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齊白石 是近現(xiàn)代中國繪畫大師,他大器晚成,從最初的從事木工職業(yè)華麗麗轉(zhuǎn)身成為了畫家,齊白石老先生擅長畫我們經(jīng)常見到的東西,比如,花鳥、蟲魚、山水、人物。

齊老的作品筆墨雄渾滋潤,色彩濃艷明快,造型簡練生動,意境淳厚樸實。尤其他所作魚蝦蟲蟹,簡直活靈活現(xiàn),妙趣橫生。

至于題主所說的畫虎這件事,我原來以為齊老沒有畫過老虎呢?不過通過查資料,看到齊白石老人的小兒子齊良末回憶錄講到,他父親確實畫過兩次老虎,但這兩次畫的虎都是半蹲半坐的背對觀眾,也就是題主所說得,只把老虎的屁股面對觀眾,如下圖所示。




這兩只老虎畫的造型基本一樣,都是看不到老虎得面目,據(jù)齊良末回憶,第二幅畫《虎》是父親1950年,將近90歲的時,為好友楊虎將軍祝壽而揮毫潑墨之作。

問題來了,為何齊老的老虎畫都是沒有老虎面目,而是只畫老虎身子面對觀眾呢?

其實這是齊白石的創(chuàng)意之作。齊老有可能對畫老虎的面目沒有十足的把握,為了讓老虎的形象逼真,齊白石特意設(shè)計老虎背過身去的造型。這樣既能保證老虎的真實性,還能顯得很有創(chuàng)意,與眾不同。

不過,有人對這只虎沒有面目做了另一番的猜測。原來,齊白石老人的好友楊虎是個復(fù)雜的人物,他原來是蔣介石的義弟,青幫頭目,國軍中將。解放戰(zhàn)爭時期,他在國民政府內(nèi)部幫了解放軍不少忙,以致建國時被邀請參加開國大典,受任新政府政務(wù)院顧問,政治和生活上得到優(yōu)厚待遇。但到了晚年時,他秘密致信蔣介石悔過,重新走上反共道路。

1958年楊虎被判死刑,緩期兩年,1966年病死獄中。

當然后來的事情齊白石沒機會見到了,齊老1957年就去世了。

所以有人猜測齊老是看不清楊虎的真面目而故意不畫老虎面目的,看不透楊虎這個人而故意為之。其實這只是春秋君的猜測。不知親們意下如何?(歡迎點贊,加關(guān)注,和留言評論)



【撰文:秉燭讀春秋】

最佳貢獻者
2

齊白石一般只畫他熟悉的東西.一生極少畫虎.現(xiàn)知道的也就是兩幅虎。他畫的東西是自己獨創(chuàng)的風格,例如畫蝦.畫了80年,幾經(jīng)演變.,畫到六十多年才形成現(xiàn)人們熟悉的風格,我猜想,以前既沒畫過虎,沒有自己的獨特畫虎的套路,又不愿畫別人的路子,干脆畫別人不畫的背面虎,這不又成為自己獨特的畫法,我瞎想的.不一定對。

這幅畫(指后面那幅)是畫給嘯天將軍的,有人講是有意這樣畫以表示對這位將軍的反感,不可能是這樣,嘯天即楊虎,楊早年參加辛亥革命,當過非常大總統(tǒng)衛(wèi)士長,當過淞滬警備司令,后來擁護共產(chǎn)黨,擔任了新中國政務(wù)院職務(wù),(后又與臺灣聯(lián)系反叛獲刑,那時齊白石已逝世),齊白石與楊虎關(guān)係極好,楊的夫人向齊學(xué)畫,楊虎還得到不少齊白石精品。

3

齊白石(1864年——1957年)先生是中國近現(xiàn)代功成名就的繪畫大師,繪畫修養(yǎng)十分全面,世間萬物沒有他不能畫的,花草魚蟲、山水、人物,都可以在他筆下,幻化出精妙絕倫的藝術(shù)品,流露出生動、活潑、自然、傳神的藝術(shù)情調(diào)。

善于打通繪畫跟其它姊妹藝術(shù),如,文學(xué)、書法、篆刻、音樂之間的界限,用文學(xué)意境來渲染繪畫趣味,達到一種出其不意的藝術(shù)效果,是齊白石在繪畫創(chuàng)作中的拿手好戲。

當然,他有能力這樣畫,完全依賴于他具備豐厚的文化素養(yǎng)和筆墨技巧。



除過擅長畫畫之外,在詩詞、書法、篆刻等領(lǐng)域,齊白石都有很高造詣,如果不做畫家,他完全可以成為優(yōu)秀的詩人、書法家或者是篆刻家。連他自己也對自己信心十足,自詡為:詩第一,印第二,字第三,畫第四。

從6歲起,齊白石就進入私塾詩書,通過學(xué)習,逐漸掌握詩詞格律,能創(chuàng)作出各種體裁的詩詞,后來,他把自己的詩詞整理成冊,在20世紀20年代末相繼出版了《白石詩草》、《借山吟館詩草》兩本詩集,讓文學(xué)界同仁刮目相看,自嘆不如。

在骨子里,齊白石一直把自己看成是文人,深知文化素養(yǎng)對藝術(shù)創(chuàng)作的重要性。并且,他一生都在按照文人的標準來修煉自己,多管齊下,詩書畫印一個也不放過,都付出大量心血認真鉆研,最終把自己修煉成一位開宗立派的藝術(shù)大師。



在繪畫領(lǐng)域,齊白石最擅長創(chuàng)作花草魚蟲,尤其他筆下的蝦與蟹,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跟他同時期的各界人士,都以求購他的一幅水墨蝦或水墨蟹為榮。

對于自己不太擅長的題材,齊白石也勇于嘗試,這又是他在繪畫上的另一個優(yōu)勢。

20世紀前半葉的畫壇,名家大師很多,許多畫家遵循“術(shù)有專攻”的原則,往往主攻一種題材,并把這個題材發(fā)揮到極致。

比如,吳昌碩擅長畫梅蘭竹菊,徐悲鴻擅長畫馬,張善子、張大千兄弟精于畫虎,潘天壽擅長畫牡丹。齊白石屬于大器晚成的人,直到60歲左右才嶄露頭角,他自小在農(nóng)村河邊長大,通過對自己綜合評估,他認為自己對蝦、蟹等水中小動物相當了解,在后來的創(chuàng)作中就把主要精力分配在它們上面了。



后來的事實證明,齊白石選擇的路子十分正確,畫自己熟悉的事物才能胸有成竹,才能妙筆生花,更容易成功。

在20世紀30年代以后,齊白石在畫壇的名氣越來越大,向他求畫的人越來越多。許多政要和名流過生日時,喜歡邀請齊白石前來捧場。為感謝主家的誠意,齊白石不得不畫一些畫作為回贈禮品。

對自己不擅長的老虎畫,由于盛情難卻,齊白石先后畫過兩次,一次是在20世紀40年代中旬,另一次是在建國后,兩次創(chuàng)作的老虎畫在構(gòu)圖上都是大同小異。



齊白石的小兒子齊良末在回憶錄里陳述,1950年秋,民國元老楊虎(1889年——1966年)過生日,86歲的齊白石又一次成為座上賓。在生日宴會上,齊白石酒過三巡,畫興大發(fā),隨即揮毫助興,為楊虎創(chuàng)作了自己有生以來的第二幅老虎畫。

由于是大寫意,齊白石很快就創(chuàng)作完成。只見一只斑駁老虎蹲坐在草地上,注視著前方,露出虎背熊腰,只把屁股和脊背留給觀眾。老虎的表情和神態(tài)究竟怎樣?觀眾不得而知。

齊白石為什么要這樣畫?有何用意?給世人留下了一個謎團。因為他畫完這幅畫還沒有來得及做出解釋,7年后就撒手人寰,欣賞者只能猜測他的用意。

結(jié)合當時的時代背景來看,主要有兩個用意。



其一,識人不識面,齊白石因為看不透楊虎的真面目,所以這樣畫。

楊虎早年參加過“辛亥革命”和“護國運動”,給中國近代史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孫中山先生對其非常器重。

然而,在后來,楊虎變得越來越世故和復(fù)雜,所作所為讓人大跌眼鏡,成為有名的“倒戈將軍”,常常見風使舵,一會兒跟老蔣稱兄道弟,一會兒又反蔣投共。

楊虎名字帶一個“虎”字,作為朋友,齊白石當然明白楊虎的為人處世,因此,他在畫虎畫時,只畫其身不畫其面,因為他看不透這個朋友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

此時的齊白石將近90歲,經(jīng)歷了許多世事,可以說看清了人生的無常。他以友人的好意,創(chuàng)作這幅畫提醒楊虎,暗示他“老虎屁股摸不得”,有一種勸他好自為之的意味,不要再鋌而走險。



其二,齊白石避重就輕,對自己畫好老虎沒有信心,只能這樣來構(gòu)圖。

齊白石擅長畫蝦與蟹,像老虎這樣龐大的動物他并沒有多少把握能畫好,老虎的造型、比例、神態(tài),乃至精神氣質(zhì),這些東西他都不熟悉,若按部就班地來刻畫,勢必要露餡。

況且,此時的中國畫經(jīng)過徐悲鴻的積極改革,引入了素描關(guān)系,對物象的造型結(jié)構(gòu)和比例關(guān)系更加重視,齊白石一直學(xué)習傳統(tǒng)中國畫,幾乎沒有接觸過素描,若循規(guī)蹈矩來畫,他不可能畫出逼真的老虎造型。

因此,他采用文學(xué)的方式,故意把老虎畫出“似是而非”的“病貓”樣子,不求形似只求神韻,給觀者留下了許多想象空間。

4

畫不好,萬一畫成大臉貓!????

5

畫得真差,老虎根本不是那個樣孑的,連尾巴也不像,虎毛也隨便涂幾下黑斑,怎會有這種人?這個大師是吹出來的,以前我說他畫不好時還有所保留,但現(xiàn)在真的好反感!真的差到無人有!

6

齊公沒有系統(tǒng)習畫,僅憑點小聰明畫魚、菜等文人畫,所以他的畫面布局不合理,沒有素描練習如何畫虎面?連畫條線和寫字一筆劃都在抖,故齊公畫是沒看頭的,但既然市場炒作成功就只能歸功于炒手了。

7

這個問題很好解釋。眾所周知齊白石是以畫花鳥魚蟲而聞名于世的,而畫人物,動物,山水都不是他的強項,他只能揚長避短畫自己擅長的東西。因此,他的人物、山水、動物畫是很少的。即使要畫他也只能畫自己覺得比較好畫的部分。所以他避開了畫虎的面部而選擇了虎的背部。

俗話說畫虎畫皮難畫骨。大家看看他畫的虎背部,如果去掉那些斑紋是不是和貓差不多。他還是沒有畫出虎的骨骼。

8

他老人家不會畫臉,這就是藝術(shù)家的高明之處,不漏露怯??????

9

這個太簡單了,每個畫家都有他擅長的和不擅長的,不可能什么都面面俱到都會畫。因為花鳥畫的內(nèi)容范疇太大了,一個畫家一生能把他身邊最熟悉的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就相當不錯了,不必強求,千萬不用他不擅長畫的去否定他。

10

老虎屁股摸不得,那說明那里有內(nèi)驅(qū)力,是惡念發(fā)動之處,而且老虎最厲害的殺著是甩尾!齊白石是個洞悉一切壺奧的智者,自有其與眾不同之處。我還需多看他的畫以及他的理論方可真正解其禪意!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wù)條款