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責備孩子的聲音越小,收到的效果越好”,錢志亮教授檢索了新時期家長教育孩子的誤區(qū),并指出了一些正確的方法。


現(xiàn)在的家長在教育孩子過程中存在七大誤區(qū):


1、舍本求末


現(xiàn)在的家長對孩子

重喂養(yǎng)輕教養(yǎng),

重認知輕運動,

重物質(zhì)給予輕精神撫慰,

重智商開發(fā)輕情商培養(yǎng),

重智力開發(fā)輕智慧涵養(yǎng),

重知識技能輕社會適應,

重外表技能技巧學習輕倫理道德塑造。


2、把孩子當小大人對待


沒有必要向他們解釋制定每條規(guī)矩的原因——因為我是你爸(媽、老師);

有些事你可給孩子一些選擇的余地,但有些要他們做的事卻只能以命令的方式而不能用提問的方式。


3.忽視懲罰


如果孩子看不到他的錯誤行為所造成的惡果,他就很可能吸取不到教訓——公平合理地處罰并沒有什么錯;

懲罰要同他犯的錯誤相關(guān)聯(lián)——不要“秋后總算帳”;

懲罰要同犯錯誤的程度相當——不要感情用事。


4.忽視獎賞


獎賞不是目的,而是輔助性評價;

獎賞要與學生實際付出的努力相一致,使他們感到無愧于接受這種獎賞;

獎賞要注意以精神獎勵為主,物質(zhì)獎勵為輔,因為對孩子而言,最大的獎賞莫過于是別人的稱贊和肯定,他們尤其需要家長、教師的鼓勵、微笑等。


5.過多指責、否定一切


孩子總是有優(yōu)點也有缺點,可是我們的一些家長通常都是瞪大眼睛盯著孩子的缺點。

盡力避免說“總是”(“你總是把你的破爛玩意兒弄得到處都是”)和“從不”(“你從不聽我的話”)。

如果你總是喋喋不休地專揀孩子的缺點去指責,那么"失敗"可能真的要與他相伴了。應該做的只是對孩子予以糾正,比如:"你忘了掛上外套。"讓他知道你相信他能按你所期望的做好,即使他這次沒做對。

錯誤的“挑錯教育”理念:

好孩子,就是去掉了缺點的孩子

孩子的任務是改錯

大人的任務是挑錯

最好的孩子是沒有錯誤的孩子

最好的家長就應該是“挑錯專家”


6.忽視讓孩子學會吃苦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少壯不努力,老大圖傷悲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在科學的道路上沒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勞苦勇于攀登的人,才能達到光輝的頂點。


7、學習不好是因為態(tài)度不認真


有些家長認為,孩子學習不好是孩子自己的態(tài)度問題

“他們就是不想好好學!”

“對他說了多少遍了,他就是不聽!”

“怎么說也沒有用,只有狠狠揍他一頓才行!”

殊不知,孩子的學習不好大多是由于學習能力的問題。


心理學家研究發(fā)現(xiàn):有10-30%的孩子存在學習能力障礙問題。這是由于孕期不良環(huán)境,生育時早產(chǎn)、難產(chǎn)、剖腹產(chǎn),幼兒期缺乏充分的活動和感覺刺激等原因造成的。表現(xiàn)為注意力不集中、多動、學習成績差、人際關(guān)系障礙、性格退縮等癥狀的心理障礙,被稱為感覺統(tǒng)合失調(diào),需要進行專門的心理訓練和治療,而不是打罵所能解決的。

最佳貢獻者
2

我身邊有一個朋友她是這樣教育孩子的。

她的孩子上小學了,一般她回到家不會問孩子在學校里過得怎么樣?愉快嗎?有沒有遇到有意思的事?老師講的什么課啊種種之類的,她肯定會問你們今天考試了沒?考的咋樣?考了多少分?

她有時候太注重分數(shù)了,以至于孩子差了兩分不到一百分也會各種說孩子,你怎么回事?怎么沒考一百,你怎么還沒你們班的誰誰誰考的好?每次說到這里孩子基本上都不會開心。

太過重于分數(shù)往往會忽略孩子的真實想法,進而讓孩子有話不好說想說不能說,因為會有委屈在里面。

所以說父母對子女的教育不要太在意分數(shù),更多的是引導孩子,培養(yǎng)孩子更好的性格和人品,一味地注重分數(shù)可能對孩子的身心發(fā)展帶來不好的影響。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