些尖刺就如同人類的指甲蓋差不多,尖刺存在的作用就是刺激母貓排卵。
這個過程中母貓越疼痛,越能刺激母貓排卵,為了不至于讓公貓受傷,致使母貓亂咬,公貓都是用嘴咬住母貓的后頸的肉,直到交配完成。
這樣它們交配一次就可以保證母貓懷孕的成功率了,就這一次母貓就有可能生下一大窩的小貓出來。
一般來說貓科動物都是有這樣的交配習慣的。
那么,人類與貓科動物有哪些不同呢?
貓的排卵是需要尖銳的東西刺激它們,才能完成的。但是,人就不一樣了。人排卵的時間是不固定的,大多數(shù)女性每個月只有一顆。
這一顆卵不一定是在那一天排出來,它太不固定了,這個排卵期就決定了,人類在交配的次數(shù)上,是要比貓多很多的。
只有交配次數(shù)多了,才有可能讓精子遇到卵子才能完成生命的延續(xù)。
人類和貓還有一個最大的不同,就是貓有發(fā)情期,而且發(fā)情期很短,一年內主要是集中在春天。
但是,人就不一樣了,成年的人任何時候,只要是條件允許,在合法的情況下,都是可以完成交配的。
盡管說不知道什么時候,人類會完成生兒育女的這一壯舉。但是,時日長了總有會命中的幾率的。
在就是貓之所以會選擇在春天里交配,是因為它們要獨立生存,即便是沒有人養(yǎng),它們也可以活下去。
畢竟春天到了萬物復蘇,貓覓食的幾率要大很多,生下來的小貓,自己也是可以生存下去的。
他們有季節(jié)性的限制!
人就不會考慮這個事情了,人只要是把寶寶生下來,一兩年內都是要照顧寶寶的生活的,寶寶的獨立性不強。
所以,人類是不會考慮季節(jié)的,什么時候生孩子都是可以的。所以,人和貓最大的不同就是人不像貓一樣有“發(fā)情期”,過了這個時間,它們就不會有這種欲望了。
這就是貓科和人類最大的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