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每個人在成長路上都難免會遭遇挫折,有些挫折是外部環(huán)境造成的關卡,有些挫折是內(nèi)心情緒引起的波瀾,挫折或大或小,都真真切切地發(fā)生在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中。

培養(yǎng)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就是要發(fā)展“能夠處理、克服挫折,甚至從中學習并自我更新的能力”,最終讓孩子像彈簧一樣,面對壓力、困難,還能反彈回來,為孩子一生的強大生命力和競爭力提供最好的裝備。

最近,看到一段CNN對Facebook創(chuàng)始人扎克伯格華裔妻子普莉希拉?陳(Priscilla Chan)的采訪,她講述了自己的成長經(jīng)歷,提到剛入哈佛大學時的艱難處境時,幾度忍不住落淚。

雖然在外人看來,能進入哈佛已經(jīng)是相當優(yōu)秀了。但她當時的心理狀態(tài)是:“我初到哈佛時,覺得自己就是個失敗者。”

她很聰明,但她當時想:“聰明是我唯一的優(yōu)勢,但在哈佛,比我聰明優(yōu)秀的人太多了!

她覺得自己與哈佛格格不入,難以融入,甚至填好了轉學文件準備轉學。

那么是什么促使她轉變心態(tài),走向成功的呢?

原來,她去當志愿者,在一個低收入者安居項目里工作,看到那里的孩子時,她意識到自己其實是多么幸運,因為這些孩子根本無法觸及她當時擁有的機會。

這件事促使她留在了哈佛,并通過自己的勤奮和努力成為真正的學霸,期間還收獲了扎克伯格的愛情。

她自己也下決心要用自己的能力幫助更多的人,最終成為一名善良、自信、獨立、勇敢、讓人欽佩的女性。

普莉希拉在哈佛陷入低谷的經(jīng)歷并不是特殊個例。對絕大多數(shù)人來說,成功并非一條直線,而是迂回曲折的,成長之路上難免會面臨各種壓力、困難,有時候我們只看到成功人士光鮮的一面,而沒有看到背后他們也掙扎過、失敗過。

許多父母都期盼孩子學習優(yōu)異,最后躋身名校,似乎從此就功成名就了。殊不知,近年來世界各地高校學生自殺的案例越來越多,學生患抑郁癥、焦慮癥的比例也逐年上升。孩子的學業(yè)固然重要,孩子的心理健康更是不可忽視。

對正處于成長中的孩子來說,挫折最終會成為前進路上的絆腳石還是墊腳石,取決于他的思維方式,而父母在塑造孩子的思維方式方面可以成為孩子有力的引導者。

在現(xiàn)實中,我們常?吹剑鎸ν瑯拥哪婢,有的人會一蹶不振,而有的人則越挫越勇,這是為什么呢?

被稱為“積極心理學之父”的馬丁?塞利格曼提出,一個人會對事情發(fā)生的原因有習慣性看法,他稱之為“解釋風格”。

當不好的事情發(fā)生時,有的人會把原因看做是永久性的、普遍的,有的人則認為原因是暫時性的、特定的。

前者更悲觀,在困難面前容易灰心喪氣,更難以堅持;而后者會更樂觀,在面對困難時不輕易放棄,更愿意努力去嘗試。

比如,當一個孩子轉學在新學校交友遇到挫折時,如果他認為:“永遠沒有人會和我做朋友!边@個解釋(永久性的)讓他很容易陷入沮喪。

而如果他認為:“我剛剛轉學過來,交新朋友需要時間!边@個解釋(暫時性的)則會讓他更愿意花時間去結交新同學。

同樣打籃球失敗了,有的孩子認為:“我就是不擅長運動! 這個解釋(普遍性的)使得孩子否定了自己運動方面的全部能力。

而有的孩子認為:“我籃球打得不好!边@個解釋(特定性的)則讓孩子看到自己在其他運動領域可能的優(yōu)勢。

如果對困難的解釋是永久性的、普遍的,我們就會讓自己看問題的視野變得狹窄,走進思維的死胡同,甚至陷入悲觀絕望;而如果對困難的解釋是暫時性的、特定的,我們就能看到更多的可能性,在困難中找到突破口,甚至實現(xiàn)絕地反擊。

就像普莉希拉在剛開始進入哈佛時,認為自己除了“聰明”之外一無是處,她當時眼中只看到了強中更有強中手的競爭環(huán)境,只看到了自己在精英群體中的微不足道。

而志愿者的經(jīng)歷則為她打開了另一扇窗,讓她更真切地看清楚了她所擁有的機遇和資源,激發(fā)了她悲天憫人的情懷,讓她得以重新振作,腳踏實地地在哈佛投入學習,并用自己的力量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俗話說:“吃一塹,長一智“,孩子遭遇挫折、失敗、痛苦時,父母該如何做,能更好地幫助他從中學習,增長智慧呢?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丹尼爾?西格爾說:

有時候父母會希望孩子簡單地將經(jīng)歷過的痛苦經(jīng)驗“忘掉”,但孩子真正需要的,是父母教會他們以健康的方式整合內(nèi)隱記憶和外顯記憶,將痛苦的經(jīng)驗轉化為力量與自我理解的源泉。

一個簡單的方法是,每天吃晚飯的時候,父母可以和孩子聊一聊一天中有哪些開心的事情,哪些難過的事情。

當孩子講出自己遇到的困難時,父母可以通過啟發(fā)式提問的方式,幫助孩子從更積極、全面的角度理解發(fā)生的事情,讓困難成為成長的契機。

孩子遇到挫折時,父母除了幫助他梳理事情的來龍去脈,引導他用積極的視角看待問題,重要的是要給他情緒上的理解和支持。

跟一位媽媽聊天,她說:我女兒五年級了,上學期期末考試數(shù)學考了80分,比之前成績下降了好多,我忍不住批評她幾句,她就好幾天都悶悶不樂的,還說自己討厭學習,你說現(xiàn)在的孩子怎么連說都說不得呢?

其實,不是孩子說不得,玻璃心,而是媽媽說的方式和重點需要改變。

腦神經(jīng)科學研究表明,負責情緒的杏仁核發(fā)育較早,而負責推理、決策、自我控制等的前額葉發(fā)育較晚,前額葉的發(fā)展直到24歲左右才能完全成熟。

對于一個11歲的五年級孩子來說,她在面對成績下降的挫折時,調(diào)節(jié)情緒的能力肯定不如成人,她的情緒本來就很低落,而媽媽的批評更讓她無法理性思考。

在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如果父母對孩子表現(xiàn)出生氣或者指責,孩子體驗到的只能是越來越多的負面感受。

孩子這時候最需要的是父母的理解和支持。

媽媽可以對孩子說:“這次考試成績不夠理想,你很難過,是吧?媽媽在中學時有一次英語考試不及格,我當時也難受得很呢!

當媽媽表達出她對孩子情緒的接納,并和孩子分享自己類似挫折經(jīng)歷的時候,孩子就會感受到支持和愛。

有時候甚至不需要說什么,一個溫暖的擁抱就可以讓孩子感覺到支持,幫助孩子從挫折引起的負面情緒中走出來。

挫折并不可怕,只要我們合理地引導孩子,支持孩子,孩子就能在挫折中成長,變得越來越強大。

最佳貢獻者
2

提高孩子的心里承受能力,增強抗挫折力,我有幾點想法供朋友們參考:

一、制造適度的困難。

孩子的心里承受能力差,就是因為他們所經(jīng)歷過的事情,太順利了,或者被家長都安排好,這會讓孩子覺得什么事情都是很容易得到或實現(xiàn)的,適度的制造一些困難,增加孩子的抗挫折力,讓孩子通過努力去解決,有助于孩子面對困難,能夠采用積極的態(tài)度去面對。

二、培養(yǎng)樂觀的心態(tài)

無論孩子面對任何事情,一定要培養(yǎng)孩子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做為家長就是孩子的一面鏡子,不要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家長自己的情緒先影響了孩子。當某件事情的結果不合心意,或出現(xiàn)意外的結果,家長要先淡定,并安慰孩子樂觀面對。

三、掌握表揚的分寸

對于孩子的表揚和賞識要掌握分寸,一味地、過度的表揚、賞識,只會讓孩子更加自負,目中無人,一但某件事情自己沒有達到或完成,孩子爆棚的自信心就會土崩瓦解。心里的承受能力自然反差很大。過度的表揚,會讓孩子覺得自己無所不能、無所不會,一但事與愿違,他們就懷疑自己,再遇到相同問題,就會選擇逃避。

四、鍛煉孩子的能力

鍛煉孩子處理問題的能力,不要包辦代替,讓孩子通過自己的方式,去面對困難,解決問題,可給孩子適當?shù)钠谙蓿敽⒆記]有在指定的期限完成某件事情,不要放棄,繼續(xù)鼓勵孩子去完成。例如:幼兒園的孩子學習系鞋帶,對于一部分孩子是件很難的事情。讓孩子去學習完成,克服困難去完成。


如果您喜歡我的回答,敬請關注【月亮姐辰辰】,文中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侵刪。

3

作為六歲女孩的母親,去年我孩子也面臨人生的第一次“大挫折”,在提升抗壓能力上,我家的經(jīng)驗:挫折教育,能很好的提升孩子的心里抗壓能力,同時輔以體育運動,孩子的性格更開朗陽光,遇事不畏懼。分享下我家的經(jīng)驗。

我孩子的例子,適當?shù)拇煺劢逃嵘⒆拥男睦锟箟耗芰?/h1>

去年暑假,我女兒報了舞蹈技巧提升班,第一次練習站立下腰(站著彎腰、手碰地、再起來),對她來說,要克服心理恐懼成功下去,真的很難。課后,孩子退縮了,哭著說“再也不練”。孩爸陪著上課,看女兒哭的心疼,也說“要不不上了,等孩大些再去。

我孩學舞蹈比別人晚半年,基礎差些,若我心疼她,這次不去,以后舞蹈進步慢,也會給她個錯覺:遇到困難,只要哭一下,爸媽妥協(xié),自己可以不努力。現(xiàn)在舍不得孩子,她心里承不得一點事,將來怎么辦?我還是說服爸爸,開導好女兒,繼續(xù)練。

第二節(jié)我陪著去,坐在教室后面看著老師用手壓孩子的身體,嚴厲的說“下去、摸地”。當孩子淚汪汪的看向我,我忍住了沒哄她,一直鼓勵她配合老師練習。您知道么,看著孩子瘦弱的身體,練這么難的動作,一邊哭,還一邊委屈的練著,我心如刀絞......

終于,孩子的腰下去了,摸著地了,顫顫巍巍站起來的那一刻,她望向我,開心的笑了......

課后,我倆很興奮,我表揚了孩子的努力,充分認可她,再引導“其實下腰沒那么可怕,只要堅持就會成功!”孩子非常高興,一直分享她如何完成的,回家后又一遍遍和爸爸說。其實,在克服困難后,孩子也享受成功的喜悅,印象深刻。

之后孩子再遇到困難,我都會提及第一次下腰的經(jīng)歷,用例子告訴她,不用害怕。孩子呢,都會努力,心里承受能力好很多。所以,在孩子小時候,經(jīng)歷些深刻的挫折和磨難,家人借此正確引導。當孩子深有體會后,會提高心理抗壓能力,遇事不畏懼。挫折教育,是孩子人生的重要財富!

提升孩子抗壓能力的一些方法和建議

除挫折教育外,積極的體育運動,也能鍛煉孩子的意志,磨練毅力。喜愛運動的孩子,性格更陽光外向,配合能力強,人際交往能力不錯,人大度不計較,心理素質好,抗壓能力強。

改變一味的夸贊教育,多些鼓勵。不和別人家孩子比較,引導孩子做自己,父母總鼓勵孩子,當孩子遇到困難時,會認為父母始終和他在一起,就不會退縮和害怕。

不過度追求完美。我女兒有些追求完美,開始練硬筆時,手腕沒力氣,寫不好就擦掉,再寫不好就委屈的哭,對此,我引導她要接受不完美,只要努力了,爸媽就非常開心,待手腕力有力了,一定會寫的好。有時,讓孩子“接受不完美”。

付出才有所得。相信很多家長遇到過孩子執(zhí)拗的要玩具,不買就哭的情況。我家里的應對辦法,孩子做的好,或是幫助我們,作為獎勵才會買,讓孩子從小樹立起付出才有所得的理念,她知道想要玩具要靠自己努力爭取。

過分“懂事的孩子抗壓能力更弱。有些孩子從小懂事,體貼父母,不亂要東西,但懂事的孩子也會有很多心碎的時刻,微笑著說沒事啊,其實心理更脆弱,要疏導孩子的委屈和不快。

給足孩子相應的心理營養(yǎng)積極關注,相信孩子,接納孩子的個體差異,有原則又不溺愛,孩子才有足夠的勇氣面對未來。


總而言之,可以通過挫折教育和積極的體育運動提升孩子的心理抗壓能力。孩子的心理健康需要家人長期積極的關注。孩子的成長是快樂的,但也伴隨著挫折,只要我們想辦法、動腦筋,不輕易言敗,定能一個個克服,成功后將帶給孩子無與倫比的快樂!

歡迎【關注】格;,和您聊聊養(yǎng)娃那些事,希望您在評論區(qū)留下您的觀點。

4

相信很多父母都知道,讓孩子擁有一個良好的心理素質對孩子今后的成長和成功是有很大關系的,但是有些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心理素質不好,受不得一點打擊,說他一句就要大哭,看到這種情況做父母的不能一味的縱容孩子,你不能因為孩子心靈脆弱,看到孩子做錯了也不說孩子,這樣做的話的,最終只會害了孩子。

其實要培養(yǎng)出孩子的良好心理素質,還是有一些方法可循的。

第一: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有意識的培養(yǎng)還的獨立性,讓孩子從小就養(yǎng)成獨立稱呼的能力,有些小事情可以交給孩子去做的就交給他們?nèi)プ,比較整理自己的房間,打掃房間等等,提高孩子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

其次,家長在做有關于孩子方面的決定時,要和孩子商量,不要做一言堂的家長,多聽聽孩子的看法,同時也要告訴孩子自己所做的行為需要付有一定的責任,讓孩子學會承擔應有的責任。

最后,可以對孩子進行適當?shù)拇煺劢逃,培養(yǎng)孩子的堅強意志,讓孩子學會包容、忍耐的心態(tài),在面對挫折的時候也能樂觀積極的面對。

5

您好,我是教大育小。關于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弱是當下孩子最缺乏的一個能力,也是社會存在的一個大問題,讓許多家長和老師都很頭疼。要提高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最根本的核心是提升孩子的抗挫折能力。綜合分析這個能力弱的主要原因有;

對孩子的過度保護讓孩子錯失了成長的良機。隨著社會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特別是人工智能的飛速發(fā)展以后,大大的解放了勞動生產(chǎn)力,生活和交通各方面的便利,讓家長或者說是成人有更多的時間來照顧孩子。當然也因為幾十年的獨生子女政策,讓孩子變得寶貴,家庭次序的顛倒,一群大人圍著一個孩子轉,一家人圍著一個孩子轉,大人什么都替孩子想玩了,做完了。甚至孩子很正常的磕了一下,碰了一下,整個家好像要塌陷一樣,所以養(yǎng)成了孩子任性,霸道的性格,剝奪了孩子自我的成長機會,于是孩子自然就“自我為中心”,受不得一點點的委屈,自然就談不上堅強和極強的承受能力。那么抗壓能力自然就弱。也就是那句話“溫室里的花朵怎么會經(jīng)得住自然的狂風暴雨呢!”

針對這個問題,家長可以這樣來培養(yǎng)孩子以提高其能力:

1.作為父母,要學會適當?shù)姆攀。不要做包辦保姆型的家長,而要學會讓孩子學著獨立,讓孩子學著自己來處理孩子自己的事情!白约旱氖虑樽约和瓿伞薄.敽⒆幼约鹤鍪麦w驗到艱辛之后,那么他更容易打開心量,理解別人,那么心理承受能力自然要強。

2.可以家庭組隊“共養(yǎng)”孩子,讓孩子過集體生活。培養(yǎng)孩子的交際和人際能力,自然提升抗挫折的能力。當然這里的“共養(yǎng)”是指經(jīng)常帶孩子在一起學習,玩耍等。這種情況孩子越小對孩子成長越有利。人畢而然時候沒有手機,沒有電視,一個大院的孩子玩在一起嗎?還記得農(nóng)村一個村的孩子打成一片的歡樂時光嗎?沖突,打鬧,和好,一切自然而然的就會了,大人從不參與孩子,結果呢……一定要多帶孩子參與到集體活動當中來。

3.抓好時機做教育,是最有利于孩子成長的時機。在孩子的成長中,是不可能一帆風順的,當孩子受到委屈,打擊的時候,恰是孩子最好的成長機會。家長要利用好這些小挫折的機會,做好引導和教育,一點一滴的培養(yǎng)孩子的抗挫折能力,一點一點的變得堅強。

4.家長要有積極的心態(tài),給孩子傳遞滿滿的正能量。讓孩子學會樂觀快樂的生活!悲觀的人雖生猶死,樂觀的人永生不老!毙膽B(tài)決定了抗挫折的能力,堅強與否跟樂觀還是悲觀有很大的關系。

當然,孩子不夠堅強,沒有堅強意志,覺得學習壓力大是一個社會問題,畢竟現(xiàn)在的整體情況是集體焦慮,集體恐懼,集體悲觀的一個大范圍,所以我們很容易被感染,何況是孩子呢。我們要做的是成長好自己,盡量給孩子一個好的環(huán)境,學會樂觀正確科學看待問題,那么才會傳遞給孩子更強大的能量,讓孩子很好的成長,變得堅強,勇于面對挑戰(zhàn)和困難。祝福大家!

6

抗壓能力不強的孩子是一個內(nèi)心沒有力量的孩子,也就是不自信的孩子。就像上戰(zhàn)場打仗的士兵,沒有準備好足夠的彈藥,沒有平時的訓練有素,根本上不了戰(zhàn)場,別提打仗了。

孩子為什么沒有自信?搞清楚原因才能對癥下藥。原因大致歸為以下幾種:

1、曾經(jīng)在一件事上受過打擊。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本褪钦f的這個道理。比如孩子在學習上沒有掌握學習方法,學習成績不好,在過往經(jīng)歷中被家長或老師嚴厲責備過。大人說的多了,孩子潛意識認為:我就是學不會的。于是就會逃避、越學越不想學。

2、孩子被過度保護。

孩子在家庭中集萬千寵愛于一身,父母長輩從孩子小時候起就比較嬌慣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長期以來,孩子形成了依賴父母長輩的習慣。遇到困難、挫折,孩子第一個想到的不是自己嘗試解決,而是問爸媽,問爺爺奶奶。這樣的孩子缺乏意志力、抗挫力、自控力,在往后的學習、生活中都會表現(xiàn)出來。

3、孩子的父母控制欲很強。

當孩子的父母過分約束孩子,平時管的非常細致嚴謹,不許孩子做這做那,或者對孩子要求很高,這個孩子就很難發(fā)展出自己自信的品質。

4、孩子從小缺愛,沒有安全感。

孩子在關鍵期沒有得到父母精心呵護和照顧,導致孩子沒有安全感。孩子在0-3歲時,媽媽不在身邊,3-6歲時爸爸又常常缺位。缺乏愛的孩子內(nèi)心是無力的,對這個世界是畏懼的、膽小的。

5、孩子的身體素質不好。

孩子從小身體虛弱,營養(yǎng)不夠或者受生理上某方面疾病的困擾,精力體力不足。這樣的孩子感到自身條件比不過同齡人,容易缺乏自信,很難應對困難和挫折。


如何提升孩子的自信?

培養(yǎng)抗壓能力需要適度。壓力必須控制在一個合理范圍,并不是給的壓力越大越好,就像橡皮筋,超過拉伸范圍一定會繃斷。在這件事上父母需要有耐心,不能拔苗助長。

1、正確認識自信:自信不等于自大。

自信的孩子能客觀評價自己,不但了解自己的優(yōu)點,也清楚地看到自己的不足,能夠接受批評,聽得進意見,勇于改正不足。而自大的孩子認為自己樣樣都很好,不需要進步,自己永遠是對的,經(jīng)不起對方的批評,聽不進別人的意見。

2、給孩子提供克服困難的“良好體驗”。

人只有經(jīng)歷過良好的體驗,才會愿意再嘗試第二次、第三次。因此,家長要提供孩子一個良好的克服困難的體驗。讓孩子在克服困難中感受自我成長和成就感,感到努力和汗水是珍貴的,感到我是有能力做我認為困難的事的。有了這份正能量,當下一個目標出現(xiàn)時,孩子會更愿意嘗試,孩子的自信心會增強,內(nèi)心的力量會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

3、表揚特質,批評行為。

這里教給大家一個鼓勵孩子的好方法:表揚特質,批評行為。當孩子表現(xiàn)好的時候,很多家長只會說:“你真棒!”孩子很高興,可是并知道自己棒在哪里。我們要鼓勵孩子的人格品質。比如,孩子考試取得好成績,我們可以說:“爸爸媽媽看到你最近學習很勤奮、很努力,所以才取得好成績,恭喜你!”讓孩子知道勤奮和努力可以成為他的優(yōu)質標簽,在今后的成長中繼續(xù)發(fā)揚廣大。

當孩子表現(xiàn)不好的時候,我們要就事論事,只批評孩子做錯的事情本身,而不批評孩子的人格特質。比如孩子撒謊偷了同學的東西,不恰當?shù)呐u是:“你這個不要臉的人!你學會撒謊了!”這些詞貶損了孩子的人格。我們要這樣批評:“你不經(jīng)別人的允許,偷拿別人的東西,這是非常不好的行為,媽媽很難過!

7

現(xiàn)在的孩子大多數(shù)家長都很寵愛,可以說是百依百順,所以在蜜罐里泡大的孩子基本上都感情脆弱,經(jīng)不起一點挫折。稍有一點困難,如學習跟不上或者是家長不滿足自己的要求就想不開,結果,就會產(chǎn)生極端的行動。這樣的孩子必須經(jīng)過磨練才能成長。不能一味遷就,平時,對孩子要加強他們的信心,鍛煉其意志,讓他堅強起來。如:家長多鼓勵,多看一些勵志的書藉,多聽一些勵志的故事。使他明白人生的意義,從而堅強信心,好好活下去。

8

“不能輸在起跑線上”,孩子被全方位過多的關注了,他們內(nèi)心承受了極大的壓力,沒有自由感。 關注是有必要的,但需要有正確的方式方法。如:不能向孩子灌輸“你必須學習,你不學就會…….”的理論。這會讓他會感受到是在被動學習,從而影響到他的學習感受和學習效率。而應換一種方式,啟發(fā)他“你們真是遇到好時代了,你知道王冕嗎?他想學習,但沒有錢買書,只能去給地主家放牛,后來他想起了畫畫賺錢買書的方法,他先是用樹枝在沙子上畫畫…….”然后你再講講你小時候的情況,再談一些世界級的成功案例?傊郧閯尤,讓孩子認同,不反感;然后,以新奇的東西激發(fā)孩子的學習熱情。內(nèi)心不抵觸,心理就不產(chǎn)生相關壓力,心理承受能力自然而然就會增強。不遷就,從小接受挫折 :對孩子的無理要求,絕不遷就,即使哭鬧得厲害也置之不理,等他哭鬧完了,再稍加引導,使他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但是,引導時切忌急功近利。盡量利用一些微小的、孩子能理解的事情來灌輸正確的思想,如編一個童話故事,把孩子喜聞樂見的童話角色放進去。常常接受一些小挫折,慢慢地孩子會懂得世界不是以自我為中心的道理,心理承受能力也就提高了。耐心訓練,不急躁,懂得等待 1,孩子想要的東西,不是很急迫時,有意識地拖延,使他學會等待。如,你正在做家務,他就要求你帶他出去玩,這時你就得堅持住,不要屈服于他的哭喊。但是要給他合理的解釋,并且事后要立馬兌現(xiàn)承諾,要講誠信。 懂得等待,有耐心,孩子做事才不會急于求成,急躁,心理承受能力自然也會提高。體能訓練,增強耐力,1,通過體能訓練,不僅能使孩子增強體質,還能提高身體協(xié)調(diào)性,思維敏捷度,更是一個增加孩子心理承受能力的有效辦法。但是有一原則是,體能訓練必須堅持形成習慣,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是不行的。條件允許可以參加一些培訓,如跆拳道等。目標訓練,讓孩子從小就有自我實現(xiàn)的意識 。1,從當前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和孩子一起設定一個具體的目標,然后把目標一步步分解到他每一天的具體行為。為了配合和激發(fā)孩子履行目標,大人也要設定目標,定期討論總結,共同進步。 孩子有了目標的指引,大局觀、全局觀得以形成,自然不會被小的迷霧遮擋眼睛,心理承受能力也相應提高。

9

通過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和獨立意識,能夠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父母和長輩的過度保護和包辦代替,影響了孩子形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習慣,遇到事情總想著依賴他人,而自己沒有積極的想辦法,缺乏戰(zhàn)勝困難的勇氣和信心。


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從小要培養(yǎng)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給予孩子自由發(fā)展的空間,讓孩子有權利自己決定個人的事情。循序漸進地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和獨立意識,讓孩子產(chǎn)生我能行的心理暗示。


二、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


遇到困難,鼓勵孩子要積極的想辦法解決,勇敢的承擔自己決定的事情后果。家長不作過多的干預,只是在孩子有需要的時候給予幫助和建議,引導與示范。


三、表揚要具體且適當


對孩子的表揚不能僅僅簡單的用你真棒來表述,要對孩子的具體行為表現(xiàn)給予積極肯定,并提出更高的要求與合理的建議。


四、正面自己的錯誤


當孩子犯錯誤的時候,家長要表示出自己的心情和對事情的看法,正面的指出孩子的錯誤,而不要對孩子進行否定,以免挫傷了孩子的自尊心。更不能護短,引導孩子正視自己的錯誤,在以后的成長道路上經(jīng)得住困難與挫折。


五、培養(yǎng)積極健康的心態(tài)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要有耐心,以積極平和自然的生活狀態(tài)與孩子互動,用自己的狀態(tài)來影響孩子,培養(yǎng)孩子的健康心態(tài)和心理承受能力,培養(yǎng)健全的人格。引導孩子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和宣泄不良的情緒情感,轉化消極的情緒,積極樂觀的面對困難、失敗和挫折。正確的認識自己,了解自己的優(yōu)勢與不足,懂得揚長避短。


六、給予孩子獨處的空間


孩子是獨立的個體,當孩子遇到煩惱而不愿意與家長分享時,一定要給予孩子一定的空間和時間去宣泄。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的煩惱,不取笑孩子,用同理心理解孩子。

相信內(nèi)心強大的家長會培養(yǎng)出心理承受能力強的孩子。

10

第一,要舍得讓孩子承受自然后果。比如不吃飯,那就餓著。不起床,那就上學遲到。跑得太快就摔跤,F(xiàn)在家長都不舍得讓孩子承受事情的自然后果,還如何談讓孩子提高心理承受力呢?不要想著去抗挫訓練,先讓他承受自然后果開始。

第二,不要過度表揚。現(xiàn)在家長育兒已經(jīng)很少批評教育了,可是贊美表揚卻泛濫成災,殊不知過度表揚對孩子同樣禍害無窮。拉粑粑拉得好要表揚,吃飯吃得好要表揚,這其實都是人的本能,連這都需要表揚,孩子還有什么事情是能自己自發(fā)主動不需要表揚能做好的?當表揚變成常態(tài),孩子時刻處在比較競爭的焦慮中,我做的是不是最好,比隔壁誰誰是不是更好?孩子的平常心沒有了,內(nèi)在動力也被損耗,孩子不是為自己喜歡去做某件事,而是為了得到表揚,為了比誰更優(yōu)秀。所以,家庭教育不要太過注重表揚,它不是萬能藥,讓孩子的生活回歸生活,學習回歸學習,自然而然,孩子的緊張焦慮心消除了,心理就更健康了。

第三,適度輕推。在困難面前,家長不應該是裁判,而是教練,要跟孩子站在一起,接納他的害怕情緒,同時不斷鼓勵,輕推他往前走,突破舒適區(qū),發(fā)展出抗挫力。這個過程很難,我們經(jīng)常對孩子失去耐心,有時候用力過猛,孩子后退得更厲害,有時候我們自己就放棄了,或者用言語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孩子無法得到支持。所以一定要記住,每一步都要很慢,很輕,同時跟孩子一起,經(jīng)常暫停,但永不放棄,每次暫;蚯斑M一步,都要給孩子情感支持。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