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霞客,我來回答。對霞客感興趣的朋友,右上角點擊關注霞客,您的關注是霞客發(fā)文的動力!
歡迎留下評論,關心有趣文史請關注霞客喲。
有一個成語叫做“涇渭分明”,它描述的地點就是陜西的咸陽。涇渭兩條河在這里交匯,實際上涇河是渭河眾多支流中間的一條,咸陽還被稱作渭城、渭陽,就是因為這條穿城而過的渭河。那么,咸陽這個名字是怎么得來的呢?
咸陽是我國秦、漢王朝的故都之地,位于涇、渭二水交匯之處,古籍稱作“渭汭”,是我國一座迄今已有兩千多年聞名中外的歷史名城。 咸陽名稱的起源由來已久,最早的時候作為《史記》,司馬遷認為咸陽位于渭水之北,九宗山之南,山水俱陽,故名咸陽。
咸陽一詞是從秦孝公遷都這里方始出現(xiàn)的。究竟為什么要叫咸陽?據(jù)清人畢沅《關中勝跡圖志》引《三秦記》云:“咸陽,秦所都,在九嵕山南,渭水北,山水俱陽,故名咸陽!薄度o黃圖》、《元和郡縣志》、《長安志》均同此說。咸陽地域范圍,秦時期已難以稽考。
商鞅變法,推行縣、鄉(xiāng)、亭、里的行政制度。及至始皇,“每破諸侯,寫仿其宮室,作之咸陽北阪上,宮觀二百七十處!庇帧斑w十二萬戶富豪于咸陽!薄笆仗煜卤鳎壑剃,銷以為鍾鐻金人十二,立于宮門!薄度o黃圖》載當時咸陽“北至沇渭之交,東西八百里,南北四百里。”大體包括了現(xiàn)在的關中。還以咸陽為中心,“為馳道于天下,東窮燕、齊。南極吳、楚,江湖之上,濱海之觀畢至。”沛公(劉邦)元年,秦二世子嬰降漢,項羽引兵西屠咸陽,“殺子嬰,燒秦宮室,火三月不熄滅”,秦都咸陽被徹底毀滅。
文獻記載中,多次提到咸陽市,如:惠王四年,昭王六年,狼先后兩次入咸陽市,大概當時咸陽的規(guī)模、人口、商業(yè)貿易還不很繁榮。昭王六年以后,咸陽市才有了進一步的擴大。又如《史記*呂不韋列傳》載:“《呂氏春秋》布咸陽市門,懸千金其上,延諸侯、游士、賓客,有能增損一字者,予千金!薄妒酚*李斯列傳》“公子十二人、嫪死咸陽市!崩钏埂把鼣叵剃柺。”等。
當時市內設有咸陽亭,根據(jù)解放后出土的陶器印文,咸陽亭有右里、完里、東里、涇里等。咸陽市內還有長平亭、杜郵亭、孝里亭、壽陵亭、延陵亭等。另外還有長安鄉(xiāng)、陰鄉(xiāng)、建章鄉(xiāng)、平原鄉(xiāng)、延鄉(xiāng)等。以上所說,可以大體看出夕陽和當時市區(qū)的范圍。 漢高祖(劉邦)元年,被項羽毀了的咸陽得到恢復,取名新城。七年又劃歸長安,所以司馬遷說,長安是原來的咸陽。武帝(劉徹)元鼎三年,始更名渭城(以其地臨近渭水),屬右扶風。
西漢早期、中期的七個漢陵,軍沒有陵邑。除文帝霸陵、宣帝杜陵葬于長安南原外,其余高祖長陵、惠帝安陵、景帝陽陵、武帝茂陵、詐昭帝平陵五個陵邑都在咸陽原上,所以漢后把咸陽原也叫五陵原。如劉邦的陵邑叫長陵縣,曾顯關東豪族萬戶以奉陵邑,至平帝元始二年(公元二年)已達五萬戶。長陵邑遺址在今市區(qū)內韓家灣鄉(xiāng)怡魏村。安陵縣遷來關東倡優(yōu)樂人五千戶以充陵邑,遺址在白廟村周圍。茂陵縣奉陵邑者六萬戶。這些貴族公子不事生產(chǎn)、豪華奢侈、斗雞走狗、生事滋擾。
當時咸陽五方之音充侈境內,所以古稱難治!拔辶旯印薄ⅰ蔽辶晟倌辍熬褪沁@個特殊階層的代名詞。五陵邑當時雖然稱縣,但并不屬郡治理。而是在漢王朝中央部門設有”奉常“這樣一個專門機構,管理陵邑一應事宜。武帝太初元年將長陵、陽陵及所屬塞國更名為左馮翊,將渭城、安陵、茂陵、平陵及所屬雍國更名為右扶風。
咸陽是哪些朝代的中心都城?
咸陽是秦漢文化的重要發(fā)祥地。秦始皇定都咸陽,使這里成為“中國第一帝都”。咸陽也是古絲綢之路的第一站,中國中原地區(qū)通往大西北的要沖。
在西安咸陽建都的有十三朝代:西周、秦、西漢、新、東漢(獻帝初)、西晉(愍帝)、前趙、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
西周:周文王曾都于豐鎬,即今天的西安,“武王伐紂”以后,回到鎬京,正式建立了周王朝,以“鎬京”(西安)為都城,這一年大約是公元前1057年,開始了西周的統(tǒng)治。西周的最后一位國君是周幽王,幽王十一年(公元前771年)西北少數(shù)民族犬戎攻破鎬京,西周滅亡,歷時共約286年。
秦:戰(zhàn)國時期,強大的諸侯國秦國曾在此建立都城,秦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年)都于咸陽,秦王嬴政統(tǒng)一六國后,始皇帝仍以咸陽為都,在全國推行郡縣制,同時規(guī)定京畿內不設郡,設內史管轄,以別于其它諸郡。當時就對西安地區(qū)設內史轄之。秦朝后亡于子嬰元年(公元前207年),在此建都共歷時約144年。
西漢:公元前202年劉邦即帝位,五月遷都長安,開始了西漢王朝的統(tǒng)治,西漢王朝止于孺子嬰居攝三年(公元8年),由于王莽篡權而滅亡,歷時共約210年。
新:公元8年,西漢外戚王莽建立,都長安。由于其當政后的“改制”進一步激化了當時的國內各種矛盾導致農民起義爆發(fā),公元23年起義推翻了“新”朝的統(tǒng)治,其在長安統(tǒng)治歷時約15年。
東漢獻帝:東漢建立于公元23年,都洛陽。但由于東漢末年軍閥混戰(zhàn),瓦解了其封建統(tǒng)治,公元190年董卓進京,立傀儡皇帝劉協(xié)為漢獻帝,年號“初平”控制中央大權,后因各地軍閥的討伐,初平元年(190年)董卓挾持漢獻帝由洛陽遷都長安。董卓被殺死后,漢獻帝于建安元年(196年)東歸至洛陽,在長安統(tǒng)治歷時共約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