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沒寫P2P理財,甚是想念!
之前這一類的問題,我回答過很多,每一次在回答的時候,我都盡量將答案寫的與
上一次有所不同,每一次答案出發(fā)的角度都會稍微有所不同。那么,這一次,我想跟大家說的是平臺的安全、可靠性的判別。
1、明白投資P2P是一種投資行為,跟投資其他類型的投資理財產(chǎn)品一樣,具有風險性
曾經(jīng)有人跟我說,“投資P2P平臺就像是賭博,就是賭一下,自己的投資在到期前,平臺會不會出事。關注啥平臺背景、銀行存管甚至是備案都是沒啥用處的,除非是行業(yè)中的比較靠前的頭部平臺。”
當時的我聽罷此番言論,不覺心頭一顫,怎么可能會是他說的那個樣子。更何況這個能不能兌付,用戶是無法判斷的。只能從側(cè)面,比如平臺背景、風控、備案等角度來評估平臺的實力,也就是資金兌付實力,所以我一直認為P2P平臺的安全性是可以被適當量化出來的,方便投資者進行辨別。
頭部平臺固然背景實力不容小覷,但是很多中小型平臺中也不乏優(yōu)質(zhì)、穩(wěn)健的。但是我自己想著想著也覺得,既然我們只能從側(cè)面來判斷而不能直接班上釘釘?shù)恼f,“XXX平臺很安全,肯定沒問題,大家可以比這眼睛投起來!币簿驼f明,投資P2P本身也就是一場風險投資,就如投資股市一樣,這神似一場賭博,只是風險有大有小,這期間就離不開我們的理性判斷了。
說了這么多,也就是明確一點,投資P2P跟投資其他類型的投資理財類產(chǎn)品一樣,是有風險的,明確風險的存在,那么如果自己在今后投多少也會謹慎些,面對突發(fā)情況,自己的心里也會有所準備,對不對。
2、從其他多方位綜合考量P2P平臺的安全性、可靠性
即便P2P平臺的安全性不能一錘定音,但作為投資者,我們依然需要在收益與風險之間進行博弈,以期獲得最大的收益。這就需要我們來理性判定平臺的安全性了,也依舊是我們老生常談的那幾個方面:
(1)平臺背景:平臺的背景大體上來說有,有民營系、銀行系、上市系、國資系、風投系這幾大類,如果從資金兌付的角度來看安全性的話,一般是銀行系>國資系>上市系>風投系>民營系。這只是個一般性的判定,不代表絕對性。
(2)合規(guī)備案進程
2018年是P2P行業(yè)的監(jiān)管備案之年,雖說現(xiàn)在備案推遲了,但是一個平臺合規(guī)備案進度在一定程度上,還是能說明很多問題的。如果一個平臺備案進程有序推進并且已經(jīng)幾乎全部完成,最起碼說明該平臺的合規(guī)意愿高,用實實在在的行動在為投資者的資金安全保駕護航。就拿我如今在投的平臺掌悅理財來說,其合規(guī)備案工作就做得很不錯,也都及時對外展示,作為投資者,我就會安心很多。
所以,大家作為P2P的投資用戶,出于對資金安全的考慮,我們也應該時刻關注在投平臺的備案進程。大體的備案細則有這些方面:三級等保測評、銀行存管、電子簽名及存證、平臺信息披露、違規(guī)業(yè)務清零、法律意見書、專項審計報告等。大家可以一一對應著去看,去了解,去做取舍。
(3)相比于平臺的背景和備案,投資者也要關心平臺的資產(chǎn)類型和運營情況。因為不論背景多強大、備案工作做的多好,落腳到平臺的長久發(fā)展上來看的話,平臺的資產(chǎn)模式和運營狀況事關平臺能否良性運轉(zhuǎn),走得更遠。
好了,今天就寫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